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大鵬飛兮振8裔
沒有去管發酒瘋的李白。
趙乾迅速調轉時空,轉眼間,兩人便來到了一處古城上空。
兩人立於空中,鏡頭從上面打下來,剛好囊括兩人以及城中一處縣衙門口。
『卧槽卧槽!這一手時空變換玩得溜啊,』
『這特么不是大片?電影都沒這麼好看吧?』
『下血本了,真的是下血本了,這下面的場景應該不是特效了吧?』
『你們看,這個城裡的人跟真人一樣,連個穿幫都沒有,就好像是真的古代生活一樣。』
『不僅是演員,我是魔都大學的歷史系老師,我發現這個節目的所有場景、服裝、語言甚至年代風貌都完完全全的參考了歷史,
不敢說分毫不差,但比起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歷史劇都要用心和專業!』
觀眾們看的大呼小叫,一些歷史相關的專業人員更是好像看到了神跡一般,原本漫不經心的態度早已經飛到九霄雲外,。
此時他們完全化身了小學生,一個個拿著筆跡,恨不得把直播暫停,一幀一幀的仔細觀看,
有些機靈地早就開始截圖了,彷彿每一張圖都是一份歷史流傳的寶藏,圖片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他們深究。
同時,這裡面還有一個人也一樣如此。
這個人就是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故宮博物館榮譽副館主,長安歷史研究所名譽副所長王修然。
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王詩韻的爺爺。
前幾天王詩韻在寫論文的時候,遇到了問題,特意回家找他請教,還把趙乾的第一期節目推薦給了他。
在王修然看來,第一期節目比較粗糙,但裡面的一些場景服飾還有關於歷史的介紹倒是有不少可取之處,
最近他就在研究關於鄭和的一些內容,一個是看能不能幫孫女找點資料,
另一個也是那期節目讓他對鄭和這個人有了一點興趣,突然覺得這個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有許多故事值得深挖。
今天晚上,突然收到孫女的信息,說是第二期節目開播了,讓他看一下。
本身就對趙乾的節目有些好感的他,閑來無事便打開看了一眼。
前面的時候,對於那些特效啊,大場面什麼的,他並不在意,
可是隨著長安城的出現,一直到趙乾跟李白在金陵城中對飲交流。
王修然不得不認真起來。
別人關注點在趙乾的身上,而他的關注點則是在四周的環境以及李白身上。
「哦?這個是書帶草?當代文人確實比較喜歡這東西,這房屋?符合底層民眾的生活狀態。
城池規劃?嗯,跟史料記載差不多,唐朝金陵城確實這樣,城門也對,箭樓,鐘鼓樓位置都對。
這服裝?也沒問題,孩子的服裝也對。
嘶~這是哪裡的團隊做的節目?對於史料這一塊把握的這麼精確嗎?」
當畫面來到錦州城的時候,王修然更是坐直了身體,瞪大了眼睛。
本就處於歷史研究最頂端的他,此刻居然覺得自己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學習,
特別是看這個視頻,讓他找到了一種久違的探尋史料的渴望感。
此時直播中,趙乾和李白已經下降到了一個合適的高度。
兩個人如同仙人一般飄在空中,靜靜地看著下方的人來人往。
縣衙門口,幾個僕役圍在周圍,縣令跟一名少年正相對而立,
縣令盯著這個少年,
語氣嚴厲的問道:
「小小少年便如此風流,竟然以詩詞調戲縣令夫人,你是覺得自己才華滿腹五處釋放了嗎?」
少年毫不在意,一臉傲然的看著縣令。
「是又如何?縣令可要教我?」
「哼,那便教你一下,可敢跟我對詩一首?」
「有何不敢?」
三言兩語,一位縣令一名少年便在這裡對峙起來。
四周漸漸地人群圍攏,互相打聽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有些來得早目睹過程的文人士子開始講述事情發生的經過。
起先是縣令夫人隔窗看著街上人流。
少年看了,被婦人的外貌吸引,遂賦詩一首:
『素麵倚欄鉤,嬌聲出外頭,若非是織女,何得問牽牛。』
聽到這首詩,四周剛來的人紛紛鼓掌叫好。
「好詩,好詩啊,這少年眼看不過十歲出頭,居然有此文采。」
「詩是好詩,就是調戲到縣令夫人頭上,也是膽子不小」
縣令夫人被調戲了,自然有縣令出頭,於是就有了接下來這一幕。
準備好的兩個人相對站立。
縣令沉吟片刻,便出題道:
「野火燒山後,人歸火不歸」
少年略加思索便接了上去:
「焰隨紅日遠,煙逐暮雲飛」
周圍的人一看對上了,紛紛叫好。
接下來是少年出題:
「二八誰家女,漂來倚岸蘆」
縣令也不是等閑角色,馬上對了出來。
「鳥窺眉上翠,魚弄口旁朱」
「綠髮隨波散,紅顏逐浪無」
少年:「何因逢伍相,應是怨秋胡」
一大一小你來我往對詩對的不亦樂乎。
四周看熱鬧的人大呼過癮。
天上,趙乾笑著看了一眼身邊的李白。
「太白先生可還記得這年少風流的一幕?」
李白此時酒酣微醺但並沒有失去理智。
看到眼前這熟悉的一幕,看著地面上那個風采少年,思緒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那個年代。
年少求學於錦州城,正是十幾歲風華正茂的少年時節,
一身才華滿腹詩書的他對這個世界有著滿滿的一腔熱血。
就在這一日,跟縣令的這一輪交鋒中,李白憑藉著出口成章的能力,才華初顯,
第一次像世人發出了一個名叫李白的聲音。
這一年,他14歲。
沒有打斷他的思緒,趙乾拉著李白,
兩人再度飛天而去。
畫面一轉,一座寺廟出現在腳下。
開元三年,匡山山腳下的大明寺中,此時的李白已經十五歲了。
天上的兩人迎風佇立,一動不動,
地上的場景日升月落,春去秋來。
少年李白在這裡吟詩作賦,學道經,習劍術,喜任俠。
一群少年於課室中聽師傅講學,讀各種經書典籍。
李白跪坐在桌案前,認認真真的書寫著。
隨著字跡延伸,一篇《擬恨賦》躍然紙上。
此時的他字跡仍顯稚嫩,還有一些書法大家的痕迹,並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風格。
但這篇《擬恨賦》卻已經才華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