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晴雯(十六)
在原主記憶中,關於兩個哥哥的印象都不算深,蓋因當初原主乃是幼女,比兩個哥哥小了十來歲。她出生時,兩個哥哥都在老家書院苦讀,只逢年過節才會回家團聚。小孩子怕生,兩個哥哥又是少年氣盛,對著軟乎乎的妹妹雖然疼愛,但還是手足無措的時候居多,故此彼此間算不得熟識。後來家裡出了事情,哥哥們跟著原主父母去了燕然,本以為原主逃過一劫,誰料想反倒受盡了苦楚。據琴韻和染畫所言,蘇家兄弟兩個讀書都很刻苦,縱然是到了燕然那苦寒之地,也沒有放下讀書科舉出仕的念頭,每每在勞碌之餘,還要苦讀到深夜。故此在新帝登基后首次開恩科之時,兩人一路高歌猛進,從縣試到鄉試、會試,無一落榜,最後在殿試時雙雙金榜題名,一時備受關注。當今也對這兩個少年進士很是讚賞,故此特意赦免了蘇家的責罰,准許其一家回京。「姑娘,如今咱家老爺雖說不再入仕為官,可大爺與二爺倒是步步高升。大爺現做著揚州知府,二爺在老家酉陽做知縣,方便照顧老爺太太們。他們聽到姑娘回來的消息,俱都歡喜異常,只是公務在身不好來京見面。」「咱們蘇家人口簡單,老爺還有兩個兄弟,只是如今離得遠,幾年也見不著一面。故此我們二人也不算熟悉,只能等到時候問太太了。晴雯聽了點點頭,照這個說法蘇家也算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估計比之林家也不差什麼,怪不得林如海如此熱情周到。只是不知原主的兩個嫂子是否好相處,會不會嫌棄原主丫鬟的身份了。「那蔣大人家呢?」「蔣大人如今任大理寺卿,膝下有三兒兩女。其中大爺、二爺和二姑娘是太太所生,三爺和大姑娘分別是沈姨娘和韓姨娘所生。大爺和二爺也都成婚生子了,如今都舉家在外地為官,大姑娘也嫁了一個寒門舉子,如今跟著姑爺放了外任,估計這次是見不著了。」「二姑娘比姑娘略小了幾歲,今年十一歲,與林姑娘倒是年紀彷彿。三爺今年只有七歲,頗得老爺疼愛,也已經開蒙兩年了。」琴韻和染畫二人娓娓道來,把蔣家和蘇家的基本信息都說了一遍,晴雯聽后便對這兩家有了大概的了解。總的來說,蘇家是原主母親當家做主,原主的兩個同胞哥哥都很出息,能夠從流放之地平安回來,也是依仗哥哥們的能力。故此,若是自己和蘇家兄弟倆打好關係,原主母親這些年又鍥而不捨的找尋女兒,應該可以很容易在蘇家站穩腳跟。而蔣家的情況,比之蘇家要複雜一些,還有姨娘和庶子庶女的存在。不過據今日所見,蔣家太太手腕不俗,庶子年紀尚幼,庶女又早早嫁了出去,應該也不會出現兄弟鬩牆的醜事。且蔣家只是原主的舅家,雖然這幾天對自己多有幫扶,這些情分料想原主父母自會一一償還。日後若有可能,倒是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回報一二。晴雯一一思量清楚后,暗暗放下了心,從妝奩盒子里掏出兩隻赤金鑲紅寶的鐲子,給了琴韻和染畫一人一個,笑道:「多謝兩位姐姐為我解惑,一點子小東西,是我的心意。」琴韻二人暗自咂舌,這兩個鐲子分量十足,做工精巧,蔣家的姨娘手裡也不一定有這樣的好東西。聽說表小姐以前不過是林家姑娘的丫鬟,手裡居然能有,還毫不在乎的賞了自己二人,實在是財大氣粗了。只是今日來時,蔣夫人便告誡二人,務必好生侍候表小姐,待到姑奶奶來京城后,自己兩人十有八九還是會回到蔣家的。所以即使面對如此厚賞,琴韻和染畫還是推辭不受了。晴雯見此笑著勸道:「我自然知道兩位姐姐的顧慮,只是二位本是蔣夫人的心腹,如今陡然跟了我,本就是耽誤了。若是你們不收,我難免心底愧疚,怎麼好意思再讓姐姐們幫扶於我呢?」見著晴雯給的堅決,染畫二人這才道謝收了,自此服侍晴雯更加細心妥帖不提。時間倏忽而逝,短短三日眨眼就過去了。這日一大早,林如海上朝去了,晴雯和林黛玉洗漱過後,正在用早膳時,就見到林安家的進了稟告,說是蔣夫人帶著蘇家老爺和太太到了。林黛玉笑著看向晴雯,說道:「恭喜姐姐,天兒還這樣早便過來了,可見蘇家老爺和太太急切之心了。」晴雯頗為不好意思:「倒是耽誤了妹妹用膳,不如我先過去,妹妹再吃一點吧,省的傷了脾胃。」「哪裡就只有嬌貴了,再說本也已經用的差不多了。蘇家太太和老爺第一次登門,父親又不在,理應我前去陪客的。」林黛玉不在意的擺擺手,左右若是餓了還有糕點填補的,現在還是去見晴雯的父母重要。林黛玉是主人家,蘇家人來訪本就該她作陪,聽到她這樣說,晴雯也不再多言。二人放下碗筷,打整了一番,便聯袂去了待客的花廳。晴雯一面走,一面將神識放開來,把花廳內眾人的動靜,看得清清楚楚。蔣太太倒是在花廳做的穩當,蘇家老爺也勉強能端得住,只是不住的把茶盞端起放下。倒是蘇家太太時不時的站起來觀望一二,看著有些失了規矩,可卻恰恰能反應出她思念女兒的心來。晴雯見了,心底對自己融入蘇家之事,把握更多了三分。花廳很近。兩人走的也不慢,不過片刻功夫就到了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