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蘇軍向長春迂迴(上)
6月30日中午,由羅科索夫斯基上將指揮的蘇聯紅旗第1集團軍的兩個坦克師越過了巍峨的張廣才嶺,在尚志市以東六十公里的鐵路線上奪取了一個支撐點。摩托化步兵和徒步步兵隨後小心翼翼地通過了狹隘的山路,建立了二十多公里長的前出陣地,試探著對面中國第17集團軍的防禦強度。第17集團軍在哈爾濱周圍的四個集團軍中是比較強大的,火炮密度最高,還擁有一個完整的裝甲師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師作為機動預備隊。以尚志為中心,第17集團軍設置了四道縱深防線,利用松花江的兩條支流縮短了防禦正面,尚志周圍的平緩丘陵和森林地貌是最好的自然屏障。但是,這一切自然屏障和人工屏障能否擋住紅旗第1集團軍的攻勢,是非常值得懷疑的,因為紅旗第1集團軍目前是蘇軍最強大的多兵種混成集團軍,不僅在步兵人數上超過中國第17集團軍,在火炮、坦克和摩托化部隊上更是佔據壓倒性優勢。第17集團軍指揮官也深知自己的力量絕對無法與羅科索夫斯基匹敵,一旦敵人發動進攻,就要立即從哈爾濱抽調更多的炮兵、步兵和民兵部隊,堅決扼守尚志東南、西南兩個方向的高地,為哈爾濱進一步組織防禦贏得時間。
7月1日凌晨,紅旗第1集團軍的偵察部隊在伊爾-2強擊機的掩護下,對尚志東南方向的兩個高地發動了試探性進攻,進攻的隊伍中出現了T-34和KV-1坦克。中國守軍的抵抗非常頑強,雖然火炮數量不足,但他們非常善於利用迫擊炮、槍榴彈等輕型火力,對蘇軍步兵造成了很大打擊。兩個小時之後,蘇軍停止了攻勢,這次進攻在付出300多人傷亡的代價后,僅僅把戰線推進了不到500米。通過望遠鏡,蘇軍第一線指揮官發現中國守軍還在源源不斷地湧向各個重要高地,人數之多讓人覺得頭暈目眩。一位坦克師師長向羅科索夫斯基報告:「我們事先估計的中**隊兵力數據肯定不準確,我們與他們的步兵比例絕不是4比1,也不是3比1,他們的步兵數目在不斷增加,甚至可能超過我們。他們在陣地上密密麻麻地涌動時,就好象一群恐怖的馬蜂,令我們的士兵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
當天下午,擔負主攻任務的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就被調離了進攻正面,換上三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師繼續進攻。蘇軍非常有耐心,並沒有發動大規模步兵衝鋒,只是用優勢炮火一次一次犁平中**隊的陣地,但是每次炮火一停止,中國士兵就又從塹壕里鑽出來了。夜幕降臨之前,蘇軍又調來了一個適合山地戰的迫擊炮團,但由於對方是居高臨下,所以蘇軍的迫擊炮大多沒有命中目標。當太陽已經完全沉入地平線,前線參謀開始撰寫當天戰報時,中**隊又發動了幾次小規模夜襲,每次夜襲的模式大致相同,都是以小股部隊攜帶迫擊炮、輕機槍和衝鋒槍滲透到蘇軍戰線的間隙,在突入戰線100-200米之後突然投擲大量手榴彈,迅速架設機槍火力點,打擊因為驚嚇而陷入潰散的蘇軍零散士兵。如果蘇軍裝甲車趕來支援,中國人就用槍榴彈打擊其履帶,待其失去行動力之後再用迫擊炮擊穿其頂蓋,就這樣摧毀了十多輛T-60或BT坦克。當然,由於蘇軍兵力佔據優勢,夜襲的中**隊一般都被打了回去,或者被就地殲滅,但這些夜襲給蘇軍士氣造成了一定打擊。蘇軍兩位師長在巡視陣地時都遇到了夜襲,差點被打死,其中一人的軍帽都被彈片劃破了。
尚志周圍的戰鬥陷入膠著狀態,但這只是羅科索夫斯基聲東擊西的詭計而已。當中**隊把越來越多的預備隊派到尚志的時候,紅旗第1集團軍的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卻已經掉頭南下,穿過遼闊的荒原,從灌木和荊棘之中開出一條道路,連夜向尚志西南方向的鐵路線推進。在這片荒野上幾乎沒有成型的道路,雨水和夜露讓一切地面都泥濘不堪,還覆蓋著非常茂密的植被,在一般人看來是毫無價值的區域。這片方圓一百多公里的荒原上還分佈著松花江的三條小支流,幾十個星羅棋布的小型湖泊或沼澤,除了非常稀少的漁民和獵人之外,沒有任何固定居民。從尚志周圍地區出發,要經過九十公里的直線距離才能到達哈爾濱-吉林鐵路線,接著還要越過松花江的第二大支流,才能進入吉林境內人煙茂密的農牧業地區。羅科索夫斯基在絕密電報里向朱可夫闡述的進攻計劃,正是通過這條人跡罕至的道路,突然推進到哈爾濱-吉林鐵路線上,切斷哈爾濱與後方的兩大交通線之一(另一大交通線是哈爾濱-長春鐵路線);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還要進一步向西推進到長春附近,威脅松花江集團軍群的司令部。根據蘇聯空軍的偵察,這條進攻線路上只有薄弱的三到四個中國步兵師守衛,沒有任何坦克或重型火炮的痕迹,如果紅旗第1集團軍真的能夠克服漫長的自然障礙,他們就完成了絕大部分任務。
蘇軍坦克的越野能力一般來說是很強的,但連續進行一百公里越野對任何坦克來說都是非常繁重的任務,BT快速坦克肯定無法執行這種任務,KV-1也非常勉強,只有T-26、T-34和某些重型裝甲運兵車才有能夠作為奇兵完成迂迴。羅科索夫斯基實際派出的部隊包括50輛T-34坦克、20輛T-28坦克、90輛T-26坦克、65輛T-60坦克和70輛裝甲運兵車,相當於兩個坦克師和一個機械化軍的實力,這也是這條道路能夠承載的極限,派出更多的部隊只能加劇地面的塌陷和泥濘,並在某些狹窄地段造成坦克堵塞。所有的坦克都攜帶了兩個燃料基數和三個彈藥基數,足夠在沒有任何後勤支援的情況下奮戰三到五天,此外還攜帶了舟橋、氣墊和強擊舟等渡河設備。羅科索夫斯基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在五天之內這支裝甲突擊隊沒有順利切斷鐵路線,並且陷入苦戰的話,他將命令運輸機向他們空投補給物資,並立即增派一個坦克師支援其作戰。為了保持此次突擊的隱秘性,所有坦克和裝甲車在走出荒原之前必須保持無線電靜默,即使是同一個坦克連的命令傳達也只能通過燈光和旗語來完成。
「越過荒原的行軍」在紅旗第1集團軍的戰史上被視為最值得驕傲的一頁,也被所有坦克乘員公認為最艱苦、最瘋狂的一頁。在地圖上看起來很平坦的道路,實際上只是牲畜和馬車行走的羊腸小道,周圍的荊棘瘋長到兩人多高,茂密的灌木完全遮蔽了視線,坦克只能藉助指南針和地圖摸索著前進。在離開主要交通線二十公里之後,就完全進入了所謂「寒溫帶濕地地貌」,地面上沉積著厚厚的腐殖質,即使是寬履帶的T-34坦克也陷進去很深,裝甲運兵車上的步兵不得不下車步行,每走一步就留下深達50厘米的腳印。一位參謀在日記中寫道:「這裡缺乏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比西伯利亞的荒原還要糟糕,而且灌木中生存著各種各樣奇怪的動物和昆蟲,池塘里蠕動的蛆蟲讓人看了直想嘔吐。」夜幕降臨之後,坦克還會按照指南針向前非常緩慢的移動,直到半夜才停下來休息。直到7月2日深夜,這支坦克突擊隊只前進了四十多公里,還有一半的距離沒有走完,燃油耗費卻已經相當嚴重。根據事先偵察的結果,前方十公里左右可能有小股中**隊駐守,必須隨時保持戰鬥戒備,蘇軍坦克乘員一整夜都拿著武器睡覺,幾乎沒有人能夠睡著。
7月3日上午,蘇軍坦克主力(主要是T-34和T-28)花了整整六個小時才勉強渡過松花江的一條支流,中途還有兩輛坦克傾覆在河中,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打撈起來。緊接著,打頭陣的T-60坦克就遭遇了中**隊的巡邏兵,接著是越來越多的步兵,數量大概有兩個營。這明顯只是一支孤立的小部隊,蘇軍坦克迅速予以了殲滅,但還是有許多士兵逃了出去,因此蘇軍坦克向哈爾濱-吉林鐵路線突擊的情報不可避免的會被其他中國守軍得知。為了防止中**隊有時間組織防禦力量,死守鐵路沿線,蘇軍指揮官下令全體坦克立即以最高速度向西南方向推進,不要顧及燃油消耗,對於陷入泥濘或掉進沼澤的坦克也不要救援,如果有坦克掉隊,也不要予以等待,總之就是一個「快」字!在這樣瘋狂的命令之下,坦克編隊的速度也只達到每小時12公里左右,但這已經足夠在半夜之前抵達鐵路線。在荒原中漫長的跋涉就要結束了,坦克的戰鬥力也遭到了嚴重損害,尤其是發動機吸進的大量灰土、履帶中卷進的泥土和荊棘都影響了機動能力,有的坦克的機槍也在茂密的灌木叢中被損壞或丟失了,按照一般的戰術原則,此時應該停下來進行緊急修理,讓坦克恢復到最佳狀態再進行戰鬥。但事實上由於戰機稍縱即逝,大部分情況下坦克都必須在長途跋涉之後立即投入作戰,這也造成了驚人的非戰鬥損失比例,許多坦克不是在戰鬥中被擊毀,而是在長途奔襲中因動力問題而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