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一觸即發
「總共兩道防線,一是以張遼為主,帶兩千步、騎在黃河渡口,延津和原武一線駐守,東郡太守防禦白馬,一同遲滯和破壞袁紹渡河行動,以夏侯氏兄弟為主,在白馬右側鄄城防禦,以河內太守為輔,牽制袁紹并州的兵力。」
「第二道防線,以將軍為主,將剩餘兵力悉數帶上,以官渡為主戰場!」
賈詡侃侃而談道。
「黃河雖說是一道天然屏障,但是渡口太多,防禦的時候無法用那麼多兵力將所有渡口都防守住,只有把它定位次要防線才行。官渡位置靠前,條件優良,沙丘很多,前有天然障礙官渡水,東有官渡水和陰溝水的匯合處,該處堤多,流緩河寬,積泥數尺,蘆葦茂密,船行跋涉均不便,西有圃田澤,該澤東極官渡……官渡位於兩大障礙地之間,是袁軍進攻途中,數百裡間,唯一可以通過的寬約數十里的喇叭口。」
張下將他實地考察官渡后的情況一一道來。
按照賈詡他們的推演,只要將袁軍引入這個喇叭口,進行阻擊,便可大獲全勝。
「我會親自去官渡那邊查看地形的。」
為了穩妥起見,張墨不但要去官渡、白馬等地查看地形,還要在官渡構建防禦工事,因為官渡是平原,如果不構建城壘,張墨根本無險可守,袁軍長驅直入的話,張墨是抵擋不住。
「眾將聽令!」張墨忽然提高音調道,「即日開拔!」
「萬勝!」
所有武將都齊聲高呼,聲震雲霄。
看著眾人信心滿滿的模樣,張墨忽然發現他已經融入這時代幾年了,若不是有一個還算可以的出身和他自身的實力,恐怕連保命都困難,但這世上還有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他們面對險境的時候,卻沒有那麼好運氣,面對各地諸侯的屠刀,根本沒有反抗的力量,而且哪些諸侯缺錢,缺糧了,唯一的想法就是劫掠百姓。
「亂世人不如盛世犬。」
張墨在心中微嘆一聲,要想結束亂世,就必須依靠暴力,這也是無奈之舉。
所有文臣武將都魚貫而出,戰爭機器要運轉,離不開人的操作,兵器、糧草、後勤、民夫……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個穩固的後方,以及能將後方穩固的人才能推行。
張墨有荀彧和賈詡,可以說完全足夠了。
因為歷史上的曹操也是靠著荀彧留在大後方給他提供支持,而且荀彧對戰爭的一些見解和意見也都十分到位,官渡之戰,荀彧也是功不可沒。
安排好一切后,張墨這才把甄宓她們都叫過來,來了一個大被同眠。
又是一個如昏君般的晚上過去,張墨只覺得腰酸腿軟,幸虧他平日里站樁養氣,才不至於在出征前出醜。
長安城外,朝中依附張墨的文武全部來了,荀彧、賈詡等在將軍府內辦事的自然也來了。
「預祝將軍旗開得勝!」
眾人齊聲高呼。
張墨拔出佩劍,高喊一聲:「出發!」
車馬齊動,整支隊伍竟然沒有其他異響。
幾日後,張墨已經巡查完白馬、延津等地,來到這一次他選中的最終決戰地官渡。
果然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
張墨策馬在這片平原逛了一圈后,便開始下令建造防禦工事和營寨。
這時期最常見對付騎兵的防禦工事就是角鹿、絆馬索或者壕溝。
絆馬索和壕溝比較好理解,而角鹿則稍微難一些,這是一種用樹枝交叉綁在一起形成的障礙,用來對付騎兵最好不過。
而張墨想的則是在這些障礙後面再設置一道障礙。
陷馬坑,就是在地面上挖出一個個可容納馬蹄大小的坑洞,一旦戰馬經過,猝不及防下便會將馬腿折在裡面。
但是張墨並不是密集的布置陷馬坑,所以敵人的戰馬並不會在第一時間就全部中招,而是隨著後面的戰馬尾隨而至,越來越多時,馬腿折斷才會逐漸發生,就如溫水煮青蛙一般將騎兵消耗。
陷馬坑過後,張墨的想法是弄一個黑油池,所謂的黑油就是後世的石油,但是這會兒的石油拿來是做燃料燒火用的,張墨沒有其他穿越大軍一般有系統什麼,科技樹點禿嚕皮了也沒用,不可能提煉出什麼東西來,更不可能發明燃油機。
按照張墨想法,敵騎在經過陷馬坑以後,趟過黑油池,這個時候,他只需要加把火,就能讓敵騎嘗到火攻的滋味。
若是敵人能經過火油這關,那麼接下來面對的就是張墨設置的沙地。
泥沙加水,相當於小型的沼澤,一個個小型的四方陷阱,既可以讓敵人陷入其中,又能讓己方士卒站在邊上對敵軍進行攻擊。
若是敵人能闖過這幾關,最後幾乎也是精疲力盡了。
一切已經布置妥當,張墨也收到了前線的情報,袁紹已經派出大將顏良前來渡河,圍住了黎陽對岸的白馬。
這樣就能掩護袁紹的主力渡河。
「白馬不能丟。」
張墨自然知道白馬和延津的重要性。
郭嘉在一旁獻計道:「如果顏良圍白馬,明公可先去延津,佯攻袁紹的側後面,待袁軍來援時,分散了白馬對面黎陽袁軍的兵力,再以輕騎取白馬,白馬之圍自然可解。」
「善!」
張墨從善如流,立即著手安排。
……
袁紹坐鎮中軍,周圍也坐滿了文臣武將。
「將軍,顏良性子急躁,恐怕難當大任啊。」
沮授聽到袁紹把顏良派出去攻白馬,當即勸說道。
原本袁紹打算聽從沮授的意見,再派人去輔助顏良,可是一想到曾有人在他耳邊說過沮授擅權的事情,心裡也起了疑心,當即淡淡的說道:「戰場上那有臨陣換將之法,顏將軍驍勇善戰,定能將白馬拿下的。」
而這會兒的白馬已經被顏良圍得是水泄不通。
「哼,只要那張墨小兒敢來此地,我定要讓他有來無回!」
顏良指著河面說道。
旁邊的裨將紛紛附和,顏良面有得色的回了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