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台州反擊
這兩天靖源先生的日子可不像以前過得那麼滋潤了,自從李煬到先生家中拜會過師母之後,只要靖源先生一回到家中師母就會訓斥他,嫌他不顧正業整天除了釣魚別的啥也不管,相安多年的老兩口為此可沒少吵吵,這讓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了
看到靖源先生擺出一副不屈不撓的樣子,李煬隨手就把酒壺遞了過去:學生敢問先生人活一生圖個啥
靖源接過酒壺小嘬了一口:十年寒窗只為一朝成飛鴻-名垂青史
李煬:先生之言學生並不贊同,十年寒窗千萬人之中也就那麼一兩個能成得飛鴻,那要是成不了飛鴻人難道不活了嗎,又或像先生這般隱居田園傍山垂釣
靖源:那你說圖個啥
李煬:在學生看來人活一生活的就是不懈努力奮鬥得過程,夢想遠大固然是好但也得切合實際,就好比先生這般雖滿腹經綸確於國無益
靖源:那你說說我怎麼於國無益了
李煬:先生報效國家不一定非得為官為軍,老百姓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也一樣可以報效國家,就拿農戶來說只要他們辛勤勞作把地種上,待收穫糧食就會為國家繳納賦稅這就是報國的一種方式,而像我這樣的商人互通南北貨物以保障百姓生活所需,賺取利潤的同時也會國家創造出了一成得賦稅
匠人通過手藝做出百姓需要的東西,既方便了生活所需也會提供一些用人機會,一個國家的穩定背後需要無數個這樣得人來默默付出,可先生傍山垂釣學生實在是看不出您對國家而言有何建樹
他們不像先生這般才華橫溢,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為國家盡綿薄之力,可先生您有治世的大才確只想著如何虛度時日這就是於國不忠
靖源:那我去書院教書就算於國盡忠了,李家主你未免也太夸夸其談了吧
李煬:敢問先生教書教的是何人
靖源:當然是學子了這還用問
李煬:先生您方才也說了,十年寒窗只為一朝成飛鴻-名垂青史,那先生何不出山放開束縛教出一批可造之才,就算學子們成不了一朝飛鴻也能以文修德,以文修德也是學生創辦這間書院的初衷
李煬的見地讓靖源先生對他產生了一絲敬佩之意,自己以前不是沒想過教育出一批有志之士,可之前呆過得私塾沒有一間是合自己心意的,自己辦書院吧手頭上又沒有那麼多錢,雖然自己跟眼前這位年輕人沒什麼交集,但在一些看法和想法上兩人可以說是不謀而合,靖源先生之所以沒有反駁他說的話,那是因為李煬說的那些話全都說近了靖源心坎里
靖源:那李家主那你說說我怎麼不義了
李煬:這老話都說嫁漢穿衣,身為男人就得扛起養家糊口的責任,可先生確無所事事只顧自己逍遙全然不顧師娘,人活一世不過短短几十載,先生如今以人活半世,就算先生不為自己而活但起碼得為家人而活吧
難道先生就不想讓師母後半生享享清福,先生人活一世縱然有所成有所不成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左右的事,要珍惜身邊的人切莫日落西山之時才追悔莫及
靖源無奈的輕嘆了一聲:李家主你說的倒是輕巧,但我好歹也是個兩甲進士,為了身外之物去教書這傳出去不得讓人看了笑話
李煬:先生教書是為了育人並非為財,先生又何須在乎他人看法
靖源看著平靜的湖面猶豫了一陣:李家主靖源不求錦衣玉食一杯茶淡飯即可,還請李家主別在費心了
李煬:我看你啊就是呆的時間太久了把人給呆懶了
說完李煬便起身從草席站了起來,他使勁全力將手中的魚竿扔進湖裡,就當他準備收拾東西離開時靖源將目光看了過來:怎麼李家主你不釣時運和浙國的將來了
李煬:竟然長譚湖釣不到時運和浙國的將來,那我就沒有必要在這裡繼續浪費時間了,要是呆久人只會玩物喪志我的時間每一個時辰都很寶貴,不像先生這般可以在山野中虛度時日
說完他就準備帶著東西離開,可臨走時他還是停留了一下:先生要是想通了隨時到阿蘭縣李家莊園來找學生,阿蘭書院的大門會為先生敞開著
這回李煬對請靖源先生到書院教書徹底死心了,眼看書院在有10來天就要交工了,總不能因為靖源先生不來教書阿蘭書院就不辦了吧,阿蘭書院招生的布告已經張貼到了十村,而這兩天李煬和韓居正又為阿蘭書院物色起新的教書先生,有幾位秀才文采比較出眾也有意義到阿蘭書院教書,可李煬對教書先生的要求比較高,他覺得秀才在學識上還是有點低,阿蘭書院的教書先生起碼得是個舉人
在這個時代秀才是文人當中最低一級的功名,讀書人先要先在縣試中考試合格成為童生,才有資格到州府參加院試,院試合格后才能取得秀才的功名
科舉三年一次,只要秀才在科舉考試中合格就會成為舉人,運氣好的話50個秀才當中能出一個舉人,要是趕上今年參加考試的人多弄不好要100個秀才出一個舉人,考中了舉人不僅光大了門楣就連家人也都跟著沾光,舉人放任官員的比例那是最高得多為7品官和八品官,所以舉人賦閑在家那絕對算是個稀罕物了
這老話都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確是萬萬不能得,真到了墾勁上那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不靖源先生的夫人因為他不肯到阿蘭書院去教書,自己生了幾天的悶氣便一病卧床不起了
師母一直是家中的頂樑柱,這回師母卧病不起可把靖源先生給嚇壞了,於是他趕緊跑到城裡請了一位郎中來給師娘看病,郎中一把脈搏原來師母一病不起是急火攻心所致,這個病啊得了就治不好得慢慢調理不能生氣,一但反覆生氣病情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危及到性命
郎中給靖源開了一副藥方叫他按著方子到城裡的藥鋪去抓藥,早晚各一次6副葯喝完即可見效,到時我在來給尊夫人診治開些補藥鞏固一下
靖源接過方子一看這上面有很多名貴中藥,他心裡便咯噔一下:郎中這一副葯大概得多錢啊
郎中:一副300文錢,另外尊夫人身子虛你給她燉點雞湯補一補
靖源一聽那六副葯就得將近2兩銀子,虛汗瞬間順著額頭流了下來,這時師母臉色蒼白抬手指向一個木盒,她上氣不接下氣無力的告訴靖源錢在那個盒子里,當靖源把木盒打開一查裡面的銅錢只有500文錢,這其中還得給郎中200文的看病錢和藥方錢,那剩下的300文錢也不夠抓藥得啊
師娘慢吞吞的問了一句:錢夠不夠啊
靖源看著夫人的模樣眼淚瞬間湧上眼圈,他強忍著淚水安慰起了夫人:夫人錢夠-我就到城中給你抓藥去,夫人你可一定等我回來啊
師娘:那你自己路上當心
等出了房屋靖源在也無法忍不住淚水,平田鄉一共能有一百多戶人家,靖源先生為了給夫人治病這回他是把老臉豁出去了,一百多戶人家全都被他借了遍才只湊了400多文錢,住在平田鄉的人大部分都不願意把錢借給他,鄰里鄰居這麼些年鄉的人都知道他啥也不幹,要不是夫人持家他可能連飯都吃不上
這時靖源開始回想自己都有那些朋友,可即便想起來了幾年沒有來往現在人家住哪自己都不知道,靖源一路上是一邊走一邊哭用衣袖擦拭著眼淚,他想起了李煬說的那句「要珍惜身邊的人切莫日落西山之時才追悔莫及」他開始害怕會失去相伴多年的夫人
一想起婦人跟自己這麼些年沒享過幾天福,他的心裡開始自責起來後悔荒廢了這麼多時日,等到了台州城去拜會昔日的好友有不少都已經搬到別得地方去了,沒搬走的多少年沒有來往一見面沒聊幾句就要借錢,委婉點的會說自己手頭也緊實在是愛莫能助,這都還算好的有那麼幾個不但不幫忙,還藉機嘲諷靖源先生這些年是怎麼混的連2兩銀子都沒有
靖源先生是個倔脾氣的人,活了幾十年他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寒蟬過,在台州城裡的最後一位朋友就是知府孫元武,他一定能幫自己這個忙,可到了州府衙門他在門口徘徊了許久,畢竟孫元武是主政台州的地方大員,要是大事找他幫忙那也說得過去,可要跟知府借一兩多的銀子實在是叫人有點難以啟齒
但一想夫人卧病不起還顧什麼臉面不臉面的,他深吸了一口氣鼓足勇氣到府衙拜會了孫大人,當孫大人知道靖源先生的遭遇后,二話沒說就給他拿了10兩銀子還告訴他這錢你不用還了,但靖源先生是個有原則的人他只能了2兩銀子,並表示這錢他將來一定會還
孫元武見靖源這般境地不僅感嘆:你說你這何必呢,之前我那位學生請你去教書你還不去,你隨便找個營生也至於落得如此境地啊
這件事也讓靖源大徹大悟:我這半輩子算是白活了,既沒博得功名也沒攢下家財,還連累夫人跟我遭了這麼些年的罪,下輩子我不能在這麼渾渾噩噩的活了
孫元武聽了靖源這番話讓他感到很欣慰:你早這麼想多好,我這還些補品你拿回去給嫂夫人好好補補,另外我在給你準備一輛馬車給你送回去
靖源連忙搖手:不用-不用我走著回去就行
孫元武:都這個時候了你還跟我見外,嫂夫人的病比什麼都重要,好了靖源兄趕緊去抓藥吧
靖源被感動的痛苦流淚朝孫元武鞠了一躬:靖源在此謝過了
在藥鋪抓完葯靖源又按郎中所說到集市上買了一隻雞,等回到家中他便趕緊點火為夫人熬藥,這麼些年靖源先生在家那做過飯啊,殺雞時他握刀的手不僅抖了起來,造雞脖子在那比量半天也不敢下手,他抓住兩隻翅膀將雞按在地上,兩眼一閉一刀下去就把雞腦袋給砍掉了,就這一刀還差點剁在了自己手上
等葯熬好了,靖源把湯藥倒在碗中隨後用雙手端到夫人面前,他盛起一勺湯藥放到嘴邊吹一吹等涼一些在給夫人服下,把葯喝完靖源又給夫人拽了一支雞腿盛了碗湯,當他雞腿放到夫人嘴裡時「夫人你可得快點好起來啊,千萬別把我一個人丟下啊」
雖然靖源燉的雞湯不是那麼太好喝,但她心裡確還是非常高興的,吃了點東西這人也比之前有勁兒了:老頭子別光瞅著你也吃啊
靖源聽聞連連點頭「行我吃」雖然最上這麼說但他確只盛了一點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兩天靖源在照顧夫人,幾乎每天都得花個三四十文錢買點肉-菜-水果啥的,這兜里的錢越少唉它還就越不抗花,把家裡剩餘的銅錢查了一遍還剩320文錢,一想冬天馬上就要到了家裡還準備過冬的糧食和菜,這讓靖源一下子感受到了生活上的壓力
這天李煬閑來無事正在院子里擦拭盔甲打磨佩刀,時不時他就會拿起酒壺小嘬一口,嘴裡頭美滋滋的哼著小曲興緻一上來他還會比劃兩下
這時一名家丁跑了進來:少爺莊園外來一位自稱靖源先生的人想要見您
李煬一聽趕緊把盔甲和佩刀放進屋裡,便帶著家丁一路快步來到莊園之外,靖源先生背著手站與門前正在那四處張望,李煬快步迎了過去朝靖源拱手施禮:先生光臨寒舍學生有失遠迎啊
此番靖源先生沒有了之前那份傲嬌,他也朝著李煬拱手回禮:李家主靖源想通了
李煬:先生想通了就好-走學生帶你到書院去看看
說完李煬就對靖源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先生請」靖源也回了一個請的手勢「勞李家主帶路」李煬和靖源腳剛走沒一會兒後腳高原他們幾個就來了,門前守衛的家丁知道他們幾個是來找少爺:高副族長-元副族長,我家少爺剛和一個自稱靖源先生的人到阿蘭書院去了
高原們幾個一聽靖源這個名字,那不是李煬請了三次都沒請動的教書先生嗎,他們也想見識一下這個靖源先生到底何方神聖,於是幾個人便一起趕往阿蘭書院
等到了啊蘭書院李煬帶靖源先生四處參觀了一下,當靖源先生看到書院的規模那是瞠目結舌,他沒想到阿蘭書院的規模會這麼大能容納600學子同時授課,一般的私塾能有個三五十名學生規模大點得也就百十來人,而阿蘭書院教書和學習環境那在私塾當中絕對算是一流得,書院的建築風格看著更是大氣儒雅,阿蘭書院不正是自己多年夢寐以求的教書聖地嗎
帶靖源參觀完書院李煬便問:先生您看書院還有什麼不妥之處嗎
靖源:挺好-挺好,就是得準備一些練習寫字的沙板,沙子一定要用細沙最好是海沙
李煬:行沒問題,一會兒我就讓去弄,那還有別的不妥之處嗎
靖源:別的到也沒啥了-不知李家主想讓靖源怎麼授課
李煬:敢問先生書院都能教些什麼
靖源:識文認字-詩詞名句-如何做文章跟簡單的數算
李煬:先生不知書院還能不能教得在全面些
靖源:那就屬六藝了,禮-樂-射-御-書-數
李煬:六藝好啊-阿蘭書院就教六藝
靖源:李家要是按六藝授課的話,書院還得在請幾位教書先生啊
李煬:那沒事,明天我讓人去幫我打聽打聽這事
靖源:李家主靖源有兩位得意門生可教樂-數,靖源想把他們兩位請到書院不知李家主能否准許
李煬:那好啊,先生您那兩位學生您看月餉給他們定多少錢合適
靖源想了一下:一個月就給三兩銀子吧,要是給少靖源怕他兩不願意來啊
李煬非常的爽快:好就這麼定了
這時高原他們幾個趕了過來,一見面李煬就給靖源先生依依介紹了高原等人:靖源先生他們都是我的結義兄弟
靖源聽聞朝眾人拱手:幸會-幸會
隨後李煬又向高原他們幾個介紹了一下靖源先生,高原他們幾個一起朝靖源拱手:靖源先生的大名我們兄弟早就聽說了,今日一見幸會-幸會
李煬將目光看向高原:你們怎麼過來了
高原:我們幾個帶兄弟們到十村轉了一圈,剛才我們路過西蘭村海邊看要塞的基石已經建好了
李煬:進度挺快呀,對了你兩來的正好陷山營和火線營需要得兵器已經鑄造好了,你兩一會帶人去取就行
元快:剛才正好碰到了龍將軍他晚上會來莊園一趟
李煬:估計是他手上的錢用完了,元奎讓兄弟們在辛苦一下,幫我到海邊去弄幾袋沙子回來
元奎:需要多少袋
李煬:有10袋應該就夠了
元奎:行我就這讓人去給你弄
高原:元奎走咱們先去把補充的兵器取了
靖源一看高原他們幾個全都身披一件鐵甲腰掛佩刀,便猜出這幾個人都是領兵的將領,可他們怎麼會對一個商人畢恭畢敬的,還有這李家主到底是什麼人竟然自己鑄造兵器
李煬特意在阿蘭縣為靖源先生,找了一間好一點的房子讓他先住下,等過一陣子為給他和先生們蓋一間更好的,像什麼鍋碗瓢盆-衣櫃-床這一類的生活用品都一應俱全,要是搞以前你送這些東西給他他肯定不會要,可現在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尊嚴在現實面前一文不值
李煬是個急性子想讓靖源和師母今天晚上就搬到阿蘭縣來,靖源也想讓夫人早點享上清福也就沒推遲這事,李煬親自趕了一輛馬車拉著靖源到平田鄉去接師母,等來到靖源先生住的那間茅草屋,一進屋他才是知道師母卧病在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