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現場調研

6、現場調研

6、現場調研

次日凌晨,張洋平就按照張紹智的指點去了6324廠。在張洋爐的帶路上,很塊找到了廠長呂長發。

呂長發聽了張洋平的自我介紹,叫人把木炭一看,大加讚賞,說:「好,這個木炭的質量好。目前你家裡有多少?」

張洋平想,這樣的木炭是從自己家裡木炭中篩選來的,家裡只有三十多擔,篩選出來,恐怕只有二十多擔了。於是,老老實實說:「廠長,我家裡只有一千多斤呢。」

「一千多斤……嗯,太少了,我們廠幹部職工五百多人,一人一百斤,就是五萬多斤。這樣吧,你回家努力燒炭,等有了四五千斤,我就派汽車去拉。你看行不?」

「……廠長,五千斤木炭,一時間恐怕燒不出來……」張洋平實話實說。

「這個……老同志,昨天你兒子來說買木炭,老遠而來,我還以為你家有很多木炭,誰知道是這樣。這樣,老同志,你家的木炭很好,我們廠要定了,你回家跟你兒子商量一下,儘快燒更多的木炭。起碼說,也要兩三萬斤。萬一沒有這麼多,早點給我打招呼。你這擔木炭,稱一下,按照六塊錢一百斤賣了,錢就給你了。」

一稱,七十五斤,四塊五角錢。

張洋平揣著錢,飛快往家裡趕路,想著跟兒子張紹智商量。

回到家裡,張洋平沒有去中林,而是去學校找張紹智。張紹智正在上課,張洋平就等下課。

下課了,張紹智在房間里聽父親一說,非常高興,說:「爹,這可是個大好的機會呀。你想,五萬斤木炭,按照六塊錢算,就是三千塊錢呢。」

「智兒,五萬斤你知道是多少么?就算每擔一百斤,也要五百擔。我們家才二十四擔呢。」

「爹,你預計我們這次三十塊錢的山皮子,能少多少木炭?」

「……這個很難說,有的地方柴好,密,有的地方柴差,疏。具體數字要等砍了一半才能知道。」

「大概多少?說個保守的數字。」

「保守是什麼意思?」

「保守就是說,最少可以燒多少?」

張洋平想想,說:「根據我以往的經驗,三十塊錢的山皮子,最少也燒了五千斤,也就是七十多擔……」

「爹,你想,三十塊錢的山皮子,燒出來的木炭能賣兩百五十塊錢,那麼,三百塊錢的山皮子,就可以賣兩千五,也就是五萬斤。——要是我們家能燒五萬斤木炭,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張洋平笑說:「傻孩子,你以為爹是孫悟空么,能變木炭的?問題有三,一,三百塊哪裡來?二,山皮子哪裡買?三,就算有山皮子了,誰來燒?四,剛才我說的,是有炭頭的,現在人家要的是沒有炭頭的純木炭,三百塊錢的山皮子還不夠呢。」

正說時,上課鈴聲響起,張紹智說:「爹,我要上課了,中午還要開會,也不能回家。這樣,你今天就不要去燒炭了,下午放學了我們再商量。」

張洋平離開。

下午放學后,父子倆結著談論起這個事情來。

張紹智說,自己要去燒炭的地方實地看看,首先解決炭頭的問題,不然的話,一支木炭,敲下炭頭,不但浪費很大,而且也不好看,花費時間。

晚上不當張紹智值班,明天一早回來就行了。張洋平再三不肯,又想不出解決炭頭問題的辦法,奈何張紹智堅持,父子上路往中林而去。

山路崎嶇,蜿蜒曲折,先是在山下的路上九曲十八彎,走了半個小時,接著就上了一座高山,又花了大約半個小時,到達山頂的時候,天色漸漸黑了。

放眼望去,山巒疊翠,莽莽蒼蒼,一望無際。

下山的路更加難走,坎坷不平,是最好的描繪,有的地方需要一隻手攀援著旁邊的樹枝才能走。山路兩邊,樹枝婆娑,視線全無。

下到半山,隱約之間,之間有山岔腳下有一個茅屋。張紹智尚未詢問,走到一出山脊,張洋平說:「智兒,到了。」

說著,張洋平拉著張紹智的手說:「智兒,這山上到處是柴樁,天色不明,小心走。」

跟在張洋平的後面,張紹智在滿是柴樁的山上往下走。

張紹智發現砍光樹木的山上,有不少排列整齊的石頭,似乎是人工砌出來的,看上去古老的梯田。

」爹,這些石頭排列這麼整齊,好像是梯田呢。」張紹智笑說,「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到處都有鬼斧神工的景象。」

張洋平冷笑說:「啥子神奇,開始我也覺得奇怪,後來,聽這附近的人家說,這裡山上以前住著很多人的……」

「山上生存條件差,咋不在山下居住呢?」張紹智疑問。

「山下哪裡住的那麼多,再說,住在山上,衙門的人也好對付——遠了,找不來。」

「呵,迴避官府,這個我懂,唐朝詩人杜甫還寫詩控訴了官府的殘暴。可是,要說古代的人口那麼少,山下的土地多,也容易謀生,怎麼就選擇住在山上呢?」

張洋平解釋說:「為啥子住在山上,聽說主要的是人多。這些石頭碼起來的梯田,據說是明朝的時候,張獻忠在四川大開殺戒,人們怕死,紛紛往外面跑,就擁擠到我們這裡了。你說想,人多,不管多大的地方,就擁擠了。山下都住滿了人,不上山,去哪裡?」

原來這樣。看著這滄桑的群山,張紹智心想,如果自己重生到那個時代這個地方,自己可以寫一篇亂世謀生的小說了。

漸近,張洋平喊叫:「紹義,紹智來了。」

並未聽見回答。

走近,之間紹義和紹禮正在往炭簍里裝木炭。

張洋平就要動手幫忙,紹禮說:「爹,不用了,塊裝好了。」

站了片刻,掩蓋好木炭,四人下山去茅屋。

茅屋就著山崖建立,三角形,裡面緊貼山,是一個樹木搭建的床,床上,是黑黑的被子捲縮著。

紹禮拿了跟木片子,划火柴點,只見那木片子發出噝噝的響聲,濃煙滾滾,頃刻間燃燒起來,茅屋霎時亮堂起來。

但見兩個哥哥的臉上沾滿了黑色的炭灰,就像是特警出勤的花臉。身上的破衣服也是滿身的灰塵,汗漬明顯可見。張紹智想起了《賣炭翁》。

紹義燒火煮飯,紹禮下山打水。張紹智跟張洋平去拿了一根木片子去看炭窯。

路上,張紹智問:「爹,你手裡的木柴可以當燈使用,真好呢。是什麼樹木呀?」

張洋平笑說:「智兒,這個叫做亮枝,小時候,元宵夜,你與哥哥姐姐點亮這個,到處找老鼠呢,你怎麼忘記了?」

這真是個稀奇的事情,張紹智準備問,張洋平說:「智兒,到了,這個,就是炭窯。」

父子倆蹲在炭窯前面,張洋平指著說:「這個,就是主洞口,也就是裝柴的和出炭的口子。這個,就是點火口。裡面裝滿炭柴,就封閉主洞口,從點活口點火。裡面燒著了,就把點火口也關閉。到了一定的時候,看煙囪,冒煙顏色和濃淡,就判斷炭少好了沒有。」

這麼複雜的工序,內涵很多,張紹智哪裡聽的懂。跟在張洋平的後面,圍繞炭窯四周看了一遍,張紹智說:「爹,炭頭是怎麼產生的,要燒出來的炭沒有炭頭,有沒有辦法呢?」

張洋平把亮枝給張紹智,自己爬進炭窯里,叫張紹智送幾根木柴進去。

看著裡面黑乎乎的,張紹智說:「爹,你要小心……」原來,張紹智想起了張思德的故事。張思德不是在陝北燒炭的時候炭窯塌陷了死的么?

張洋平笑說:「智兒,安全的很,你不要擔心。你以為這炭窯會塌陷么?不會的,我就沒有聽說過炭窯壓死人的……」

一邊說話,張洋平把幾根炭柴豎立在洞口裡邊,說:「智兒,你看,這炭柴腳下是豎立在地上的,土巴,肯定是燒不著的,才有炭頭。」

「……爹,這個還不簡單,下面墊放木柴,就燒著了。」

張洋平想了想,說:「嗯,你這個想法倒是有可能……」

「爹,就用這個辦法試試。你想,這個辦法如果可行,我們就不用敲掉炭頭,省功夫,炭又好看。」

張洋平暗暗稱讚兒子的聰明,感嘆讀書的好處。

回到茅屋,飯已經煮熟了。一碗煮爛的青菜,紹智和紹禮吃的很香。飯後,父子四人圍著茅屋前的火堆商談買炭燒炭的問題。

關於擴大燒炭的面積,張紹智老調重彈,販賣自己的雇傭論。父親和兩個哥哥奈何不了張紹智的夸夸其談,勉強答應了。但是,擴大生產,需要錢,需要人。

談到錢的問題,張紹智說:「要說,最好就是去貸款,我們公社裡沒有銀行么?」

「智兒,銀行是什麼?我只聽說合作社能貸款的,銀行也可以貸款么?」

「爹,銀行就是專門貸款的地方。你所說的合作社是不是農村信用社呀?」

「……信用社?不是,反正就是合作社,以前大隊小隊要錢,也找在那裡貸款的。」

這個,肯定就是信用社了。張洋平說:「我明天去問問,能貸款,就最好了。要是不行,我去學校借點錢,就算是工資。這邊呢,我們儘早按照要求把炭燒出來,賣到6324廠,就有錢了。這樣一步一步擴大。」

張洋平表示試試看。

接著,就具體組織生產、分工、預算等問題進一步商談,紹義和紹禮提醒不要好高騖遠,異想天開。張洋平呢,被張紹智花言巧語蒙蔽,急於改變目前的家庭經濟狀況,完成為兒子娶媳婦、建房子的理想,先是不斷提出疑問,慢慢就孤注一擲,滿口答應了。

根據預計,把全家人叫來,加上未來的女婿,建造四個炭窯,力爭在兩個星期以內,把三十塊錢的山皮子全部燒完,達到接近五千斤木炭。期間,如果借錢貸款成功,先買下柴山,以備第二個五千斤。在首次出賣成功以後,再次擴大生產,雇傭社員參加生產,想法設法在今年滿足6324廠的五萬斤木炭的任務。

初步核算,出去買山的本錢和僱工的錢,五萬斤木炭成功交易,可賺兩千一百塊錢。

6、現場調研

次日凌晨,張洋平就按照張紹智的指點去了6324廠。在張洋爐的帶路上,很塊找到了廠長呂長發。

呂長發聽了張洋平的自我介紹,叫人把木炭一看,大加讚賞,說:「好,這個木炭的質量好。目前你家裡有多少?」

張洋平想,這樣的木炭是從自己家裡木炭中篩選來的,家裡只有三十多擔,篩選出來,恐怕只有二十多擔了。於是,老老實實說:「廠長,我家裡只有一千多斤呢。」

「一千多斤……嗯,太少了,我們廠幹部職工五百多人,一人一百斤,就是五萬多斤。這樣吧,你回家努力燒炭,等有了四五千斤,我就派汽車去拉。你看行不?」

「……廠長,五千斤木炭,一時間恐怕燒不出來……」張洋平實話實說。

「這個……老同志,昨天你兒子來說買木炭,老遠而來,我還以為你家有很多木炭,誰知道是這樣。這樣,老同志,你家的木炭很好,我們廠要定了,你回家跟你兒子商量一下,儘快燒更多的木炭。起碼說,也要兩三萬斤。萬一沒有這麼多,早點給我打招呼。你這擔木炭,稱一下,按照六塊錢一百斤賣了,錢就給你了。」

一稱,七十五斤,四塊五角錢。

張洋平揣著錢,飛快往家裡趕路,想著跟兒子張紹智商量。

回到家裡,張洋平沒有去中林,而是去學校找張紹智。張紹智正在上課,張洋平就等下課。

下課了,張紹智在房間里聽父親一說,非常高興,說:「爹,這可是個大好的機會呀。你想,五萬斤木炭,按照六塊錢算,就是三千塊錢呢。」

「智兒,五萬斤你知道是多少么?就算每擔一百斤,也要五百擔。我們家才二十四擔呢。」

「爹,你預計我們這次三十塊錢的山皮子,能少多少木炭?」

「……這個很難說,有的地方柴好,密,有的地方柴差,疏。具體數字要等砍了一半才能知道。」

「大概多少?說個保守的數字。」

「保守是什麼意思?」

「保守就是說,最少可以燒多少?」

張洋平想想,說:「根據我以往的經驗,三十塊錢的山皮子,最少也燒了五千斤,也就是七十多擔……」

「爹,你想,三十塊錢的山皮子,燒出來的木炭能賣兩百五十塊錢,那麼,三百塊錢的山皮子,就可以賣兩千五,也就是五萬斤。——要是我們家能燒五萬斤木炭,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張洋平笑說:「傻孩子,你以為爹是孫悟空么,能變木炭的?問題有三,一,三百塊哪裡來?二,山皮子哪裡買?三,就算有山皮子了,誰來燒?四,剛才我說的,是有炭頭的,現在人家要的是沒有炭頭的純木炭,三百塊錢的山皮子還不夠呢。」

正說時,上課鈴聲響起,張紹智說:「爹,我要上課了,中午還要開會,也不能回家。這樣,你今天就不要去燒炭了,下午放學了我們再商量。」

張洋平離開。

下午放學后,父子倆結著談論起這個事情來。

張紹智說,自己要去燒炭的地方實地看看,首先解決炭頭的問題,不然的話,一支木炭,敲下炭頭,不但浪費很大,而且也不好看,花費時間。

晚上不當張紹智值班,明天一早回來就行了。張洋平再三不肯,又想不出解決炭頭問題的辦法,奈何張紹智堅持,父子上路往中林而去。

山路崎嶇,蜿蜒曲折,先是在山下的路上九曲十八彎,走了半個小時,接著就上了一座高山,又花了大約半個小時,到達山頂的時候,天色漸漸黑了。

放眼望去,山巒疊翠,莽莽蒼蒼,一望無際。

下山的路更加難走,坎坷不平,是最好的描繪,有的地方需要一隻手攀援著旁邊的樹枝才能走。山路兩邊,樹枝婆娑,視線全無。

下到半山,隱約之間,之間有山岔腳下有一個茅屋。張紹智尚未詢問,走到一出山脊,張洋平說:「智兒,到了。」

說著,張洋平拉著張紹智的手說:「智兒,這山上到處是柴樁,天色不明,小心走。」

跟在張洋平的後面,張紹智在滿是柴樁的山上往下走。

張紹智發現砍光樹木的山上,有不少排列整齊的石頭,似乎是人工砌出來的,看上去古老的梯田。

」爹,這些石頭排列這麼整齊,好像是梯田呢。」張紹智笑說,「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到處都有鬼斧神工的景象。」

張洋平冷笑說:「啥子神奇,開始我也覺得奇怪,後來,聽這附近的人家說,這裡山上以前住著很多人的……」

「山上生存條件差,咋不在山下居住呢?」張紹智疑問。

「山下哪裡住的那麼多,再說,住在山上,衙門的人也好對付——遠了,找不來。」

「呵,迴避官府,這個我懂,唐朝詩人杜甫還寫詩控訴了官府的殘暴。可是,要說古代的人口那麼少,山下的土地多,也容易謀生,怎麼就選擇住在山上呢?」

張洋平解釋說:「為啥子住在山上,聽說主要的是人多。這些石頭碼起來的梯田,據說是明朝的時候,張獻忠在四川大開殺戒,人們怕死,紛紛往外面跑,就擁擠到我們這裡了。你說想,人多,不管多大的地方,就擁擠了。山下都住滿了人,不上山,去哪裡?」

原來這樣。看著這滄桑的群山,張紹智心想,如果自己重生到那個時代這個地方,自己可以寫一篇亂世謀生的小說了。

漸近,張洋平喊叫:「紹義,紹智來了。」

並未聽見回答。

走近,之間紹義和紹禮正在往炭簍里裝木炭。

張洋平就要動手幫忙,紹禮說:「爹,不用了,塊裝好了。」

站了片刻,掩蓋好木炭,四人下山去茅屋。

茅屋就著山崖建立,三角形,裡面緊貼山,是一個樹木搭建的床,床上,是黑黑的被子捲縮著。

紹禮拿了跟木片子,划火柴點,只見那木片子發出噝噝的響聲,濃煙滾滾,頃刻間燃燒起來,茅屋霎時亮堂起來。

但見兩個哥哥的臉上沾滿了黑色的炭灰,就像是特警出勤的花臉。身上的破衣服也是滿身的灰塵,汗漬明顯可見。張紹智想起了《賣炭翁》。

紹義燒火煮飯,紹禮下山打水。張紹智跟張洋平去拿了一根木片子去看炭窯。

路上,張紹智問:「爹,你手裡的木柴可以當燈使用,真好呢。是什麼樹木呀?」

張洋平笑說:「智兒,這個叫做亮枝,小時候,元宵夜,你與哥哥姐姐點亮這個,到處找老鼠呢,你怎麼忘記了?」

這真是個稀奇的事情,張紹智準備問,張洋平說:「智兒,到了,這個,就是炭窯。」

父子倆蹲在炭窯前面,張洋平指著說:「這個,就是主洞口,也就是裝柴的和出炭的口子。這個,就是點火口。裡面裝滿炭柴,就封閉主洞口,從點活口點火。裡面燒著了,就把點火口也關閉。到了一定的時候,看煙囪,冒煙顏色和濃淡,就判斷炭少好了沒有。」

這麼複雜的工序,內涵很多,張紹智哪裡聽的懂。跟在張洋平的後面,圍繞炭窯四周看了一遍,張紹智說:「爹,炭頭是怎麼產生的,要燒出來的炭沒有炭頭,有沒有辦法呢?」

張洋平把亮枝給張紹智,自己爬進炭窯里,叫張紹智送幾根木柴進去。

看著裡面黑乎乎的,張紹智說:「爹,你要小心……」原來,張紹智想起了張思德的故事。張思德不是在陝北燒炭的時候炭窯塌陷了死的么?

張洋平笑說:「智兒,安全的很,你不要擔心。你以為這炭窯會塌陷么?不會的,我就沒有聽說過炭窯壓死人的……」

一邊說話,張洋平把幾根炭柴豎立在洞口裡邊,說:「智兒,你看,這炭柴腳下是豎立在地上的,土巴,肯定是燒不著的,才有炭頭。」

「……爹,這個還不簡單,下面墊放木柴,就燒著了。」

張洋平想了想,說:「嗯,你這個想法倒是有可能……」

「爹,就用這個辦法試試。你想,這個辦法如果可行,我們就不用敲掉炭頭,省功夫,炭又好看。」

張洋平暗暗稱讚兒子的聰明,感嘆讀書的好處。

回到茅屋,飯已經煮熟了。一碗煮爛的青菜,紹智和紹禮吃的很香。飯後,父子四人圍著茅屋前的火堆商談買炭燒炭的問題。

關於擴大燒炭的面積,張紹智老調重彈,販賣自己的雇傭論。父親和兩個哥哥奈何不了張紹智的夸夸其談,勉強答應了。但是,擴大生產,需要錢,需要人。

談到錢的問題,張紹智說:「要說,最好就是去貸款,我們公社裡沒有銀行么?」

「智兒,銀行是什麼?我只聽說合作社能貸款的,銀行也可以貸款么?」

「爹,銀行就是專門貸款的地方。你所說的合作社是不是農村信用社呀?」

「……信用社?不是,反正就是合作社,以前大隊小隊要錢,也找在那裡貸款的。」

這個,肯定就是信用社了。張洋平說:「我明天去問問,能貸款,就最好了。要是不行,我去學校借點錢,就算是工資。這邊呢,我們儘早按照要求把炭燒出來,賣到6324廠,就有錢了。這樣一步一步擴大。」

張洋平表示試試看。

接著,就具體組織生產、分工、預算等問題進一步商談,紹義和紹禮提醒不要好高騖遠,異想天開。張洋平呢,被張紹智花言巧語蒙蔽,急於改變目前的家庭經濟狀況,完成為兒子娶媳婦、建房子的理想,先是不斷提出疑問,慢慢就孤注一擲,滿口答應了。

根據預計,把全家人叫來,加上未來的女婿,建造四個炭窯,力爭在兩個星期以內,把三十塊錢的山皮子全部燒完,達到接近五千斤木炭。期間,如果借錢貸款成功,先買下柴山,以備第二個五千斤。在首次出賣成功以後,再次擴大生產,雇傭社員參加生產,想法設法在今年滿足6324廠的五萬斤木炭的任務。

初步核算,出去買山的本錢和僱工的錢,五萬斤木炭成功交易,可賺兩千一百塊錢。

6、現場調研

次日凌晨,張洋平就按照張紹智的指點去了6324廠。在張洋爐的帶路上,很塊找到了廠長呂長發。

呂長發聽了張洋平的自我介紹,叫人把木炭一看,大加讚賞,說:「好,這個木炭的質量好。目前你家裡有多少?」

張洋平想,這樣的木炭是從自己家裡木炭中篩選來的,家裡只有三十多擔,篩選出來,恐怕只有二十多擔了。於是,老老實實說:「廠長,我家裡只有一千多斤呢。」

「一千多斤……嗯,太少了,我們廠幹部職工五百多人,一人一百斤,就是五萬多斤。這樣吧,你回家努力燒炭,等有了四五千斤,我就派汽車去拉。你看行不?」

「……廠長,五千斤木炭,一時間恐怕燒不出來……」張洋平實話實說。

「這個……老同志,昨天你兒子來說買木炭,老遠而來,我還以為你家有很多木炭,誰知道是這樣。這樣,老同志,你家的木炭很好,我們廠要定了,你回家跟你兒子商量一下,儘快燒更多的木炭。起碼說,也要兩三萬斤。萬一沒有這麼多,早點給我打招呼。你這擔木炭,稱一下,按照六塊錢一百斤賣了,錢就給你了。」

一稱,七十五斤,四塊五角錢。

張洋平揣著錢,飛快往家裡趕路,想著跟兒子張紹智商量。

回到家裡,張洋平沒有去中林,而是去學校找張紹智。張紹智正在上課,張洋平就等下課。

下課了,張紹智在房間里聽父親一說,非常高興,說:「爹,這可是個大好的機會呀。你想,五萬斤木炭,按照六塊錢算,就是三千塊錢呢。」

「智兒,五萬斤你知道是多少么?就算每擔一百斤,也要五百擔。我們家才二十四擔呢。」

「爹,你預計我們這次三十塊錢的山皮子,能少多少木炭?」

「……這個很難說,有的地方柴好,密,有的地方柴差,疏。具體數字要等砍了一半才能知道。」

「大概多少?說個保守的數字。」

「保守是什麼意思?」

「保守就是說,最少可以燒多少?」

張洋平想想,說:「根據我以往的經驗,三十塊錢的山皮子,最少也燒了五千斤,也就是七十多擔……」

「爹,你想,三十塊錢的山皮子,燒出來的木炭能賣兩百五十塊錢,那麼,三百塊錢的山皮子,就可以賣兩千五,也就是五萬斤。——要是我們家能燒五萬斤木炭,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張洋平笑說:「傻孩子,你以為爹是孫悟空么,能變木炭的?問題有三,一,三百塊哪裡來?二,山皮子哪裡買?三,就算有山皮子了,誰來燒?四,剛才我說的,是有炭頭的,現在人家要的是沒有炭頭的純木炭,三百塊錢的山皮子還不夠呢。」

正說時,上課鈴聲響起,張紹智說:「爹,我要上課了,中午還要開會,也不能回家。這樣,你今天就不要去燒炭了,下午放學了我們再商量。」

張洋平離開。

下午放學后,父子倆結著談論起這個事情來。

張紹智說,自己要去燒炭的地方實地看看,首先解決炭頭的問題,不然的話,一支木炭,敲下炭頭,不但浪費很大,而且也不好看,花費時間。

晚上不當張紹智值班,明天一早回來就行了。張洋平再三不肯,又想不出解決炭頭問題的辦法,奈何張紹智堅持,父子上路往中林而去。

山路崎嶇,蜿蜒曲折,先是在山下的路上九曲十八彎,走了半個小時,接著就上了一座高山,又花了大約半個小時,到達山頂的時候,天色漸漸黑了。

放眼望去,山巒疊翠,莽莽蒼蒼,一望無際。

下山的路更加難走,坎坷不平,是最好的描繪,有的地方需要一隻手攀援著旁邊的樹枝才能走。山路兩邊,樹枝婆娑,視線全無。

下到半山,隱約之間,之間有山岔腳下有一個茅屋。張紹智尚未詢問,走到一出山脊,張洋平說:「智兒,到了。」

說著,張洋平拉著張紹智的手說:「智兒,這山上到處是柴樁,天色不明,小心走。」

跟在張洋平的後面,張紹智在滿是柴樁的山上往下走。

張紹智發現砍光樹木的山上,有不少排列整齊的石頭,似乎是人工砌出來的,看上去古老的梯田。

」爹,這些石頭排列這麼整齊,好像是梯田呢。」張紹智笑說,「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到處都有鬼斧神工的景象。」

張洋平冷笑說:「啥子神奇,開始我也覺得奇怪,後來,聽這附近的人家說,這裡山上以前住著很多人的……」

「山上生存條件差,咋不在山下居住呢?」張紹智疑問。

「山下哪裡住的那麼多,再說,住在山上,衙門的人也好對付——遠了,找不來。」

「呵,迴避官府,這個我懂,唐朝詩人杜甫還寫詩控訴了官府的殘暴。可是,要說古代的人口那麼少,山下的土地多,也容易謀生,怎麼就選擇住在山上呢?」

張洋平解釋說:「為啥子住在山上,聽說主要的是人多。這些石頭碼起來的梯田,據說是明朝的時候,張獻忠在四川大開殺戒,人們怕死,紛紛往外面跑,就擁擠到我們這裡了。你說想,人多,不管多大的地方,就擁擠了。山下都住滿了人,不上山,去哪裡?」

原來這樣。看著這滄桑的群山,張紹智心想,如果自己重生到那個時代這個地方,自己可以寫一篇亂世謀生的小說了。

漸近,張洋平喊叫:「紹義,紹智來了。」

並未聽見回答。

走近,之間紹義和紹禮正在往炭簍里裝木炭。

張洋平就要動手幫忙,紹禮說:「爹,不用了,塊裝好了。」

站了片刻,掩蓋好木炭,四人下山去茅屋。

茅屋就著山崖建立,三角形,裡面緊貼山,是一個樹木搭建的床,床上,是黑黑的被子捲縮著。

紹禮拿了跟木片子,划火柴點,只見那木片子發出噝噝的響聲,濃煙滾滾,頃刻間燃燒起來,茅屋霎時亮堂起來。

但見兩個哥哥的臉上沾滿了黑色的炭灰,就像是特警出勤的花臉。身上的破衣服也是滿身的灰塵,汗漬明顯可見。張紹智想起了《賣炭翁》。

紹義燒火煮飯,紹禮下山打水。張紹智跟張洋平去拿了一根木片子去看炭窯。

路上,張紹智問:「爹,你手裡的木柴可以當燈使用,真好呢。是什麼樹木呀?」

張洋平笑說:「智兒,這個叫做亮枝,小時候,元宵夜,你與哥哥姐姐點亮這個,到處找老鼠呢,你怎麼忘記了?」

這真是個稀奇的事情,張紹智準備問,張洋平說:「智兒,到了,這個,就是炭窯。」

父子倆蹲在炭窯前面,張洋平指著說:「這個,就是主洞口,也就是裝柴的和出炭的口子。這個,就是點火口。裡面裝滿炭柴,就封閉主洞口,從點活口點火。裡面燒著了,就把點火口也關閉。到了一定的時候,看煙囪,冒煙顏色和濃淡,就判斷炭少好了沒有。」

這麼複雜的工序,內涵很多,張紹智哪裡聽的懂。跟在張洋平的後面,圍繞炭窯四周看了一遍,張紹智說:「爹,炭頭是怎麼產生的,要燒出來的炭沒有炭頭,有沒有辦法呢?」

張洋平把亮枝給張紹智,自己爬進炭窯里,叫張紹智送幾根木柴進去。

看著裡面黑乎乎的,張紹智說:「爹,你要小心……」原來,張紹智想起了張思德的故事。張思德不是在陝北燒炭的時候炭窯塌陷了死的么?

張洋平笑說:「智兒,安全的很,你不要擔心。你以為這炭窯會塌陷么?不會的,我就沒有聽說過炭窯壓死人的……」

一邊說話,張洋平把幾根炭柴豎立在洞口裡邊,說:「智兒,你看,這炭柴腳下是豎立在地上的,土巴,肯定是燒不著的,才有炭頭。」

「……爹,這個還不簡單,下面墊放木柴,就燒著了。」

張洋平想了想,說:「嗯,你這個想法倒是有可能……」

「爹,就用這個辦法試試。你想,這個辦法如果可行,我們就不用敲掉炭頭,省功夫,炭又好看。」

張洋平暗暗稱讚兒子的聰明,感嘆讀書的好處。

回到茅屋,飯已經煮熟了。一碗煮爛的青菜,紹智和紹禮吃的很香。飯後,父子四人圍著茅屋前的火堆商談買炭燒炭的問題。

關於擴大燒炭的面積,張紹智老調重彈,販賣自己的雇傭論。父親和兩個哥哥奈何不了張紹智的夸夸其談,勉強答應了。但是,擴大生產,需要錢,需要人。

談到錢的問題,張紹智說:「要說,最好就是去貸款,我們公社裡沒有銀行么?」

「智兒,銀行是什麼?我只聽說合作社能貸款的,銀行也可以貸款么?」

「爹,銀行就是專門貸款的地方。你所說的合作社是不是農村信用社呀?」

「……信用社?不是,反正就是合作社,以前大隊小隊要錢,也找在那裡貸款的。」

這個,肯定就是信用社了。張洋平說:「我明天去問問,能貸款,就最好了。要是不行,我去學校借點錢,就算是工資。這邊呢,我們儘早按照要求把炭燒出來,賣到6324廠,就有錢了。這樣一步一步擴大。」

張洋平表示試試看。

接著,就具體組織生產、分工、預算等問題進一步商談,紹義和紹禮提醒不要好高騖遠,異想天開。張洋平呢,被張紹智花言巧語蒙蔽,急於改變目前的家庭經濟狀況,完成為兒子娶媳婦、建房子的理想,先是不斷提出疑問,慢慢就孤注一擲,滿口答應了。

根據預計,把全家人叫來,加上未來的女婿,建造四個炭窯,力爭在兩個星期以內,把三十塊錢的山皮子全部燒完,達到接近五千斤木炭。期間,如果借錢貸款成功,先買下柴山,以備第二個五千斤。在首次出賣成功以後,再次擴大生產,雇傭社員參加生產,想法設法在今年滿足6324廠的五萬斤木炭的任務。

初步核算,出去買山的本錢和僱工的錢,五萬斤木炭成功交易,可賺兩千一百塊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金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黃金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6、現場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