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環保~是個好東西!

第284章 環保~是個好東西!

現在科技雖然讓人類的生活變好了不少,但各種浪費和消耗也與日俱增。

但一兩個人好管,十個八個就不好管了,畢竟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想法。

更別說十幾億、幾十億人了,那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你要說節約和環保,少數的人會聽,可當人數以千萬計的時候,那效果就不怎麼大了。

甚至會有因為從眾心理,原先很節約和環保的人也加入了浪費和污染的行列。

「又不是我一個人這麼干,大家都這麼干。」

「我看大家都這麼做,所以我也做了。」

「就我一個人這樣,也沒多大影響吧?」

「大自然的凈化能力那麼強,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

「哈哈,人類就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在這種情況下,更高層也要做一個博弈,是先「開源」還是先「節流」?

這事怎麼說呢,反正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繁星就選擇了先「開源」。

至於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那就用發展去解決。

本來繁星也是一步一步走的,結果實用科技突然出現,直接跟坐上了高鐵似的,嗖嗖的飛奔了起來。

開源?

有什麼比可控核聚變更牛批的嗎?

有了它,各種高耗能的工程就可以上了。

甚至之前因為高耗能,成品的用處也不是那麼大,最後計算出來賠本的工程也可以上了。

畢竟可控核聚變出來的電能非常便宜,而且規模越大越便宜。

能量便宜的,以前因為能量而賠本的事,就不會再賠本了。

而且有些東西不能單純的以賠不賠本來衡量,比如從廢品回收再利用到環保,然後從環保再到環境再造這一條龍。

而且巧的是,這些東西正好也是航天工程需要的。

地球上不做環保,其實短時間內影響不到人類的生存,但是在太空里不做「環保」,那麼人類的未來可就危險了。

人類對宇宙的開發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但是由於航天技術的不成熟,人類利用最多的地球軌道已經變得越來越擁擠。

隨著星際鏈路衛星組網等大型互聯網衛星的發射,地球軌道上的衛星成倍增加,太空垃圾已經成為棘手的問題了。

據統計,包括工作衛星、「退休」衛星以及曾用於宇宙探索的舊火箭在內,大約有2.2萬個大型物體環繞著地球運轉。

如果把所有所有物體計算在內,上至宇航員在太空遨遊時丟棄的設備,下至衛星碰撞產生大小約為1厘米的碎片,那麼地球軌道上大約有100萬顆太空垃圾。

而它們綜合起來的質量,可能有1億噸。

當然,這個數字可能只是保守估計。

因為隨著衛星和火箭發射數量逐年上漲,太空垃圾和可用航天器的數量還在快速增長,而它們之間相撞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衛星的主要軌道有兩種,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

近地軌道與地球相距約200至1000公里,各個空間站和數千顆其他衛星每90分鐘在此環繞地球一周。

地球同步軌道則位於3.6萬公里的高空,作用力使衛星停留在軌道內相同的位置。

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相對於地球上方的某一點靜止,因此這使得它們對天氣預報和通信的作用巨大。

在地球靜止軌道,當一顆衛星的生命接近尾聲時,其所有者會將其置於一個更高的「墓地」軌道上,使其漂浮在距離國際商定保護區約300至400公里處。

但是在地球靜止軌道中,只有80%的「退休」衛星能夠進入「墓地」軌道,剩下的20%則需緊急處理。

比如直接墜入地球大氣層,變成一些人許願的流星。

「墓地」軌道實際上相當於一個無人看管的廢棄垃圾場,明亮的閃光依稀可見。

在這個沒什麼人注意的地方,未用盡的燃料或未降解的電池可能引發衛星爆炸,而爆炸碎片將落回地球靜止軌道,並對軌道上的衛星產生威脅。

一顆衛星的故障可能導致電視信號異常,增大天氣預報的誤差,造成飛機無法正常航行,或者人們意識不到的一場龍捲風正在逼近。

可如果不僅僅是故障,而是直接被撞成了大量碎片,且碎片數量之大使其足以與其他衛星相撞,而碎片數量也由於連鎖反應越來越多。

最終,整個軌道可能會因為碎片過量陷入癱瘓,甚至是鎖死人類離開地球走向星空的道路,徹底把人類禁錮在地球上。

所以人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太空垃圾的問題,甚至都有一些成果了,不僅能解決攔路虎,還能變廢為寶。

在地球上人們可以「肆意」的浪費,但是到了太空里,人們必須斤斤計較……哦,不,應該是「克克計較」,能回收利用的就絕不從地面「發貨」。

成本太高。

無法控制的時候,那些航天器的殘骸就是太空垃圾,要是能回收利用,那它們就是寶藏。

設想中,通過修復、再利用或回收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和「太空垃圾」,它們還原出來的材料可以用來建造未來的航天器或探測前哨站。

不僅減少了太空垃圾,還縮減了成本。

徹底不能用的,那肯定是回收。

有些只壞了一部分的,比如核心沒問題,但外殼和部分線路出現破損的,只要換個新外殼和新線路就又是一個新設備。

而且還能以舊換新。

比如太空設備的太陽能電池板效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但只要把太陽能板翻新一下,或者直接換一個新的,再補充點燃料,它就又能發揮作用了。

這都比重新發射一顆新的設備成本低得多。

繁星空間站二期工程里的「工業區」就是干這個的,等它建成的時候,一定會讓全世界大吃一驚。

同時也會讓太空設備的設計與製造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至於要在地球上做的「環境再造」,到了太空就是「生態圈」了。

往簡單了說,就是在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改造出一片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不僅要有花草樹木,還要有可循環的空氣和水源等。

再往大了說,就是「星球改造」。

直接把一顆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改造成「第二地球」。

要說生態圈什麼的,人類以前還真搞過。

就在自由聯邦。

在實現人類首次登月以後,人們便開始幻想太空旅行和太空移民,在這種情況下,自由聯邦科學家便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如果我們能模擬出人類需要的生活環境,那麼就可以在外太空「克隆」一個地球!」

這種瘋狂的想法一經問世,便引起了一位富豪的興趣,他就是當時大名鼎鼎的石油大王——愛德華-p-巴斯。

於是這位富豪便斥巨資,準備在自由聯邦亞利桑那州的沙漠里建造一個「克隆地球」,並將其命名為「生態圈2號」。

為什麼不是生物圈1號呢?

那是因為1號生態圈就是地球這個超級巨大的生態圈,所以那個小小的、位於地球上、在一個沙漠里的生態圈就只能叫2號。

「生物圈2號」總共耗資約1.5億聯邦幣。

還是30多年前的聯邦幣。

它的主要建築材料為白漆鋼樑和密封玻璃,建築的總佔地面積為1.2萬平方米,總容量高達14.1萬立方米。

雖然有些人用白色的宮殿來形容它,但它實際看起來更像是一座溫室大棚。

在建築內部的設計,模擬了地球的常見生態環境,有海洋、雨林、沙漠、草原和平原等等,還有兩個人工生物群落——農業區和居住區。

當然,為了儘可能地模擬自然環境,「生物圈2號」內部有著多達4000種的物種。

這些物種也都來自世界各地,其中動植物就有約3000種,其餘的1000種都為微生物。

這個理想中的「溫室地球」建成之後就迫不及待地開始進行第一輪實驗,可這第一輪實驗卻遠沒想象中的那樣簡單。

「生態圈2號」建成的第一年,第一次實驗正式開始。

首次入住的是8名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是相當厲害的,同時也認為,憑他們的知識,完全能夠在這種環境中生存。

在「生態圈2號」里生活,不能依靠一切外來的物體,水和食物都需要自給自足。

不過這對於剛入住的人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因為「生態圈2號」不僅有充足的食物,而且還有肉類的家禽,生活一點都不比外界差。

供電方面設計的有太陽能板,水源方面也有完備的水循環系統。

甚至在這裡你可以想看電視就看電視,想打電話就打電話,只要不出去什麼都好說,不過這些也是在完成每日工作的前提下才能享受的,因為他們每天都要對生態圈裡的各項數據進行監測。

剛開始,生態圈裡的生活就和外面沒什麼兩樣,但是在兩個月卻出了一點問題。

因為入住的8位科學家缺乏農作的知識和經驗,導致農作物的產量越來越低,使得他們的食物不是很充足。

這讓那8名科學家不僅吃不飽肚子,而且每天還要工作,使得他們的精神狀態非常的不好。

不過隨著他們慢慢掌握了一些農作知識,才使糧食問題得到了緩解,只是隨後出現的新問題,卻是直接威脅到他們的生命。

糧食危機緩解之後,8位科學家又如往常一樣繼續在生態圈裡生活,可是好景不長,負責檢測氧氣質量的科學發現生態圈的氧氣指數非常的不穩定。

起初他們以為是模擬環境不夠穩定導致的,但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驚人地發現生態圈裡的氧氣正在以每月0.5%的速度往下降。

氧氣含量最低降至了14%左右。

這是什麼概念?

這麼低的含氧量,就如同站在了空氣稀薄的山頂一樣。

這讓科學家們苦不堪言,甚至有人還出現了高原反應。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要求外部對生態圈進行充氧。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部供氧也沒用了,不僅大量的植物死亡,而且河水也變質了。

第一次實驗就在兩年後宣布失敗。

可是自由聯邦科學家不明白,為什麼好端端的氧氣會消失?

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是土壤里的微生物在作祟,他們取了土壤樣本進行研究,發現土壤中的微生物確實要比正常的多。

那會不會就是這些微生物把氧氣消耗了呢?

很快科學家就發現,如果微生物消耗了氧氣,那麼二氧化碳含量也會增多,可事實上二氧化碳含量並沒有增多,這就奇了怪了。

不過很快,科學家們就找到了這次消耗氧氣的元兇,就是暴露在生態環境中的混凝土。

根據對混凝土兩面進行採樣研究,在生態圈內側的混凝土碳酸鈣含量比外側足足高了10倍以上。

氧氣問題被發現后,自由聯邦又進行了第二次實驗,這次實驗還特意挑選了一名有著豐富農作經驗的科學家。

但是僅僅只經過6個月,實驗就又一次宣告失敗。

這次是因為物種多樣性相對單一,缺少足夠的分解者作用,導致多數動植物無法正常生長或生殖,其滅絕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

另外還有降雨失控、多數動物滅絕、為植物傳播花粉的昆蟲全部死亡、還有黑螞蟻爬滿建築物等也是生物圈二號失敗的原因。

不過這次的實驗雖然失敗了,但是也算是給人類的後期類似實驗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那就是要想搞生態圈,要麼把場地搞得巨大無比,讓足夠多的生物參與,要麼就別想靠自循環,還得用大量的能量硬頂起來。

就像實用科技現在跟國家合作的項目。

小型生態圈沒什麼難度,只要解決了能量供應問題,隨時可以造起來。

頂多就是研發一些生命力強悍和容易生存的植被。

當初繁星第一次使用嫦娥五號搞回來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月壤,然後知道了「月壤無法種地」的噩耗。

但是現在的月球前哨站里,航天員們就用月壤種了不少植物。

當然,這裡的重點不是月壤,畢竟水培也能生長植物,重點是實用科技的超級營養液。

有了這種營養液,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植物,實用科技可以讓沙漠變成綠洲!

7017k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黑科技就該這麼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黑科技就該這麼用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4章 環保~是個好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