伍
伍
儘管江淮千里,蓬蒿滿路,雞犬無聲,秦淮河卻似另成一個世界。隨著天氣漸暖,兩岸河房,越發住滿了消夏的豪客。
端午將近,賞心樂事是看燈船——江上賽龍船。秦淮河太狹,無法容納龍船,變個花樣,裝點燈船,成為一條「燭龍」。從五月初一開始,只要是不下雨的日子,秦淮河夜夜人山人海,「看燈兼看看燈人」,雖非「噓氣成雲,揮汗成雨」,而脂香粉膩,急管繁弦,處處可聞。這幾天,哪怕窮家小戶,也得節衣縮食,湊出一筆錢來,雇條小船到秦淮河上去走一遭,方算了卻一件大事。
「香君,」侯方域也忍不住了,「你總說在河房憑欄看燈船,也是一樣。其實不一樣!俗客登門,不能不勉強應酬,想避塵囂,反不得安逸。不如小舟徜徉,隨遇而安。你看如何?」
他想出遊的話,說了已不止一次,香君不忍再拂他的意,便整頓食盒,帶著侍兒青青,陪侯方域下船,悄悄往西駛去。
天一黑,燈船一條接一條而來。燈皆五色,船分三等,最威風的是王侯勛戚家的,船大燈密,都是幾代傳下來的五色角燈。鮮衣豪奴敲擊著大鑼大鼓,真正是聲容並茂。
第二等懸的是五色紗燈,打的是「粗十番」,這是些富商大賈、衙門書辦的燈船。再有一等只懸紙燈,不過雲鑼小鼓,細打十番,雖覺寒酸,卻也文雅,船中舉杯拈鬚的,都是翰林部院的老先生。侯方域要避的,就是這一等的燈船,怕撞著了那些年伯世交,平添許多無謂的應酬。
「你看!」香君忽然指著一處河房說。
侯方域目力不佳,遙遙望去,不覺有何異狀,因而問道:「看什麼?」
「看丁家河房的那盞燈籠。」
一盞白紙方燈籠上,影影綽綽有字,侯方域卻辨不清楚,等船行得近了,才看出是這樣八個字:「復社會文,閑人免進」。
「好啊!」侯方域很高興地說,「必是定生在此。快快停船!」
「我不去吧?」
「為何?」
「你不見『閑人免進』的字樣?」香君笑著指燈籠。
「扯淡!」侯方域拉著她的手說,「這是為俗客而言,你無須理它。」
相攜上了水邊石級,入河房一看,果然是「四公子」魁首,字定生的陳貞慧,還有一個是吳次尾。
「妙,妙!正覺得對飲寂寞,想不到你不速而至。」陳定生髮現他身後的麗影,越發有興,「香君也來了!今日一會,更覺生色。」
於是香君盈盈下拜,分別見了禮起身,笑著對「她娘的舊歡」說:「怎的好些日子不來?我娘在罵你。」
陳定生笑笑不答。吳次尾倒想起一件事來了,「香君,我一直不曾留意,」他指著陳定生問,「你管他叫什麼?」
「吳相公,你說呢?」
「叫陳相公?」
「那不是生分了?」香君笑道,「自然是叫干爺。」
「這一說,朝宗對定生也該改稱呼了?」朝宗是侯方域的號。
「怎麼改?」侯方域說,「莫非我也叫干爺?」
「不錯!」
陳定生抹一抹鼻子,討侯方域的便宜:「豈敢!」
侯方域和香君都失笑了。笑停了敘話,才知道作為秦淮清客的丁繼之,自己幫著人家做燈船會去了,卻留下一桌酒筵,一名奚童,但有客來,隨意留坐。陳定生和吳次尾「鵲巢鳩占」,特意懸出那盞燈籠,謝絕俗客,與侯方域的推測,恰好相符。
「夜闌更深,燈船也過盡了。」侯方域提議,「我們倒不妨或詩或賦,小試文思,也不枉了『會文』這個名目。」
「使得。」陳吳二人,同聲答應。
「且想個題目。」
「澧州土賊勾結李自成,攻陷常德。常德生齒百萬,積粟支十年,富強甲於湖南。自此一失,辰州、岳州諸府,相繼淪陷。」吳次尾感慨地說,「端陽節近,我們仿庾子山的筆意,做篇雙關的《哀湘賦》吧!」
「唉,不提也罷。」陳定生痛心疾首地說,「不如聯句,聊遣今宵。」
「聯句好!」侯方域也不願提敗興之事,「即景鋪敘,宜乎五言排律。我三人誰起誰結?」
「自然讓定生兄。」
「慢,慢!」香君接著吳次尾的話問,「三位相公聯句,難道我陪著打盹?」
「自然有借重你的地方。」吳次尾喚他帶來的書童,「取卷袋來。」
為了興到行吟,吳次尾的書童,隨身帶著一個卷袋,裡面裝著湖州的筆,徽州的墨,一方小小的端硯,還有一束來自蜀中的五色薛濤箋,此時一起都取了來放在桌上。
「香君,」吳次尾指著筆硯說,「奉煩做個『謄錄生』。」
「好極!」陳定生拊掌說道,「將來就用香君的這筆簪花小楷『發刻』,倒也是一件韻事。」
「言之有理。」吳次尾催促著說,「你起句吧!」
於是陳定生喝了口酒,略一構思,朗然吟道:「賞節秦淮榭,論心劇孟家。」
「該你接。」
「好!」吳次尾應聲而吟,「黃開金裹葉,紅綻火燒花。」
「用家韻讓你撿個便宜,現成的榴花的典。」侯方域等香君把那四句詩錄完,才接著吟道:「蒲劍何須試?葵心未肯差。」
「這差字也押得好!向日葵花,拳拳忠愛。」陳定生笑道,「我只好堆砌了。辟兵逢彩縷,卻鬼得丹砂。」
「我亦依然。」吳次尾接的是,「蜃市樓縹緲,虹橋洞曲斜。」
「燈疑羲氏馭,舟是豢龍拏。」
「這不行!」香君提出抗議,「我的筆不及你們的口快!」
於是陳定生停了下來,等侯方域指點著香君錄完,才接著又吟:「星宿才離海,玻璃更煉媧。」
「光流銀漢水,影動赤城霞。」
「麗句!」侯方域贊一聲,聽得河房外管弦嘈雜,便皺著眉吟,「玉樹難諧拍,漁陽不辨撾。」
陳定生也跟著寫眼前風光:「龜年喧笛管,中散鬧箏琶。」
「寫了聲,該寫色了!」吳次尾昂首高吟,「系纜千條錦,連窗萬眼紗!」
陳定生和侯方域,不約而同地擊案稱賞。因為上句用的是隋煬帝以錦纜系龍船的典故,下句出於范成大的詩:「萬窗花眼密」。照他的自註:「萬眼燈,以碎羅紅白相間砌成,工夫妙天下,多至萬眼」。恰符此時所見。
「這才是善於用典。珠玉在前,我只好白描了。」侯方域念道,「楸枰停斗子,瓷注屢呼茶。」
「你寫了側面,我得寫正面。」陳定生指著剛駛過來的一條大鑼大鼓的燈船,高聲吟道,「焰比焚椒烈,聲同對壘嘩。」
「這個嘩字押得好。」侯方域說,「次尾,你不妨從容構思,再出警句,好讓香君來得及寫。」
吳次尾點點頭,走到臨河的地方,憑欄環視,只見燈影水光,閃爍萬變,照映的儘是珠圍翠繞的嬌娃,心裡在想,只怕秦淮名妓,都在河上了。
這樣一轉念間,得了兩句詩,轉身笑吟吟地說道:「看我這一韻如何?電雷爭此夜,珠翠剩誰家?」
「愈出愈奇,真是好句。」侯方域看了看詩箋說,「十四韻了,做個收束吧!螢照無人苑,烏啼有樹衙。」
「這是曲終人散的光景,轉得好。等我好好想一想!」陳定生負手沉吟,口中念念有詞了好半天,突然轉身對吳次尾說:「天然湊拍,我押個『沙』字,補足你『哀湘』之意。」接著便念:「憑欄人散后,作賦吊長沙。」
「結得好,結得好!還是我干爺才氣大。」香君轉臉問侯方域,「『吊長沙』可算雙關?一是吊賈誼,一是吊長沙淪陷。」
「說得一點不錯。」
「可人,可人!」吳次尾拊掌稱快,「有錦心,就有繡口。這十六韻詩,也盡拿得出去,就煩香君再寫一遍,明日拿到蔡益所書坊去發刻。」
「也還須作個小序。這非朝宗的大筆——」
陳定生的話不曾完,突然聽得一陣喧嚷,都回頭看時,河房外人影幢幢,似有爭執——果然是爭執,有人不顧「復社會文,閑人免進」的警告,非要上來不可。丁家的童兒阻擋不住,到底讓那人闖了進來,是楊文驄。
「侯兄,找得我好苦!虧得有這盞燈籠指點。啊,啊,陳、吳二公也在這裡,還有香君!」
雖有「卻奩」一段不愉快的事,畢竟不曾有什麼深仇大恨,於是香君首先站起來招呼:「楊老爺,請坐!」
「楊兄,」侯方域也說,「請坐了說話。如何是找得我苦?有何見教?」
「如今有件大事,非侯兄從中斡旋不可。」楊文驄說,「左寧南領兵東下,要搶南京。本兵熊明遇,束手無策,特地托小弟來向足下求援。」
「這就奇了!一介書生,何德何能,得退此驕兵悍將?」
「左寧南不是與尊翁有舊嗎?」
「這話不錯。」
「『不錯』就不錯了!」楊文驄欣慰地說,「若得尊翁發一手諭,左寧南一定俯首聽命。不知足下主意如何?」
「這樣的好事,怎肯不做?只是家父罷政閑居,縱肯發書,未必有濟。而且往返三千里之遙,何以解眼前之危?」
「足下素稱豪俠,當此危急之時,何忍坐視?何不代寫一函,且救目前。事貴從權,改日稟明尊翁,想來必蒙體諒。」
侯方域一時答應不下,看著陳、吳二人問道:「兩位以為如何?」
陳貞慧指著楊文驄說:「龍友的話不錯,『事貴從權』。」
「我看,還須從長計議。」吳次尾不信楊文驄的話——怕他別有用心,而且也不以為侯方域用他父親侯恂出名的一封信,就能退得了寧南侯左良玉的兵,所以這樣說道:「此事有把握,可以做;若無把握,豈不自誤?朝宗,你回去好生斟酌。事雖緊急,也不爭此一夜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