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深空門戶」行不行?
說是要當一把太空遊客,但航天員們進來之後還是開始幹活了。
木鳶號不僅載了他們倆,還載了一些物資。
不過雖然當了搬運工,但是加了「航天」兩個字,那就高端了很多。
因為他們全程是靠飄的。
事實上實用科技內部關於遊樂園空間站的運營方案也商量了很久,最開始他們是想讓飛行員兼職服務人員的,但是後來經過反覆的商討,還是決定安排常駐的服務人員。
本來只是短時間飛行的話,航天飛行員可以客串一下服務員,但要是遊客們在空間站里待個十天八天,直接把航天員也綁在空間站里十天八天就不好了。
本來航天員跟空間站是絕配,但「遊樂園」不是科研型空間站,沒有任務給他們做研究,所以把職業航天員綁在「遊樂園」空間站里可不是好事。
甚至之後實用科技會把航天員從「太空游駕駛員兼服務員」的事上解放出來,換上懂一些相關技術的太空服務人員,航天員們就可以去其他更重要的事了。
而且還能多創造點新興的工作崗位。
人數也不用多,畢竟服務人員和遊客的數量比例要安排好。
專門的太空服務員,以前可是只能在科幻作品里見到。
一會的功夫,航天員就搬完了物資,當他們再次聚集到空間站大廳的時候,就半講解半體驗的開始了人類真正的首次太空旅館之行。
作為兼職的空乘人員,雖然不是專業的空間站服務人員,但他們上來之前受了不少訓練,一個人扮演服務員,一個人扮演遊客,演的還真不錯。
真正可以體驗的時候,他們已經脫掉了艙內航天服,換上了常服,而且每個人身上還多了一套小巧的太空機動裝置。
這個裝置有好幾個噴口可以噴射壓縮氣體,能讓用戶在失重的環境里進行機動,不至於在原地「撲騰」。
當然,它噴射的壓縮氣體速度很慢,只能讓用戶緩緩移動,不至於突然飛過去把用戶撞傷。
「好了,『各位』旅客,這裡就是遊樂園空間站的大廳了,大家可以看到,這裡相當的寬敞,所以這裡也算是整座空間站最大的公眾場合了。」
說完這個,「服務員」把手指向了一道明顯沒有任何設備遮擋的「道路」,這條路圍著艙內壁轉了一圈,顏色跟地面公園裡的紅色塑膠跑道一樣,可以說非常扎眼。
「這是一條太空跑道,是用來跑步的。」
「當然,真正要鍛煉還是得去太空健身房的專業太空跑步機上,這條路是娛樂性質的,從這裡跑步的話,你可以從其他遊客的頭頂上跑過去,其他遊客也能看著你從『地面』、『牆壁』和『房頂』上跑過去。」
「我說了這個大廳很大,那麼怎麼體驗空間上的大呢?答案是繞著它跑一圈!」
說著「服務員」就飛到了跑道的起點位置,然後啟動電磁靴站到了「地面」上。
空間站的內部空間有軟包材質,但核心框架還是金屬的,所以磁力靴可以站立。
只見「服務員」從跑道的起點兩側抽出兩條彈簧帶扣在腰部兩側的掛鉤上,然後腳下輕輕用力,她就踩著大廳內壁跑了起來。
彈簧扣跟艙壁連接的地方是滑輪,也跟著它一塊「跑動」。
這畫面,如果忽略這裡是空間站,就像他踩著地板、牆壁、天花板轉圈跑一樣。
當然,別看彈簧帶把她的身子固定在了「地板」上,可失重狀態還是很難保持平衡的,一圈還沒跑完呢,她就一個前傾,再次飄了起來。
因為有彈簧帶固定著,才沒有亂飄。
畢竟只有兩側各一條彈簧帶,而且力量也不強,只是稍稍把身子往艙壁上拉,受力面也比較單一。
站著保持平衡還行,一旦跑起來,那種小心維持的平衡很容易被破壞了。
哪怕穿著電磁靴也不行,因為一旦跑起來,電磁靴的「吸引」面積會減小,吸力也會減小。
甚至「服務員」還演示了一種不固定彈簧帶的跑步方法,那就是全憑電磁靴的吸引力跑步,但是這種方式不僅跑步姿勢更怪異,也更容易「起飛」。
稍有不注意,兩腳的電磁靴就會因為吸引力不足而讓用戶漂浮起來。
這算展示了「未來遊樂園」的一個有趣玩法,以後遊客們可以作為一個挑戰,可以看看誰單次「腳踏實地」的跑圈次數最多。
再之後,「服務員」把各個地方都介紹到了,也讓「遊客」進行了體驗。
比如在大廳里玩太空排球,因為不好用力,球指不定會飛到哪去。
還在專業的太空健身房裡做了訓練。
哪怕遊客們只是在太空待幾天,肌肉和骨骼密度的流失幾乎看不見,但是在太空鍛煉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還有每名遊客都應該喜歡的觀光廳,那個大廳有4個邊長2.5米的巨大方形觀景窗,不僅可以讓遊客們清晰的看到太空美景,如果換上特殊的照明模式,還能拍出遊客懸浮在太空環境里的照片。
如果背景是地球,拍出來更漂亮。
畢竟大窗戶的邊長有2.5米,人類超過2米的身高都少,這要是貼到窗邊拍照,根本就拍不到空間站的機械結構。
另外還有客房,也都做了介紹。
最後,他們離開之前還吃了一頓太空大餐。
來都來了,肯定得吃一頓再走,而且吃太空餐也是一個非常必要的遊客體驗項目和必須項目。
而且觀眾們每次看到太空吃播鏡頭都會很來勁。
不過「未來遊樂園」的餐廳雖然更大了一些,可依舊是常規的太空餐廳,也玩不出什麼新花樣,頂多就是菜品樣式更多。
要看新花樣,還得等繁星空間站二期的旋轉模擬重力艙。
但是就這樣,已經讓某些人受不了了。
比如自由聯邦的「友商」們。
由於他們認定繁星不是自由市場,商業行為肯定有繁星官方的參與,甚至認為這次的參與程度更大,所以這次「友商」會議也有聯邦高層的參與,比如大統領的幕僚長。
「繁星空間站的二期擴建計劃太過驚人,聯邦主導的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加上各個加盟國也不想持續對國際空間站進行投入,那麼它的老化速度肯定會越來越快。」
「而商業空間站方面,雖然太空旅館公司先一步進入了太空,但它還需要裝修,並且一些大型設備的安裝比較坤能,所以時間還不短,正式運營反而會慢一步。」
「都說說吧,這次我們還能怎麼應對?」
聽到幕僚長這麼問,下邊的人也是一陣頭大。
他們能怎麼應付?
他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了,可技術上的問題,是想應付就能應付的嗎?
當初聯邦也是靠著先進技術打壓全世界,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先進技術,那就是全世界沒有招架之力。
現在聯邦反過來被繁星的先進技術打壓了,他們怎麼會有招架之力?
哦,對了,當初聯邦還靠著超強的軍事實力暴力打壓,可現在繁星的軍事實力也不弱,聯邦的軍事實力已經不能穩贏了。
不能穩贏,那就沒有打的必要,甚至都不能動暴力打壓的想法。
因為聯邦只是想通過軍事暴力來獲得利益,而不是真的想互相毀滅。
人沒了,世界毀了,那還玩個雞兒?
不能玩他們最擅長的軍事暴力,技術又暫時干不過,那就只能學習以前繁星的做法了——另闢蹊徑!
有人琢磨著說道:「空間站……既然我們在地球軌道上沒有優勢了,那為什麼不考慮月球軌道呢?」
「月球軌道的空間站?你是說……深空門戶?」
「對!就是這個!」
這話一出,現場的人就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作為實用科技航天公司的「友商」,他們必然來自航天領域,也自然知道「深空門戶」是什麼。
這個所謂的「深空門戶」就是一個新設計的月球軌道空間站,有人把這個空間站叫做「深空之門」,也有的稱為「深空門戶」,或者直接叫「門戶」的。
一些人會覺得這個高大上的「門戶」會很大很壯觀,實際上這個「門戶」很小,不但遠沒有國際空間站大,甚至還沒有繁星空間站的一期工程大。
「門戶」內部空間比較狹窄,最多只能容納4位宇航員,平時人更少,且他們只能共享一些生活設施。
畢竟距離地球太遠了,運輸困難,價格昂貴。
當然,這只是剛開始的模樣,隨著後續建設,這個門戶空間站可能會對接越來越多的艙室,因此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在深空門戶空間站建設中,聯邦採取了類似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建造模式,也就是不同的加盟國家承擔不同的建設任務分工。
一旦建成,「門戶」的影響力將會非常大。
而且「門戶」與國際空間站不同。
國際空間站只是在地球軌道約400km高空的一座實驗室,研究的項目主要是有關地球與附近空間的課題。
而「門戶」則遠離地球軌道,運行在地月軌道上,是距離地球更遠,研究課題為更深空間的項目。
「門戶」的運行軌道在距離地球30多萬km處,也就是月球的軌道上。
這個軌道的近月點為1500km,遠月點為70000km的軌道上,人們把這個軌道稱為暈軌道,是地月連線的平動點附近。
也就是在地月引力平衡的拉格朗日點之間運行。
之前的載人登月都是直接由飛船直接送達,飛船自帶登陸器,然後釋放登陸器登陸月球,再接回宇航員,進入飛船,拋棄登月艙后飛回地球。
而有了「門戶」后的登月模式就變了。
先是用飛船將宇航員送到「門戶」,再用穿梭機從門戶接宇航員和貨物下降到月球,完成任務,又用穿梭機將人員或貨物接回到「門戶」,再用飛船將將人員接回地球。
宇航員在「門戶」工作活動,象徵著人類邁出了家門口,向更深層次空間邁進。
人類能否適應在遠離地球的太空長期活動,宇航員可以在「門戶」駐留1年以上,以檢驗「門戶」的防護能力以及人類的適應能力。
因此,「門戶」就是未來太空的一個「船塢」和跳板,甚至以後走向深空的宇宙飛船都是在這裡組裝出發。
而遠方回來的地球人類,到了這裡就算到家了,歇歇腳,然後搭乘「公交」回家。
哪怕是以後遇到了火星人或外星人來地球訪問,這裡就是海關,「它們」也將在這裡「下船」,接受檢查后才能「入關」。
以後從地球上接送宇航員到「門戶」的飛船是聯邦宇航局開發的獵戶座,一次可以運送6名宇航員。
而承接從「門戶」到月表穿梭任務的是埃瑪隆的月球星艦,這是一次可運載100名乘客或100多噸貨物的龐然大物。
甚至比「門戶」空間站都大得多。
畢竟「門戶」空間站連繁星的一期工程都比不上,更別說擁有900多立方米加壓空間的國際空間站。
而月球星艦的加壓空間同樣超過1000立方米。
這怎麼比?
只不過飛船就是飛船,月球星艦的結構和防護能力不適合在月球環境長期駐留,更別說長期駐人了。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如果「門戶」空間站不能按時完成,不能承擔對接任務,那麼月球星艦將會與獵戶座飛船直接對接。
按照正常的任務進度來說,這些模塊的製造都在進行中。
「門戶」的動力艙將採用電推模式,那樣只需要攜帶很少的燃料就可以在月球軌道上做機動和變軌了。
格魯曼公司的居住艙採用已有的「天鵝座」貨運飛船改建,洛馬公司的居住艙採用太空梭貨櫃艙改建,因此都很快。
這兩個居住艙前者較小,只能供宇航員居住30-60天,後者可供宇航員居住好幾個月。
本來這些設計的都是挺好的,直到繁星跟實用科技合作之後直接有了月球基地,然後「門戶」的很多功能都跟它重合了。
不過重合了又怎麼樣?
各個大國都在地球上擁有很多科研基地,為什麼還要在地球軌道上建設科研空間站,還不是為了不一樣的環境嘛。
月球那邊也是同理,有了月球基地,就不用月球空間站了嗎?
顯然不能。
而且繁星在地球軌道建設船塢和跳板,那它自由聯邦就在月球軌道上建設船塢和跳板。
哪怕前期沒有繁星空間站二期工程大,但那個地方得先佔了。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初說好了幾個國家一塊努力,可現在的情況是……那些國家連國際空間站都不想一塊玩了,還會和聯邦一塊搞月球軌道的「深空門戶」嗎?
要知道現在的繁星……可不是以前的繁星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