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巧遇名相
軍將們看到這公子在旁邊的聽著,一時間倒也話語少了些,都繼續俯視樓下的慢慢而行的金國使團,說實話,羅東對於這金國使團的規模確實頗為驚訝,除了幾百名護衛騎兵外,後面馬車、隨行人員也至少有四五百人,這稱之為一支軍隊,那也絲毫不為過。
「這些兵馬難道要在駐紮在城內?」羅東好奇的問道。
這裡臨安府最高級別的軍將也就是畢進這樣的副將,自然無法回答羅東的問題,旁邊倒是有人代為回答了,正是那公子身邊的中年男子,「依據宋金約定,雙方護衛都在城外驛館暫住,正副使者可帶百人在城內四方館驛聽宣!」
羅東轉頭看了這中年男子一眼,這人四十來歲,白面無須,眼神卻十分犀利,他施了一禮,說道:「多謝先生指點!」
那公子朝那中年人微微一點頭,中年儒生開口問道:「方才在下無意中聽到將軍是來自山東沂州軍中?」
羅東一愣,沒想到對方直接找自己問話,這對方路數自己的搞不清楚,剛才察言觀色之下的判斷,實在難以斷定對方來歷,不過顯然對方的身份要遠遠高於自己,整理了一下思路,便答道:「在下是沂州副將羅東,來臨安府遞送公文,不知道大人是……」
那中年儒生微微一笑,「老夫陳俊卿,只是聽聞山東戰況激烈,所以才想詢問一二!」
這人一報名號,羅東還在絞盡腦汁回憶這頗為熟悉的名字,旁邊畢進、李公佐和其他軍將已經急匆匆施禮,口稱:「拜見御史大人!」
眾人當中,也就羅東有些特立獨行,沒什麼動作,不過他看到旁邊那公子,已然想起來這陳俊卿的來歷,這也是歷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日後與虞允文同殿為相的大人物,這旁邊的公子,他基本上也能猜測到了。
陳俊卿歷史留名一是因為他抗金的主張,二是因為他有些傳奇特色的經歷,二十六歲與同鄉黃公度同中狀元、榜眼,傳為一時美談,趙構也是大為奇怪,一榜之中竟然狀元、榜眼是同鄉,這在科舉歷史上也是少有的現象。
趙構召廷試,便問了這個問題,「卿土何奇,輒生二卿?」你們那旮旯有啥奇特的玩意,一下子出來兩人物!陳俊卿回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這頗合宋太祖取天下寒士的科舉初衷,所有很得高宗賞識。
他微微一躬身,說道:「原來是御史陳大人,這莆陽一榜兩甲的盛事,我求學之時常聽老師提起,今日竟然能有幸拜見大人,頗為意外,剛才有些失禮了!」
陳俊卿本來頗為嚴肅的表情也是一緩,這羅東也就是一名低階武將,自己的故事竟然也能知曉,這是讓他十分意外的事情,所謂文武殊途,宋代尤其是這樣,武將在於文官眼力那是完全是一些匹夫之輩而已,對於羅東的失禮,他本來就沒有介意,畢竟山東之地的軍將,說白了也就是朝廷給個名頭,都是當地的農民軍而已。
「羅將軍看來還是讀書出身的啊,這投筆從戎之志,可敬!剛才聽你說,你曾見過這使團的護衛兵馬?」看來陳俊卿對這點比較關心,羅東自然明白這應該是旁邊那位公子關心的問題。
「知道一些吧,這應該是海州防禦使徐文的兵馬,在數月前沂州戰事中,與我大軍交戰過,我軍只有輕騎,而且數量遠遠不如對方,步卒有甲胄者只有十之一二,所以只能棄守沂州!」
旁邊那公子聽到沂州軍連老窩都丟了,有些著急的插話道,「那沂州軍豈不是已無立足之地了?」
「公子,不盡然,沂州乃是四通八達的地方,周圍有海州、莒州、邳州、滕州各州兵馬虎視眈眈,實在是難守易攻之地,現在趙開山將軍已在沂南臨水駐紮,沂南地勢險要,兩翼都有河道阻隔,背後依靠沂水、沂源兵馬接應,進可出入沂州,退則依險而守!現在已經恢復到佔領沂州之時的兵力了!」
「噢……」這公子聽到羅東的解說,倒也鬆了口氣,想了想說道:「趙開山將軍真是豪傑!在這死生之地,立此不世功勛!」
陳俊卿顯然要老道的多,他立刻發現的問題,問道:「羅將軍,這沂南之地要來臨安府,那可不容易啊,你是如何來的?」
「沂州失守后,下官領軍已經襲破日照之地,我是渡海而來!」
陳俊卿點點頭,以示嘉許,然後問道:「羅將軍,依你之見,沂州軍能在山東之地防守多久時間?」
羅東低著頭,腦筋快速轉動著,雖然按照自己的歷史知識,似乎山東的義軍是愈演愈烈的局面,不過自己這穿越后,鬼知道會引發什麼蝴蝶效應,不過他馬上想到的答案,「陳大人,這山東的局面的關鍵在於海陵帝,還不在於沂州軍!」
陳俊卿和那公子顯然都很意外於這個回答,「羅將軍,詳細說說!」
羅東看看周圍越來越多的路人,這含義很明顯,這等軍機大事,這環境可不適合。
陳俊卿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點頭想了想,又跟那公子耳語了幾句,說道:「那過幾日,我讓兵部再找羅將軍來仔細談談。」
羅東拱拱手,笑道:「下官恭候陳大人消息!」
這會兒下面金國使團也已經過去了,那公子和陳俊卿在隨行人員的簇擁下,又匆匆而去。
見這批人走遠了,羅東才回頭問李公佐,「公佐,你看陳大人陪的那位公子,會是那家的勛貴?」
李公佐常年在淮南、淮北玩游擊,說道朝廷中的消息,那也基本是兩眼一抹黑,旁邊畢進到底了是老土地,想了想,看看周圍閑散百姓都已經走散了,才低聲說道:「我估摸著,這位公子,不是普安郡王趙瑗,就是恩平郡王趙琢,官家至今未立太子,這事切不可多參與!」
眾人自然知曉厲害,羅東雖然了解,大宋歷史上少有血腥的王位爭奪,不過這可不代表這事可以隨便摻和,他自然知道繼位的是宋孝宗趙?,不過這畢進說的名字里竟然沒有趙?,另一個候選人趙琢倒是有的,難道自己穿越后,未來皇帝都改了?還是改名字了?這個問題讓他有些頭痛。
眾人又喝了一會兒,才盡興而去,羅東則死皮賴臉的跟畢進說好,回頭要去他家串門,這其中的司馬昭之心,也只有他自己知道,雖然咱有千年底蘊呢。
畢進對於羅東對自己的尊重自然是十分的開心,非常爽快的應下來了,讓李公佐到時候一起來。
天街上一輛寬敞的馬車上,那個貴公子和御史大夫陳俊卿兩人對面而坐,倒也絲毫沒有拘束的樣子。
陳俊卿眼睛微閉,不過坐姿還是非常端正,那公子怎在低頭想著什麼,過來一會兒他抬頭問道:「老師,這金國使團來我臨安耀武揚威,你有什麼看法嘛?」
「殿下,靖康之難已經過去三十載了,剛才那羅東所陳的山東之近況,故國之地百姓的困難可見一斑,這民心可用啊,不過老臣還是那句話,韜光養晦,靜待時機!」陳俊卿眼睛微微睜開,平靜的說道。
「老師之意,我自然明白,只是看我已過而立之年,至今未有建樹,心中頗有不甘!」這公子自然是個聰明人,這些話也就就在私下說說。
「殿下之志,老臣自然明白,但是在大事未定之前,切勿輕舉妄動,凡是小心謹慎才對!太后對你常有成見,你還是應該常執孝禮於殿前,史大人會相機勸諫陛下的!」
「老師,我明白了,」這公子點頭應下,轉身又問道:「老師,今日你為何要叫那羅東來府上問話?你不是說要韜光養晦嘛?」
陳俊卿微微一笑,「這也是我臨時起意的,原本我也沒料到會在這裡碰到他,今日早朝,兵部侍郎韓元吉和兵部尚書在朝堂上啟奏同一件事,卻與這羅東大有關係!」
那公子奇怪的問道:「老師,這羅東不過是個八品的武將……盡有這等能力?讓兵部兩位大員同時奏告父皇?」
陳俊卿呵呵一笑,「殿下,兵部兩位大員奏報的同一件事,但是說法確是南轅北轍,兵部尚書於安說這羅東誤判金國消息,狂妄無知,恐惹兩國紛亂,造成百姓塗炭,而兵部侍郎韓元吉奏報,羅東所呈報金國動向信息重要,推斷合理,金國備戰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老師,你如何看此事?」
「湯思退在相位數年了,陛下要啟用他為左丞相,可見陛下之意,那是不希望再動干戈,但是陛下那是兵戈中走出來的皇帝,自然知道這武備不可輕廢的道理,所以以陳康伯為右丞相,而在兵部之中也是如此安排!」
「……老師,我明白了!」
「殿下,這羅東只是你要注意的新生力量而已,若是能為我用,那就不妨在日後扶持一下,而他代表的是不同於朝堂之上的力量,當然,這股力量現在是極其弱小的,但是方便控制,所以我才讓他來府上問話。」兩人一路密談,很快就到了宮城廂南面的一處戒備森嚴的府邸,府邸門口高懸的牌匾上寫著「普安郡王」。
羅東下了酒樓,又被畢進和他手下的軍將邀請去選鋒軍看看,對於這大宋鼎鼎有名的軍隊,他自然是有興趣的,選鋒軍大營可不在臨安府,這裡就駐紮了京畿營一部,直接的指揮官就是畢進了,下轄士兵1500人,全是步兵,讓羅東眼饞的是,其中竟然有100名步人甲重步兵。
羅東饒有興緻的看了京畿營操練,倒也是有模有樣,操練的步兵方陣結構和羅東抄襲的長槍方陣差不多,都是依靠密集陣型來破敵,不過使用的武器差別很大,絕大多數用的是長柄刀和長柄斧,這也是宋軍的制式兵器。
畢進那是參加過早期宋金大戰的老將,看到羅東對於京畿營訓練頗有興趣,倒也毫無保留的介紹起這步兵陣的戰術,這步兵武器的配置,都是應對金國大批馬隊而形成的,當年郾城一戰,面對對方鐵浮屠和拐子馬,都能力戰而勝之。
這自然得益於這兵種的配置,像畢進這營都是純長武器的兵種,適合防守後進行反攻,長刀和長斧都是對抗騎兵的利器,下砍馬腳、上剁騎士,長柄斧頭往往都是一擊致命的。
當然,對於宋軍這支步兵佔大多數的軍隊來說,弩弓這些遠程武器是必不可少的,羅東自然了解不少這方面的資料,岳家軍那時代,由於多次大破金國兵馬,軍中騎兵數量絕對不少的,鼎盛時期,岳飛的中軍就有8000鐵騎和4000重步兵,而歸他轄制的其他十二路兵馬,騎兵數量也不少。
不過紹興議和之後,宋國就徹底失去獲取大批戰馬的途徑,軍中戰馬多由吐蕃、大理長途購買,而且數量也大幅度減少,畢進說起這軍中變化,也是不勝噓噓,周圍親信軍將也是臉色暗淡。
為將者,都知道這機動對於軍隊的重要意義,而宋軍在這種局面下,軍隊的發展,只能採取另外一種極端的模式,發展至強的步兵和弓弩,當然,南宋這時代掌握著最先進的科技。
臨安府東作坊和萬全作坊那是這時代最龐大的綜合性武器生產基地,此外臨安府還有器甲所、御前軍器所、製造軍器所和都作院這些專業的生產工場,畢進向羅東介紹武器和裝備時,自然頗為自豪的把軍中利器逐一介紹,這可讓羅東、楊毅兩人眼饞了半天,這些臨安府萬全作坊出品的利器,可比各州府作院出品的武器好上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