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節 論兵
看完一眾新奇事物的朱常洛心情愉悅的回宮去了,在孫思雨的壓迫下李柏華不得不繼續拎起大包小包的東西送她回家。一路上,孫思雨像一隻春天的小燕子,在這寒冷的冬天裡歡呼蹦跳。
孫承宗前些日子以左庶子之職(太子的侍從官)進宮給朱由校和朱由檢上課,並被授予詹士府少詹士,已經是正四品的官員,比原先在翰林院做個清水修撰的時候要強多了,而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孫承宗是傍上了一個粗壯的大腿,想不紅都不行的。
當李柏華跟著孫思雨第一次踏入孫府的時候,發現孫府並不豪華,但佔地頗大,一個錯落有致的四合院的形式,後面還有幾進,各處倒也清爽乾淨,院子中的幾顆光禿禿的老樹映襯著冬天的寒冷。
孫承宗此時正在會客廳接待一些前來應考的士子,聽到外面女兒和李柏華的聲音,邊讓管家去把李柏華喊過來。
孫思雨此時由於有客人在,不便一起跟進去,所以自己一個轉到後堂去了。
李柏華在老管家的帶領下走進了中間頗為寬敞的會客廳,只見除了孫承宗坐在主座上之外,客座上還坐著以為和孫承宗差不多年紀的人,兩側分別坐著四個年輕的士子。
見李柏華走了進來,孫承宗起身招呼道:「李世侄,來,你來的正好,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吏部右侍郎何宗彥何大人」。
李柏華一聽立馬尋思道:上午才聽說這個傢伙是這科的主考官,下午就見到了,還真是有緣分,他跑孫承宗這裡幹嘛。一邊思量一邊上前見禮:「學生李柏華見過何大人。」
這何宗彥聽孫承宗說過李柏華創造了漢語拼音的事情,他作為禮部右侍郎,自然對於禮儀教化的事情看得比較重,這漢語拼音的使用自然對大明官吏和百姓的言行大大的規範了,因此剛才聽說李柏華來了,就連忙讓孫承宗把他叫進來。
「你就是李柏華,嗯,你的那漢語拼音的方案我看過,很不錯,取我大明的官話發音之所長,統一各地區的語言標準,能創作出如此良法,真是後生可畏呀。」他坐在那裡抱拳還了一禮,這個時候太子還沒有和他說李柏華的事情,還不知道李柏華在太子眼中的地位,不然他估計會站起來還禮了。
接下來孫承宗一一介紹了在坐的四人,分別是餘姚的黃尊素,江陰的李應升,河南永城的練國事,山西保德的陳奇瑜。要是李柏華的明朝歷史了解透徹的話,他會知道這四個人都是這一科的進士,並且都死在了魏忠賢的屠刀下。而這四個人要是知道歷史,肯定會對李柏華這個救命恩人感激涕零。
當孫承宗介紹到陳奇瑜的時候,陳奇瑜說:「前些日子有幸結識嘉善的錢氏兄弟,在下聽他們兩位談起李兄聰慧過人,學識淵博,創造了漢字標準發音法,還懂得很多西洋的特殊技法,今日真是幸會,幸會。」兩側的黃尊素、李應升和練國事也點頭稱是。
原來這些日子錢氏兄弟經常外出結交了不少各地的士子,在言談之間不覺就談及到李柏華的拼音和創造,從而使李柏華在士子間已是小有名氣了。
眾人一一落座之後,又繼續起他們剛才的話題,他們在談論大明周邊強敵環繞,國內經濟不興。只聽孫承宗說道:「本朝自庚戌土木堡事件以來,北面蒙古虎視眈眈,沿海倭寇侵擾不斷,西南土司時有叛亂,而各地衛所武備鬆弛,兵丁老弱,訓練不足,萬一有強敵入侵,必定會使我們疲於應付啊。」孫承宗的眼光獨到,把這個時段的明朝弱勢分析的一針見血。
「何止是武備鬆弛,近幾年來天下災害頻發,山西大旱,淮南大水,成千上萬的百姓流離失所,就怕是外患未起,內憂紛至啊,為此我也上書聖上,可摺子遞上去后杳無音信,不了了之。」何宗彥對國內的形式也是看得透徹。
「何大人所言極是,學生自家鄉一路北上,所見餓莩遍地,民不聊生。如果此時整頓武備,必定耗量費錢,如果再加派於百姓,使百姓雪上加霜,恐怕就會像何大人所說,外患未起,內憂紛至了。學生妄言,請先生恕罪。」黃尊素從浙江一路北上,在淮南一帶看到受災百姓眾多,且怨言頗多,所以對何宗彥的話非常認同。
孫承宗接過話題:「宗彥兄和真長(黃尊素的字,書籤不想用古人的字,一方面找的麻煩,另一方面讀者看的也累,以後都用名字代替了,不用表字,反正大家都知道)所言甚是,但我想要進行的武備整頓,並不是建立在增加百姓負擔的前提上,首先需要做的是清理出衛所的老弱病殘,留給他們足夠的田地自行耕種,朝廷不再負擔,不至於因裁撤兵變。抽選精狀編練新軍,這樣既節省軍費,有強化戰力。用編練后的新軍對於國內邪教刁民,或蠱惑造反的烏合之眾進行追繳,增加新軍的戰鬥經驗。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強大軍隊,何患外圍強敵的虎視眈眈呢。」
李柏華聽了孫承宗的這番話覺得似曾相識,仔細一想,我考,這不就是毛領袖的「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經典論述嘛,有了強有力的武裝力量,咱們都可以橫著走,誰怕誰啊。
這時候李應升起身說道:「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先生卻將兵放在首位,不知先生如何解釋。」
孫承宗想了一會,道:「足食為恩,使百姓豐衣足食,百姓必然會感恩戴德;足兵衛威,兵力強大了,百姓才不敢滋生叛亂的想法。然而如今我大明天下,已如宗彥兄所說,餓莩遍地,民心不穩,叛亂之心已生,白蓮教四處作亂,礦賊佔山為王,雲南土司叛亂叢生;如果沒有強大的兵力來鎮撫,天下必然大亂,到了那個時候,如何能使百姓豐衣足食呢?」一眾人皆頷首表示有理。
問答幾次之後,練國事問到敏感的核實將校與裁軍問題。他問:「先生所說的清理衛所、編練新軍、淘汰老弱的事情似乎難度不小,請問如何具體操作?」
其實孫承宗也是最近才考慮到這個問題,況且這又是朝廷還沒有討論的事情,不便於過多的議論,於是說道:「此事關係重大,朝廷尚無定論,我等不可談及過多,以免傳出去擾亂軍心,我等可就是罪無可恕了。今日大家有幸相聚,只是高談闊論,拋磚引玉;具體如何操作,還要看皇上、內閣、兵部如何定奪。」
這時候何宗彥看李柏華一直不說話,便問道:「不知柏華對興我大明有何良見?」
李柏華聽他們所述的內容都是大明朝的弊端所在,所提到的見解和方案都狠有針對性,自己原本不想多話,但既然被問道,又不好意思不提出點東西來,於是起身說道:「兩位先生所言均是我大明眼下的癥結,按照孫大人的整備軍務的方式,可以大大加強我大明國內的安定局勢,俗話所,國安則民富,民富則國強,國家強大了何懼外患呢。」猶豫了一下之後,又說「學生今天受教了。」便躬身坐回了椅子上。
幾人又討論了一些其他事情,李柏華只是坐在那裡聽著,也不多話。不一會何宗彥和幾位士子便起身告辭。李柏華本也想跟著他們一起告辭,卻被孫承宗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