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哈爾濱爭奪戰(上)

第七章 哈爾濱爭奪戰(上)

無論何時何地的戰爭,對於進攻方來說,最有效的攻擊手段是:誘使敵人到處分兵、無法將主力部隊凝成拳頭,使敵人被迫把守一道漫長的、單薄的、缺乏地理屏障的防線,同時切斷他們的補給線,給他們的士氣造成一連串的沉重打擊,最後通過合圍的方式使他們無法逃脫進攻者的魔掌,被迫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而對於防禦方來說,最有效的防禦手段不是針鋒相對,而是將計就計:收縮自己的防禦圈,以靈活的機動部隊進行外線防禦,有重點、有層次、有計劃地進行內線防禦,引誘敵人遠離自己的補給線,去佔領那些遙遠的、易守難攻的和缺乏戰略意義的據點,同時保留強大的預備隊,當敵人因為戰線太長、補給吃緊而疲憊不堪而的時候,再狠狠打擊他們的側翼。事實證明,在現代戰爭中,坦克不僅是進攻最有效的武器,也是防禦最有效的武器,因為防禦和進攻一樣需要機動能力,很難想象第二次世界大戰會仍然採用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的靜態攻防戰,雙方會在一條停滯的戰線附近拉鋸幾個月甚至幾年。

從衛國戰爭爆發到現在,蘇軍在坦克的數量和質量上都佔據著顯著優勢,與坦克配套的戰術空軍、野戰炮兵和反坦克炮兵雖然經驗不足,對付薄弱的中國國防軍卻還綽綽有餘。但是斯大林、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和蘇聯所有戰略決策者都知道,蘇軍必須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掐斷中國的經濟命脈,奪取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糧食產區和人口密集地區,否則一旦等到中國的戰爭機器全面開動,蘇軍將不可避免的遭受越來越嚴峻的抵抗。蘇軍總參謀部在《遠東解決計劃》中指出,「保持進攻速度,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是贏得遠東戰局的第一要素」。自從6月27日蘇軍奪取哈爾濱以北的最大城市——綏化市之後,除了東南方向的尚志市之外,哈爾濱周邊的戰略據點都已經丟失,對哈爾濱的爭奪成為中蘇兩軍在7月的核心任務。庫利克元帥的遠東第2方面軍的前鋒於6月28日抵達綏化-哈爾濱公路上的大用鎮,離松花江只有不到100公里,江北的中**隊正在有條不紊地向哈爾濱市區撤退;科涅夫大將的遠東第1方面軍則分為兩支,一支由科涅夫親臨指揮,攻佔了松花江中游的通河、木蘭等重鎮,隨時可以沿松花江向哈爾濱繼續推進,另一支則由羅科索夫斯基上將指揮,以牡丹江為後勤基地,從東南方向威脅哈爾濱;布瓊尼元帥的后貝加爾方面軍的前鋒已經抵達松花江西北不到50公里處,主力部隊還在致力於肅清大慶油田中被包圍的中**隊,並幫助蘇聯工程技術人員恢復油井的生產。斯大林重視大慶油田勝過重視哈爾濱,因此他要求后貝加爾方面軍一定要「小心翼翼,步步為營」,在確保大慶油田完全落入蘇聯之手后,再集結兵力進攻哈爾濱,遠東第2方面軍也必須抽調兵力合攏大慶以北的包圍圈,防止潰散的中**隊繼續從事破壞活動。令斯大林失望的是,中國人對大慶油田的破壞非常徹底,僅僅是輸油管線的破壞就需要整整一年時間來重新鋪設,撲滅所有著火的油井可能需要一年以上,重建煉油設施則需要花費不止三年。這意味著至少在戰爭初期,蘇聯不可能享受大慶油田生產的任何能源。

松花江和它周圍的沼澤,是阻擋蘇聯攻勢的最大障礙,夏天是松花江水量最充沛的時候,某些河段的寬度超過1公里,而且河流中遍布暗礁,難以使用木船橫渡。羅科索夫斯基的紅旗第1集團軍因為是從牡丹江方向發動進攻,因此不必面對松花江天險,反而可以把哈爾濱守軍擠壓到松花江里去,但他的部隊離哈爾濱有300公里之遙,蘇軍總參謀部並不指望他在哈爾濱戰役中發揮主要作用。東北戰場的各路蘇軍補給狀況都比較良好,沒有出現嚴重減員或嚴重缺乏技術裝備的現象;根據科涅夫大將的估計,黑龍江境內的蘇軍步兵與中國步兵之比為5比1(算上中國臨時動員的民兵部隊,這個數字下降到4比1或3比1),野戰火炮為8比1,坦克為4比1到5比1,作戰飛機為9比1,其中轟炸機、強擊機的比例更是達到驚人的20比1,這樣大的兵力優勢是綽綽有餘的。但是蘇軍同時在華北地區還在進行另一項作戰——奪取山海關、葫蘆島和錦州,切斷東北與華北陸地聯繫的作戰。

自從6月中旬蘇聯蒙古方面軍攻佔內蒙古全境后,蒙古方面軍司令員馬利諾夫斯基上將就一直催促斯大林允許他對北京、天津發動一次攻勢,但斯大林堅持認為在拿下京津地區之前必須先保證東北戰場的勝利,因此他只允許蒙古方面軍對山海關、錦州一線發動進攻,切斷東北地區的中**隊的後路和補給線。這次作戰計劃需要動用12個坦克師和8個機械化軍,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從后貝加爾方面軍抽調的,后貝加爾方面軍還不得不向蒙古方面軍交出大量戰鬥機、強擊機,以確保蘇軍在華北北部的制空權。原先準備通過西伯利亞鐵路線送到東北的大量後勤物資,現在改為通過蒙古鐵路線送到華北,這使得東北地區蘇軍的戰鬥力下降了。后貝加爾方面軍本來是蘇軍戰鬥序列中最強的部隊,但現在已經被抽調了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機動能力大大削弱,朱可夫原本許諾給他們送來的大口徑攻城榴彈炮也被送到內蒙古去了,布瓊尼元帥因此大為不滿。6月24日,布瓊尼回到莫斯科彙報情況時毫不留情地頂撞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他說:「我們必須明白,在一支部隊需要攻克一個重要戰略目標時,最好不要抽調它的骨幹力量。然而這種事情就發生在後貝加爾方面軍身上,我們還有大概一周的時間就要進攻哈爾濱了,4個坦克師和3個機械化軍卻被調到內蒙古,總參謀部是否認為奪取山海關比奪取哈爾濱更重要?」華西列夫斯基的答覆是:「總參謀部認為奪取山海關是更加順利的奪取哈爾濱的基礎,因此現在抽調你們的兵力也是在幫助你們更好的完成任務。」

進攻山海關、葫蘆島和錦州的計劃本來定於6月22日開始,卻因為客觀原因不斷被推遲。首先是蘇聯鐵路系統出了嚴重問題,蒙古鐵路線效率太低,蒙古方面軍遲遲收不到應有的後勤物資,無法按時發動進攻;接著,華北地區又普降大雨,作戰飛機無法起飛,摩托化部隊也難以在泥濘的環境下行動,馬利諾夫斯基急的焦頭爛額;雖然大雨在6月26日結束,但小雨仍然不斷,道路非常泥濘,一些被選定作為主要突擊方向的山路因為過於濕滑,甚至根本無法通行。6月27日,也就是庫利克元帥攻克綏化的同一天,斯大林親自飛抵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與馬利諾夫斯基上將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商談,馬利諾夫斯基承認他在一星期內沒有能力發動進攻。於是,進攻山海關和錦州的計劃被推遲到7月5日,蒙古方面軍一邊竭力協調後勤補給,一邊坐在潮濕的草原上等待天晴,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流逝著。布瓊尼元帥眼睜睜看著他最精銳的坦克部隊被調撥給蒙古方面軍,又眼睜睜地看著蒙古方面軍消極等待,不由得大發脾氣,抱怨蒙古方面軍把一切事情都弄砸了。馬利諾夫斯基因此承受了非常巨大的壓力,斯大林原本決定在奪取山海關的時候授予他大將軍銜,現在這個日子只能無限期推遲。既然山海關那邊遲遲沒有動靜,東北戰場的三個方面軍就只能先對哈爾濱動手了。

防守哈爾濱-長春一線的中**隊總編製為四個集團軍,包括比較精銳的第13、第17集團軍,從後方調來的第22集團軍,以及用各種增援部隊臨時編組的第21集團軍,統一歸屬松花江集團軍群(6月23日之前稱為東北集團軍群)節制。扼守哈爾濱周圍地區的主要是第13集團軍,第17集團軍部署在哈爾濱東南,與羅科索夫斯基的紅旗第1集團軍正對;第21方面軍在松花江東北,徒勞地阻擋著科涅夫的推進;第22集團軍則把守著哈爾濱以西、西南的廣闊沼澤,與剛剛攻佔大慶油田的蘇軍對峙。黑龍江境內還擁有數量龐大的民兵部隊,在牡丹江防禦戰中就有3個民兵師參戰並幾乎全部壯烈犧牲,現在東北集團軍群下轄的民兵師高達15個,其中13個可以用於哈爾濱防禦作戰。民兵師大多裝備了步槍、手榴彈、輕機槍和迫擊炮等輕型武器,但他們的作戰經驗奇缺,素質比較優秀的士兵都被抽調到正規軍中去了,因此很難單獨完成作戰任務。正規軍的裝備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槍支彈藥都很齊全,卻非常缺乏大口徑野戰炮及反坦克炮,面對蘇軍強大的炮火優勢,往往要付出極大的犧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共和國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共和國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哈爾濱爭奪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