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時期的一些戰船

關於三國時期的一些戰船

蒙沖

中國古代具有良好防護的進攻性快艇。又作艨沖、艨艟。東漢劉熙載:「外狹而長曰蒙沖,以衝突敵船也。」可見蒙沖船形狹而長,航速快,專用以突擊敵方船隻。蒙沖有3個特點:1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禦性能。2開弩窗矛穴,具有出擊和還擊敵船的作戰能力。3以槳為動力,具有快速航行的性能。東漢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中,東吳大都督周瑜以「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點火后突入曹軍船陣,一舉燒毀了曹軍艦隊。這是中事史上以蒙衝突擊的一個典型戰例。

戈船

古代中國海軍裝備的槳戰船出現於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東南沿海越國的舟師.裝備有大量戈船。士卒主要使用戈戟交戰

鬥艦

古代一種裝備較好的戰船,自三國時期一直使用到唐代。船上設女牆,可高三尺,船下開擎棹孔。船內五尺,又建棚,與女牆齊。棚上又建女牆,重列戰士。前後左右樹旗,幡,金鼓。舷上有女牆,牆下船舷開棹孔,甲板上有棚,棚上又有女牆,棚上無覆背,前後左右豎旗幟金鼓,用來指揮作戰,可壯聲勢。:「鬥艦者,船舷上設女牆可蔽半身,牆下開掣棹空,船內五尺又建棚與女牆,其棚上又建女牆重列。戰士上無覆背,前後左右樹牙旗金鼓。」

船身兩旁開有插槳用的孔,船周圍建有女牆,女牆上皆有箭孔,用以攻擊敵人。船尾高台上有士兵負責觀察水面情形。

樓船

樓船是一種具有多層建築和攻防設施的大型戰船,外觀似樓,故曰樓船。漢代大型戰艦「樓船」高十餘丈。三國時東吳建成五層戰船,可載兵3000人。樓船不僅外觀巍峨威武,而且船上列矛戈,樹旗幟,戒備森嚴,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壘。我國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在漢代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就造船而言,漢代最為著名的船,便是樓船。樓船之名最早始於戰國時期南方的越國,越有樓船軍,秦朝及漢朝都有官銜為「樓船將軍」的軍事指揮官。漢代能夠建造這種大型船舶,是因為我國的造船技術發展到漢代時已漸臻成熟。首先表現在帆的使用上。漢以前是否有帆,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漢劉熙書中「釋船」部分已有船帆的解釋:「隨風張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顯然,發展到漢初時,我國船舶使帆技術已經出現了。與帆同時出現的是造船史上最重大的發明之一,船尾舵的發明。它設在船尾部,有使舵拔正航向不偏航的功能。1955年在廣州出土的一隻漢代陶船模,其上就有船尾舵的設置。文獻記載與出土文物相印證,證明漢代船尾舵確實存在。而遲至1242年西方造船史上才出現舵。帆、舵的發明與使用,使得秦漢時期我國的造船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樓船的出現與建造可以說是漢代造船、航海技術的集大成者。

另:古代中國海軍裝備的一種大型戰船。船上建有重樓,因而得名。有的作為指揮艦。春秋時期,隨著戰船建造技術和作戰需要的發展,出現具有重樓式上層建築的戰船,統稱樓船。公元前525年,在吳楚長岸之戰中,吳軍曾以吳王座艦――大型樓船余皇,作為指揮艦。公元前522年,楚國大夫伍子胥由楚奔吳后,在同吳王闔閭的問對中,伍稱:「樓船者,當陸軍之樓車。」這說明,吳、楚舟師中均已裝備有樓穿。至漢代,樓船進入大發展階段。漢武帝準備征服南越,遂建造大型樓船,起上層建築3--4重,高10丈(27.6米),可載1000人。各重上層建築均設有艙室、女牆、戰格,作為士卒戰鬥的依託和防護設施。船上多豎旌旗,以壯聲威。樓船成為舟師的主力戰艦,從而亦成為舟師的代稱,故漢代舟師通成為樓船軍,簡稱樓船,或船軍;士卒稱為樓船士,領率官稱為樓船將軍。督造樓穿的稱為樓船官。三國時期,吳國水軍裝備有5層樓的樓船,如「飛雲」、「蓋海」等大型樓船,可載士卒3000人。此後,歷代水軍,都以樓船作為主力戰艦。西晉時,樓船上裝設有拍竿。東晉時期,孫恩、盧循海上起義軍也擁有一支以大型樓船為主力的舟師。隋代初期的舟師裝備有大型樓船―五牙艦。宋代將車船建造技術運用於建造樓船,發展出裝有多達24車的樓船,船上有的裝設拍竿6座。明代初期,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可遠渡重洋進行洲際航行的巨型樓船,這是中國古代樓船建造技術的最高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呂布大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國之呂布大傳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三國時期的一些戰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