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蓬萊豪飲英雄話,國士無雙承重託。

第一回:蓬萊豪飲英雄話,國士無雙承重託。

[筆下文學Www.bxwx.net]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

大明宮蓬萊殿中,四個人正圍坐宴飲,首席上是一位少年,身穿黃緞紫領緊袖小袍,領口袖口皆用翠線綉有盤龍,端是精細美服。雖是少年,眉宇間卻端莊大方,自有一股威勢。這少年便是大唐的皇帝,僖宗李儇,年方十六歲。

僖宗的右首坐著一位五十來歲的老者,衣著華麗,面白無須,臉上似笑非笑,恭謹中又頗帶傲慢之情,正是僖宗身邊的紅人,大宦官田令孜,官居神策左軍中尉、觀軍容使。

僖宗是懿宗皇帝的第五子,本名李儼。懿宗病重彌留之際,他在幾個大宦官的支持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李儇,並於懿宗死後柩前即位,當時才十二歲。僖宗由田令孜自小照顧,與之感情甚篤,並稱呼之為「阿父」。故而田令孜雖是宦官之身,卻權傾朝野,朝中大事,皆由其決策定奪,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僖宗舉起酒杯,向左首那人說道:「孫先生的這幅《維摩圖》筆簡形備,情高格逸,當真是世無能匹者。朕敬先生一杯。」

僖宗所敬乃是一位名滿天下的丹青國手——孫位。此人相貌儒雅,衣著樸素,卻是舉止疏野、襟韻曠達,素有俠名。孫位樂交方外之人,不喜豪貴,有人求畫若不投機,縱贈千金,難留一筆。尤以畫水聞名,與張南本善畫火併稱於世。然既為僖宗深愛,禮為丹青老師,也難以推脫,卻成了宮中常客了。

孫位見皇上先向自己敬酒,立即起身謝恩,口稱「惶恐」。

僖宗道:「此是家宴,又無外人,諸位愛卿不必拘禮。朕今天與諸位開懷暢飲,談天說地,不論君臣,豈不快哉!」

四人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僖宗對田令孜說道:「阿父每日代朕操勞國事,要多注意身子。朕敬阿父一杯。」

田令孜道:「老奴能為皇上分憂,那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便是替皇上抗座山,再累上十倍,也歡喜得緊啊。倒是皇上年輕,龍體尚未大壯,老奴怕多飲有傷龍體,這杯酒老奴自己承恩便是,皇上就不要陪老奴一起喝了。」說罷舉杯自飲。

孫位很是厭煩此人,心道:「怪不得這老宦官得寵,當真是有一套好馬屁!」

僖宗笑了笑,又對孫位說道:「朕知道孫先生好喝酒,而且海量。朕的酒量不行,所以今天特意給先生找了個酒伴來,陪先生喝個痛快。」說罷看了看下首那人。

只見此人身材高大,虎背蜂腰,一張國字臉,劍眉斜挑,雙目炯炯,正是神策軍總教頭——李義南。

李義南與孫位在宮中亦時有碰面,均識得對方,但並不熟悉。

李義南舉杯向孫位道:「在下李義南乃一介武夫,久仰先生高賢,卻無從親近。今蒙聖恩,得與先生同飲,實乃幸哉!在下不懂書畫,只能陪先生多飲幾杯了。」

孫位見他是個直爽漢子,又似乎酒量不小,卻也喜歡他二三分。便也舉杯道:「孫位不過一山野村人,無才無德,蒙皇上錯愛招用,恩寵有加,實在慚愧。李將軍既然也是杯中同道,今天孫位便與將軍開懷暢飲,只是要多糟蹋陛下幾壇美酒了。」

僖宗拍手笑道:「好極!好極!我們今天一醉方休。」

幾個人說笑歡飲了一番,田令孜卻話語不多,酒也沒喝幾杯。僖宗問道:「阿父似乎有什麼心事,怎地不大吃酒?」

田令孜忙回道:「老奴該死,讓皇上擔心了。老奴只是不勝酒力,並無心事。」

僖宗搖搖頭,說道:「阿父不必隱瞞,你定是在為###那些逆賊煩惱吧。如今尚君長、蔡溫球、楚彥威幾個逆賊都已經在狗脊山伏誅,想那王仙芝、黃巢幾個餘孽也沒幾天好折騰的。讓宋威會同諸節度使一舉將其剿滅便是。」

田令孜略一沉吟,說道:「皇上有所不知,監軍楊復光本已勸降王仙芝,若不是那宋威貪功,劫了前來投降的尚君長等人,王、黃等賊現今早已被朝廷招安,也不必如此大費周折了。」

僖宗眉頭一皺道:「宋威怎地如此沒用,你就罷了他的官,換個人做招討使去把這些逆賊剿了。」田令孜向僖宗拱手作禮道:「皇上聖明。」

李義南心想:「那宋威搶了這老宦官手下楊復光的功勞,自然是沒好果子吃的。」

(按: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正月六日,唐廷以久病為名,罷除宋威招討使之職;以曾元裕為招討使,張自勉為副使。)

僖宗又接著說道:「想我大唐人才濟濟,怎麼讓那些逆賊如此猖獗?那些將軍都是幹什麼的?難道是繡花枕頭嗎?等過些日子把逆賊平了,讓他們都到長安來,朕要考校考校他們,讓他們都跟李愛卿好好學學。」

田令孜知道僖宗又在說孩子話,微笑並不搭話。李義南卻連忙拱手說道:「臣不敢!臣本是一個無名小卒,蒙浩蕩皇恩,忝居神策軍總教頭,卻不能為聖上分憂,實在罪該萬死!」

原來李義南本來是懿宗皇帝身邊的近侍,原名劉義南,因為曾經救過懿宗的命,懿宗感激他,而且見他武功又的確高超,便賜姓李,並破格提拔他做了四品壯武將軍。僖宗即位后,因為喜愛騎射和劍槊之術,便以李義南為師,李義南自然是傾力傳授。僖宗的馬球打得非常好,便是得了李義南騎術和劍槊傳授之功。故而僖宗也非常寵幸李義南,又升他做了神策軍總教頭,加左神武大將軍。

僖宗笑道:「李愛卿不必過謙,你曾經救過先帝的命,是我大唐的功臣,又是朕的老師,朕敬愛卿一杯。」眾人都跟著舉起酒杯。李義南自是謝恩,一飲而盡。

待伺席宮女給各人都斟滿酒後,僖宗又道:「剛才被那些逆賊的事壞了咱們興緻,現在咱們說點痛快的故事祝祝酒興。李愛卿,你便把圍場救駕的故事詳細說來聽聽如何?」

孫位和田令孜也很感興趣,便都放下手中的象牙筷子,望著李義南,等他講故事。

李義南拱手說道:「啟稟陛下,那日臣隨先帝陛下在圍場狩獵,天色已漸晚,先帝因為追逐一隻獐子,便一路跑進圍場西南的山谷中。先帝的馬快,我和其他的護衛被越甩越遠,臣怕先帝有危險,拚命追趕。在轉了幾條山路之後,臣終於看見先帝在前面五、六十步開外,正引弓欲射,其他護衛都還沒有趕上來。就在此時,臣看見先帝身後的樹上有個黑影撲向先帝。」

僖宗聽得饒有興趣:「那是什麼東西?」

李義南答道:「是南詔武士。當時情況危急,臣邊大喊『陛下當心』,邊策馬拉弓。但是先帝並沒有看見那南詔武士,只看見臣拉弓對著他,先帝以為臣有異心,便轉身一箭向臣射過來。臣也顧不得許多,也一箭射過去,正中那武士心口。」

「那我父皇可曾射到你?」僖宗問道。

「當然沒有。臣該死,一把將先帝的箭抓在手裡,隨即又擲了出去。」

「哦?卻是為何?」僖宗非常好奇。

「因為臣看見第二個南詔武士從另外一棵樹上撲下來,此時若要拉弓已經來不及了。」李義南答道。

「可曾殺了那第二個武士?」僖宗興緻高漲。

「是。臣也是將箭射入那人的心窩。」

「厲害!李愛卿居然徒手擲箭,傷敵於數十步外,而且還是在馬上!」僖宗稚氣的臉龐因為興奮而變得通紅。

孫位舉起酒杯敬道:「李將軍真英雄也!我敬將軍一杯。」四人幹了一杯。孫位問道:「不知那兩個南詔武士為何要行刺先帝?」

李義南說道:「不是兩個,而是四十個。」

「四十?」大家都吃了一驚。

李義南點點頭道:「是的。孫先生可能不知,當時南詔正入侵我大唐邊境,雖久戰而不得便宜,於是便派出四十個南詔高手,潛入我大唐,欲圖劫持先帝以做人質,要挾我大唐割讓疆土。」

「原來如此。那另外三十八個南詔武士如何了?」孫位急於知道後面的故事。

「我看見先帝周圍樹上有很多人影,卻並不知道確切的人數。但是我知道他們是想要劫持先帝而暫時不會加害。」

「如何得知?」僖宗問道。

「臣看見被我殺死的那兩個武士手中都沒有拿刀,而是拿著繩索。而且如果他們要加害先帝的話,只需樹上的人一起放箭,臣便是三頭六臂也無能為力了。」

僖宗點點頭,「愛卿說得是,那後來呢?」

「臣當時距離先帝還有四十步遠,驀地發現他們將一張大網撒向先帝。臣若騎馬趕過去必定來不及救駕了,臣便從馬上躍起,拔出腰刀飛了過去。就在大網將要落在先帝頭上的一剎那,臣揮刀將大網破為兩半。那些南詔武士見大網已破,便紛紛縱下樹來。臣見他們人多,不敢大意,搶先便砍倒了剛落地的兩個武士。其他人見我拚命護駕,便分作兩路,一路去圍住先帝,一路圍攻我。臣情急之下,將箭斛中的箭一時全部擲出,又射倒了四個人,其餘幾個武士竟然或擋或躲都化解了去,其中還有一人竟然截住了臣的三支箭。」

「南詔居然也有此等高手?」田令孜插道。

「正是。我見先帝也在馬上奮力揮刀,左右劈砍,南詔武士一時也不易近前。況且他們都是想要拿住先帝,並不出殺招,所以我便盡展拳腳,與眾武士一戰。我邊戰邊留意先帝,一旦有武士將要近前,我便發暗器射殺之,一共射殺了五人。」

「愛卿用的是什麼暗器?」僖宗對李義南的暗器很感興趣。

李義南從腰中摸出一把飛刀交給僖宗。僖宗拿在手中仔細把玩,見是一把雙刃小刀,刀身約一寸多寬,五寸長,刀柄只是個圓環,有銅錢大小。

僖宗將飛刀交給李義南說道:「愛卿可否射給朕看?」

李義南接過飛刀,起身走到窗前,眾人也都跟過來觀看。李義南推開窗,傳來陣陣的鴿哨聲,那是皇宮裡養的鴿子,供皇帝和後宮們玩耍解悶的。李義南回頭向僖宗說道:「臣便借那白鴿的一根羽毛獻醜了。」正說罷,那群鴿子已飛轉了過來,李義南一揚手,飛刀如條白線般激射而出,片刻間,便有一根鴿羽緩緩地飄落了下來,卻不見有鴿子受傷落地。

「好!」眾人齊聲喝采。

那鴿子本來身形不大,在空中盤旋飛舞之時若想以飛刀射中本已很難,何況要不傷到鴿子而是切掉它身上的一根羽毛,更加不可思議!李義南的這手飛刀絕技一下就折服了眾人。而孫位更是對李義南心生好感,因為他本性善良,不喜無故傷生害命,平時結交的也多是佛門高僧、方外之士,今見李義南不肯隨便傷害鴿子性命,故而喜歡他的仁慈更勝過喜歡他的武藝。

「妙!太妙了!李愛卿果然名不虛傳。」僖宗撫掌大喜,又伸手摸了摸李義南的腰帶問道:「平時愛卿身上帶著幾把飛刀?」

「六把。」

「你剛才說射殺了五個南詔武士,那愛卿身上應該還剩有一把飛刀嘍?」

「不,臣已經射出了六把飛刀,但有一把飛刀被人接住了。」

「有人能接住愛卿的飛刀?」僖宗滿臉疑惑地看著李義南,孫位和田令孜也同樣訝異。大家剛才已經見識了李義南的飛刀絕技,均想恐怕沒有人能躲得過這飛刀,現在李義南居然說有人不是躲過了他的飛刀,而是接住了飛刀,這確實匪夷所思。

李義南點頭說道:「此人身手極好,而且所用招式很象是中原武功。只可惜他蒙面,看不見臉孔。不過那雙眼睛臣卻看得很清楚,一見難忘。」李義南說到這裡,停下望了望遠方,好像在回想那雙令他難忘的眼睛。

「有何特別?」僖宗問道。

「臣可以看出,此人必定志向高遠,堅毅不拔,而且心思縝密,心狠手辣。」李義南說得很慢,最後「心狠手辣」一詞竟是一字一頓地說出。

「我們坐下,邊吃邊說。」僖宗讓大家重新入席,大家又飲了一杯酒。

「後來又怎樣?」僖宗追問道。

李義南答道:「臣看見此人,又多了一分忌憚,怕夜長夢多。於是臣便使出拚命的打法。只要對手的刀劍不是沖著臣的要害來,臣便不顧防禦,只管攻擊敵人的要害。這樣一來,只過了片刻,臣便又斬殺了對方十二人,臣自己也身中七刀三劍。」

「愛卿還是討了便宜,你殺對方十二人,對方卻只有十個人傷到了你。」僖宗畢竟年幼好奇,居然給李義南算了筆帳。

不想李義南卻道:「只有七個人傷到臣。」

「七個?」僖宗很驚訝。

「對。」李義南點了點頭。「有一人砍了臣一刀,刺了臣三劍。」

「還是那個接飛刀的人?」孫位猜道。

「正是。之前截住我三支箭的也是此人。他總是在我的刀將要砍到對手時出手,我此時若撤招去防他,便會白白地挨對手一刀,不去防他就會受他一劍。」李義南眉頭鎖起。

「他使劍?」田令孜問道。

「嗯,四十人中只有此人用劍。」李義南答道。

「那他又怎會砍了愛卿一刀呢?」僖宗問道。

李義南嘆了口氣,答道:「那是臣剛剛砍中一名武士,左右又有數名武士同時攻到,正當臣回刀防禦時,此人猝然出手,借著剛剛被臣砍中的武士的余勢,將那死人的招數接著用完,便砍了臣一刀。」

「此人竟是這般狡猾!」孫位嘆道。

「是啊,此人在對戰時,並不靠前與我近斗,總是伺機而動,因為對方人多,我一時也奈何他不得。」李義南話語中露出無奈。

僖宗用手指敲了敲桌子,說道:「愛卿,對方現在應該只剩下十五人了。」

李義南看著僖宗說道:「陛下說得不錯。臣已經渾身是血,那些武士見臣殺了他們大半同伴,也發起狠來,想要拚命。臣見幾個圍著先帝的武士變了招數,看樣子他們如果拿不住先帝,就要痛下毒手了。」

「啊?他們想殺父皇?」僖宗聽得緊張起來。

李義南衝天一拱手道:「天佑我大唐,正當此時,先帝的其他護衛追了上來。南詔武士見狀,出手更加兇狠,竟然將先帝逼下馬來。臣見來了援兵,便不再保存氣力,衝到先帝身前使出最後一招『橫掃千軍』,一刀橫斬了六人。這一招用過之後,臣便氣力全無,立於先帝面前不動。對方見此,悉皆駭然,他們並不知曉臣的氣力已盡,又見先帝的護衛到得近前了,便四散逃去。我大唐的護衛哪裡肯放過他們,全力尾追射殺,最後又斬殺其五人,擒獲三人。」

「如此說來,卻跑掉了一人。」僖宗一直在數著人數。

李義南一笑,說道:「陛下英明。便是那個用劍的,他看情形不好,最先逃走,還害死了自己的一個同伴。」

「卻是為何?」孫位問道。

李義南又是一皺眉,說道:「那廝趁我和先帝被圍住之時,搶先上了先帝的馬逃走,另外一名南詔武士也騎上我的馬跟他一路逃去。我們的護衛緊追不放,他見難以脫身,竟突然回身砍了同伴的馬。山路本就狹窄,那馬被砍倒之後便將山路堵上,他那同伴固然被護衛殺死,他仗著先帝的馬快,居然跑掉了。」

「這廝真真可惡!」孫位忿忿然地幹了一杯酒。

李義南釋然一笑,說道「不過我們擒獲的三人之中竟然有個極要緊的人物。」

「是什麼人?」孫位奇道。

「南詔的王子。」僖宗搶先答道。「後來我大唐正是用此人,逼迫南詔退兵求和,並締約永不犯我大唐邊界。」

(按:公元八三〇年——八七五年間,南詔不斷進犯大唐,攻破眾多城池,俘獲、斬殺唐人數十萬計。直至公元八七五年,高駢為西川節度使,才驅逐南詔軍過大渡河,收復所失州縣。唐宰相盧攜等後來總結南詔的攻掠說,「自咸通(八六〇年)以來,蠻(南詔)兩陷安南、邕管,一入黔中,四犯西川,徵兵運糧,天下疲弊,逾十五年,租賦太半不入京師,三使、內庫由茲空竭,戰士死於瘴厲,百姓困為盜賊,致中原榛杞,皆蠻故也」。可以看出,南詔的入侵加速了唐朝的崩潰。)

「哈哈哈,太好了!他們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孫位也大感暢懷。

「只是有一件憾事。」李義南又板起臉。

「跑了一個武士也沒什麼大不了。」孫位說道。

「我是說,那些南詔人居然也不知道此人的底細,只知道他是唐人。此人去向南詔王子獻計,並主動帶路。據說他為了這次行刺,潛伏在長安兩年之久,將圍場周圍的山勢地形乃至先帝狩獵的時間、行蹤探查得一清二楚,是故那南詔王子才相信他,為了貪功,居然背著南詔王親自帶領眾武士來行刺。想來此人必定懷藏極大陰謀。」李義南說道。

「不錯,後來先帝一直在追查此人,可惜始終沒有線索。先帝擔心此人日後還會成為我大唐的禍患。」田令孜眼中透出一絲憂慮。

僖宗哈哈一笑,說道:「李愛卿武藝高強,當世無敵,孫先生筆精墨妙,藝絕天下。兩位都堪稱是無雙之國士。阿父更是宏謀廣略,忠心為國。有你們在朕的身邊,還怕那些亂臣賊子么?來,我們喝酒!」

君臣四人好一場痛飲,小杯換成大盞。孫位和李義南兩人更是越談越投機,竟似成莫逆。酒逢知己,何止三巡。僖宗和田令孜酒量自然不能和他二人相比,早就住了杯。待二人喝光了四大壇宮藏佳釀,卻竟自未醉,此時已過了二更天。僖宗令人撤席,泡上一壺好茶,然後屏退了左右。

田令孜咳了一聲說道:「孫先生和李將軍實乃我大唐棟樑,對皇上的忠心更是無人能比。」

李義南剛抿了一口茶,聽田令孜如此說話愣了一下,半晌才將茶杯從口邊拿開。

孫位也心下奇怪:「老宦官想幹什麼?為何突然誇獎我二人忠心?」

田令孜接道:「洒家說個故事給兩位聽。」

李義南拱手道:「田大人請講。」

孫位也拱了拱手,心道:「要說給我們二人聽,那就是皇上已經知道這個故事嘍。且看他葫蘆里賣什麼葯。」

田令孜喝了口茶,看了看僖宗,僖宗微微點點頭。田令孜說道:「咸通四年,吐蕃和龜茲曾聚數萬之眾突犯我河西。當時涼州節度使張義潮剛剛就任,兵力不充,況且並不知曉敵軍已迫近。然我大唐中竟有一人,遊說龜茲反戈,並在高昌西面的口袋谷與吐蕃大將論恐熱的王牌騎兵『黑豹』決戰。」

李義南以前也聽聞過「黑豹」的厲害,當時無論唐軍還是突厥人,都不願意與其交戰。後來聽說竟被龜茲回鶻給打敗了,心中還自訝嘆了一番。但始終不知道其中細節,現在聽田令孜講起,不覺得興緻大增。

田令孜繼續說道:「此戰龜茲大獲全勝,盡折「黑豹」主力。後來張義潮又會同龜茲,平了高昌,斬了論恐熱的首級傳至京師,我大唐才除去了吐蕃在河西之患。」

孫位喝了口茶,心中納悶。他雖不是朝中公卿,卻也大概知道此事,不知道田令孜為何要講這段故事。

田令孜又道:「此事你們大概都已知曉。但你們可知龜茲為何能大敗那赫赫有名的『黑豹』?」說罷看了看兩人。

孫位與李義南對視了一眼,均想:「原來真正的故事在這裡!」

田令孜嘴角一翹,說道:「便是因為遊說龜茲那人。」

「哦?」李義南不覺叫了一聲。他一直以為那遊說者不過是涼州節度使張義潮派去的能言善辯之士,雖不知此人姓名,卻也沒放在心上。現在聽田令孜說到這個關鍵,突然想起張義潮自己並不知道龜茲和吐蕃進犯,又怎能派出說客。那這個說客到底是誰?他是如何得知大敵來犯?又怎能讓龜茲贏了「黑豹」?

正自嘀咕,田令孜道:「據說那說客會使仙術,不但為中了埋伏的龜茲大軍解圍,而且獨自一人,頃刻間便制服敵方百餘騎,令其悉成廢人,還用仙術取了『黑豹』將領的首級。」

「這怎麼可能?」孫位大表不信。李義南也滿臉疑惑。他本自武功高強,當世罕敵,若說陣中交戰,殺敵百十人也非不能,但那也非得酣戰一天半日不可,又怎能頃刻間制敵如此之眾?更何況廢敵武功比殺敵斃命更加難上十倍。就算把一百騎兵排成隊任他砍殺,也不能一時砍完。至於田令孜所說的仙術他自然不信。

田令孜看出兩人都大大不信,接道:「若是別人說來,洒家本也不敢遽信,但話由此出,洒家卻不敢不信。」

「卻是出自誰人之口?」李義南忙問道。

田令孜向天拱手,正色說道:「先帝爺懿宗皇帝。」

此言一出,孫位和李義南都大吃一驚。二人望向僖宗,見僖宗卻兀自發獃,似有所思。

田令孜又道:「先帝爺還說,此人乃是他老人家的臣子。」

二人聞言,更增疑惑。所謂「君無戲言」,既然此事出自懿宗之口,應當不會有假,但是現在又聽說此人是懿宗的臣子,更不免雲霧重重。按說果真有人立了如此大功,怎地未見封賞此人?況且如此奇哉怪事竟聞所未聞,朝中從未有人說起。

田令孜續道:「然此人並不在六部、省、館之列,既非文臣,亦非武將。」

「那是何職?」孫位也忍不住問道。

「忍——者。」田令孜緩緩地說道。

孫位和李義南面面相覷,半晌無語。難怪他二人茫茫然,僖宗在半年前從田令孜口中初聞此事也堅決不信。後來田令孜拿出懿宗皇帝留下的「忍者令」,並詳細地述說了「忍者」的來歷,僖宗才將信將疑。

原來這忍者的由來要追述到「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祿山攻陷長安,唐肅宗輾轉避難於靈武、鳳翔。適逢密教非空大師回到長安,秘密派人向肅宗奉表問安,並朝夕誦經。肅宗於是精選忠心敢死之士一百人,喬裝進入長安,從大師學習秘密之術。此百人術成之後,本領非凡,由皇帝親自指揮,成為皇帝的秘密武器,名為「忍者」。藉助「忍者」之力,肅宗最終平息了叛亂,收復長安。為了保密,皇帝與忍者的所有聯絡均為秘密接觸,並下密詔曰:「交談無六耳,史官不在側。」之後,肅宗命令這些忍者分佈於八方各州府,隨時待命,為皇帝執行極為秘密的任務。

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唐武宗毀滅佛教。「忍者」們由於師出佛教,為了避禍,紛紛逃到人跡罕至之地,多為深谷荒島,遠離國都城市,隱姓埋名,多以所習之秘術為姓氏,代代相傳。這些忍者聚居之地逐漸成為「忍者村邑」,名稱古怪,與世隔絕,地圖上也難以找到。

公元859年,唐懿宗即位,時世動蕩。懿宗決定重新啟用「忍者」,於是用先帝傳下的「忍者令」招來了各部忍者。為了便於管理號令這些忍者,懿宗選出最為出色的四位忍者,封為「國忍」,分居東西南北四大忍者道,各統領十八個忍者邑,稱為長老。每一個忍者邑也由一名邑長統領。

前面田令孜所講之事,正是身為四大國忍之一的北道長老光波勇所為。懿宗接到光波勇密奏,准光波勇之請,敕封龜茲為「大回鶻龜茲國」。后從入長安朝覲的懷建可汗口中得知口袋谷一戰的詳情。然而此戰之後,光波勇竟突然消失。懿宗命光波勇的副手,目炎邑長暫代長老之職,查明真相。半年之後,目炎密報說光波勇乃是被東、南二道的忍者所害,東、南二道圖謀造反,但由於忌憚光波勇厲害,且忠心耿耿,故而除之。不料數月後西、南二道忍者密報懿宗,稱光波勇疑為目炎所害,目炎圖謀長老之位,居心叵測。一年後,南道忍者又密報目炎結交邪魔外道,迫害忠良之士。一時四道忍者俱有嫌疑,懿宗難以決斷,雖曾派人查明真相,但一來忍者之事極為保密;二來這些忍者行蹤詭秘,本領駭人,實在極難調查,故幾次察訪均無功而返。鑒於各道忍者一向有功於朝廷,目前並無謀逆之舉,況且懿宗身邊又無勝任調查之人,故而懸案一置十數年不決。懿宗也暫不啟用各道忍者,直到臨終才將忍者秘密和盤托出,囑咐田令孜等僖宗長大后再行告知。

近年王仙芝、黃巢作亂,朝廷被逼氣短,僖宗也已漸長大,是故田令孜才將忍者的秘密原原本本地講給僖宗,希望僖宗接手繼續查明真相,並借之平定叛亂。他與僖宗秘密商量了半年之久,才最終選定了李義南和孫位二人。李義南武功蓋世,處事穩當,又對皇上忠心耿耿,是調查此事的不二人選。而之所以選中孫位,則另有打算。

田令孜當下便將忍者的來歷說給二人,卻略去了武宗滅佛,忍者避難一節。又說明了派給二人的任務。二人至此才明白這頓酒可不是白喝的。只是孫位老大不解,自己不過是個畫家,既不懂武功,又非朝官,為何要自己同去?自覺其中難免蹊蹺,卻不便詢問。李義南也同樣納悶。

末后僖宗說道:「如今年關將至,兩位愛卿可過了上元節再走,此行恐怕時日不短。朕素聞孫先生的夫人也精於丹青,還寫得一筆好字,李將軍的夫人賢良淑德,善彈古琴,朕想讓她們過了上元節后搬來大明宮與長公主同住,一起作伴解悶,豈不大好?」

二人知道僖宗年幼,並無城府,這定是老宦官田令孜的主意,要把他們的夫人挾做人質,以免二人生異心或將此事泄露,卻也無法推辭,只得叩首謝恩。

僖宗很是高興,隨即從懷中拿出一塊金牌,交給李義南,只見金牌長三寸,寬二寸,正面有一篆書「唐」字,背面是一圓圈,圈內是個王體的行書「忍」字。

「忍者令?」李義南看著僖宗問道。

僖宗點頭說道:「不錯,這就是先祖肅宗皇帝傳下來的皇帝忍者令,所有忍者見令如面君,但有所命,無不遵從。另外還有四面長老忍者令,是當年我父皇賜予四道長老的,各道忍者但遵本道長老之命,見令如見長老,但有所命,亦無不遵從。父皇本意想來是為了讓四道忍者互相制衡,以免串通謀反。」

僖宗說者或許無心,李義南聽者卻一凜,「皇上是怕我和孫位難以查明真相,卻串通騙他嗎?」當即跪下道:「臣累受聖恩,雖萬死難報,此去定當查明真相,寧肝腦塗地,不辱使命!」

僖宗連忙扶起李義南道:「愛卿言重了,朕自然知道你對朕最為忠心,否則也不會讓愛卿前往。朕不要你肝腦塗地,卻要你好好地回到朕的身邊。」

李義南心頭一熱,心想:「皇上如此待我,我定當誓死以報君恩。」當下謝恩起身。

孫位問道:「皇上說另外還有四面忍者令,不知是何形貌?」

僖宗說道:「四方忍者道以長老所居村邑命名,東道名『勝神』,長老令為墨玉牌,正面刻有『川』字,長老令牌背面皆如金牌無異。南道名『瞻部』,長老令為黃玉牌,正面刻有『地』字。西道名『牛貨』,長老令為白玉牌,正面刻有『風』字。北道名『俱盧』,長老令為紅玉牌,正面刻有『光』字。」

孫位心想:「怎麼這些忍者取的名字都似佛經中來的?是了,必是因為忍者最初師從佛教的非空大師,是以取這樣的名字,一來表示不忘本,二來外人也難以知曉。」

僖宗又道:「忍者一事雖是我父皇遺囑,朕卻始終不大相信他們真有什麼異能。兩位此行請代朕好生查訪。」二人齊聲應承。李義南心道:「我也不信。」

僖宗接著給二人說了聯絡忍者之法,田令孜又囑咐了一番,二人一一承諾。

轉眼過了正月十五,二人將夫人送進大明宮,辭君結伴而去。

[筆下文學Www.bxwx.net]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

大明宮蓬萊殿中,四個人正圍坐宴飲,首席上是一位少年,身穿黃緞紫領緊袖小袍,領口袖口皆用翠線綉有盤龍,端是精細美服。雖是少年,眉宇間卻端莊大方,自有一股威勢。這少年便是大唐的皇帝,僖宗李儇,年方十六歲。

僖宗的右首坐著一位五十來歲的老者,衣著華麗,面白無須,臉上似笑非笑,恭謹中又頗帶傲慢之情,正是僖宗身邊的紅人,大宦官田令孜,官居神策左軍中尉、觀軍容使。

僖宗是懿宗皇帝的第五子,本名李儼。懿宗病重彌留之際,他在幾個大宦官的支持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李儇,並於懿宗死後柩前即位,當時才十二歲。僖宗由田令孜自小照顧,與之感情甚篤,並稱呼之為「阿父」。故而田令孜雖是宦官之身,卻權傾朝野,朝中大事,皆由其決策定奪,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僖宗舉起酒杯,向左首那人說道:「孫先生的這幅《維摩圖》筆簡形備,情高格逸,當真是世無能匹者。朕敬先生一杯。」

僖宗所敬乃是一位名滿天下的丹青國手——孫位。此人相貌儒雅,衣著樸素,卻是舉止疏野、襟韻曠達,素有俠名。孫位樂交方外之人,不喜豪貴,有人求畫若不投機,縱贈千金,難留一筆。尤以畫水聞名,與張南本善畫火併稱於世。然既為僖宗深愛,禮為丹青老師,也難以推脫,卻成了宮中常客了。

孫位見皇上先向自己敬酒,立即起身謝恩,口稱「惶恐」。

僖宗道:「此是家宴,又無外人,諸位愛卿不必拘禮。朕今天與諸位開懷暢飲,談天說地,不論君臣,豈不快哉!」

四人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僖宗對田令孜說道:「阿父每日代朕操勞國事,要多注意身子。朕敬阿父一杯。」

田令孜道:「老奴能為皇上分憂,那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便是替皇上抗座山,再累上十倍,也歡喜得緊啊。倒是皇上年輕,龍體尚未大壯,老奴怕多飲有傷龍體,這杯酒老奴自己承恩便是,皇上就不要陪老奴一起喝了。」說罷舉杯自飲。

孫位很是厭煩此人,心道:「怪不得這老宦官得寵,當真是有一套好馬屁!」

僖宗笑了笑,又對孫位說道:「朕知道孫先生好喝酒,而且海量。朕的酒量不行,所以今天特意給先生找了個酒伴來,陪先生喝個痛快。」說罷看了看下首那人。

只見此人身材高大,虎背蜂腰,一張國字臉,劍眉斜挑,雙目炯炯,正是神策軍總教頭——李義南。

李義南與孫位在宮中亦時有碰面,均識得對方,但並不熟悉。

李義南舉杯向孫位道:「在下李義南乃一介武夫,久仰先生高賢,卻無從親近。今蒙聖恩,得與先生同飲,實乃幸哉!在下不懂書畫,只能陪先生多飲幾杯了。」

孫位見他是個直爽漢子,又似乎酒量不小,卻也喜歡他二三分。便也舉杯道:「孫位不過一山野村人,無才無德,蒙皇上錯愛招用,恩寵有加,實在慚愧。李將軍既然也是杯中同道,今天孫位便與將軍開懷暢飲,只是要多糟蹋陛下幾壇美酒了。」

僖宗拍手笑道:「好極!好極!我們今天一醉方休。」

幾個人說笑歡飲了一番,田令孜卻話語不多,酒也沒喝幾杯。僖宗問道:「阿父似乎有什麼心事,怎地不大吃酒?」

田令孜忙回道:「老奴該死,讓皇上擔心了。老奴只是不勝酒力,並無心事。」

僖宗搖搖頭,說道:「阿父不必隱瞞,你定是在為###那些逆賊煩惱吧。如今尚君長、蔡溫球、楚彥威幾個逆賊都已經在狗脊山伏誅,想那王仙芝、黃巢幾個餘孽也沒幾天好折騰的。讓宋威會同諸節度使一舉將其剿滅便是。」

田令孜略一沉吟,說道:「皇上有所不知,監軍楊復光本已勸降王仙芝,若不是那宋威貪功,劫了前來投降的尚君長等人,王、黃等賊現今早已被朝廷招安,也不必如此大費周折了。」

僖宗眉頭一皺道:「宋威怎地如此沒用,你就罷了他的官,換個人做招討使去把這些逆賊剿了。」田令孜向僖宗拱手作禮道:「皇上聖明。」

李義南心想:「那宋威搶了這老宦官手下楊復光的功勞,自然是沒好果子吃的。」

(按: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正月六日,唐廷以久病為名,罷除宋威招討使之職;以曾元裕為招討使,張自勉為副使。)

僖宗又接著說道:「想我大唐人才濟濟,怎麼讓那些逆賊如此猖獗?那些將軍都是幹什麼的?難道是繡花枕頭嗎?等過些日子把逆賊平了,讓他們都到長安來,朕要考校考校他們,讓他們都跟李愛卿好好學學。」

田令孜知道僖宗又在說孩子話,微笑並不搭話。李義南卻連忙拱手說道:「臣不敢!臣本是一個無名小卒,蒙浩蕩皇恩,忝居神策軍總教頭,卻不能為聖上分憂,實在罪該萬死!」

原來李義南本來是懿宗皇帝身邊的近侍,原名劉義南,因為曾經救過懿宗的命,懿宗感激他,而且見他武功又的確高超,便賜姓李,並破格提拔他做了四品壯武將軍。僖宗即位后,因為喜愛騎射和劍槊之術,便以李義南為師,李義南自然是傾力傳授。僖宗的馬球打得非常好,便是得了李義南騎術和劍槊傳授之功。故而僖宗也非常寵幸李義南,又升他做了神策軍總教頭,加左神武大將軍。

僖宗笑道:「李愛卿不必過謙,你曾經救過先帝的命,是我大唐的功臣,又是朕的老師,朕敬愛卿一杯。」眾人都跟著舉起酒杯。李義南自是謝恩,一飲而盡。

待伺席宮女給各人都斟滿酒後,僖宗又道:「剛才被那些逆賊的事壞了咱們興緻,現在咱們說點痛快的故事祝祝酒興。李愛卿,你便把圍場救駕的故事詳細說來聽聽如何?」

孫位和田令孜也很感興趣,便都放下手中的象牙筷子,望著李義南,等他講故事。

李義南拱手說道:「啟稟陛下,那日臣隨先帝陛下在圍場狩獵,天色已漸晚,先帝因為追逐一隻獐子,便一路跑進圍場西南的山谷中。先帝的馬快,我和其他的護衛被越甩越遠,臣怕先帝有危險,拚命追趕。在轉了幾條山路之後,臣終於看見先帝在前面五、六十步開外,正引弓欲射,其他護衛都還沒有趕上來。就在此時,臣看見先帝身後的樹上有個黑影撲向先帝。」

僖宗聽得饒有興趣:「那是什麼東西?」

李義南答道:「是南詔武士。當時情況危急,臣邊大喊『陛下當心』,邊策馬拉弓。但是先帝並沒有看見那南詔武士,只看見臣拉弓對著他,先帝以為臣有異心,便轉身一箭向臣射過來。臣也顧不得許多,也一箭射過去,正中那武士心口。」

「那我父皇可曾射到你?」僖宗問道。

「當然沒有。臣該死,一把將先帝的箭抓在手裡,隨即又擲了出去。」

「哦?卻是為何?」僖宗非常好奇。

「因為臣看見第二個南詔武士從另外一棵樹上撲下來,此時若要拉弓已經來不及了。」李義南答道。

「可曾殺了那第二個武士?」僖宗興緻高漲。

「是。臣也是將箭射入那人的心窩。」

「厲害!李愛卿居然徒手擲箭,傷敵於數十步外,而且還是在馬上!」僖宗稚氣的臉龐因為興奮而變得通紅。

孫位舉起酒杯敬道:「李將軍真英雄也!我敬將軍一杯。」四人幹了一杯。孫位問道:「不知那兩個南詔武士為何要行刺先帝?」

李義南說道:「不是兩個,而是四十個。」

「四十?」大家都吃了一驚。

李義南點點頭道:「是的。孫先生可能不知,當時南詔正入侵我大唐邊境,雖久戰而不得便宜,於是便派出四十個南詔高手,潛入我大唐,欲圖劫持先帝以做人質,要挾我大唐割讓疆土。」

「原來如此。那另外三十八個南詔武士如何了?」孫位急於知道後面的故事。

「我看見先帝周圍樹上有很多人影,卻並不知道確切的人數。但是我知道他們是想要劫持先帝而暫時不會加害。」

「如何得知?」僖宗問道。

「臣看見被我殺死的那兩個武士手中都沒有拿刀,而是拿著繩索。而且如果他們要加害先帝的話,只需樹上的人一起放箭,臣便是三頭六臂也無能為力了。」

僖宗點點頭,「愛卿說得是,那後來呢?」

「臣當時距離先帝還有四十步遠,驀地發現他們將一張大網撒向先帝。臣若騎馬趕過去必定來不及救駕了,臣便從馬上躍起,拔出腰刀飛了過去。就在大網將要落在先帝頭上的一剎那,臣揮刀將大網破為兩半。那些南詔武士見大網已破,便紛紛縱下樹來。臣見他們人多,不敢大意,搶先便砍倒了剛落地的兩個武士。其他人見我拚命護駕,便分作兩路,一路去圍住先帝,一路圍攻我。臣情急之下,將箭斛中的箭一時全部擲出,又射倒了四個人,其餘幾個武士竟然或擋或躲都化解了去,其中還有一人竟然截住了臣的三支箭。」

「南詔居然也有此等高手?」田令孜插道。

「正是。我見先帝也在馬上奮力揮刀,左右劈砍,南詔武士一時也不易近前。況且他們都是想要拿住先帝,並不出殺招,所以我便盡展拳腳,與眾武士一戰。我邊戰邊留意先帝,一旦有武士將要近前,我便發暗器射殺之,一共射殺了五人。」

「愛卿用的是什麼暗器?」僖宗對李義南的暗器很感興趣。

李義南從腰中摸出一把飛刀交給僖宗。僖宗拿在手中仔細把玩,見是一把雙刃小刀,刀身約一寸多寬,五寸長,刀柄只是個圓環,有銅錢大小。

僖宗將飛刀交給李義南說道:「愛卿可否射給朕看?」

李義南接過飛刀,起身走到窗前,眾人也都跟過來觀看。李義南推開窗,傳來陣陣的鴿哨聲,那是皇宮裡養的鴿子,供皇帝和後宮們玩耍解悶的。李義南回頭向僖宗說道:「臣便借那白鴿的一根羽毛獻醜了。」正說罷,那群鴿子已飛轉了過來,李義南一揚手,飛刀如條白線般激射而出,片刻間,便有一根鴿羽緩緩地飄落了下來,卻不見有鴿子受傷落地。

「好!」眾人齊聲喝采。

那鴿子本來身形不大,在空中盤旋飛舞之時若想以飛刀射中本已很難,何況要不傷到鴿子而是切掉它身上的一根羽毛,更加不可思議!李義南的這手飛刀絕技一下就折服了眾人。而孫位更是對李義南心生好感,因為他本性善良,不喜無故傷生害命,平時結交的也多是佛門高僧、方外之士,今見李義南不肯隨便傷害鴿子性命,故而喜歡他的仁慈更勝過喜歡他的武藝。

「妙!太妙了!李愛卿果然名不虛傳。」僖宗撫掌大喜,又伸手摸了摸李義南的腰帶問道:「平時愛卿身上帶著幾把飛刀?」

「六把。」

「你剛才說射殺了五個南詔武士,那愛卿身上應該還剩有一把飛刀嘍?」

「不,臣已經射出了六把飛刀,但有一把飛刀被人接住了。」

「有人能接住愛卿的飛刀?」僖宗滿臉疑惑地看著李義南,孫位和田令孜也同樣訝異。大家剛才已經見識了李義南的飛刀絕技,均想恐怕沒有人能躲得過這飛刀,現在李義南居然說有人不是躲過了他的飛刀,而是接住了飛刀,這確實匪夷所思。

李義南點頭說道:「此人身手極好,而且所用招式很象是中原武功。只可惜他蒙面,看不見臉孔。不過那雙眼睛臣卻看得很清楚,一見難忘。」李義南說到這裡,停下望了望遠方,好像在回想那雙令他難忘的眼睛。

「有何特別?」僖宗問道。

「臣可以看出,此人必定志向高遠,堅毅不拔,而且心思縝密,心狠手辣。」李義南說得很慢,最後「心狠手辣」一詞竟是一字一頓地說出。

「我們坐下,邊吃邊說。」僖宗讓大家重新入席,大家又飲了一杯酒。

「後來又怎樣?」僖宗追問道。

李義南答道:「臣看見此人,又多了一分忌憚,怕夜長夢多。於是臣便使出拚命的打法。只要對手的刀劍不是沖著臣的要害來,臣便不顧防禦,只管攻擊敵人的要害。這樣一來,只過了片刻,臣便又斬殺了對方十二人,臣自己也身中七刀三劍。」

「愛卿還是討了便宜,你殺對方十二人,對方卻只有十個人傷到了你。」僖宗畢竟年幼好奇,居然給李義南算了筆帳。

不想李義南卻道:「只有七個人傷到臣。」

「七個?」僖宗很驚訝。

「對。」李義南點了點頭。「有一人砍了臣一刀,刺了臣三劍。」

「還是那個接飛刀的人?」孫位猜道。

「正是。之前截住我三支箭的也是此人。他總是在我的刀將要砍到對手時出手,我此時若撤招去防他,便會白白地挨對手一刀,不去防他就會受他一劍。」李義南眉頭鎖起。

「他使劍?」田令孜問道。

「嗯,四十人中只有此人用劍。」李義南答道。

「那他又怎會砍了愛卿一刀呢?」僖宗問道。

李義南嘆了口氣,答道:「那是臣剛剛砍中一名武士,左右又有數名武士同時攻到,正當臣回刀防禦時,此人猝然出手,借著剛剛被臣砍中的武士的余勢,將那死人的招數接著用完,便砍了臣一刀。」

「此人竟是這般狡猾!」孫位嘆道。

「是啊,此人在對戰時,並不靠前與我近斗,總是伺機而動,因為對方人多,我一時也奈何他不得。」李義南話語中露出無奈。

僖宗用手指敲了敲桌子,說道:「愛卿,對方現在應該只剩下十五人了。」

李義南看著僖宗說道:「陛下說得不錯。臣已經渾身是血,那些武士見臣殺了他們大半同伴,也發起狠來,想要拚命。臣見幾個圍著先帝的武士變了招數,看樣子他們如果拿不住先帝,就要痛下毒手了。」

「啊?他們想殺父皇?」僖宗聽得緊張起來。

李義南衝天一拱手道:「天佑我大唐,正當此時,先帝的其他護衛追了上來。南詔武士見狀,出手更加兇狠,竟然將先帝逼下馬來。臣見來了援兵,便不再保存氣力,衝到先帝身前使出最後一招『橫掃千軍』,一刀橫斬了六人。這一招用過之後,臣便氣力全無,立於先帝面前不動。對方見此,悉皆駭然,他們並不知曉臣的氣力已盡,又見先帝的護衛到得近前了,便四散逃去。我大唐的護衛哪裡肯放過他們,全力尾追射殺,最後又斬殺其五人,擒獲三人。」

「如此說來,卻跑掉了一人。」僖宗一直在數著人數。

李義南一笑,說道:「陛下英明。便是那個用劍的,他看情形不好,最先逃走,還害死了自己的一個同伴。」

「卻是為何?」孫位問道。

李義南又是一皺眉,說道:「那廝趁我和先帝被圍住之時,搶先上了先帝的馬逃走,另外一名南詔武士也騎上我的馬跟他一路逃去。我們的護衛緊追不放,他見難以脫身,竟突然回身砍了同伴的馬。山路本就狹窄,那馬被砍倒之後便將山路堵上,他那同伴固然被護衛殺死,他仗著先帝的馬快,居然跑掉了。」

「這廝真真可惡!」孫位忿忿然地幹了一杯酒。

李義南釋然一笑,說道「不過我們擒獲的三人之中竟然有個極要緊的人物。」

「是什麼人?」孫位奇道。

「南詔的王子。」僖宗搶先答道。「後來我大唐正是用此人,逼迫南詔退兵求和,並締約永不犯我大唐邊界。」

(按:公元八三〇年——八七五年間,南詔不斷進犯大唐,攻破眾多城池,俘獲、斬殺唐人數十萬計。直至公元八七五年,高駢為西川節度使,才驅逐南詔軍過大渡河,收復所失州縣。唐宰相盧攜等後來總結南詔的攻掠說,「自咸通(八六〇年)以來,蠻(南詔)兩陷安南、邕管,一入黔中,四犯西川,徵兵運糧,天下疲弊,逾十五年,租賦太半不入京師,三使、內庫由茲空竭,戰士死於瘴厲,百姓困為盜賊,致中原榛杞,皆蠻故也」。可以看出,南詔的入侵加速了唐朝的崩潰。)

「哈哈哈,太好了!他們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孫位也大感暢懷。

「只是有一件憾事。」李義南又板起臉。

「跑了一個武士也沒什麼大不了。」孫位說道。

「我是說,那些南詔人居然也不知道此人的底細,只知道他是唐人。此人去向南詔王子獻計,並主動帶路。據說他為了這次行刺,潛伏在長安兩年之久,將圍場周圍的山勢地形乃至先帝狩獵的時間、行蹤探查得一清二楚,是故那南詔王子才相信他,為了貪功,居然背著南詔王親自帶領眾武士來行刺。想來此人必定懷藏極大陰謀。」李義南說道。

「不錯,後來先帝一直在追查此人,可惜始終沒有線索。先帝擔心此人日後還會成為我大唐的禍患。」田令孜眼中透出一絲憂慮。

僖宗哈哈一笑,說道:「李愛卿武藝高強,當世無敵,孫先生筆精墨妙,藝絕天下。兩位都堪稱是無雙之國士。阿父更是宏謀廣略,忠心為國。有你們在朕的身邊,還怕那些亂臣賊子么?來,我們喝酒!」

君臣四人好一場痛飲,小杯換成大盞。孫位和李義南兩人更是越談越投機,竟似成莫逆。酒逢知己,何止三巡。僖宗和田令孜酒量自然不能和他二人相比,早就住了杯。待二人喝光了四大壇宮藏佳釀,卻竟自未醉,此時已過了二更天。僖宗令人撤席,泡上一壺好茶,然後屏退了左右。

田令孜咳了一聲說道:「孫先生和李將軍實乃我大唐棟樑,對皇上的忠心更是無人能比。」

李義南剛抿了一口茶,聽田令孜如此說話愣了一下,半晌才將茶杯從口邊拿開。

孫位也心下奇怪:「老宦官想幹什麼?為何突然誇獎我二人忠心?」

田令孜接道:「洒家說個故事給兩位聽。」

李義南拱手道:「田大人請講。」

孫位也拱了拱手,心道:「要說給我們二人聽,那就是皇上已經知道這個故事嘍。且看他葫蘆里賣什麼葯。」

田令孜喝了口茶,看了看僖宗,僖宗微微點點頭。田令孜說道:「咸通四年,吐蕃和龜茲曾聚數萬之眾突犯我河西。當時涼州節度使張義潮剛剛就任,兵力不充,況且並不知曉敵軍已迫近。然我大唐中竟有一人,遊說龜茲反戈,並在高昌西面的口袋谷與吐蕃大將論恐熱的王牌騎兵『黑豹』決戰。」

李義南以前也聽聞過「黑豹」的厲害,當時無論唐軍還是突厥人,都不願意與其交戰。後來聽說竟被龜茲回鶻給打敗了,心中還自訝嘆了一番。但始終不知道其中細節,現在聽田令孜講起,不覺得興緻大增。

田令孜繼續說道:「此戰龜茲大獲全勝,盡折「黑豹」主力。後來張義潮又會同龜茲,平了高昌,斬了論恐熱的首級傳至京師,我大唐才除去了吐蕃在河西之患。」

孫位喝了口茶,心中納悶。他雖不是朝中公卿,卻也大概知道此事,不知道田令孜為何要講這段故事。

田令孜又道:「此事你們大概都已知曉。但你們可知龜茲為何能大敗那赫赫有名的『黑豹』?」說罷看了看兩人。

孫位與李義南對視了一眼,均想:「原來真正的故事在這裡!」

田令孜嘴角一翹,說道:「便是因為遊說龜茲那人。」

「哦?」李義南不覺叫了一聲。他一直以為那遊說者不過是涼州節度使張義潮派去的能言善辯之士,雖不知此人姓名,卻也沒放在心上。現在聽田令孜說到這個關鍵,突然想起張義潮自己並不知道龜茲和吐蕃進犯,又怎能派出說客。那這個說客到底是誰?他是如何得知大敵來犯?又怎能讓龜茲贏了「黑豹」?

正自嘀咕,田令孜道:「據說那說客會使仙術,不但為中了埋伏的龜茲大軍解圍,而且獨自一人,頃刻間便制服敵方百餘騎,令其悉成廢人,還用仙術取了『黑豹』將領的首級。」

「這怎麼可能?」孫位大表不信。李義南也滿臉疑惑。他本自武功高強,當世罕敵,若說陣中交戰,殺敵百十人也非不能,但那也非得酣戰一天半日不可,又怎能頃刻間制敵如此之眾?更何況廢敵武功比殺敵斃命更加難上十倍。就算把一百騎兵排成隊任他砍殺,也不能一時砍完。至於田令孜所說的仙術他自然不信。

田令孜看出兩人都大大不信,接道:「若是別人說來,洒家本也不敢遽信,但話由此出,洒家卻不敢不信。」

「卻是出自誰人之口?」李義南忙問道。

田令孜向天拱手,正色說道:「先帝爺懿宗皇帝。」

此言一出,孫位和李義南都大吃一驚。二人望向僖宗,見僖宗卻兀自發獃,似有所思。

田令孜又道:「先帝爺還說,此人乃是他老人家的臣子。」

二人聞言,更增疑惑。所謂「君無戲言」,既然此事出自懿宗之口,應當不會有假,但是現在又聽說此人是懿宗的臣子,更不免雲霧重重。按說果真有人立了如此大功,怎地未見封賞此人?況且如此奇哉怪事竟聞所未聞,朝中從未有人說起。

田令孜續道:「然此人並不在六部、省、館之列,既非文臣,亦非武將。」

「那是何職?」孫位也忍不住問道。

「忍——者。」田令孜緩緩地說道。

孫位和李義南面面相覷,半晌無語。難怪他二人茫茫然,僖宗在半年前從田令孜口中初聞此事也堅決不信。後來田令孜拿出懿宗皇帝留下的「忍者令」,並詳細地述說了「忍者」的來歷,僖宗才將信將疑。

原來這忍者的由來要追述到「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祿山攻陷長安,唐肅宗輾轉避難於靈武、鳳翔。適逢密教非空大師回到長安,秘密派人向肅宗奉表問安,並朝夕誦經。肅宗於是精選忠心敢死之士一百人,喬裝進入長安,從大師學習秘密之術。此百人術成之後,本領非凡,由皇帝親自指揮,成為皇帝的秘密武器,名為「忍者」。藉助「忍者」之力,肅宗最終平息了叛亂,收復長安。為了保密,皇帝與忍者的所有聯絡均為秘密接觸,並下密詔曰:「交談無六耳,史官不在側。」之後,肅宗命令這些忍者分佈於八方各州府,隨時待命,為皇帝執行極為秘密的任務。

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唐武宗毀滅佛教。「忍者」們由於師出佛教,為了避禍,紛紛逃到人跡罕至之地,多為深谷荒島,遠離國都城市,隱姓埋名,多以所習之秘術為姓氏,代代相傳。這些忍者聚居之地逐漸成為「忍者村邑」,名稱古怪,與世隔絕,地圖上也難以找到。

公元859年,唐懿宗即位,時世動蕩。懿宗決定重新啟用「忍者」,於是用先帝傳下的「忍者令」招來了各部忍者。為了便於管理號令這些忍者,懿宗選出最為出色的四位忍者,封為「國忍」,分居東西南北四大忍者道,各統領十八個忍者邑,稱為長老。每一個忍者邑也由一名邑長統領。

前面田令孜所講之事,正是身為四大國忍之一的北道長老光波勇所為。懿宗接到光波勇密奏,准光波勇之請,敕封龜茲為「大回鶻龜茲國」。后從入長安朝覲的懷建可汗口中得知口袋谷一戰的詳情。然而此戰之後,光波勇竟突然消失。懿宗命光波勇的副手,目炎邑長暫代長老之職,查明真相。半年之後,目炎密報說光波勇乃是被東、南二道的忍者所害,東、南二道圖謀造反,但由於忌憚光波勇厲害,且忠心耿耿,故而除之。不料數月後西、南二道忍者密報懿宗,稱光波勇疑為目炎所害,目炎圖謀長老之位,居心叵測。一年後,南道忍者又密報目炎結交邪魔外道,迫害忠良之士。一時四道忍者俱有嫌疑,懿宗難以決斷,雖曾派人查明真相,但一來忍者之事極為保密;二來這些忍者行蹤詭秘,本領駭人,實在極難調查,故幾次察訪均無功而返。鑒於各道忍者一向有功於朝廷,目前並無謀逆之舉,況且懿宗身邊又無勝任調查之人,故而懸案一置十數年不決。懿宗也暫不啟用各道忍者,直到臨終才將忍者秘密和盤托出,囑咐田令孜等僖宗長大后再行告知。

近年王仙芝、黃巢作亂,朝廷被逼氣短,僖宗也已漸長大,是故田令孜才將忍者的秘密原原本本地講給僖宗,希望僖宗接手繼續查明真相,並借之平定叛亂。他與僖宗秘密商量了半年之久,才最終選定了李義南和孫位二人。李義南武功蓋世,處事穩當,又對皇上忠心耿耿,是調查此事的不二人選。而之所以選中孫位,則另有打算。

田令孜當下便將忍者的來歷說給二人,卻略去了武宗滅佛,忍者避難一節。又說明了派給二人的任務。二人至此才明白這頓酒可不是白喝的。只是孫位老大不解,自己不過是個畫家,既不懂武功,又非朝官,為何要自己同去?自覺其中難免蹊蹺,卻不便詢問。李義南也同樣納悶。

末后僖宗說道:「如今年關將至,兩位愛卿可過了上元節再走,此行恐怕時日不短。朕素聞孫先生的夫人也精於丹青,還寫得一筆好字,李將軍的夫人賢良淑德,善彈古琴,朕想讓她們過了上元節后搬來大明宮與長公主同住,一起作伴解悶,豈不大好?」

二人知道僖宗年幼,並無城府,這定是老宦官田令孜的主意,要把他們的夫人挾做人質,以免二人生異心或將此事泄露,卻也無法推辭,只得叩首謝恩。

僖宗很是高興,隨即從懷中拿出一塊金牌,交給李義南,只見金牌長三寸,寬二寸,正面有一篆書「唐」字,背面是一圓圈,圈內是個王體的行書「忍」字。

「忍者令?」李義南看著僖宗問道。

僖宗點頭說道:「不錯,這就是先祖肅宗皇帝傳下來的皇帝忍者令,所有忍者見令如面君,但有所命,無不遵從。另外還有四面長老忍者令,是當年我父皇賜予四道長老的,各道忍者但遵本道長老之命,見令如見長老,但有所命,亦無不遵從。父皇本意想來是為了讓四道忍者互相制衡,以免串通謀反。」

僖宗說者或許無心,李義南聽者卻一凜,「皇上是怕我和孫位難以查明真相,卻串通騙他嗎?」當即跪下道:「臣累受聖恩,雖萬死難報,此去定當查明真相,寧肝腦塗地,不辱使命!」

僖宗連忙扶起李義南道:「愛卿言重了,朕自然知道你對朕最為忠心,否則也不會讓愛卿前往。朕不要你肝腦塗地,卻要你好好地回到朕的身邊。」

李義南心頭一熱,心想:「皇上如此待我,我定當誓死以報君恩。」當下謝恩起身。

孫位問道:「皇上說另外還有四面忍者令,不知是何形貌?」

僖宗說道:「四方忍者道以長老所居村邑命名,東道名『勝神』,長老令為墨玉牌,正面刻有『川』字,長老令牌背面皆如金牌無異。南道名『瞻部』,長老令為黃玉牌,正面刻有『地』字。西道名『牛貨』,長老令為白玉牌,正面刻有『風』字。北道名『俱盧』,長老令為紅玉牌,正面刻有『光』字。」

孫位心想:「怎麼這些忍者取的名字都似佛經中來的?是了,必是因為忍者最初師從佛教的非空大師,是以取這樣的名字,一來表示不忘本,二來外人也難以知曉。」

僖宗又道:「忍者一事雖是我父皇遺囑,朕卻始終不大相信他們真有什麼異能。兩位此行請代朕好生查訪。」二人齊聲應承。李義南心道:「我也不信。」

僖宗接著給二人說了聯絡忍者之法,田令孜又囑咐了一番,二人一一承諾。

轉眼過了正月十五,二人將夫人送進大明宮,辭君結伴而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忍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忍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回:蓬萊豪飲英雄話,國士無雙承重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