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說起評論,我頓時汗如雨下,不禁問自己有什麼水平和能力勝任呢?鑒於此,我覺得還是來談而不是評論我對文學創作的感受吧!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的詩至少表明了,在中國,自古以來文人們就把欣賞佳作,暢談佳作,探討佳作當作一種莫大的精神享受,也許這是文人們保持尊嚴與清高的一種方式吧!既然文人與文為伍,那麼創作與欣賞就是文人們生存的依據,須臾不能與之相離,片刻無以與之相棄。
然而在商品大潮風起雲湧,物慾橫流,文化工業撲面而來的當下,這種「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文人賴以生存的氛圍即使在「象牙塔」之中也屬稀罕之物了吧!物以稀為貴,正因如此,我對能夠置身於由二十個兄弟姐妹用「奇文」構建的黃金世界而倍感到榮幸之至,三生有幸。
在這個黃金世界中,我看到了生活原本的豐富多彩:愛恨名利交錯,酸甜苦辣融匯。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生活,生活的本來面目。雖然我們身處象牙塔,可我們遲早要走向社會,如果刻意地迴避諸如此類的種種,痴迷於超然世外的逍遙遊,我想也不是很合理的。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迴避恐怕也是毫無出路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像魯迅一樣直面鮮血,直面慘淡的人生呢?創作其實就證明我們不是在迴避,而是在面對。我們為何創作,創作不就是將自己的某種在日常生活中不便表達的情感,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通過文章表達出來嗎?也許只有從我們的文章中,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個真實的自我,才能真正地了解彼此,才能真正地看到我們生活的本真狀態。
在這些「奇文」中,我們看到了愛,或者是想愛不敢愛,引吭高歌著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或者接二連三的移情別戀,朝三暮四,痛苦沉吟著老天為什麼總是忘了替我來安排;或者在已經相愛卻不得不考慮肩頭的責任的痛苦中倍受煎熬……,愛也許就是一種感覺,如果感覺到了就抓住吧,考慮太多的人是永遠也抓不住阿芙羅狄特的衣褶的,有了感覺你就愛吧,再痛苦的結局也要好過後悔終生,在純真的愛情面前,對與錯重要嗎?
我們還看到了在利益面前真實的自我,我們誰也迴避不了利益,如果一個人迴避利益,對利益緘口不提,也許反倒是一種極度虛偽的表現,是值得懷疑的。既然我們選擇了讀研,那麼就說明我們是奔著利益而來的,要麼為了一份好的工作,要麼為了尊嚴與榮譽,要麼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換句話說,我們的選擇都是有某種目的的,既然有選擇,有目的,也就自然擺脫不了利益的糾纏,至於你如何抓住利益,是損人利己,還是利已不損人,抑或是與世無爭、坦然面對……,那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你認為是對的,但做無妨,錯與對同樣也已不再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象牙塔中,遲早是要進入殘酷的社會的,迴避利益也就意味著迴避社會,可這些我們誰也迴避不了,我們為了利益爭鬥,至少說明了一點:我們活得很真實。
我們還看到了「文人相輕」,「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古人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時至今日,這仍然是一個不言自明的真理。我們創作自然很在意別人的評價,或者有意無意在心中對別人有了一個評價,在心中有了一個大的排行榜,有人受到表揚,有人自然會不以為然,有人慨嘆文氣不足,有人自命不凡,有人嬉笑怒罵,有人詩意盎然……,你可以蔑視一個人,也同樣可能被別人蔑視,你也可以說蔑視又怎樣,愛蔑視誰就蔑視誰;你可以把別人當作臭狗屎,同樣也可能被別人當作狗屎不如,你也許又會說,是狗屎又怎樣,那你怎麼和狗屎為伍……。「文人相輕」同樣表明我們生活得很真實,生活就是這樣豐富多彩,創作就應該反映這種豐富多彩。
我們的文章無疑為這曲新的青春之歌加入了多音復調,瘋狂怎樣,沉默又如何,只要坦然面對,管他青春還剩幾何
說起評論,我頓時汗如雨下,不禁問自己有什麼水平和能力勝任呢?鑒於此,我覺得還是來談而不是評論我對文學創作的感受吧!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的詩至少表明了,在中國,自古以來文人們就把欣賞佳作,暢談佳作,探討佳作當作一種莫大的精神享受,也許這是文人們保持尊嚴與清高的一種方式吧!既然文人與文為伍,那麼創作與欣賞就是文人們生存的依據,須臾不能與之相離,片刻無以與之相棄。
然而在商品大潮風起雲湧,物慾橫流,文化工業撲面而來的當下,這種「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文人賴以生存的氛圍即使在「象牙塔」之中也屬稀罕之物了吧!物以稀為貴,正因如此,我對能夠置身於由二十個兄弟姐妹用「奇文」構建的黃金世界而倍感到榮幸之至,三生有幸。
在這個黃金世界中,我看到了生活原本的豐富多彩:愛恨名利交錯,酸甜苦辣融匯。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生活,生活的本來面目。雖然我們身處象牙塔,可我們遲早要走向社會,如果刻意地迴避諸如此類的種種,痴迷於超然世外的逍遙遊,我想也不是很合理的。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迴避恐怕也是毫無出路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像魯迅一樣直面鮮血,直面慘淡的人生呢?創作其實就證明我們不是在迴避,而是在面對。我們為何創作,創作不就是將自己的某種在日常生活中不便表達的情感,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通過文章表達出來嗎?也許只有從我們的文章中,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個真實的自我,才能真正地了解彼此,才能真正地看到我們生活的本真狀態。
在這些「奇文」中,我們看到了愛,或者是想愛不敢愛,引吭高歌著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或者接二連三的移情別戀,朝三暮四,痛苦沉吟著老天為什麼總是忘了替我來安排;或者在已經相愛卻不得不考慮肩頭的責任的痛苦中倍受煎熬……,愛也許就是一種感覺,如果感覺到了就抓住吧,考慮太多的人是永遠也抓不住阿芙羅狄特的衣褶的,有了感覺你就愛吧,再痛苦的結局也要好過後悔終生,在純真的愛情面前,對與錯重要嗎?
我們還看到了在利益面前真實的自我,我們誰也迴避不了利益,如果一個人迴避利益,對利益緘口不提,也許反倒是一種極度虛偽的表現,是值得懷疑的。既然我們選擇了讀研,那麼就說明我們是奔著利益而來的,要麼為了一份好的工作,要麼為了尊嚴與榮譽,要麼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換句話說,我們的選擇都是有某種目的的,既然有選擇,有目的,也就自然擺脫不了利益的糾纏,至於你如何抓住利益,是損人利己,還是利已不損人,抑或是與世無爭、坦然面對……,那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你認為是對的,但做無妨,錯與對同樣也已不再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象牙塔中,遲早是要進入殘酷的社會的,迴避利益也就意味著迴避社會,可這些我們誰也迴避不了,我們為了利益爭鬥,至少說明了一點:我們活得很真實。
我們還看到了「文人相輕」,「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古人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時至今日,這仍然是一個不言自明的真理。我們創作自然很在意別人的評價,或者有意無意在心中對別人有了一個評價,在心中有了一個大的排行榜,有人受到表揚,有人自然會不以為然,有人慨嘆文氣不足,有人自命不凡,有人嬉笑怒罵,有人詩意盎然……,你可以蔑視一個人,也同樣可能被別人蔑視,你也可以說蔑視又怎樣,愛蔑視誰就蔑視誰;你可以把別人當作臭狗屎,同樣也可能被別人當作狗屎不如,你也許又會說,是狗屎又怎樣,那你怎麼和狗屎為伍……。「文人相輕」同樣表明我們生活得很真實,生活就是這樣豐富多彩,創作就應該反映這種豐富多彩。
我們的文章無疑為這曲新的青春之歌加入了多音復調,瘋狂怎樣,沉默又如何,只要坦然面對,管他青春還剩幾何
說起評論,我頓時汗如雨下,不禁問自己有什麼水平和能力勝任呢?鑒於此,我覺得還是來談而不是評論我對文學創作的感受吧!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的詩至少表明了,在中國,自古以來文人們就把欣賞佳作,暢談佳作,探討佳作當作一種莫大的精神享受,也許這是文人們保持尊嚴與清高的一種方式吧!既然文人與文為伍,那麼創作與欣賞就是文人們生存的依據,須臾不能與之相離,片刻無以與之相棄。
然而在商品大潮風起雲湧,物慾橫流,文化工業撲面而來的當下,這種「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文人賴以生存的氛圍即使在「象牙塔」之中也屬稀罕之物了吧!物以稀為貴,正因如此,我對能夠置身於由二十個兄弟姐妹用「奇文」構建的黃金世界而倍感到榮幸之至,三生有幸。
在這個黃金世界中,我看到了生活原本的豐富多彩:愛恨名利交錯,酸甜苦辣融匯。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生活,生活的本來面目。雖然我們身處象牙塔,可我們遲早要走向社會,如果刻意地迴避諸如此類的種種,痴迷於超然世外的逍遙遊,我想也不是很合理的。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迴避恐怕也是毫無出路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像魯迅一樣直面鮮血,直面慘淡的人生呢?創作其實就證明我們不是在迴避,而是在面對。我們為何創作,創作不就是將自己的某種在日常生活中不便表達的情感,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通過文章表達出來嗎?也許只有從我們的文章中,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個真實的自我,才能真正地了解彼此,才能真正地看到我們生活的本真狀態。
在這些「奇文」中,我們看到了愛,或者是想愛不敢愛,引吭高歌著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或者接二連三的移情別戀,朝三暮四,痛苦沉吟著老天為什麼總是忘了替我來安排;或者在已經相愛卻不得不考慮肩頭的責任的痛苦中倍受煎熬……,愛也許就是一種感覺,如果感覺到了就抓住吧,考慮太多的人是永遠也抓不住阿芙羅狄特的衣褶的,有了感覺你就愛吧,再痛苦的結局也要好過後悔終生,在純真的愛情面前,對與錯重要嗎?
我們還看到了在利益面前真實的自我,我們誰也迴避不了利益,如果一個人迴避利益,對利益緘口不提,也許反倒是一種極度虛偽的表現,是值得懷疑的。既然我們選擇了讀研,那麼就說明我們是奔著利益而來的,要麼為了一份好的工作,要麼為了尊嚴與榮譽,要麼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換句話說,我們的選擇都是有某種目的的,既然有選擇,有目的,也就自然擺脫不了利益的糾纏,至於你如何抓住利益,是損人利己,還是利已不損人,抑或是與世無爭、坦然面對……,那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你認為是對的,但做無妨,錯與對同樣也已不再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象牙塔中,遲早是要進入殘酷的社會的,迴避利益也就意味著迴避社會,可這些我們誰也迴避不了,我們為了利益爭鬥,至少說明了一點:我們活得很真實。
我們還看到了「文人相輕」,「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古人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時至今日,這仍然是一個不言自明的真理。我們創作自然很在意別人的評價,或者有意無意在心中對別人有了一個評價,在心中有了一個大的排行榜,有人受到表揚,有人自然會不以為然,有人慨嘆文氣不足,有人自命不凡,有人嬉笑怒罵,有人詩意盎然……,你可以蔑視一個人,也同樣可能被別人蔑視,你也可以說蔑視又怎樣,愛蔑視誰就蔑視誰;你可以把別人當作臭狗屎,同樣也可能被別人當作狗屎不如,你也許又會說,是狗屎又怎樣,那你怎麼和狗屎為伍……。「文人相輕」同樣表明我們生活得很真實,生活就是這樣豐富多彩,創作就應該反映這種豐富多彩。
我們的文章無疑為這曲新的青春之歌加入了多音復調,瘋狂怎樣,沉默又如何,只要坦然面對,管他青春還剩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