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一百三十章
壽宴結束,拋下禪位這顆大雷。
康熙滿意地揮揮衣袖,讓其他人各回各家,不必在暢春園扮演被雷劈傻了的雕像。
並不包括太后與一眾妃嬪,今天列席宴會的後宮眾人都留下來,是為了後續的遷宮事宜。
以後不住在宮裡了。
年紀越大越不喜歡住在紫禁城,那裡的風景、空氣、寬敞度等等都比不上精心修建的暢春園。
康熙從廢太子時就萌生退位想法,後來老四遲遲不回家,讓他的退位三年計劃時長翻一倍。
多出來的那些時間足以處理好各種瑣事。比如把什麼人帶走,比如新居的布置,比如給老四繼位做好龍袍等等。
武拂衣回過味來,難怪康熙近年除重大祭典都住在暢春園,這是早就開始螞蟻搬家。
太后也被他接來了,美名其曰園林更符合養生之道。理是正理,但用意頗深,不把太后留在宮內就讓新君少了一層孝道上的轄制。
或許有人不記得,太后曾經幫助廢太子講過話。
康熙四十六年,太后與部分大臣一起地請皇上南巡視察。後來爆出了河工案,再後來更是牽扯出謀逆一事。
事後全盤清查,太后定是不知廢太子想要弒父,否則也不會幫著勸說。
但也從側面反應出一點問題,太后多多少少有些耳根子軟。未免政權交接時節外生枝,此時先把人弄到宮外省得麻煩。
「朕身為人子,一定要竭力奉養太后。」
康熙不會明說太后曾經的過錯。
「如果太后想念寧壽宮的花花草草,屆時再回宮小住也無妨。」
武拂衣聽著康熙一項接一項的安排,難怪老爺子敢說退位就退位,事無巨細都有了規劃。
既然她被趕鴨子上架做了新帝,當然希望宮內舊人越少越好。一來避免衝突,二來也能便於行事。
康老頭很上道,那就對其投桃報李。
「汗阿瑪,兒臣求您了,您也懷念一下乾清宮的花花草草吧。兒臣挑一個旁的地方住就好。」
武拂衣不和康熙搶房子,太后的寧壽宮留著,豈能把康熙以往常住的宮殿給佔了。
一般來說,人老了容易戀舊。何況,乾清宮對康熙來說意義不同。
他在那裡做了五十三年皇帝。從如履薄冰年幼登基,太多風雨與勝利在那宮殿內發生。
新皇登基如果入住乾清宮,勢必會慢慢抹去老皇帝留下的蹤跡。
這要是父死繼位倒也罷了,康熙還活著,他難道不想回家瞧一瞧?
武拂衣想得透徹,她非常不戀舊,但還是做夢都想回現代的別墅。
將心比心,她對宮內的住地也不挑,何必非要選擇乾清宮。
康熙微微蹙眉,與太后的住所可隨意選擇不同,歷代皇帝本就住在乾清宮主殿。
不過,他確實有些捨不得乾清宮的花花草草。那個地方有太多回憶,哪怕一半都不是什麼開心事,但如今想來也令人回味無窮。
武拂衣再接再厲,「汗阿瑪,您猶豫什麼啊?乾清宮就是您的住處,為什麼不能留?難道您真要一年到頭住在暢春園,把兒臣一個人留在紫禁城內?」
這話說得就差帶上哭腔了。
沒有哭腔,卻也把一股子委屈勁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
康熙瞧著老四,那還是一張嚴肅面孔,偏偏配上了小狗委屈的眼神。
彷彿在說:『汗阿瑪,兒子需要您做靠山才安心啊!您怎麼忍心把兒子扔在紫禁城那種吃人的地方就不管了?
您這樣做的話,兒臣真的會哭給您看的。您信不信?』
康熙忽然覺得有點辣眼睛,移開視線沒再去看老四的臉。
一定是西洋人不好,老四齣門五年是給帶偏了。
三十六歲的大男人,居然還會向老父親隱晦卻又明目張胆撒嬌了!
這怎麼行?都是要做皇帝的人,成何體統!
話是如此,但被這般依賴著的感覺真不錯。
康熙原本要退位離宮的那些愁緒也少了幾分,以及心底擔憂兒子掌權後會忤逆父親的隱秘心思也散了。
就老四這樣,忤逆是不可能忤逆的,而是換個角度讓人操心。
武拂衣可不認為她叫人糟心,分明是想人所想。
康熙終是默認了讓老四另擇宮殿居住。
其實,紫禁城真的不算太大,宮殿範圍幾乎無法擴張,內廷里能給新君選擇的居住地不多。
略過這一茬,再說其他安排。
登基典禮要怎麼辦?
新君的年號是什麼?
在正式登基前,以往的御門聽政要怎麼進行?各地奏摺往哪裡送?
以及新君與太上皇兩頭分別搬家期間的安保問題,京城軍備移交給老四管轄等等。
諸如此類,各種事宜是要說個清楚。
武拂衣應對所有事務,貫徹一個中心思想——不能讓康熙閑著。
位高權重者退休后,難免會有一種身份落差感,這種時候必須要讓他們生活充實。
康熙擺出了退休短期計劃。
現在是三月中下旬,搬家遷宮事宜用一個月完成。五月,老四搞登基儀式。
六月天氣熱了,依照往年慣例去承德避暑。九月回京,其後四個月處理政權交接帶來的各種問題。
等冬天的春節一過,到了明年開春他就要微服出行了。
武拂衣聽著這一井然有序的安排,計劃總體上沒大毛病,但有很多細節待填充。
就拿避暑來說,往年康熙去承德避暑會召見蒙古王公。今年他成了太上皇,身份有了變化,對方的態度會如何?
如果態度有變,會不會讓康熙不爽?
康熙不爽是否讓老四不爽?或是叫別的人不爽?
武拂衣自認不高尚,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樸素想法,自是趨利避害選擇後者。
當下就建議,康熙避暑也好,微服私訪也好,不妨帶著一些看問題的心態出發。
這些問題彙編成冊,都是將來理學院要研究的課題。
誰帶領學生研究?當然是太上皇了。
不錯,這就要把康熙給安排到至關重要的教育崗位發光發熱。
教育很重要。
從歐羅巴轉一圈,更能看出知識火花碰撞的重要性。
英格蘭的面積還沒直隸省大,但是也有牛津、劍橋兩座大學院。
十一年前,大清成立皇家理學院。
當時是作為一個試點,傳授與以往經史子集不同體系的知識。至今有了五批畢業生,幾乎都被安排到全國各地做官了。
時機已經成熟,試點教學能夠擴建。
先在京城建一座大學,選址距離暢春園要近一些,方便康熙三不五時去傳道授業。
這件事,武拂衣與胤禛在回京旅途上就琢磨好了,絕不會讓康熙沒事做。
康熙的數理水平在大清是數一數二,不只要讓審閱編輯教材,還要培訓老師、擬定科研體系等等。
太上皇的退休生活也能多姿多彩。
在放人出去玩一年後,是要他帶著發現的問題回京繼續發揮餘熱。
康熙是否喜歡被返聘?會不會玩瘋了不願意回京?
胤禛做出推測,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是每個人都和武拂衣似的。
康熙做了五十三年皇帝,操心政務與民生已經成了他骨髓里的一部分,他無法真的萬事不管。
具體進度,走一步看一步。
天黑后,武拂衣終是離開了暢春園。
大致商談好了禪位與繼任的瑣碎安排。其中有一條,暫時取消每日御門聽政。
因為新君不能嗖一下搬進宮,而改為三天一次在暢春園開朝會。其他事務不著急就上摺子給老四,著急就請奏通傳給康熙。
其實,風雨無阻每天上朝的工作制度是該變一變了,這種工作效率不高。
以往,康熙南巡、避暑等時間段,皇上不上朝也能讓朝廷政務正常運。由此可見,每天摸黑早起沒必要。
這就提出暫時改為三天一次早朝,理由不能更充分,因為沒有正式入住紫禁城。
對此,康熙也沒法反駁老四,而朝會地點改在暢春園也是情理之中。
老四都說了讓汗阿瑪跑來跑去不合適,肯定是要朝臣們換地方。
正所謂,溫水煮青蛙。
武拂衣想著即便胤禛無法立刻提出更改朝會時間的妥當計劃,她也要先減少早起天數。
將來,她一定會把暫時三天一次朝會的「暫時」兩字給抹掉,從臨時性變為永久性。
回到四爺府,最明顯的差別是外圍多了一圈守軍。
今天,康熙宣布禪位后,京城下午就實行了臨時限行制度。
比起以往老皇帝死後的全城戒嚴,因為康熙依舊在世足以震懾眾人,幾乎沒有發生任何不安與動蕩。
這種限行要持續到新君正式登基。一個半月時間看著很長,事實上時間很緊迫。
不過,武拂衣心態很好,該知足時要知足。眼下的情況比康熙病逝,新君迅速入宮喪事、政務一起處理要強多了。
入府第一件事,連夜召開家庭大會。
四福晉、李氏、宋氏,弘昐一家三口,弘暉夫婦,以及茉雅琪、弘昀都列席。當然,忘了誰也不會忘了禛·武氏。
夜晚八點,會議廳內氣氛並不高漲。
四爺成為新君,眾人聽聞消息至今已經十個小時了。
從一開始的震驚到傻了,到慢慢回神后的興奮,再就是情緒低落下來。
四爺做皇帝有啥好的。
烏拉那拉氏、李氏與宋氏都在宮裡住過,都知道那裡的規矩有多麻煩。
在府內多自由自在,不必晨昏定省,寫寫書,搞搞研究。偶爾也能微服出門轉轉。這樣的悠哉日子過了十幾年,兒女們長大了,要操心的事也少了。
冷不丁要進宮,可不就是被打亂了舒心的生活。且不說四爺是不是納新人,就說要處理與康熙妃子們的關係也很煩。
與額娘們的憂愁不同,弘昐、弘昀與茉雅奇下午已經聲討了弘暉。
兄妹四人,只有弘暉出過海,看過西方世界。說好的下次換個人出海,但阿瑪成了新君,這個下次一定肯定要改期了。
弘昐心心念念著出洋,他擅長於各國洋文,上次是因為大婚沒走成,這下不知道要耽誤到什麼時候。
茉雅琪也想走,她的新糧種植計劃從四年前在湖廣及雲貴推廣,作為幕後策劃者想去實地驗收。
弘昀更委屈,他年紀小,今年十三歲。
前幾次,阿瑪帶著孩子出門都沒輪到他,難道他要成為唯一一個沒和阿瑪微服出訪的孩子嗎?
除了出遊問題,四兄妹更知道四爺登基意味著各種利益集團將會攀附到新君孩子們身邊。
「行了。別一個個苦著臉,你們這幅模樣千萬別拿到外頭去,距離被套麻袋的日子不遠了。」
武拂衣豈會不知要面對很多新麻煩,「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先解決搬家的問題。」
這就把康熙準備全面搬出的想法說了。除了乾清宮與寧壽宮不動,內廷其他宮殿都會清空。
「太妃們一率搬去暢春園,那裡的地方比皇宮要寬敞多了。明天起,武側福晉先入宮打點,福晉鎮守住府邸。要帶的東西,要帶的人,你們都在五天內想好了。」
武拂衣暫時沒說宮殿分配,因為老四住哪裡尚未決定。
而主要問弘暉與弘昐,「你們成親了,十八二十歲也到了分府在外過的年紀,現在還想一起進宮住嗎?」
老四的後院算上武氏,一共就四個人,將來也是儘可能一個新人都不要了。比起康熙眾多嬪妃,老四登基后,東西六宮多是空置。
廢太子胤礽曾經住的毓慶宮空間很小,如果弘暉等孩子要住在宮內沒這個困擾,是能每人挑一處后妃的宮殿改建入住。
弘昐與弘暉相互看了看,以前不喜歡住宮裡,因為那裡沒有阿瑪額娘,算不得上一個能放鬆的地方。現在情況變了,可到底要不要入宮住呢?
「回去想一想吧。」
武拂衣知道這不是拍腦袋的決定。
這又換了話題,主要強調了近期無比要嚴守門戶。
政權交接期,各種忙碌與變動,那就更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警覺心。
同時,也讓各人監管好各方下屬與僕從,別讓人鑽了空子。
別以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行事就張狂了。誰敢飄,李德全就是前車之鑒。康熙身邊用了幾十年的太監總管,說撤職就給撤職了,如今只能凄苦度日。
眾人聽著這一番提醒與告誡,都是心中一凜,鄭重其事地點頭應下了。
武拂衣也沒再多話。
今天一番晴天霹靂式的折騰,大家都累了,那就早點各回各屋。
她捎上胤禛一起去了前院。
兩人卻不能馬上休息,必須要儘快敲定宮殿住處安排。
胤禛聽聞老鬼不入住乾清宮的想法,表示了十分贊同,他正有此意。
「你與我想得一致,汗阿瑪的宮殿不能變動。而且乾清宮也不利於老四居住,那裡地方大,不利於改建。」
說著,拿出一張下午畫的建築設計圖。
「哪怕太妃們搬走,宮內一開始難免還是會留下汗阿瑪的眼線。老四每天把摺子帶到武氏處批改,或是屢屢傳召武氏總是不妥。尤其是登基初期,汗阿瑪尚未遠行,凡事更要謹慎些。」
胤禛給出了處理方案,老四修過好幾個兄弟的宅子,現在是該在宮內修密道了。
「新君的居住搬到養心殿,那裡比乾清宮易挖密道。與養心殿直線距離最近,是在它北面西六宮的永壽宮,讓武氏住在此處即可。哪怕只有我們兩個人挖,也能在登基典禮前完成密道施工,神不知鬼不覺。」
路線畫好了,至於挖地道技術也完全不必擔憂,他本就有修宅子的豐富經驗。
胤禛做好了十全計劃,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入宮。「你看,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武拂衣瞧著手中圖紙,各種標註十分詳細。
一時間,她卻覺得手上圖紙如有千斤重。密道計劃非常周全,無需任何補充,只是提出計劃的人不對啊!
以往,她才會說這種掉節操的提議,胤禛聽了必是黑臉。這此,胤禛居然會搶答了。
武拂衣還想掙扎一下,人歪了,真不是她帶偏的。「阿四,你是怎麼想到挖密道的?」
「你忘了?旅途上你講好幾次盜墓案件,聊過如何打不會塌方的盜洞。」
胤禛看出了老鬼的驚訝與掙扎,故意一本正經地反問:「我從你的案例講述中獲得靈感。這個密道建議難道有什麼不妥嗎?」
武拂衣:沒啥不妥,最終兩人成了一丘之貉。呸呸呸,這是貶義詞。
該說,一個教會人挖盜洞技術,一個人學會了宮內修密道,都有美好光明的前途。
「挖吧。」
武拂衣卻又補一句,「不過,將來我們離宮時,這路必須堵上。史書上就不必留一筆《雍親王繼位、武氏與密道不得不說的故事》。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