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告狀,有組織有紀律
此事說起來甚是巧合。今日是殿試之日,凡是考中的舉子都要進宮參加殿試,於是小偷們就看到了機會。
眾學子中,以江南富商之子齊茂名氣最大。這個名氣不是指他的才氣,而是指財氣。
稍微知道齊茂的人,都知道齊茂出手大方,一擲千金,根本不把銀子當銀子用。私下和朋友說,他此次來京城參加科考,帶了百萬兩銀票,缺什麼也不會缺銀子。
這麼一個有錢又愛張揚的主,小偷們要不將主意打到他身上都不應該。
齊茂也沒有讓人失望,他確實是帶了很多銀票在身上,不過他的銀票都夾在文章與書里,小偷看了一眼確定裡面有銀票,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包袱一扯拿著就走人。
小偷得手,立刻離開,卻不想在樓下與人撞上,手上的包袱被人撞散了,包袱裡面的東西全部灑了出來,像是天女散花一步,灑了一地。
「銀票,銀票,好多的銀票。」人們最先發現的,自己是銀票這種有價值的東西。
尤其是銀票不止一張,而是上百張。
客棧人蛇混雜,有人看到地上散落在地的銀票,也不管什麼道義不道義的,蹲地上就搶了起來。
有人帶頭就有人跟著學,一時間客棧整個亂了起來,小偷大喊讓眾人不要搶,可卻沒有人理會他,大家越搶越凶。
很快地上的銀票就被人哄搶空了,這個時候才有人發現地上的紙張,有幾個讀書人撿起來一看,當即臉色大變。
「報官,報官,快報官。」
「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科考試題,居然有人提前知道了科考試題,提前做好了題目背下來,在科場只需要默寫就成。」
「居然是這樣,居然是這樣考上科舉的,難怪能高中第二。」
……
隨著這聲音響起,越來越多識字的人去撿地上的紙,這一看那些人的臉色都像是調色盤一樣精彩。
「快,快去把貢院外的舉子叫來,這是證據,這都是證據。誰也不許走,你們都是現場證人,誰要走了誰就是犯人。」
「還有,剛剛那包袱是誰的,此人不是包袱的主人,他絕對是小偷,快拿下他。」
聽到這聲音,整間客棧都亂了,有人想要趁機跑掉,可不知何時,客棧外出現一批陌生的人,這些人並不進客棧,他們只是把路擋住了。
「你們這是要做什麼?」有人不滿的大喊,可對方卻不回答,只將外面守得死死的,然而等到圍坐在外貢院舉子與官差趕到時,這些人又消失了。
如果只有官差在,今天這事十有八九能壓下來,可有今年科考的舉子在,今天這事就不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科考泄題一事,證據確鑿,官府要是不處理真正是天理難容。
「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呀1
「我就說此次科考有問題,果不其然。科考泄題,知道題目的人絕不止一個。查,一定要查明真相,還我們一個公道。」
「那些人仗著家裡有兩個閑錢,不學無術也能上榜,我等寒窗苦讀十餘年,雖說才識不算頂好,可比之那些人好了不止十倍。還有封公子和景炎公子,這兩天才名滿天下,才識一等一的好,卻被一群小丑壓在下面,蒼天不公呀1
眾學子紛紛為封似錦叫屈,為景炎叫屈的人也不少,唯獨沒有為焦向笛叫屈的人。事後焦向笛知曉此事,又忍不住抹了一把淚:他是多沒有存在感?
明明他這些年的考試成績,也僅僅只是在封似錦之下,憑什麼他這次在百餘名外,就沒有人站出來為他說一句話,說他受到不公的待遇呢?
眾學子又哭又叫,拉著官差不讓他們的走,執意要官差給他們一個答覆,無論官差說什麼就是不放人。
雖說文人造反三年不成,可他們鬧起事來也夠叫人頭痛的,每個官差都被數個學子纏上,他們又不敢對舉子們出重手,別說做正事,就連離開都做不到。
官差被困在客棧里,消息也就無法報給上峰知曉,可科考泄題的消息卻不會被困在客棧里,原本在京中蠢蠢欲動的人,收到消息后立刻將科考泄題的事情宣傳了出去。
滯留在京中沒有離開的學子,得知此事後一個個氣憤不已,嚷著要進宮告御狀。
進宮告御狀,並不是直接衝進去而是要提前做好周密的安排。
寫狀紙,收集證據,尋德高望重的大儒幫他們壓陣,這一件件一樁樁都要安排起來。
眾舉子們充分發揮自己所長,各自做好自己手上的事。寫狀紙難不到他們,難得是收集證據和請大儒為他們說話。
「證據的事晚一步都行,此事宜早不宜晚,我們必須儘快將消息傳達天聽。」開口說話的人,是山東孔家的弟子。
山東孔家的人去年就進京準備科考,除了孔家嫡系外,旁系也有幾人參加,只是知道的人不多罷了。
說來也是好笑,孔家除了嫡系外,旁系居然一個也沒有考上。
孔家是什麼地方,他們家的弟子就是旁系出身,也沒有道理名落孫山,可偏偏這次來的幾個孔家旁系都落榜了,只是因名氣不大無人關注罷了。
山東孔家人,在學子中地位超然,即使是旁系也深得眾舉子信服,他一口立刻就有人配合,由他主持大局大家都信服。
「在京城之中,會為我們請命,又能為我們請命的大儒,無外乎就是那麼幾個。我思來想去,覺得賢隱居士最為恰當,不知眾位如何想?」
大家也想不出更好的人選,當即點頭:「我們聽孔兄的,孔兄你且放心,我們這就去請賢隱居士。」
在孫家弟子的調度下,如同一盤散沙誰也不服誰的學子們,擰成了一股繩,沒有誰看誰不順眼,大家互相幫忙,只求儘快找到證據,還他們一個清明的科考……
人多力量大,數千學子齊齊在京中到處奔走,很快就引起了普通百姓的注意,而這些,正在閱卷的老皇帝還不知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