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39章

第39章 第39章

縣學是官府辦的學校,與私塾相對應,獲得生員(秀才)資格方允進學。

這屆入縣學的一共三十二人,入學當天,蒙真與一眾學生拜了孔聖人像,順帶還拜了朱聖人朱熹像。

縣學分了學宮和文廟兩大區域,學宮為教學場所,包括明倫堂,尊經閣,射圃,庵署,齋舍等。

明倫堂為教官教學之地,尊經閣為藏書之地,射圃為學生習射之地,庵署是教官的休息處,齋舍為學生的住所。

文廟即大成殿,為祭祀孔子的地方。新入學的學生祭拜了孔子之後,被領到明倫堂。明倫堂分了好幾間堂房,每考一次院試學里就入一批新秀才,蒙真他們這一批被安置在最外側的一間堂房。

入座之後,每人給發了一本《四書集注》,其實《四書集注》蒙真是有的,科舉考試八股文內容要根據朱熹的《四書集注》展開,不得隨意發揮,是以基本每個學生人手一本。現在學里又發一本,想來是要他們再重頭複習一遍。

學生們拿到新書之後,由楊教官為大家講話。楊教官本名楊億,是教習他們課業的老師,之所以被稱為教官,是因為縣學是官辦學校,學里的老師都被賦予官名,又稱學官。

楊教官約莫三十歲出頭,看著亦是個嚴肅之人,他一開口,話頭直指後年的鄉試,「大家既來到這裡,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來日蟾宮折桂,金榜題名。」

「大家要謹記,學習沒有捷徑,唯有刻苦,若想成為人上人,須得吃盡苦中苦,苦盡甘來便是這麼來的。」

楊教官還說,半個月後,學政會來學里考核,根據考試成績將生員分為三等,成績最好的稱廩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三是附生,即附學生員。廩生和增生有一定名額,附生無定數。

考試內容為八股文,試帖詩,策問,以及律賦等,都是大家童生試階段考過的內容,大家答題時不必過度緊張,平常心對待即可。

楊教官講完這些之後,又給大家發了數張宣紙,要他們做一篇八股文章。

蒙真不由蹙起了眉,八股文,不管走到哪裡,這開學第一課必是八股文,天天做天天練,都快要吐了。

楊教官解釋,八股文在整個科舉考試中佔比極重,尤其在接下來的鄉試會試中,尤為重要。

鄉試會試頭場考試第一道題便是八股文,事實上本朝不管哪一階段的考試,開場第一道題都是八股文,而往往考官只看重第一場,這第一場的八股文若是做的好,將會給考官留下個好印象,考過的可能性極大,若是做不好,後面兩場考題便是做的再好,也入不了考官的眼,過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小了。

所謂八股取士,便是如此,一場八股考題便可決定考生的生死。

蒙真拿到試題紙后,楊教官在講堂上口述了一遍考題,考試題目出自四書《論語·里仁》中的一段: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楊教官說,鄉試八股文題目與童生試階段的八股文題目大相徑庭。童生試階段的八股題多是「小題」。所謂小題,即題目是幾個字或者一句話,這句話通常截自四書里的一段,或截上或截下或截上下,有的甚至這段文里截一小句那段文里截一小句,兩小句再拼湊成一句,此謂之截搭題,而小題多為截搭題。

鄉試會試正好與其相反,鄉會試多「大題」,所謂大題,即用四書中的數句或一整段為題,也有兩段或三段四段合題,總之大題就是題目字數多的意思。

大題題義明白易解,是以好多考生喜大題不喜小題,小題的截搭題割裂文義,多晦澀難懂,考生多不喜歡。

相傳本朝有一考生,童生試考了七八次才考過,之後鄉試會試一次性直過,那考生就說,童生試不好考鄉試會試好考,這個好考便好在八股文大題上。

蒙真今天要做的這一題便是大題,八股文有固定格式,考生只要平時訓練有素,基本都能寫的來,不過是寫的好與不好而已。此次考題與以往考題有不同,文章字數要求比先前多了。

這試題題目有了,接下來便是點明題義,即破題。蒙真按著八股文八個部分的結構寫下來,不知不覺已是午時。

他與大多數學生一樣,寫完試卷后檢查一遍交了上去,之後收拾好書具,準備回家。出明倫堂的門時,蒙真正好與陳秋石一前一後,沒錯,就是那個與蒙真不對付的陳秋石,他也考中秀才來縣學進學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老祖他不想考科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老祖他不想考科舉
上一章下一章

第39章 第39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