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王均亂蜀

第一百一十八章 王均亂蜀

一隻溫柔的兜羅綿手,將年輕的王爺從沉睡中的喚醒。又是一個美麗的早晨,一切都是那樣的安詳,靜謐,和諧,美好。

許王趙元僖要起床上早朝,天還未亮,文德殿的早朝鼓還未響。丫環僕人早就在寢殿外端著面盆、洗漱的一應用件,列隊等候。

凈面、漱口完畢,侍寢的兩名侍女,將早已準備好的緋羅袍、白花羅中單、緋羅裙、緋羅蔽膝、並皂褾襈、玉帶、白綾襪、皂皮履、玉劍、玉佩、錦綬,一應服飾,為風流倜儻、英俊帥氣的王爺,逐一裝扮完畢。

小妾張氏,梳頭那是一絕,趙元僖就為她賜名張梳頭。

今天是許王趙元僖的生日,梳過頭,張氏幫趙元僖戴上白羅方心曲領,又從侍女手中取過朝冠(直腳襆頭),為元僖戴好。

完畢,張梳頭撩衣跪倒,向許王祝壽:「妾身恭祝王爺壽與天齊,萬壽無疆,早登大寶,萬歲萬歲萬萬歲!」

◆四位攔路虎

趙元僖,初名趙德明,后又改叫趙元佑,太宗趙光義次子。母親是誰,史書中沒有記載,就憑著趙光義風流成性的一貫表現,興許是哪位宮女也未可知。

元僖,性仁孝,姿貌雄毅,沉默寡言。太平興國七年(982),授任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為廣平郡王,與大哥趙元佐同日受封。

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封為陳王,改名趙元佑。太宗詔令從今以後宰相班次應當在親王之上,宰相宋琪、李昉請求遵照舊制,太宗不允許。

宋琪等懇請良久,太宗道:「宰相之任,實在總理百事,與各部門禮制不同,藩邸之設,只不過奉朝請而已。元佐等尚幼,欲其知謙損之道,卿等不要再謙讓了。」

卻說太宗趙光義為了皇位,可謂煞費苦心。斧聲燭影之後,太祖暴斃,太宗即位。拿到皇位之後,太宗又為了皇位是否正統,抬出昭憲太后做擋箭牌。

然而,根據「金匱之盟」兄終弟及,傳弟不傳子的約定,趙光義死後要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趙廷美死後傳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趙德昭再傳趙德芳。

也就是說,如果趙元僖想繼承這個皇位,他前面一共有四位攔路虎。四叔趙廷美、堂兄趙德昭、趙德芳、大哥趙元佐。

清理前三位攔路虎,根本用不著趙元僖動手,有他老爹趙光義呢。

只有扳倒這三座大山,皇位才可以在自己的這一脈傳承下去。於是,太宗運用非常手段,先逼死了侄子趙德昭,接下來趙德芳又莫名其妙地死掉了,隨後,又爆發了所謂的「趙廷美謀反事件」。

魏王趙廷美遷西京留守,出貶洛陽,再流放房州,「因憂悸成疾而卒」。

太宗害死侄子,誣陷兄弟,皇位終於可以傳給自己的兒子時,嫡長子趙元佐卻瘋了。

雍熙元年(984),趙廷美的死訊傳到開封,趙元佐瘋了,「廷美死,元佐遂發狂,至以小過操挺刃傷侍人」。趙廷美從此變得瘋瘋癲癲,神神叨叨,性格變得相當暴躁,侍者犯了一點小錯,他就拿刀砍人。

趙元佐自幼聰明機警,善騎射,長得又像趙光義,太宗非常喜歡這個兒子。趙元佐曾經跟隨父親「征太原、幽薊」,太宗一直把趙元佐當做接班人培養。

趙元佐與四叔趙廷美關係甚好,在「趙廷美謀反事件」中,群臣無一人敢替趙廷美進言,「元佐獨申救之」,只有趙元佐不斷地為叔叔奔走求情。

趙光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保住皇位,可惜他的苦心得不到兒子的諒解。

雍熙二年(985),趙元佐病情好轉,太宗立即大赦天下,顯然他還是希望趙元佐做太子。

長子隨母,次子隨父。

趙元佐雖然長得像太宗趙光義,可是他的性格更像自己的母親元德李皇后。

李皇后是乾州防禦使李英之女,出身不算高貴,嫁給晉王趙光義,封為隴西縣君,太宗即位后,進封隴西郡夫人。史書上說,李皇后「少有容德」,就是說她為人寬厚仁慈,菩薩心腸。趙元佐就繼承了母親這方面的優點。

太宗諸多的兒子當中,最像他的不是長子趙元佐,而是老二趙元僖。跟太宗一樣,趙元僖也是一個有心機的野心家。

◆艱難的准皇儲

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

一千次無用的牢騷,遠不如一次致命的出手。為了能登上帝位,趙元僖開始行動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趙元佐拉下馬,取而代之。

雍熙二年重陽節,宮內賜宴,太宗與諸皇子一起宴飲射箭,好不快樂。由於趙元佐病剛好,就沒有請他參加。

諸王飲宴歸來,經過趙元佐的宅第。趙元僖提議兄弟們一起去看望哥哥,名義是探望,其實是包藏禍心,他是想刺激一下趙元佐。「你看,父親請了我們兄弟們去飲宴,就是沒請你。」果然,趙元佐大發雷霆:「你們都去侍候皇上宴會,只有我未參加,是棄我也!」

當晚,趙元佐酒後縱火焚宮。太宗大怒,認為這是個不肖之子,詔令御史捕捉趙元佐,送到中書省審問,廢為庶人。

趙元佐被清除出局,皇位自然就落到了次子趙元僖頭上。

雍熙二年(985),「元佐被疾,以元僖為開封尹兼侍中,改今名,進封許王,加中書令。」趙元僖如願以償地成為開封尹,趙元僖是親王,又是開封尹,在當時,這是准皇儲的配置,太宗自己就曾擔任過這個官職,這意味著趙元僖是「准皇儲」了。

太宗替趙元僖娶隰州團練使李謙溥之女李氏為夫人,太宗對宰相道:「朕嘗語諸子,今配偶都來自將相大臣之家,六禮具備,能不自重嗎?」

這是趙元僖實施的第一步棋。

◆找一個強靠山

趙元僖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努力抬高自己,拉高知名度,提升威望,讓自己更值錢。

首先就是要努力工作,爭取做出成績,讓老爹對自己刮目相看。趙元僖很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在開封尹的任上,處事勤勉,兢兢業業,對太宗交代的任務,力求盡善盡美。

《宋史》載:「元僖姿貌雄毅,沈靜寡言,尹京五年,政事無失。」趙元僖性情仁順,外貌雄偉剛毅,平時很少講廢話,管理京師五年,政事基本沒有失誤的地方。

其次,就是要找一個強大的靠山,讓最有威望的老臣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上,替自己說話。他首先想到趙普,趙普是開國元勛,兩朝老臣,論威望,論人脈,朝中無人可比。

雍熙三年(986),太宗為報高粱河一戰之仇,又一次大規模北伐。

趙普上書《諫雍熙北伐》,認為北伐勞民傷財,建議儘快班師,防止遼軍南下。不久北伐果然失敗,朝野都認為《諫雍熙北伐》是致太平之策。

北伐失敗后,太宗心裏面一直覺得比較窩囊。當時,宰相李昉,被百姓翟馬周擊登聞鼓上告,在北方發生戰事時,瀆職不作為,不作邊備,只知賦詩宴樂。

端拱元年(988)二月,李昉被貶為右僕射,趙普再一次成為眾望所歸的宰相人選。

趙元僖覺察到了太宗的這種心理,立即上奏:「伏見山南東道節度使趙普,開國元老,參謀締構,厚重有識,不妄希求恩顧以全祿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此真聖朝之良臣也。」趙元僖請父皇重用趙普,太宗也渴望趙普出山,幫他來平復一些批評的聲音。

太宗立即詔令趙普入朝,與呂蒙正一起,同掌宰相大權。

趙普要的是權傾朝野,趙元僖也藉助趙普這位開國元老的威望,穩固了地位,抬高了自己的身價。

◆拉攏朝臣

趙元僖表面上依然是一副沉默寡言、謙恭有禮的樣子,背地裡卻是拉攏朝臣,為其出謀劃策,歌功頌德。

為報答趙元僖的舉薦,趙普曾多次在太宗面前稱讚趙元僖「恭孝」,趙元僖此舉完全就是老爹趙光義當年的翻版。

趙元僖很懂得禮賢下士,收買人心,不僅和宰相趙普、呂蒙正關係密切,就連品級不高的侍講學官,也不忘籠絡。

太宗派人為諸皇子講解《禮記》,雖然侍講學士品級不高,趙元僖始終以老師的禮節對待。課後,趙元僖還派人到侍講家中,送上了豐厚的禮物,表示感謝。

准皇儲對自己這麼照顧,侍講學士感激不盡,對趙元僖自然高看一眼。

一日,太宗問起諸位皇子的表現,侍講學士道:「諸皇子都很好學,尤其開封尹能主動請教,對君臣父子之道認識深刻。」

太宗聽了非常滿意,更是對趙元僖寄予厚望,恩寵禮遇勝過諸王。

◆推薦太子運動

趙元僖的第三步棋就是要把「准」字拿掉,他要成為正式的皇太子。

從雍熙二年(985)至淳化二年(991),趙元僖已經做了七年的開封尹。在這個位置上,時間越長,思想包袱越重。明明是准皇儲,老爹就是不宣布他太子身份,趙元僖的這顆心一直懸著放不下,生怕到嘴的鴨子又飛了,這是一種非常殘酷的摧殘和煎熬。

只要皇上一天不明確太子身份,諸皇子就個個都有機會。趙元僖雖然是皇次子,可是自己的娘,在宮裡沒身份沒地位,叫啥名字都沒人知道,這是最大的危機。歷史上,庶出做太子做皇上的,少之又少,一有風吹草動,就有被踢下神壇的可能。

趙元僖表面波瀾不驚,內心波濤洶湧,鬥爭激烈。

太宗遲遲不立太子是有原因的。

太宗曾對近臣道:「累有人言儲貳事,朕以諸子沖幼,未有成人之性,所命僚屬,悉擇良善之士,至於台隸輩,朕亦自揀選,不令奸險巧佞在其左右。讀書聽講,咸有課程,待其長成,自有裁製。何言事者未諒此心邪?」

太宗的意思是說,立皇儲關係到國家興衰,不可輕率。皇子尚幼,未有成人之性,輔臣和奴僕,都應該用良善之輩,決不能讓姦邪陰險狡詐的人在其左右,諸子還要讀書,要增長知識,立誰為儲君,等他們長大了自有安排。

皇上不急太監急,大臣們可不這樣想,認為太宗這是託辭,一定是還想要立皇長子趙元佐,等他徹底康復。如果太宗是這樣想的,那趙元僖想成為太子,就沒指望了。

在趙元僖的授意下,宰相呂蒙正找到自己的小舅子,門下省左正言宋沆,讓他聯合部分大臣向太宗進言,早立太子,以安社稷民心。

《續資治通鑒》載,淳化二年,左正言宋沆、馮拯、尹黃裳及右正言王世則、洪湛等五位大臣,伏閣上疏,「請立許王元僖為皇太子」。

眾大臣言詞狂率,讓太宗一時下不了台。這可把太宗給惹毛了,決定立即整治這批亂臣賊子,「帝怒甚,將加竄殛!」

門下省左正言是諫官,宋沆、馮拯、王世則、洪湛、尹黃裳,這五位大臣,才華和身份可不一般,都可以稱得上是大宋的風雲人物。

◆呂蒙正罷相

宋沆是當朝宰相呂蒙正妻子家的人,「沆又宰相呂蒙正妻族,蒙正所擢用」。

宋沆,兆長安人。宋家一門可是相當了得,我們常聽說「一門三進士」,宋家就是「一門三進士」。

宋家兄弟三人,宋泌、宋湜、宋沆,父親死的早,是母親含辛茹苦將他們拉扯大的。兄長宋泌是太平興國二年(977)進士,宋湜、宋沆於太平興國五年,又一同考中進士。

宋泌與呂蒙正是同榜進士,呂蒙正更厲害,是皇上欽點的頭名狀元。估計,從這個時候起,宋泌就跟呂蒙正成了好友,還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呂蒙正。呂蒙正後來做了宰相,宋泌後來官至起居郎、直史館、越王府記室參軍。

宋湜可是個大才子,「門第昔年旌闕聳,主人長日講筵開。化行鄉黨渾無頌,教得兒孫盡有才。」就是他的詩。

史載,「湜幼警悟,早孤,與兄泌勵志篤學,事母以孝聞。溫舒典耀州,湜侍行,代作箋奏,詞敏而麗。溫舒拊背曰:『此兒真國器,恨吾兄不及見也。』」

呂蒙正跟宋家三兄弟之間,關係非常的鐵,同朝為官,少不了會相互照應。呂蒙正提拔小舅子宋沆,這是避免不了的事,試問世間有幾個男人能架得住枕邊風。

馮拯,字道濟,孟州河陽(今焦作孟縣)人,太平興國二年進士及第。馮拯發跡,得益於宰相趙普的提攜。

馮拯的父親是趙普的管家。《東軒筆錄》載,一日,「拯年方十歲,彈雀於簾前」,趙普閑來無事,就把小孩子叫進屋,跟他聊天。馮拯的父親聽說兒子跑到了宰相的房間,甚是惶恐,趕忙過來賠罪。

趙普笑道:「子富貴壽考,宜不下我。」我看你的這個孩子,日後必定會坐到我的位置。趙普沒有看錯,馮拯歷仕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真宗時官至宰相。

司馬光《涑水記聞》載,「拯年少時,韓王(趙普曾封韓王)見之,問此為誰,其父對曰:『某男也。』韓王奇其狀貌,曰:『此子何不使之讀書?』其父遂使之就學。數年,舉進士,韓王為之延譽,遂及第」。

王世則,廣西永福人,人稱「連科狀元」。

太平興國八年(983)春,王世則參加殿試,考中狀元。王世則同科有個進士,任縣令后,其縣境內軍糧失火焚毀。有人向太宗上本告狀,說太平興國八年該科進士,虛浮輕妄不合格者多。

太平興國九年(984)春,太宗便下詔,讓該科進士再進京複試。王世則才華橫溢,第二次複試仍舊高中狀元。

科舉考試開創以來,王世則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連續兩次殿試都中狀元之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王世則小時候家裡窮,常到山上砍柴貼補家用。一日從山上滾下來,摔斷了左腿,家裡太窮沒錢醫治,王世則從此成了殘障人士。由於腿瘸,老百姓又稱其為「跛腳狀元」。

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今江蘇南京江寧)人。

洪湛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曾祖洪勛,南唐崇文館直學士;祖父洪壽,桐城令;父親洪慶元,曾獻書南唐後主李煜,授奉禮郎,補新喻令,歸宋后,至冤句令。

洪湛自幼好學,五歲能作詩,不到二十歲,就已經寫了十卷《齠年集》。雍熙二年(985)舉進士,複試時取為第三名,探花郎。

初授歸德軍節度推官,端拱初(988),洪湛任壽、許二州通判。

宋沆五人三番四次的上書逼宮,他聯合的這幫人,不是狀元就是探花,要不就有宰相照著。

太宗趙光義終於按捺不住心頭怒火,開始收拾這幫膽大妄為,不知死活的兔崽子。

由於宋沆是呂蒙正提拔的,宋沆出事,宰相背黑鍋。宋沆是呂蒙正的妻族,太宗覺得呂蒙正心懷叵測,宋沆的行為是呂蒙正指使的。你宋沆仗著有呂蒙正的照應,親黨團伙,太宗首先拿呂蒙正開刀。

淳化二年(991)九月三日,太宗以「援引親昵,竊祿偷安」之罪,罷免呂蒙正的相位,降為吏部尚書。

隨後,將宋沆貶為宜州團練副使、知靖州,馮拯為端州知州,王世則為蒙州知州,洪湛為容州知州,尹黃裳為邕州知州。

前幾年罷相的李昉,以右僕射之職兼任中書侍郎、平章事,再次拜相。參知政事張齊賢為吏部侍郎,並平章事,成為新的宰相。

翰林學士賈黃中、李沆並為給事中、參知政事,成為副宰相。接著又任命張遜知樞密院事,溫仲舒和寇凖為同知樞密院事。

改貶的都貶了,又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立儲之事,太宗當然會給個說法。

太宗對近臣道:「儲副,邦國之本,朕豈不知。但近世淺薄,若立太子,即東宮僚屬皆須稱臣,官職聯次與上台無異,人情深所不安。此事朕自有時爾。」

王儲,國家之本,朕豈不知。但近世淺薄,若立太子,即東宮僚屬皆須稱臣,與當皇帝沒什麼差別,人們會心感不安,此事朕在適當的時候會做安排。

◆突然暴斃

罷了呂蒙正,貶了宋沆等大臣,太宗也知道趙元僖一定也參與了,說不定就是幕後主使。按理說也應該處罰趙元僖,太宗想了想,又打消了處罰的念頭。

畢竟,血濃於水,親情戰勝了一切,決定再給元僖一次機會,希望他能知錯悔改。

趙元僖起初也很惶恐,生怕老爹會降罪自己,過了段時間,看看沒啥事,這顆懸著的心才算落了地。

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十日,清晨。

許王趙元僖吃過壽麵,飲過壽酒,和往常一樣正常上朝。

剛坐殿廬中,說了聲身體不適,豆大的汗珠就落了下來。於是申請立刻打道回府,到了家中就開始昏迷不醒。

太宗聽聞兒子病了,也沒心思上朝了,趕緊到許王府上探望。

青春正盛的趙元僖已經氣若遊絲,太宗痛哭流涕,叫他的名字,還能勉強答應。太宗希望用皇上的威望把兒子拉回來,然而,一切都無濟於事了。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也就是一盞茶的工夫,一直為皇位刻苦打拚的趙元僖竟然氣絕身亡,時年二十七歲。

趙元僖突然病逝,太宗傷心欲絕,抱子痛哭,「左右人等莫敢仰視」。

在心裡,太宗早已默許了趙元僖的太子之位,只是沒有宣布。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昔日的遲疑竟成永遠的遺憾。為了滿足兒子的心愿,太宗下詔,追贈趙元僖為皇太子,謚號恭孝。

想起皇太子的種種優秀表現,太宗追念不已,悲泣達旦,一夜沒睡,提筆寫下《思亡子詩》。對近臣道:「是自己對不起恭孝太子。」宣布廢朝五日,以示哀悼。

近侍上前勸道:「皇上切莫悲傷過度,以免傷了龍體。」又道:「臣覺得恭孝太子之死應該另有隱情,望聖上明察,為太子討還公道。」

太宗大驚,急忙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宦官王繼恩,前往許王府調查。

◆真相原來是這樣

趙元僖的妻子李氏,是隰州團練使李謙溥之女,是太宗欽點的。趙元僖對這位李氏夫人並不是太中意,他喜歡的是側妃張梳頭。

張梳頭恃寵而驕,不甘心做側室,一直想上位,取代李氏成為正式夫人。

昭宣使王繼恩派人封鎖恭孝太子府,帶御醫前來查驗,確認是趙元僖系中毒身亡。王繼恩將府內丫環僕人叫到院內,一一查問。得知,當天凌晨,太子是與夫人李氏共進早膳,喝過壽酒。

王繼恩命人去搜,將太子喝過的壽酒、酒壺、酒杯統統找來,發現問題的關鍵出在酒壺上。

當天是趙元僖生辰,小妾張梳頭,倒好了兩杯酒,就退下了。

夫人李氏與太子,共進早膳,李氏向太子祝壽道:「妾有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守。」

趙元僖非常感慨,他端起李氏面前的酒杯,夫妻二人喝起了交杯酒。這酒裡面有文章,二人渾然不知,躲在屏風後面偷看的張梳頭卻急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為了迅速上位,張梳頭命人打造了一把精緻的鴛鴦酒壺,壺中有一機關,可以從酒壺內倒出的兩種不同的酒,一種是毒酒,一種是正常的酒。

倒酒時,張梳頭給李氏倒的是毒酒,給趙元僖的是好酒。沒想到喝酒時,趙元僖與李氏交換了酒杯,趙元僖端起毒酒一飲而盡。

眼看著自己心愛的人陰差陽錯地喝下了毒酒,張梳頭不敢聲張,更不敢阻止,知道自己闖了大禍,頓時嚇癱在地。

王繼恩這邊一查,就全清楚了。立即將張氏逮捕,一審訊,全招了。

有僕人上前哭訴,張梳頭為人蠻橫霸道,仗著太子的恩寵,為非作歹,動不動就捶打奴僕,有女僕就曾被她打死過,有數條命案在身。

張氏還在都城西佛寺為她的父母招魂,埋葬時又僭越禮制。

趙元僖韜光養晦這麼多年,最終卻被這樣一個女人毀了美好前程。王繼恩也替他覺得可惜。

◆處罰成謎

太宗寢宮。王繼恩將查驗和審訊的結果,上報給太宗。恭孝太子是被毒死的,且是謀殺,兇手就是小妾張梳頭,並上報了張氏的一應罪狀,尤其是僭越之罪。

隨後,王繼恩又在太宗身邊耳語了數句,太宗大驚,臉上的表情瞬間由悲傷轉變成憤怒。太宗傳令,將兒媳張梳頭縊死,身邊親吏都停職免職,搗毀張氏父母墳墓,將其親屬全部流放。

因輔助有失,開封府判官、右諫議大夫呂端,貶為衛尉少卿;推官、職方員外郎陳載貶為殿中侍御史。許王府咨議、工部郎中趙令圖,侍講、庫部員外郎閻象,皆因輔導無狀,全被削免職務;

將曾經服侍元僖的所有親信小吏,全部逮捕,一律杖刑,流放充軍。

趙元僖屍骨未寒,太宗又下令取消冊封禮,罷免趙元僖皇太子的冊封,降低下葬的規格,不允許按太子的規格下葬,改為一品官員級別。

下手的是小妾張氏,為什麼要處罰趙元僖呢?這個處罰太重了吧。

鹽鐵使魏羽上書道:「漢戾太子竊弄父兵,當時言者以其罪當笞耳。今許王之過,未甚於是。」

漢武帝的太子劉據被奸佞江充陷害,詐稱武帝得病是由於巫蠱作祟。江充「以預先埋設的偶人誣害太子」,製造巫蠱冤案。太子起兵造反,最後走投無路自殺了,其家屬全部遇難。處罰時漢武帝殺了數萬人,有人勸他,子竊父兵,頂多打打屁股。魏羽說現在許王的過錯,並沒有比這個更過分。

太宗採納了魏羽的建議,由此,太子府被彈劾的人都獲得從寬處罰。

魏羽在這裡提到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劉據造反,是因為被江充陷害,陷害的理由是「巫蠱」。

巫蠱是古代加害仇敵的一種巫術,起源於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和毒蠱等。通常的作法是用桐木雕刻成小人,上面寫上被詛咒者的名字、生辰八字等,然後施以魔法和詛咒,將其埋放到被詛咒者的住處。古人認為,經過這樣的魔法,被詛咒者的靈魂就可以被控制或攝取。

太宗處罰趙元僖的真正原因,史書上沒有記載。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王繼恩在調查時,有了新的線索,發現溫文爾雅的趙元僖,其真實面目竟然是個野心家。

到底發現了什麼?很大的一種可能性就是在太子府發現了「巫蠱」,而且跟太宗有關。否則,魏羽不會平白無故地提到漢武帝的太子劉據,戾太子起兵反抗父皇漢武帝,趙元僖也一定與此有關。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私藏甲胄,古代有「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的說法,私藏鎧甲,意在造反,是死罪。

呂蒙正罷相,宋沆等人被貶官之後,興許是趙元僖是心中害怕,決定積蓄力量,鋌而走險,也未可知。

不調查,趙元僖是太宗心中的好兒子,這一查,卻查出一個狼子野心的亂臣逆子,這對宋太宗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因此,才有了奪其封賞,降低安葬規格的懲罰。

家醜不可外揚,皇上父子間的醜事更不能向外傳播,皇家的面子比啥都重要。太宗斷然決定停止追查,這事就此打住了。

此後,太宗一直沒有再提立太子之事。太子之位一直空著。

淳化三年(992),趙普、趙元僖兩個朝廷重要人物的先後離世,對大宋造成了極大的震撼。而遠在京師千里之外的天府之國巴蜀之地,也遭受了百年難遇的一場大旱。

物價飛漲,饌玉炊珠,餓殍遍野,怨氣彌天。蜀地百姓被壓榨得沒了活路,傻等就是個死,動一動興許能給家人一點活路,反了吧!

青城山下,一百多位處在社會底層的茶農旁戶,在王小波、李順的帶領下,揭竿而起,反下青城。

占青城,據彭山,殺死彭山縣令齊元振。四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正式爆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的天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宋的天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王均亂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