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繼續軍議中
「預備役,常備役,以及退伍老兵……」聽到這話,李靖微微眯起了眼睛卻並沒直接回答李泰的話,而是鼓勵的看著李泰,示意李泰繼續說下去。
李泰繼續道,「預備役,依舊是以現在的府兵為主。
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府兵全部裁撤,這樣必然會造成府兵的動亂。
但現在的府兵制度雖不適合新的時代,但不是他們的個體素質不適合,而是組織形式不再適合了,士卒本身還是優秀的。
而府兵制本身並不是一種差的制度,尤其在管轄範圍比較小的區域時,實際上府兵制所帶來的體制效率是要高過募兵制的組織效率的。
讓府兵制的士卒去征伐千里之外的國家,那必然會讓府兵本能的抵制。
因為府兵是有自己田地的,若離開自己家太久,管不了田地了,那必然會讓府兵們感覺到厭煩,尤其隨著西域開發,大唐對外戰爭怕會更平頻繁了!
恆產者有恆心,那當產業被動到后,那恆心也就消失了!」
「魏王言之有理!」李靖若有所思,「把府兵製做為募兵制的基礎,讓府兵儘可能的留在當地進行訓練,哪怕是徵調府兵也盡量不要出州縣,從而讓府兵影響下降到最低!」
「但這不夠!」李靖搖搖頭道,「如果只種田吃飯,對府兵來說足夠成家立業的,但如果讓府兵只種田,那是不可能夠的!」
「人總是要向上攀登的嗎,這個我懂!」李泰點頭道。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這跟普通百姓有什麼關係!」李靖看著李泰說道。
李泰說道:「因為預備役除了自身的訓練以外,會派專門的監軍下去給他們上課,傳遞忠君愛國的思想,以及如果出現百姓抵擋不了的災難,那麼預備役就必須要衝在第一線!」
「跟他們說什麼愛護百姓,忠君愛國的道理,這不是一句話能夠說清楚的。」
「只有他們每一次去做了,並且做好了,真正從百姓身上收穫了尊重與祝福了,他們才會軍民本就是一體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是預備役,朝廷管吃管住,讓他們只要正常訓練就好。
這跟那些常備役的士卒終歸是有所不同的,他們更針對的是對內安穩。
如果想就這麼混一輩子,那能混入預備役也就夠了,但想要更上一步,就要進入常備役。」
「按照您的說法,常備役就是正規軍了!?」李世績開口道。
「嗯!」李泰點頭道,「如果說,預備役士卒還算起來是兵民結合,儘可能在不給國家增加負擔情況下對士卒進行訓練。
那到常備役就不一樣了,他們是朝廷出錢從府兵中的精英招募而來的最精銳士卒,可以做出類似考核,每年從各地的預備役之中招募士卒。
等到士卒招募過來,會有半年的訓練期,挑選其中的合格者進入常備役,常備役將會享受薪酬待遇,甚至他們的家人都會受到額外的補貼,這種補貼會一直到他退役為止。」
「若是如此,那麼這個人在成為士卒之後,怕是會畏戰怕死!」李靖感嘆道,「魏武卒到了後期,便是這般垮掉的!」
李泰聽到了李靖這話,心中卻也明白李靖的擔心。
因為對於士卒來說,自己都已經成為了正式士卒了,若是自己死了那麼自己的家人便是會陷入到了落魄中,那麼自己為什麼還要拚死戰鬥,苟活下來不好嗎!
畢竟自己也在戰場走一遭了,好不容易活下來,你說自己畏戰,這不好吧。
魏武卒制度的敗壞除了孫臏滅了龐涓,幹掉了魏國最後的魏武卒,同樣也有著魏武卒制度自身的垮台。
畢竟魏武卒能為了自己的地位去廝殺,那麼同樣也能為了保住自己地位去避戰,這些都是人性,不論怎麼說,真的是很難改變的。
而李泰不由點點頭,感嘆的說道,「所以,這就需要後續的信仰塑造,以及犧牲撫恤了!」
「信仰塑造和犧牲撫恤了?」李靖說道,「後者我知道,我相信魏王您也能做到,但是前者……您準備怎麼做!」
「一切崇高的精神,都必須要有憨實的物質!」李泰說道,「這算是我在對異族進行勞動改造的過程之中得出來的想法與結論吧!」
「請魏王細說!」李靖聽到了李泰的話,不由眼前一亮,卻是開口說道。
因為在所有的人看來,魏王讓異族漢化這一種事情,其實挺神奇的。
其他人也不是沒嘗試過讓異族漢化,像什麼大儒教化異族啊這種事情也不是沒人做過。
但到最後,且不說效果怎麼樣,就算是有效果的,這個速度也是相當的緩慢。
可魏王教化異族的速度相當的快,基本上是一個月穿上漢服,一年會說漢話,兩年的漢族禮儀已經明白得七七八八。
等到三年以上,除了他們的樣子能有胡人的痕迹,一些漢人與他們接觸,都或多或少產生幾分到底你是漢人還是我是漢人的感覺。
「因為他們有寄託了!」李泰看著李靖說道,「對我們唐人本身來說,這片土地就是我們的寄託,從古至今這一片土地便是蘊藏著我們先人的血汗與靈魂。
但對於異族來說不是的,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是被這一整片的世界所排斥的,他們對於這一片土地沒有任何牽挂!」
「是您製造了他們與這一片土地的牽挂?!」李靖聽到了李泰的話,不由沉聲說道。
「不是的,任何有他人造就的牽挂,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的意義。
只有他們用他們的雙手親手製造的出來的羈絆,才能夠讓他們感覺到融入這片土地!」
李泰道,「所以,我讓他們去做徭役,讓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去建設工程。
等到這個工程真正的建成,便會給與他們大規模的賜姓,就用這工程作為他們姓的源泉。
比如說修了道路的就姓陸,修了橋樑的就姓喬,修了運河的就姓雲等等。
然後再讓賜姓異族居住在這工程附近,讓他們居住下來,讓他們負責這段工程的維護。
對於他們來說,這一段工程所帶來的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利潤或者方便,更重要得是讓他們在這個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陌生的社會有,那麼一小片的精神寄託之處。
對他們來說,哪怕他們是外來者,但他們也真正融入到其中。
因為他們也為我們大唐做出了貢獻,因為這些工程就是貢獻的證明!」
李泰略帶著幾分唏噓的說道,「因為他們真正獲得了靈魂歸屬。」
「靈魂歸屬……」李靖聽到了李泰的話,卻是不由咀嚼這個名詞。
而李泰則是繼續的說道,「所以,對於將士們來說也需要一個這樣靈魂歸屬的地方。
我覺得按照縣,州,以及國家,給將士們建立因為犧牲后靈魂歸西之處。
其中普通士卒犧牲將他們骨灰送回家鄉安葬,由州縣計入縣誌,每年縣令清明時令需得對其進行祭拜。
然後對有明確立過功勛的士卒,將他們遺體骨灰運回所在州治所,將其安葬在治所中,州令除了每年清明時令祭拜以外,每年年末需得到相應家屬之中慰問。
最後則是立過先登,阻敵,死守等重功的士卒,則在長安或者洛陽劃出土地,為他們的公葬之所。
他們的事迹功勛由史官親筆書寫,並且享受到朝廷四時獻祭。
他們軍隊編號額外保留,允許他們一子直接進入農業學府,甚至未來的兵法學府,等到其子從軍后,將父親的軍隊編號傳承其子。」
「魏王想得周道!」李靖聽到李泰的話,感嘆道,「若如此將士們怕是要奮死了。」
「他們到底是用命為了大唐,我所能夠做得也只是希望他們能夠毫無顧忌的為大唐奮鬥而已!」李泰不由帶著幾分的唏噓。
「原本,我是不想要向魏王您詢問他們的犧牲撫恤的,但是現在我卻是比較的好奇,魏王准比怎麼樣進行撫恤士卒!」李靖此刻卻是好奇的說道。
李泰說道:「先不說撫恤吧,先從常備役待遇說起吧,不論如何我會努力推動這些事的!
首先身為正式的軍人之後,他們全家都會享受到一定的待遇,減免稅負什麼的且先不說,最重要得是他們親屬若是犯事,並不完全屬於受到當地官府管轄。
軍方必須派人參與整整個取證與審判的過程,若是罪名會涉及從軍人員本人,則按照軍法處置,而不是民法處理。」
李靖聽到這話,思索了一會兒,不由點點頭。
不得不說,這種保護軍人地位的法令對身為軍方代表的李靖來說,完全沒什麼好拒絕的。
軍法怎麼能夠跟民法混回一談呢,只不過現在把他們的親屬也列入了軍法的保護範圍。
從某一種程度來說,這一種獎勵算是他們的親屬最能夠感受到的,那麼他們也就最是會支持前線的士卒。
「說完了這個,再說他們戰死,則親屬保留軍屬身份,子女永久保留,妻子則到再嫁。」
李靖聽到了李泰的話,思索了一下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這個時代女人的地位真不高,如果他們妻子選擇守節,那軍屬身份能給與一定便利,如果選擇另外再嫁找到新的依靠,那軍屬身份消失,畢竟都有另外依靠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然,女性也可以選擇一邊仗著軍屬身份,一邊與別人交往,對這種鑽空子的,反正李泰不反對,但她生出來的孩子沒有相應的軍屬身份也就是了。
「然後其他的福利,像能拿將士八層薪資可領取十年後停止,又許將士的兒子免費進入農業學府進行教育,甚至進入到軍法學府進行教育,一直到他成年為止等等。」
「魏王您說的這些我相信,魏王您也有能力給,但這些東西應怎麼樣將其守住,真正的落實到將士們遺霜的手中!」李靖聽到李泰的話思索了一會兒開口道。
說實話,李靖知道李泰能來錢,畢竟魏王手寫的白條都能夠當做錢花。
自己雖然不懂魏王是怎麼操作的,但是李靖相信李泰不缺錢也就是了。
但這並不等於魏王真的能夠把錢落到將士們遺霜的手上,這真的很難保證。
】
「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戶口制度,只有這個制度完善我們才能知道,他的親屬到底是誰,縣令按照犧牲立碑的名單,進行發放補貼。
然後軍方每年會組織一次對當地軍屬的慰問,以及組織當地老兵進行聚會,以保證軍屬與軍方之間的溝通通暢,讓當地老兵依靠同鄉之誼,鞏固這一份利益。
其次,軍屬是會有其他的額外社會補貼,這些社會補貼分在了農業學府,醫舍,農學社等基礎的組織中,所以就算是他們犧牲,但只要他們還是軍屬,那這份社會福利便不會消失。
他們的錢財如果被斷了,完全可以通過這樣的渠道向上傳達。
第三,則寫讓科舉后的舉子進入地方寫縣誌,只要軍屬向他們上報他們沒有收到相應的撫恤,那麼直接便是能夠上達天聽!」
說實話,李泰的這三條線索基本上涉及到了軍方,內務省,以及御史。
要是這三線都斷了,沒辦法讓信息傳達到上面,那麼也就說明當地已生長出個能掌控軍事,內務與御史的毒瘤了。
別做什麼多想了,直接派遣軍隊把當地給剷除掉吧!
當然,最大可能是大唐已經徹底的衰弱下來,對於地方的控制衰弱到了極致。
而這樣的國家,那也不需要多想什麼了,軍方還在想什麼撫恤呢,還不如加入農民起義,推翻大唐,進入到新的歷史周期律好了。
李靖自然明白李泰所列出的這三個渠道,在李靖看來有這三個渠道也足夠了。
也不在多說什麼,而是正色說道,「魏王對於退伍老兵又有什麼解釋?」
「因為我覺得士卒的巔峰也就是三十五歲,若是高於三十五歲,士卒必然會走下坡路。
所以三十五歲以後的士卒,需要安排他們有序退伍,但將他們退伍不是直接丟到民間不管了,而是必須要安排好他們的後路,否則必然會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李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