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零四章 寶藏
好在周至也不為已甚,畢竟今天是來看新收入的東西,而不是來指導工作的。
說起木雕,全國首推東陽、樂清、潮州、福建,說起石雕,則是嘉祥、惠安、青田、曲陽。但其實在蜀中,雕刻也有幾個地方非常的出名。
木雕主要是渝州北碚,因為「湖廣填四川」的緣故,許多匠人也因此來到了蜀中,其中木雕匠人主要就在浮木放排最集中的渝州聚集。
石雕則有大足和萬州,大足石刻是一處非常著名的存在,萬州則是因為武則天曾在那一帶大興土木,派來的都是皇家級別的匠人。
此外還有安岳等地,在宋明石雕也是不凡。
除此以外還有竹雕,則是從巴人開始就有的傳統,渝州的川北,梁平,都是非常厲害的地方。
加上川江的咽喉作用,讓許多高手匠人都前來謀求生計,故而留下了相當多的精品。
唯一欠缺的是材質,木料和石料名貴的不多,轉運也艱難,這也是受地理所限制。
這也就導致了除非如三聖像那般被泥封外殼保護得很好的造像外,三峽地區的木雕和石雕存世的並不古老,宋元的東西就應風化朽爛得不行了。
不過對於木綜倉庫保藏的這些東西來說倒不算什麼問題,畢竟宋元的東西本就該去博物館,而不是到這裡來。
一通遊覽下來,周至不由得為自己發起的搶救行為感到慶幸。
東西價值不小,數量龐大,現在已經進入了高峰期,而短期里還根本看不到結束的樣子。
要是再晚一兩年才開始搶救的話,可能就註定會有許多東西來不及搶救,只能遺憾地埋沒水底了。
現在雖然時間也很緊張,但起碼勉強來得及。
這個地方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倉庫,同樣還是一處研究場所,對於考古,歷史,民俗的研究者來說,這裡本身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庫,隨便發掘都能找出許多的課題來。
對於一些課題來說,怕是全國都找不出一處聚齊如此多樣本的地方,因此許多工作人員一邊測繪,留影,整理,歸納,一邊也在進行自己的學術研究,實屬出論文的好地方。
周至對工作組的成績非常滿意,只在安保問題上提了一點小建議以後,就回到了蜀大。
他估計是等不到開學再回學校了,因此需要讓辜老指導學習的書目,論文,討論自己研究生期間的研究方向,還要為將來的博士深造繼續做準備。
周至帶給辜幼文的驚喜是不言而喻的,從一開始辜幼文就知道周至將計算機技術引入文史研究當中,但是完全想象不到可以搞成現在這樣的規模。
文字搜索引擎的威力已經顯現出來了,為了用好這個工具,老爺子雖然八十多了,也開始認真學習電腦,新聞媒體還以此為活到老學到老的正面典型宣傳過一番。
其實只要周至將四葉草公司在弄的一些項目如甲骨文聚合、彝族古文字與新石器時代符文關係研究、甚至如《殷商甲骨貞卜編年》、《夏商周三正萬年曆》、《五星天象萬年曆》,《四分月相萬年曆》這些東西搬出來,隨便一個別說碩士了,當做博士論文都夠格。
但是在兩人的邏輯當中都沒有這回事兒,因為研究生當然要學新東西,上面說的那些都是周至已經掌握了的,因此就不能算在裡邊了。
「要不我還是繼續整理師祖祖的《疏證》?或者跟師叔搞《集韻》?」周至嘗試著問道。
《疏證》指的是辜幼文的父親辜少咸在五十年代寫成的《廣韻疏證》,是一部用來論證《廣韻》的著作。
《廣韻》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陳彭年、丘雍創作的語言學著作,在《廣韻》出來之前,人們所依賴的韻書是隋代語言學家陸法言的《切韻》。
其後又有《刊鏖補缺切韻》、《唐韻》、《廣切韻》、《廣唐韻》等,但都是就《切韻》作部分增訂修改,屬於換湯不換藥。
到了宋代,因舊本偏旁差訛,傳寫漏落,註解未備,朝廷乃命重修。修出來的《廣韻》一共五卷,平聲因字多分上、下兩卷,上、去、入聲各一卷。收字兩萬六千多字,比《切韻》多了一倍有餘。
全書一共兩百零六韻,其中一百九十三韻來自《切韻》,其餘來自後人的著作。
《廣韻》的厲害之處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的韻書,它在當時的文人學士心目中成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必須遵循的音讀典範。
在語音上,由於《廣韻》繼承了《切韻》《唐韻》的音系和反切,而《切韻》《唐韻》又已亡佚,所以在完整的《切韻》被發現之前,它就成了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材料。
不僅如此,研究上古音和近代音也需要根據《廣韻》上推下演。在音韻學史上,《廣韻》一直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也就是說,《廣韻》是一部承上啟下,且記錄準確完備的中古韻書,上可推先秦,下可推明清,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廣韻》也有自己的毛病,分韻分得太窄,導致大家使用不便。
唐封演《聞見記》曾云:「隋朝陸法言與顏、魏諸公定南北音,撰為《切韻》,先、仙、刪、山之類分別韻,屬文之士共苦其苛細。國初,許敬宗等詳議,以其韻窄,奏合用之。」
《廣韻》在韻目上基本繼承了《切韻》,並且還有增廣,因此苛細之苦不減更增,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只能採用一些同用、一些獨用的辦法,同用即相近的幾個韻作詩押韻時可以通用,獨用則不能與他韻通用。
因為《廣韻》重要,所以一直在流傳,又因為隨著時代音韻開始發生變化,《廣韻》的同用、獨用之例也開始變得訛亂,辜少鹹的老師戴震曾有《考定廣韻獨用同用四聲表》,學姐一直以為比較可信,為之後音韻學家所遵用,所以現在一般音韻學著作所列《廣韻》韻目表,基本都是用的戴震之說,與《廣韻》原書韻目表有些差異。
作為戴震和段玉裁的親傳弟子,辜少咸又淫浸此道幾十年,又在自己老師的基礎上有了許多自己的創見。
他將這些創見和自己老師的研究成果寫成了一部著作,就是《廣韻疏證》,結果此書在動亂中連同另一部著作《經典釋文集說附箋》一起遺失了,直到江舒意在舊書店裡將之找了出來。
《毛詩韻例》、《新校廣韻》、《廣韻疏證》、《經典釋文集說附箋》,四部著作構成了辜少咸龐大,繁雜,科學,嚴密的學術體系,四部著作都是以古文寫成,如此也有近五百萬字。
現在這四部著作還沒有足夠多的學者深入研究,完全就是一座待發掘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