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光急救父、劉守文哭救民、馮道治平州
馮道四人看劉守光暴怒,忙圍過去,問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自李茂貞、李克用圍魏救趙出師不利后,劉仁恭雖盡起境內二十萬大軍扛住了朱溫,可也不好受,畢竟朱溫的十萬是精銳,而他的二十萬卻是百姓湊的。
當然朱溫也不好受,十萬對二十萬,哪怕是精銳對百姓,人數差距也有些大。
所以兩方打了一陣,朱溫突然一改行軍策略,挖了一個大溝,開始只守不攻。
按理說朱溫是遠道而來、劉仁恭是本地做戰,兩方相持,應該是劉仁恭佔便宜,畢竟行軍打仗打的是糧草,打的供應。
可如今,卻恰恰相反,朱溫雖然是遠道而來,可卻有羅紹威提供軍糧,朱溫用著羅紹威的家底是一點也不心疼。
而劉仁恭,他急著救兒子啊!
劉守文已經被困在滄州城快五個月了,滄州城裡已經開始賣人肉,他再不救,整個滄州城就成人間慘地了。
所以反而是劉仁恭一次次帶大軍進攻,拚命想要打通進入滄州。
可朱溫是吃素的么?
於是劉仁恭一次次進攻,一次次失敗,最終兩邊只能對著大溝對峙。
劉仁恭看著被朱溫困在圈子裡的大兒子急跳腳,一發狠,想出一個東邊不亮西邊亮的主意。
劉仁恭決定分精兵三萬,從幽州轉道去太原,去幫李克用打潞州。
別人圍魏救趙不給力,我自己圍魏救趙救我自己!
劉仁恭火速分出一支三萬的精銳,而且把自己所有騎兵都塞裡面,讓自己的掌書記馬郁管行軍策略,讓自己最信任的太監張居翰管行軍糧草,至於統帥,劉仁恭可不放心別人統領自家這點家當。
於是,劉仁恭想起在平州的二兒子劉守光。
兒啊,你先別管什麼契丹了,契丹就是一群搶匪,搶搶就走了,先統著爹給你的三萬大軍去幫李克用打潞州吧!
劉仁恭把最近的事詳細的寫了一封信,然後送到了平州。
接到信的劉守光:!!
好啊,我說你怎麼不來救我,原來救你大兒子去了。
感情你大兒子是親生的,二兒子不是親生的!
劉守□□瘋了!
劉守光在院子里叮叮噹噹摔了一陣東西,發泄了一通后,決定回幽州救爹。
爹什麼的不重要,幽州可是他家的!
劉守光看著旁邊的四個人,劉雁郎得留守平州,馮道是文人,於是吩咐道:
「劉雁郎和馮道守平州,行欽、小喜,走,跟著我回幽州!」
四人應聲:「是,謹遵二公子令。」
*
劉守光快馬加鞭趕回幽州,會合了他老爹的三萬精銳,就帶著三萬精銳火速往晉陽趕去。
李克用看著劉仁恭連自己親兒子都派來了,知道劉仁恭是真撐不下了,也不敢再耽擱了(再耽擱劉仁恭就真死了,劉仁恭一死,朱溫下個打的就是他),直接派了自己麾下首員大將周德威,率輕騎和劉守光一起去支援打潞州的李嗣昭。
打了好幾個月還沒摸到潞州的李嗣昭看到援軍,頓時感動的淚流滿面。
謝天謝地,終於來援軍了!
朱溫那老不死的,居然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老將都塞這了!
他李嗣昭雖然是晉中名將,可也沒本事一次揍這麼多啊!
好在如今風水輪流轉,是他李嗣昭仗著人多勢眾欺負人了。
李嗣昭於是和周德威劉守光會師,一起攻向朱溫塞在這的這些老將。
李嗣昭憋了一肚子火,自然是沖在最前,周德威雖然不緊不慢,可他兵法嫻熟,帶兵有道,打那些老將遊刃有餘。
讓人驚奇的是劉守光,這傢伙舞文弄墨雖然不行,可自幼弓馬嫻熟,打仗是好手,再加上他帶的人最多,救的又是自己的幽州,最拚命,最後居然是他和李嗣昭一起衝過重重阻礙,兩人帶兵最先抵達了潞州城下。
姍姍來遲的周德威:一不小心,居然讓兩小輩落在後面。
三人領兵在潞州城外順利會師后,就開始朝潞州推進,準備開始攻城,結果剛到城下,還沒豎梯子,潞州城守將丁會居然大開城門,投降了。
理由是見朱溫威逼大唐皇帝,心中不滿,特開門投降。
李嗣昭:……
周德威:……
劉守光:……
丁會老頭,你老糊塗了么?
你忘了自己是黃巢軍出身,當初就是你把皇帝嚇得逃到蜀中去的啊!
您老啥時候忠過大唐啊!
不過不管這理由有多扯,三人還是上前陪著丁會哭一會先帝,哭了一會先先帝,哭了……哭了一會唐太宗,哭了一會唐高祖,哭了唐朝祖宗十八代,又高度讚揚丁會對大唐的忠貞,然後接受丁會棄明投暗……投降。
*
朱溫本來正悠哉悠哉和劉仁恭對峙,尤其看到劉仁恭每天在對面急的上躥下跳,他就心情極好。
可誰想到樂極生悲,後方潞州居然傳來失守的消息。
「丁會誤我!」
五十五歲的梟雄朱溫,看完戰報,悲憤地怒吼。
他此次出兵,是打著一仗定天下的念頭,事事安排周全,可誰想到,丁會居然不戰自降了。
什麼看他威逼皇帝不忍?
你丁會逼皇帝逃難時怎麼不說不忍!
朱溫恨的將丁會咒罵了千萬遍,更恨不得把他碎屍萬段,只是同時又疑惑,丁會為什麼會背叛他?
丁會是從黃巢起義就一直跟著他,是他的心腹,他自認為一直待他不薄,他為什麼反而會投了李克用。
朱溫一邊恨著,一邊疑惑著,開始下令撤軍。
雖然滄州已經措手可得,可潞州離洛陽卻不過幾百里,若是輕騎,哪怕有黃河,也阻不了多長時間。
所以從潞州失的那一刻,朱溫就只有撤軍一條路。
朱溫讓兵士收拾好東西,然後下令燒毀帶不走的糧草。
本來這些糧草是為了和劉仁恭對峙用的,如今用不到了,自然不能留下資敵,再說這些糧草是羅紹威提供的,朱溫燒起來也不心疼。
朱溫在下面燒的是不心疼,可城牆上的劉守文卻心疼死了。
他被朱溫困了半年,整個城都快餓死了,現在看到朱溫居然在燒糧食。
劉守文頓時在城牆上對著朱溫大哭,「城中百姓數萬,已經好幾個沒有吃的了,您的糧食與其被燒為灰,能不能留下點救他們一命!」
朱溫見劉守文哭的凄慘,又想起當日勸他投降他哭著說「今日降公,明日何顏見父」,再一對比丁會,頓時對劉守文起了好感,居然真留了一些糧食給他放在城外。
劉守文大喜,等朱溫撤走後,忙讓人取了分給城中百姓,這才讓滄州百姓沒全被餓死。
朱溫撤軍走到魏州,想到來時風光,和此時的失意,想到他今年已經五十五,只怕再沒機會一統天下,越想越氣,越想越難受,居然一下氣的病倒了,只能在魏州停下養病。
朱溫這一在魏州養病,可嚇壞了魏博節度使羅紹威。
他倒不是擔心親家生病他擔責,而是實在擔心朱溫在這賴著不走。
羅紹威已經被朱溫吃窮了。
朱溫自從帶十萬大軍來了后,就打著幫羅紹威平滄州的名頭要錢要糧,羅紹威勢弱,自然不得不給,所以朱溫的十萬大軍的糧草幾乎是羅紹威全部承擔。
這半年來,為了供應朱溫的大軍,羅紹威祖上幾代積蓄都已經全被掏空,羅紹威甚至懊惱的對親信說:「合六洲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鑄成大錯的羅紹威,自然不能讓朱溫再在魏州住下去。
但羅紹威也不敢攆朱溫,於是心生一計,決定禍水東引,開始鼓吹朱溫稱帝。
在羅紹威的拚命鼓吹下,本來打算等自己定了天下再稱帝的朱溫,覺得用稱帝這個辦法抵消此次的出師不利也不錯。而此時他的身子也慢慢好起來,於是朱溫終於決定回去稱帝。
羅紹威知道朱溫打算走後,忙送了朱溫一筆稱帝賀禮,然後歡天喜地送走了朱溫和他的十萬大軍。
得知朱溫終於走了,劉守文也放心了,劉仁恭更放心了,和兒子見了一面,勉勵了劉守文幾句,劉仁恭就將那湊起來的二十萬大軍解散,然後回大安山,接著玩自己愛妾去了。
*
平州城內
馮道一邊把今年所有的收入登記造賬,一邊思考著平州的規劃問題。
如今平州城裡不僅有犯人、有俘虜、有男、有女、有糧食、有羊、有馬,還有開墾的大片土地……諸事煩雜,如果這麼放任下去,只怕會混亂起來。
馮道想了想,打算給平州城立個規矩。
馮道先把所有土地統計出來,打算按人口分給這些人,然後把這些人按五戶編成一排,二十排編成一里,每一里,也就是百戶,選一能幹的人為里長,然後讓他收稅,這樣以後就不用他帶著人種地了,這些人想種什麼種什麼,只要按一定份額交稅就行了。
既然要交稅,那就需要糧官,馮道決定親自去看看,選個精於賬目又清正廉潔的人來擔任。
不過這裡都是犯人,只怕這樣的人才很難找,不過馮道不在意,他可以找品行好的自己教啊!
既然分田了,那各自生產,只怕就無法避免糾紛,馮道決定再找個性子正直的人,把他培養成管獄訟的官。
有了田地,又有了自由,這些人肯定還會成親生子,馮道想了想,又添了一個管戶籍的官。
成了親生了孩子,若是生活富裕,只怕會想讓孩子讀點書,馮道想了想,乾脆建個孔廟,看看犯人中以前誰家道中落,讀過書,讓他來做夫子好了。
………
劉雁郎驚奇的發現,一個冬天過去,他的平州城居然從軍營變成真正的城了,城中有衙門、有百姓、有集市、有孔廟,雖然人少,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而他的將軍府,居然也多了一個名,刺史府,只不過刺史不是他,而是馮道。
雖然這些名頭都沒任書,可是劉雁郎還是想說一句。
乖乖,二十五歲任一州刺史,年輕人,厲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