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完了,被坑得不輕
朱棣自小不得朱元璋重視,一直到七歲才有了正式的名字,後來沒有得到什麼正經教育,年紀輕輕跟一幫武將成日混在一塊。
所以,別讓朱棣做什麼錦繡文章,秉性上也更傾向於武夫。
文人得勢的時候,講「武夫」是一種侮辱,身為「武夫」的朱棣絕對不是一個無謀之人,出於「武夫」的性格會在有了決斷之後會更願意耗費代價來辦事。
這不,呂陽得知隊伍裡面有兩輛車裝載了金銀,又有三車綾羅綢緞和珠寶首飾之類,忍得很辛苦才沒有一口口箱子看個新鮮。
據為己有給帶著跑路?這個呂陽則是一絲念頭都沒有升起。
整支隊伍除了呂陽全是燕王府的人,能參與到這種絕密事情的人,他們哪個不是朱棣的心腹?別說隊伍裡面還有朱高熙和朱高燧兩位朱棣的親兒子,呂陽還能收買了他們?
「金子兩千兩,銀子十三萬兩,綾羅綢緞與珠寶首飾合約七萬兩銀子?」呂陽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財富。
總價值二十萬八千兩的銀子算多嗎?
以洪武年間的糧價,一斗大米售價三十文,一石也就是三百文;一石重約現代單位的94.4公斤。
後面一直到明末之前,官方糧價都很少有波動的時候,金子和銀子跟銅錢的波動倒是很經常。
有明一朝使用不同的貨幣購買貨物,金子、銀子和銅錢買同一樣東西,價格方面其實是不相同的。
簡單的來說,一石大米用銅錢購買就是三百文,使用銀子則是一兩能夠購買兩石,金子這玩意只流通於大宗交易。
至於一兩金子能換多少兩銀子,洪武年間是一兩金子換四兩銀子;一兩銀子又能換多少銅錢,哪怕是在洪武年間都沒有一個定數,大概是在一兩銀子能換八百文到一千文之間波動。
二十萬八千兩銀子能購買十多萬石大米?也就是98萬多斤大米,看起來好像不多的樣子,但是軍隊才不是完全吃大米。
軍隊的糧食大多是粗糧,沒有可能人人都吃大米這種精糧,換作是買各種粗糧的話,二十萬八千兩銀子買個幾百萬石絕對不成問題。
換句話來說,朱棣一下子拿出那麼多財富已經是非常捨得下本錢了,卻不知道有沒有把燕王府給掏空了?
「這鬼天氣,咱們能在年初抵達大寧衛?」朱高熙並不像其餘人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剛才親力幫著將一輛車輪陷住的馬車推出來,說話直噴霧氣。
北平這邊一般是在十一月初就開始下雪,他們出發的時間是十月十二,剛剛出長城沒有兩天,天上就開始飄落小雪了。
時間已經來到十一月十三,塞外變成了大地一片銀白,很廣的區域內沒有城鎮,沿途也就需要餐風露宿,給予趕路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洪武年時期,大明屢次北征,先後在塞外進行屯兵,大寧衛只是其中的一衛,他們與其餘的諸衛所組成了「北平行都司」體系。
名字是叫「北平行都司」,可實際上跟封地在北平的燕王朱棣關係並不大,反正朱棣沒有得到授權是無法直接給那些衛所下達命令的。
寧王朱權不止有大寧衛的兵權,後世所謂的「朵顏三衛」本來也是在他的管轄範圍,但是在朱允炆登極之後被剝奪了「朵顏三衛」的控制權,甚至連「三護衛(藩王標配三個千戶所)」都給剝奪了。
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朵顏三衛」,朵顏衛是自己一個衛所,另外就是富餘衛和泰寧衛,三個衛所各自為政,有自己的大汗領頭,他們只是一種「羈縻」衛所而已。
所謂的「羈縻」,說白了就是無法實際有效控制,用一種籠絡牽制的手段名義上掌控而已。
本來建文連大寧都司都要從寧王手裡剝奪掉,相關的命令也已經下達,但是遭到了寧王用「邊患不止」的理由拒絕,也就是寧王抗命了。
而大寧都司制下的衛所並不止大寧衛,還包括了全寧衛和廣寧中、左屯衛、中屯衛等等二十二衛所。以上那些是呂陽出發后才知道。
呂陽雖然沒怎麼覺得冷,還是穿得很厚。
他出發后就極力「回憶」,記憶里朱棣造反好像是得到了「朵顏三衛」的極大支持?
這又是影視作品或小說害人了。
朵顏衛、富餘衛和泰寧衛其實都是草原人或蒙化的女真人,算是曾經大元王朝的餘孽,他們只是不得已才依附大明,一直以來也是不斷反叛又歸附。
歷史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后,謀奪寧王麾下兵馬,裡面並不包括「朵顏三衛」。
畢竟,「朵顏三衛」已經不在寧王的指揮序列,平時也是羈縻而已。
另外,大明對朵顏衛、富餘衛和泰寧衛要有一個統稱,一開始是「泰寧三衛」,後面才改為「兀良哈三衛」,裡面無外乎就是實力強弱的變遷,才出現名稱的變更。
這個「兀良哈三衛」的確是追隨朱棣一起發動靖難之役,可能也立下了一些功勞,但是造成的破壞也許超乎想象的大,甚至一再左右橫跳,以至於朱棣坐穩了皇帝寶座,又在某次北徵得勝之後進行清算。
「先往『朵顏三衛』,再去大寧都司。」呂陽現在想的就是這個辦事步驟。
一行人裡面只有呂陽算是個外人,他卻是能夠拿隊伍的主意,通知下去之後只有朱高燧有意見,其餘人完全是一副怎麼說就怎麼辦的樣子。
朱高燧說道:「那幫蒙古人可不是好相與的貨色,帶如此之多銀兩前往,怕是……」
呂陽傻了才帶著全部的財富過去,說道:「你先行前往拜見寧王。我與高熙攜帶金一千兩、銀三萬兩,若干綢緞、首飾,分別往三衛處。」
朱高燧眨著自己的小眯眯眼,很是不能理解地說道:「三衛合兵不過數千,先生為何如此看重?」
啊?
是嗎?
朵顏衛、富餘衛和泰寧衛合起來才數千兵馬,開玩笑的吧!
不是說好了,所謂的「朵顏三衛」是朱棣麾下的造反主力,還是造反隊伍里的王牌嗎???
話又說回來,朱元璋這人登極之後對麾下異族的剪除可謂不留餘力,一再發動大案要案,幹掉一幫老兄弟為孫子鋪路,沒少往裡面填異族的腦袋。
朵顏衛、富餘衛和泰寧衛要是能集結數萬兵馬,一定早早被朱元璋消滅了,怎麼可能留下來當禍害。
呂陽及時醒悟一些認知上可能出現了錯誤,嘴巴里說著「我自有主張」,腦子裡則是變得非常糾結。
到底什麼鬼啊?也就是「史書」不能信,影視作品和小說也僅能提供參考,真要信了不但會丟人,還可能壞了造反事業的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