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5章 南方推新政,北方培養工業人才!

第0725章 南方推新政,北方培養工業人才!

京師的冬季,

天空之中洋洋洒洒的細雪宛如柳絮一般自空中飄舞肆意灑落。

也不僅僅是京師,整個北直隸都在下雪,這場小雪給百姓們更多的是喜悅感,年關將至有一場雪下來,明年收成不會太差,畢竟瑞雪兆豐年嘛。

而午門之內,那兩側的紅牆金瓦已經變成了紅牆白瓦,放眼望去整個皇城都披上了一層白霜,張好古等人披著厚厚的披風走在那高大的紅牆之間,狹窄的通道如今也被白雪所覆蓋。

張好古對一側的盧象升問道。

盧象升點了點頭:

張好古說著望了望天,細雪隨風飄舞朦朦朧朧看不清什麼東西。

張好古知道,眼下做的還是不夠,還需要做的更多,為了應對將來的小冰河爆發期,朝廷還需要更多的準備,更多的後手,不是去應對什麼人禍,而是去迎擊天災。

一路到了文淵閣,此時戶部各司的吏員以及宮中諸多舍人太監都已經在這裡候著了,張好古等人剛剛到,就看見一側朱由校在魏公公的侍候下快步走來。

眾人齊齊施禮,向這位大明的至尊表示敬意。

朱由校擺了擺手:

文淵閣內,朱由校坐在首位,張好古等人分坐兩側,左側是張好古、張瑞圖、盧象升,右側是黃立極、喬允升、錢謙益。

除了出鎮遼東的孫承宗,大明內閣輔政都在這裡了。

而在幾人下方,一張張桌子上擺著盤算,統籌,紙張和一本本賬簿數據大明的戶部吏員們坐在這裡,周圍生著暖爐,燃燒的炭火提供了充足的熱量阻擋著門外的寒風。

盧象升看了眼朱由校,隨後說道:

很快噼里啪啦的算盤聲和計算聲以及沙沙的書寫聲在內閣中此起彼伏,而張好古,盧象升等幾個精通計算的也在自己心算著數字。

大明兩京二十四省各府的稅收紛紛報上來統一計算匯總,一筆筆款子加在一起,張好古和盧象升都露出了滿意的表情,今年大明的稅收無疑是比去年要高不少的。

沒了去年洪澇災害的負擔,加上安南和蒙古也能給朝廷提供不少稅收了,這讓大明今年稅收的節節攀升。

當最後數字算出來時,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這個數字一算出來,黃立極一個沒留神都拽掉了自己幾根鬍鬚。

這個數字怎麼這麼高?!

朱由校聽到這個數字都有些不敢相信,明明去年稅收才不過六千來億,今年就八千三百多億,相當於多了三成的稅收!

盧象升計算之後說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這冷靜下來計算一番發現還真是這樣,這個稅收真的沒什麼問題,雖然交祉和蒙古提供的稅收不多,但與邦國貿易來錢快啊。

朝鮮,西域,東南亞的藩國島國,還有倭國以及荷蘭人,葡萄牙人的船隊等等,他們來往大明帶來金銀商品又帶走大批絲綢茶葉瓷器等等,著實讓朝廷很賺了一筆。

別看這些都是商人們承包了,但商人們也要交稅啊。

拿著最後的記錄一看,朱由校眼睛都瞪圓了,今年這才是開海第一年,海外貿易就能給朝廷提供上千億!

這是什麼概念?

朱由校喃喃自語著。

眼下的大明可不是永樂時期那個剛剛從貧困戰亂里脫離出來的大明,眼下的大明曆經兩百六十二載,如今人丁興旺,百業發達,隨著工業的進展,各種好東西層出不窮,那些商人們都挑花了眼,願意拿著海量的金銀換取大明的各種東西。

僅僅第一年就帶來了上千萬兩銀子的稅收,其中東南沿海等地就承包了八百多億,相當於八百多萬兩銀子的稅收都是靠東南沿海獲得的,這讓朱由校對出海貿易和東南沿海更加重視了。

別的不說,江南如今依舊是朝廷最重要的財稅重地,這片區域提供了朝廷稅收的四分之一還多。

實際上,別看如今大明二十四省,真正能給朝廷提供稅收的還得看沿海諸省以及全面推行新政及工業化的北方各省。

例如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蘇、浙江、湖北、廣東、福建這些地方,加起來提供的稅收足足站到朝廷一年稅收的七八成,這些就是大明最為菁華的地方,也是大明當之無愧的南北核心。

稅收統計完后各部又將各自的計劃遞交內閣,同時戶部遞交今年官員的薪俸各項福利支出,這筆銀子年關之前就要下發去,畢竟京師百官是要過年的。

大明的官員薪俸可不是月發,而是一年一發,年底領一年的銀子,平時朝廷包吃住,各種節日有福利,夏冬的冰銀炭銀則是按節發放,一年下來,哪怕是一個九品官都能養活全家而且還有不少結餘。

為朝廷效力嘛,總是不會虧了你。

各項開支統計好后,戶部進行統一計算和批複,不僅各部的明年開支要計算統計,還有各省的明年計劃,新軍的明年軍費等等。

算起來,朝廷這到手的八千多億立馬就要撥下去一半,剩下的還要撥出去不少,畢竟朝廷還有各種基建工程和水利工程要建設呢。

年末的京師,總是熱鬧無比的。

各省總督都要回京向吏部復命提交自己一年的政績報告,同時要去戶部申請經費,而六部也有各種事物忙的不可開交,哪怕是禮部都要照顧到在京各國使節,畢竟年底也要給人家提供一份年禮的。

為了這些經費款項,各省為了自己明年的開支計劃,可是在京師內不斷走動,明年批下來的款項多少,決定著自己省份明年的發展情況,自己的政績如何。

各省總督都是從二品,誰不想把這個從字拿了。

三年一任,年年考核甲等就可以評優有晉陞的機會,誰不想出政績,誰不想到入閣啊。

這些總督們當然也不止要在吏部和戶部奔波,吏部也好,戶部也罷,都是新黨所掌控,新

黨在各地的官員年底了也是要來複命交代一番自己一年的所作所為的。

而張好古身為新黨的***,當朝首輔,這到了年底來拜見走動的人可是不少。

這些人情往來是不能避免和拒絕的,張好古坐在這個位置上就要做這些事,他很清楚。

當年底的走動往來都結束了,年關也就到了。

正旦節,朱由校在奉天殿舉辦國宴宴請文武百官,各國使節,歡慶熱鬧的氣氛讓眾人喜氣洋洋,哪怕平日里不對付的人今天都是眉開眼笑。

伴隨著京師滿天的煙火和隆隆的鞭炮聲,天啟十一年宣告結束,天啟十二年正式到來。

朱由校在與百官和各國使節宴飲之後就允許百官自行行動了,反正這國宴就是犒勞百官的,從頭到尾要都是規規矩矩反倒丟了年節的味道。

反正朱由校本來就不是什麼循規蹈矩的皇帝,那些所謂的禮儀在他這裡可有可無。

出了大殿,看著京師各地升空的煙火,看著天上的明月,朱由校臉上帶著滿足的笑意:

張好古走到了朱由校身邊。

朱由校眼中帶笑,欣賞著美景:

張好古這話不僅僅是恭維,更是他的心中所想,若沒有朱由校賢明放權,君臣不疑,能有如今的大明盛世嗎?

朱由校從一旁太監端著的盤中取過酒盞飲了一口,淡然說道:

張好古說道:

朱由校搖了搖頭:

看著如今的朱由校,張好古能從其眼中看到濃濃的野心,那是想讓大明百姓能安居樂業享受太平日子的野心,那也是想讓大明的鐵騎開疆拓土打下一個大大疆域的野心,這不衝突。

所謂明君聖主,內聖而外王。

隨著正旦國宴結束,大明百官正式進入休沐時期,張好古也難得休息幾天。

但他註定是閑不下來的,年節之中人情往來數不勝數,處理完這些張好古也顧不得休息,直接就離開了京師坐著馬車去查看京津馳道的情況了。

被從家裡拽出來的張安顯然有些無奈:

張好古穿著厚厚的錦緞棉袍,揣著袖子:

張安嘿嘿一笑,沒再說話。

張好古看著京師城外這一片銀裝素裹,馬車的車輪碾過積雪留下兩道清晰的車轍印一直延伸到遠方。

這次出來張好古沒帶多少人,就是他和張安二人,甚至侍衛都沒帶。

到了京津馳道的修築工地上,看著依舊在忙活的熱火朝天的工人們,張好古笑道:

說著,張好古走上

前去。

看著一個穿著明顯不凡,一看就是非富即貴的公子走過來,這片工地的負責人也是急匆匆上前,這上前一看,這個負責人愣住了:

張好古笑著擺了擺手:

這個負責人連忙說道:

張好古能看出來,這個叫沈明的京津馳道司官吏並不是簡單的看守,他方才是一直在和工人們幹活的,看那雙凍得裂了口子的手就知道,這是個實幹的人。

張好古喜歡實幹的人才。

張好古說著向工地更深處走去。

沈明跟在張好古身邊講解著:

點了點頭,張好古笑道:

沈明說道:

一邊聽著沈明的訴說,張好古一邊看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看著看著,張好古微微皺眉:

這冬季不同往日,天寒地凍的,沒有手套人一會兒手就凍得冰涼不提還容易生出凍瘡來,京津馳道司應當不會注意不到這點。

沈明聽到張好古這話嘆了口氣:

初始的馳道修建對這些明朝的工人來說,的確是精細活了,畢竟枕木也好,鐵軌也罷,都是一階階要牢固穩妥,還要各種檢查來確定其可靠性,帶著厚厚的手套施工是不方便。

張好古沒再多說,只是囑咐沈明做好工人們的保暖和伙食供給,年節之中施工的費用按時結算后就離開了。

這些工人,都是因為年節期間京津馳道司開出的高薪在這裡加班加點的趕工的。

為了儘快完成京津馳道的通車,京津馳道司可是花了不少錢。

離開這一段路后張好古坐著馬車繼續向前趕,在幾十裡外看到了另一端正在施工的馳道。

巡視完京津馳道的修建情況后,張好古這才回到京師。

以大明如今的工業進展,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修建起一條三百里的馳道,很是超出張好古的預期了,接下來等待的,就是馳道的試運行了。

終於,元宵節過後,京津馳道司上報朝廷,京津馳道已經修建完畢,可以通車。

這個好消息讓朱由校都重視起來,親自到馳道前觀看。

文武百官和商人們,百姓們得到消息后也是紛紛趕來圍觀這大明第一條馳道建成通車的盛況。

京津馳道周圍,人山人海,錦衣衛負責維持著秩序,而商人們,百姓們擁擠在兩側,人人踮著腳仰著脖子向前看去。

而朱由校則有自己的位置,看著眼前這條黝黑的馳道一路蜿蜒向東消失在天際處,再看看那早已準備好的火車,朱由校對著一旁的張好古說道:

張好古看了看懷錶,點了點頭:

隨著命令下達,馳道衙門侍郎孫奇逢親自站在馳道中間將那團成花簇的紅綢剪斷,高聲宣布著:

-..-到進行查看

\/100\/\/.html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0725章 南方推新政,北方培養工業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