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子丑寅卯
江都郊外,夜半時分。
法壇之上,隋文帝楊堅的聲音不時縈繞在楊遇安耳邊,如真似幻。
「自混沌初分時,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
「煉製來世境,好比在鏡中自創一方天地,雖非實界,但也符合創世法則。」
「天地人物,子丑寅卯,萬物生髮各有其時,不容有失……」
楊遇安一邊聆聽楊堅講解煉製要義,一邊掌控瓶中陰陽蘊養骨境。
某一刻,他目光陡然一凝,耳邊傳來楊堅提醒:「子時已到,就現在!」
子時是一天中夜色最深沉的時候,也是新一天的開始。
而接下來這一天,以干支紀日法來計算,正好是子日。
子日子時,適合開天!
下一刻,瓶中一縷陰陽精氣在楊遇安的操作下投入舍利鏡面,轉眼間便分出清濁兩股氣。
其中清者升騰而起,漸漸在鏡面上方形成一角青天模樣。
「天開於子,成了!」
楊遇安見「青天」漸漸穩定下來,心中微微鬆了一口氣。
萬事開頭難,只要踏出第一步,後續就容易上手了。
稍稍歇息片刻,楊遇安繼續開煉。
一縷精氣未夠數,還得重複五次。
況且開天之後,還要闢地,還要陰陽交合,造化生靈萬物。
距離徹底煉成來世鏡,還早的很!
……
半個月後,在六道精氣洗鍊之下,鏡中的「青天」終於徹底成型。
直到此時,楊遇安才能稍稍停下來歇一口氣。
為了避免煉製失誤導致前功盡棄,這半個月來他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一直保持高度專註狀態。
哪怕有柱國修為,也差點扛不住。
而趁著他歇息的這會,魏徵親自出城送來一份戰報。
關於襄陽。
原來李世民得知淮南霜災之後,為了減輕後續大軍供應壓力,決定主動出城進攻李靖,以期一戰打退唐軍。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yeguoyuedu】
就跟過往兩人交手一樣,李世民很快就搶佔了上風,成功將唐軍打得後撤百里。
這之後,李世民倒也沒有冒進貪功深入追擊唐軍,而是繼續依託漢水穩步推進,緩緩壓縮李靖在襄陽以北的戰略空間。
不求一戰打敗對手,而是以進攻代替防守,確保後方江漢大動脈不受唐軍兵鋒威脅。
不得不說,當李世民變得謹慎以後,就連思慮周密的李靖也一時間拿他沒有辦法。
但就在李世民逐漸積累勝勢的關鍵時刻,大軍駐紮地附近的河堤突然崩塌,一夜之間,洪水淹沒三軍,李世民只來得及帶走三百近衛,前鋒大將秦瓊更是生死不知!
隋軍損失慘重!
這之後,李世民狼狽逃回襄陽城,而李靖自然也沒有錯過天賜良機,唐軍立即調轉槍頭重新南下,將襄陽城團團圍困。
兩軍攻守之勢因為大河決堤,一夜逆轉!
「是破軍的『開』字和貪狼的『雨』字!」楊遇安看著戰報上觸目驚心的損失數字,目眥欲裂。
李世民絕非沒有經驗的統帥,絕不可能犯下這種低級失誤。
實際上楊遇安看過他的行軍路線,都是大堤堅固敦厚之處,數百年未曾開裂。
此戰變數,只在仙神的偉力!
「襄陽還守得住嗎?」楊遇安語氣苦澀問道。
「因為今冬淮南及時補種,所以堅持到開春不成問題。」魏徵道,「但往後再想往北進取再無可能。某與克明商議了一番,認為襄陽遲早守不住,與其來日兵盡糧絕進退失據,還不如趁著襄陽守軍尚有一戰之力退保江夏,穩住江防!」
實在可恨!
楊遇安雖然明白魏徵與杜如晦的建議十分明智,但心中仍十分憋屈。
他不恨前方將士落敗,而是惱恨自己有心無力。
雖然明知早晚會出現類似問題,卻無法提前解決。
但……
現在不是跟自己置氣的時候。
如果不儘快煉製出三世鏡徹底壓制紫微北斗,這樣的災難或遲或早還是重演!
「知道了,就按你們二人所說的去辦,捨棄襄陽,保住江防!」
打發走魏徵后,楊遇安再次投入煉製,目光比之先前更熾熱,更堅定。
……
丑日一到,楊遇安氣機一動,鏡子中分離出六道濁氣,緩緩下沉。
濁著下積而為地。
繼青天成形之後,大地的模樣也漸漸出現在舍利鏡象中。
地辟於醜!
……
又過數日,地貌既成,楊遇安立即著手陰陽交合生化萬物。
人、飛禽、走獸、游魚,鳴蟲,花草樹木……
每一種生靈都有各自緣法,楊遇安雖然不能像真的造物主一樣創生外物,但來世鏡也不是真實世界,只是道法演化之物而已。
這時候,他與眾生息息相關的社稷之道再次派上了用場。
俗世瀟瀟,紅塵滾滾,在眾生氣息的不斷熏陶之下,已經開闢了天地的鏡面之內,漸漸開始生髮萬物,漸漸有了紅塵俗世氣象。
……
「子丑寅卯,辰己午未……還有八日!」
「還有八日,來世鏡便能徹底煉成!」
這時的楊遇安,蓬頭垢面,衣衫發皺,滿身酸餿,絲毫沒有王者氣度。
唯獨一雙眼睛通紅如火,放出懾人精光。
他知道,接下來這八日將是決定最終勝負的關鍵階段。
不單單是因為煉製本身,更因為他的敵人必定會在最後時刻蜂擁而來,妨礙他成鏡。
「接下來不管發生何事,你等務必據城而守,不許打擾我!」
留下這句話,楊遇安再次埋頭苦煉。
子日一過,江都郊外忽然出現了大批流民,浩浩蕩蕩將近一萬之數。
自楊遇安經略江南之後,流民亂兵雖說不是完全絕跡,但比之過去已經少了很多,甚至比昔年「開皇盛世」還要罕見。
像這種成千上萬的大規模流民更是已經很多年未出現。
所以留守城中的杜如晦等人立即警覺,一邊關閉城門,嚴防死守,一邊派出官兵疏散引導流民,以免對本地生產造成衝擊。
一日後,眾人終於知道這批流民來歷。
在流民之後,赫然出現數支武備整齊,訓練有素,打著高麗王旗號的戰兵!
高麗人驅趕流民為前驅,伺機寇掠本地。
「這些東夷蠻子怎敢渡海來江淮?怕不是瘋了!」
雖然隋人大多瞧不起夷人,但誰也無法否認,一支有裝備有訓練的正規軍,再怎麼差,也肯定要比流民更具威懾力。
於是眾人也暫時顧不得疏散流民了,立即按照戰時狀態開始備戰。
而就在此時,太上皇楊廣從慧日道場緩緩走出,對眾人道:「昔年老衲三征遼東,種下惡因,今日彼輩跨海來功,便是惡報。此戰老衲責無旁貸,還請諸位準許我一同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