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郤儉風波

第六十八章:郤儉風波

五月初,侍中董扶覲見靈帝,彈劾益州刺史郤儉於任內大肆斂財,暴虐害民、天怒人怨,又舉薦冀州刺史劉焉平叛有功,可取代郤儉。

此時圍繞著大將軍府的朝中士人,大多都將此事視為攻擊宦官的大好機會,一時間紛紛上奏,或直接進宮覲見靈帝。

尚書常侍渠穆私扣了幾份對他們不利的奏章,而張讓亦想盡方法阻止靈帝與那些士人相見,可惜此舉除了自爆心虛,使朝中士人愈發亢奮,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效果。

相反,董扶推薦劉焉出任冀州刺史這件事,卻沒什麼人去關注,除了劉辯。

值得一提的是,當董扶推薦劉焉取代郤儉之時,他尚不知郤儉已經、或者即將被益州的叛亂軍殺死。

殺死郤儉的叛軍首領名為馬相,雖自稱黃巾,但劉辯並不認為此人是甲子年的黃巾餘黨,充其量也就是假借黃巾名義而已。

說起來,郤儉也是自掘墳墓,他在益州大肆斂財、暴虐害民,以至於馬相起事時,短期之間就聚集到數千人,繼而迅速壯大,連破廣漢、犍為、巴郡三郡,致使益州陷入戰亂。

而有意思是,這馬相的膽量絲毫不遜張舉,張舉當時為禍幽、冀兩州,自稱天子,這馬相更有膽量,僅占奪益州三個郡就敢自稱天子,結果沒過多少時間,就被益州從事賈龍所擊破。

算算時日,當前正是益州時局最混亂的時候,劉辯也不知是否應該干預劉焉出任益州刺史一事。

劉焉的野心,劉辯心知肚明,尤其是這次劉辯在阻止了廢史立牧之事後,劉焉仍然希望以刺史的身份前往益州,這愈發證實了劉辯的猜測。

但不能否認的是,劉焉確實很有才能,歷史上正是他收拾了郤儉、馬相等人留下的爛攤子,最後給兒子劉璋——或者乾脆是說是給劉備留下了一個殷富、穩定的蜀地。

考慮到目前朝廷沒有精力兼顧益州之事,派劉焉去收拾益州的爛攤子,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反正這次靈帝並未廢史立牧,倘若劉焉果真為了一己野心,像歷史上那樣去干預益州各郡的政事,他的行為嚴格來說是越權的,若劉辯需要用他穩定益州,那麼可以裝作沒看到,但有朝一日倘若朝廷想要摘桃子,那麼這些就是劉焉僭越的罪證。

這麼一想,劉辯反而贊同劉焉前往益州了。

當然,為了謹慎起見,劉焉的幾個兒子,長子劉范、次子劉誕、三子劉瑁、幼子劉璋,還是留在雒陽為妙。

就在劉辯暗自謀划利用劉焉整治益州之際,張讓匆匆來見劉辯,拱手哭求道:「士人亡我等之心不死,懇請史侯一定要救救我等啊。」

劉辯一愣,啞然失笑道:「張公,你也一把年紀了,又封了侯,哭哭啼啼成何體統?說吧,什麼事?」

不得不說,鑒於張讓之前在被劉辯設計斷了其他想法后,不管主動、被動都對劉辯頗為忠心,劉辯對他的觀感也不壞。

於是,張讓遂將董扶彈劾益州刺史郤儉一事告訴了劉辯,苦惱道:「殿下不知,那郤儉是在西園買的官,如今董扶彈劾郤儉於任內大肆斂財、暴虐害民,朝中士人藉機攻訐老臣等人,老臣唯恐陛下得知,設法阻擾,可這樣隱瞞下去終不是事啊。」

看著張讓慌張的模樣,劉辯有些好笑:「是父皇賣的官,張公慌什麼?」

「呃……」張讓臉上流露稍許尷尬,訕訕說道:「話雖如此,老臣等人私下亦得了些好處……」

「得了多少?」劉辯隨口問道。

張讓咬咬牙,低聲說道:「五百萬。」

「不少啊。」張讓挑了挑眉,又問:「郤儉那益州刺史,花了多少錢?」

「兩千萬。」張讓不等劉辯再問,便將郤儉當時的花費大致報了出來:「算上對老臣等人的賄賂,那郤儉估計花了有三、四千萬。」

「哼唔。」劉辯輕哼一聲,微微點了點頭,也沒去責怪張讓什麼。

畢竟人活一世,有幾人能做到不貪呢?像盧植、羊續那等真正的清廉正直之官,終歸是少數。

尤其是宦官,宦官貪財有什麼好意外的?

不貪財的宦官,才可怕!

思忖片刻,劉辯指點張讓道:「既然士人將郤儉一事視為攻擊諸常侍的機會,張公越是阻擾,他們便越是亢奮,與其如此,還不知坦率地讓父皇知曉,反正主張賣官的,是永樂宮的老太太,張公等人的積蓄早已捐獻給了朝廷,有什麼好慌的?」

說罷,他輕嘆一口氣,故意在張讓面前點明:「我那位一心想成為士人領袖的舅舅哇,這次又被人給利用了。唉!名聲誤人啊。」

張讓一怔,亦感慨地點點頭,恨聲道:「大將軍豪邁,無甚心機,奈何身旁有許多奸人蠱惑、挑撥。」

見達到目的,劉辯微微一笑道:「張公且去,若父皇詰責,我自會為張公求情。」

「多謝史侯、多謝史侯。」

張讓連連道謝,也達到了此番前來的目的。

不出一日,大將軍何進攜從事王允、府掾何顒,連同司隸校尉袁紹、侍中董扶等十餘人,再次請見靈帝,彈劾張讓等人,請求剷除宮內宦官。

因聲勢浩大,劉辯亦帶著趙淳趕去湊熱鬧,不過卻沒進入主殿,而是從側殿翻窗戶進去,站在側殿窺視主殿,讓陪同的趙淳苦笑不已。

王允、王子師?

在聽到謁者通報時,劉辯很驚訝於聽到了這個名字。

司徒王允,這可也是在歷史上留下濃厚一筆的人物,雖然如今還未官拜司徒,聽其官職,似乎是剛被何進徵辟,在大將軍府擔任從事。

鑒於此人是少數對漢室極其忠心的臣子,劉辯對王允的觀感也不差,可惜王允雖有才能但欠缺權謀,又不知變通,以至於在歷史上與呂布合謀殺死董卓后,因拒不寬恕董卓的餘黨,反被李傕、郭汜率軍攻破了長安,錯失了最後一次可以撥亂反正的機會。

若當時王允懂得分化吸收董卓的餘黨,獻帝何至於到最後被曹操接去許昌,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傀儡?

這麼一想,這王允忠心雖忠心,卻也不是什麼聰明人,撐死當個司徒教化國民,卻不足以成為朝臣的領袖。

就在劉辯暗暗思忖之際,主殿內,靈帝正在質問張讓:「……阿父果真收了那郤儉的賄賂?」

張讓跪倒在地,用劉辯教他的話哭訴回答:「陛下,那都是早些年的事了。……臣出身貧賤,幼年時窮怕了,因此才管不住自己這雙手,然臣亦知這些財物得來不正,不敢私用,唯有在無人之人清點一番,聊以自慰。」

聽到這話,靈帝嘆了口氣,亦有些感同身受,畢竟他們母子,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再想到張讓、趙忠等人多年的積蓄已經捐出來買侯了,靈帝心中唯有的那些怨氣也消失不見了,點點頭喚張讓起身,旋即對何進、袁紹、董扶、何顒、王允等人說道:「諸卿也聽到了,阿父雖曾授受郤儉的賄賂,但一直不敢私用,去年已捐為討賊軍費,朕以為就不必處罰了。」

「陛下……」

袁紹原本還欲說些什麼,卻見靈帝忽然沉下臉來,語氣莫名地說道:「還是說,諸卿其實是在怪朕識人不明?」

何進、袁紹、董扶等人面色頓變,連道不敢。

靈帝面無表情地在眾人臉上一掃而過,不容反駁般說道:「總之,這件事到此為止,朕會另外擇人代替郤儉。」

侍中董扶欲言又止,但這個檔口,他也不敢舉薦劉焉,老老實實跟著何進、袁紹等人退下。

看著何進、袁紹一行人不甘離去的背影,靈帝久久面色陰沉,讓在旁窺視的劉辯心中大訝,隱約感覺好似看到了這昏君不同於平日荒淫無道的一面。

此時,有之前在偏殿看到劉辯的翻窗而出的小宦官匆匆到靈帝身旁,小聲稟告:「陛下,史侯在側殿。」

「唔?」

靈帝聞言看向劉辯藏身的位置,見此,劉辯便老老實實走了出來,主動說明來意:「聽說大將軍攜諸位朝臣進宮請見父皇,聲勢不小,兒臣心中好奇,便來湊湊熱鬧。」

靈帝好奇問道:「我兒是怎麼進入殿內的?」

劉辯如實道:「兒臣是翻窗進來的。」

靈帝聽罷啞然,張讓忙在旁打諢解圍:「殿下何以如此不自重?萬一磕碰到如何是好?」

「……」

靈帝瞥了一眼張讓,也沒說什麼。

事實上,他本來就沒有怪罪的意思,但凡有點眼力的人,都知道他如今對劉辯十分滿意。

只見他招招手將劉辯喚到跟前,問道:「方才的事,我兒都看到、聽到了?」

「是的,父皇。」劉辯拱手道。

靈帝點點頭,又問道:「那麼,我兒如何看待這件事?」

這件事?

哪件事?

是指益州刺史郤儉大肆斂財、暴虐害民,還是指大將軍何進帶袁紹、董扶、王允等人進宮勸諫?

就算是劉辯也猜不到靈帝的心思,謹慎地回答道:「兒臣以為,益州刺史郤儉貪污斂財之事,不應怪罪張常侍。」

張讓在旁聽得心花怒放,出於不敢打攪才沒有開口,但靈帝似乎不怎麼滿意,繼續問道:「我兒覺得應該怪誰?朕?說起來,郤儉那益州刺史的官位,還是從朕手中買的……」

「……」劉辯心中一凜,不知該如何回答,偷眼觀瞧靈帝,卻正好與後者的視線對上。

從旁,張讓感覺氣氛有點不對勁,想要替劉辯解圍,卻見靈帝抬手阻止,繼續道:「對於朕賣官,我兒是何看法,說來聽聽?」

『幹嘛一定要逼我挑明呢?』

劉辯有些懷疑靈帝問他這話的用意,難道這昏君還指望他贊同么?

咬咬牙,他低聲說道:「父皇賣官鬻爵,兒臣認為……不太好。」

「殿下……」張讓面色微變,正要為劉辯解圍,卻見靈帝點點頭,感慨道:「我兒是正直之人。」

劉辯亦有些意外於靈帝竟未動怒,反而用複雜的語氣來了這麼一句,便出聲試探道:「父皇這話,不知是對兒臣的讚許,亦或是……」

靈帝笑了笑,頗有些高深莫測地說道:「是讚許,卻也不是。」

縱使是劉辯也被靈帝這番故作高深的姿態給弄懵了。

他隱隱感覺,這昏君,可能有點東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劉辯,雄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劉辯,雄主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郤儉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