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滿朝嘩然

第969章 滿朝嘩然

第969章滿朝嘩然

紫禁城,奉天殿。

當朱四詢問禮部右侍郎空置的情況后,禮部尚書席書出列稟告:「回陛下,正是。」

朱四再次問道:「那禮部可有推薦人選來接替右侍郎之職?」

在場大臣覺得有些不對勁,怎麼禮部右侍郎的職位應該由禮部尚書來舉薦嗎?

朝臣其實應該秉承避嫌的原則,通常不會推薦副職官員,免得被人說舉薦自己人,在衙門搞一言堂,所以這種時候皇帝應該盡量避免問禮部尚書才對,但現在好像皇帝就是要跟席書公開勾兌,把禮部右侍郎交給議禮派的人擔任。

「陛下……」

有御史馬上走出來,赫然是之前一直以耿直著稱的兵部給事中夏言。

朱四抬手打斷夏言的話。

但朱四也沒繼續追問席書,而是看向一旁的蔣冕,問道:「蔣閣老舉薦何人?」

蔣冕猶豫了一下,只是舉起笏板,什麼都沒說。

好像就算是商議好的事情,但到了這種關鍵時候,蔣冕也選擇了迴避,因為有些事情蔣冕實在是不願意由他親口說出來。

朱四淡淡一笑,道:「你們都不肯說,那朕自己來提議吧……就以翰林院修撰朱浩,以翰林院侍讀學士,兼詹事府少詹事、禮部右侍郎,諸位卿家有意見嗎?」

「啊!?」

滿朝嘩然。

如果說先前張璁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對在場大臣來說,既有所料,心中又不甘。

那朱浩突然被皇帝提出破格提拔,在場大臣就全都是驚愕和不解。

朱浩?

誰啊?

跟張璁同科的狀元?

入朝也才兩年多吧?之前一段時間,好像是挺活躍的,但後來不都已經銷聲匿跡了嗎?他還沒被外放嗎?

禮部右侍郎的職位如此關鍵,何以會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朱浩來接任?他何德何能?

戶部尚書秦金走出來道:「陛下,不可!萬萬不可!朱浩入朝時日尚短,在朝資歷也不足,如何能擔當此重任?」

說出了在場許多大臣的心裡話。

很多人都想這麼說,但沒勇氣站出來,很多人其實也不明白,朱浩跟今天君臣間的爭鋒有一文錢關係嗎?

還是說皇帝故意放個很扯淡的人出來,先試試口風?

對於絕大多數大臣來說,在沒看清楚形勢前,他們不適合出來反對,因為這麼扯淡的事……總會有人替他們出頭的。

朱四道:「朱浩先前為刑部郎中,處置議禮之事倒也妥當,尤其涉及到朕追封本生皇考之事,乃是由他提出,就是在這朝堂上,諸位卿家難道忘記了?」

還有這事?

在場大臣仔細回憶了一下,當時朱浩提出追封朱祐杬為「本生皇考」,多數大臣都只記得那是君臣間妥協的結果,是誰提出來的還真沒太在意。

後來朱浩也就銷聲匿跡了,好像是被懲罰,皇帝和正統文官都沒再把朱浩當回事,因為朱浩等於是做了件兩面不討好的事。

朱浩的提議,既沒有實現皇帝追封興獻王為皇考的意圖,又壞了文臣有關大禮議不退讓的原則,等於說朱浩是個背鍋俠,後來被朝廷邊緣化,也就是情理中的事情。

但就是這種邊緣化的人物,居然現在一躍要以翰林侍讀學士兼任禮部右侍郎?

什麼套路?

黃瓚走出來道:「朱敬道為官時間是不長,但為人處事頗有原則,在議禮之事上做到不偏頗,也是難得,若非以他來升任禮部右侍郎,再想找合適的人選,只怕不易。陛下破格任用,也是任人唯賢,乃明君之典範。」

這馬屁……

很多人想說,你黃瓚是靠拍馬屁上位的嗎?

我們怎麼記得,你好像是實幹派?

果然通過議禮入閣后,伱這傢伙連原則都不講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朱浩,居然被你說成是禮部右侍郎的不二人選?

你可真是給我們文官長臉啊。

朱四看著蔣冕道:「黃閣老的提醒,正合朕的心意,但朕也非剛愎自用之人,不知蔣閣老有何意見嗎?」

蔣冕猶豫了一下,大概知道,若自己不表態,今天是不行了。

因為皇帝需要他臨走之前的態度,告訴在場的文官,在這件事上應該妥協,而不是繼續爭執下去。

連同全體文官同僚也在等他的意見。

蔣冕道:「老臣附議。」

「哇!」

在場又是一片嘩然。

連楊廷和指定的政治遺產繼承人,朝中鼎鼎有名的首輔大學士,都贊同皇帝這麼離奇扯淡的用人決定?

大明朝是不是要完了?

沒等旁人站出來反對,朱四突然好似生氣一般,環視在場大臣道:「還有哪位臣工有意見,只管一併出來反對,但反對的同時,要給朕推薦出一個合適的人選,否則就免開尊口!」

皇帝簡直是當面威脅自己的大臣。

這招其實不管用,大明文臣一向以頭鐵而著稱,但此時卻真的沒人出來說什麼,主要是因為……還是看不懂形勢啊。

皇帝為何要親自推薦官員看不懂!

黃瓚為什麼要吹彩虹屁也看不懂!

蔣冕為何會同意也看不懂!

昨天內廷會議到底商議了什麼,他們也看不懂!

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找一個邊緣化沒什麼實力的人來當這個禮部右侍郎,就會跟唐寅當翰林學士一樣,對文官來說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真當禮部右侍郎是什麼好差事嗎?

在朝廷大禮議膠著到最高潮時,誰來當禮部右侍郎,那不是承擔歷史罵名嗎?

難道站出來推薦個非議禮派的正統大臣來當禮部右侍郎,皇帝會同意?對議禮的結果就會有本質幫助?

朱四眼見在場大臣好像很識相,又看向唐寅問道:「唐先生,你與朕相識日久,你跟朱浩間也早就認識,你認為朕的提議如何?」

唐寅一聽,那還用得著說?

這提議真叫好啊!

讓朱敬道那小子天天躲在幕後指手畫腳,這次還不讓你從幕後轉到前台來?這下我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

以後這朝堂議事,誰愛來誰來!

唐寅道:「臣認為,朱敬道雖然考中進士時候不長,但忠心體國,兢兢業業……」

朝堂內,翰林院體系的人,聽了這話最是汗顏。

你唐寅要臉不?

我們知道朱敬道是你弟子,但你也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啊,那小子……跟你一樣都是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懶貨!

你居然還好意思用「兢兢業業」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他?

「……臣認為,可以給他一個機會。」

唐寅總結了半天,也沒說自己是否支持,就說讓皇帝賞識一二。

在場大臣好像看明白了,朱浩之所以能以小人物的身份,直接躍升到禮部右侍郎的職位,那是因為……有個大靠山在背後支持。

唐寅作為皇帝的老師,現在為翰林學士,而唐寅有多懶惰誰都能看出來,或許唐寅需要一個代理人,替他去完成議禮的事情,而唐寅用人沒有什麼原則,可以說是「隨心所欲」,甚至唐寅都不用給皇帝面子,他真就做到了,我想用誰用誰、想推薦誰推薦誰的地步。

大概可能,就是唐寅向皇帝舉薦了朱浩。

然後皇帝覺得,那就用朱浩試試吧。

因為多數大臣看不懂皇帝的安排,所以只能這麼想。

朱四道:「諸位卿家,誰還有不同意見也先保留吧,此職位不會長期留存,朕也是做權宜之計,以後對朱敬道此人……還會另有委派。今日就先商議到此。」

皇帝的話,聽起來有轉折,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甚至皇帝不說,在場大臣也知道,誰乾禮部右侍郎也不會長久,因為馬上就會迎來大禮議的最終章,這差事絕對是出力不討好。

大概這就跟朱浩之前所承擔的差事一樣,真就是朝中有什麼辛苦活,有什麼兩面不討好的活計,就讓他來干,幹完讓他當背鍋俠,滾得遠遠的。

……

……

朝會結束。

蔣冕成功緻仕,當皇帝離開后,眾大臣圍了上去,表達了對蔣冕的不舍之情。

很多人都覺得一陣迷茫,因為蔣冕走了,意味著正德朝到嘉靖朝的過渡期正式宣告結束,老臣們皆局促不安,尤其是那些楊廷和派系的中堅力量,還有以前只聽從楊廷和號令,而沒有把皇帝旨意當回事的人。

蔣冕則對在場之人表達了謝意。

楊慎沒有去跟蔣冕說什麼,他也沒想到事情發生得如此突然,而令他震撼的也不是蔣冕退休,而是朱浩被破格拔擢為禮部右侍郎。

如果只是個禮部右侍郎,他也能理解,畢竟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但朱浩卻是以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少詹事的職位兼任禮部右侍郎,如此一來,朱浩等於說官職一躍到了他楊慎頭上。

「用修。」

石珤出現在楊慎身旁。

楊慎打量石珤,皺眉問道:「所以說石部堂,你馬上要入閣了是嗎?」

石珤道:「並無此意。」

楊慎臉上露出諱莫如深的笑容。

騙鬼呢?

皇帝都說了,要在兩名翰林學士中選一人入閣,這大概是蔣冕退讓的原因,而你比豐熙資歷更深,如果按照文官傳統的晉陞標準,當然是你石珤入閣,畢竟你當過吏部尚書,如果這次入閣都輪不到你頭上,你也只有致仕一條路可走了。

等於說,蔣冕是用你的仕途前景,交換對皇帝的退讓。

甚至可以理解為。

因為你,大明的朝堂秩序都亂了!

你是大明的罪人!

還不敢承認?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錦衣狀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錦衣狀元
上一章下一章

第969章 滿朝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