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滿月酒【下】
馮府西院。
一眾未出閣的姑娘此時都聚在一起,正圍觀襁褓中的小馮燦。
小馮燦滿月,她們自然也不會空手而來。
手藝好的,準備了親手做的衣帽鞋襪。
手中寬裕的,準備的就是長命鎖、項圈、手鐲等金銀飾品。
還有人帶的絡子、香囊、包被等,不一而足。
不論價值,也都是姑娘們的一番心意。
這其中,屬黛玉送的最為特別。
畢竟將來也是一家人,出手就是一張珍品的字帖。
字帖的內容是《千字文》,正合啟蒙之意。
但《千字文》很多書法家都寫過,這幅字帖之所以是珍品,則是因為它是王羲之的七世孫禪師智永所書。
相傳這位禪師為了發揚祖上的書法,曾手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多寺廟。
可惜的是,這八百餘份最後只流傳下來不到十副。
讓如今還有收藏之人,無不奉為至寶。
黛玉從家裡把這副字拿出來,讓林如海都有些不舍。
不過想想是送到馮家,將來自己隨時都能看到,這才沒有阻攔。
只是難免暗自感慨,真是女生外向。
此時探春第一眼看到襁褓中的小嬰兒,就不由低呼一聲:
「燦哥兒簡直和馮大哥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旁邊湘雲聞言卻撇撇嘴,滴咕道:
「我看倒是更像寶姐姐,你看這眉眼和臉型,明顯是寶姐姐的模樣!」
她倆碰到一起就會斗幾句嘴,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咯咯!這有什麼好爭的?燦哥兒定然兼具父母的優點,模樣不會差就對了!」
黛玉掩嘴輕笑,又打趣道:
「倒是你們倆,聚在一起就鬥嘴,將來怕是不會寂寞了!」
今年國喪之後,兩人就將遠嫁海外。
如今聽黛玉調侃,她們都難得沒有回嘴。
一時都似想到什麼,有些複雜的對視一眼。
她們兩個自然不是在爭風吃醋,而是想到即將離開故土和家人,難免有些觸動。
畢竟還是十五六歲的年紀,哪怕是自己選擇要去海外,向來又以開朗活潑示人的湘雲,此時也難免有些悵然。
黛玉素來敏感。
一見她們這副模樣,頓時明白自己不該在這個時候提起這個。
可她素來又有幾分傲氣。
即使知道自己說錯了,想要往回拉幾句,卻也一時開不了口。
若是平時,自然有寶釵給她托底,幫忙轉圜一二。
可現在,寶釵正倚在炕的另一邊,眼睛卻都在小馮燦的身上,並未聽見她們的議論。
正在黛玉心中掙扎著,想要出聲安慰兩句的時候,一向少言寡語的惜春忽地道:
「咦?他笑了!他笑了!」
哪怕孤僻如她,見到小馮燦的笑容,心也要被融化了。
黛玉頓時鬆了口氣,看著為她解圍的小馮燦,心中難免有些感慨。
平時都是寶釵給她解圍,現在輪到寶釵的兒子了。
探春和湘雲的注意力也被轉移過去,臉上的惆悵轉瞬不見,都圍過去逗弄起馮燦來。
「喔喔喔!」
「咯咯咯!」
「燦哥兒!看看姨娘!」
「……」
見兩人都不在惆悵,黛玉默默退了幾步,來到寶釵身邊坐下。
寶釵什麼也沒說,只輕輕拉住她的手。
兩人相視一笑,隨後一起含笑看著姐妹們逗弄小馮燦。
看了一陣,小馮燦就被奶娘抱到一旁餵奶。
女孩們意猶未盡,還在小聲議論著。
黛玉這時才小聲問道:
「姐姐,你這些日子恢復得怎麼樣了?」
她聽人說過,生孩子如過鬼門關。
即使順利生產了,也得要了半條命去。
此時見寶釵頭上還帶著包頭的帽子,不施粉黛的模樣,黛玉不由有些心疼。
「還能怎麼樣?出了月子,我都胖了一圈。」
寶釵聞言卻露出一絲甜蜜的笑容,又道:
「懷孕的時候,爺不讓我吃太多,也不讓我隨便進補,說是怕孩子太大不好生,生了之後又讓我多吃多補,這不?現在我紅光滿面的,知道的是才坐完月子,不知道的以為才懷上呢!」
姐妹們這時都聚了過來,正好聽到寶釵後面的話。
湘雲大咧咧坐下,笑道:
「哈哈!早就知道馮大哥博古通今,可沒想到,他連生孩子也懂呢!」
「咯咯咯!」
見姐妹們都被她逗笑,湘雲又得意洋洋的道:
「我聽人說,女人生孩子就是到鬼門關走一遭,馮大哥這是為了姐姐好,寧可想讓燦哥兒生下來瘦弱些,也要避免難產呢!」
她常和衛夫人去各家走動,聽著長輩們談起過。
探春一聽,卻立刻出言打趣道:
「姑娘家家的,還懂這個?」
這裡都是自家姐妹,又沒有外人,說說私密話自無不可。
不過湘雲聽到這樣的打趣,還是難免臉上一紅,忙解釋道:
「我也是道聽途說罷了,哪裡懂得什麼?」
寶釵笑了笑,隨後一本正經的道:
「我們爺也是這麼說的,他雖不通醫術,卻也博古通今,定然不是無的放失,你們將來也都有這一遭,到時候別忘了今日所言。」
眾女自然明白好歹,聞言紛紛點頭。
正這時,孟姨帶著一群人過來了。
「恭喜夫人,恭喜小侯爺!」
孟姨一臉喜色的朝寶釵一拜,笑著道:
「剛剛宮裡來人,傳了太后的口諭,蔭封燦哥兒為五品龍禁尉,還說等燦哥兒將來長大些了,要隨侍當今陛下,一起讀書呢!」
眾女聞言都嚇了一跳,以為傳旨的過來了。
好在孟姨身後並無男人,她們才都鬆了口氣。
寶釵也有些詫異,輕「哦?」一聲。
孟姨笑著閃身,讓出後面幾個捧著托盤的丫鬟,道:
「這些是宮裡送來的賞賜,老太太讓我快給您送過來呢!」
即使元春想多給些賞賜,也脫離不了宮中規制,但總體來說還算豐厚的了。
有長命鎖一副,錠子葯四個。
一個是給小馮燦鎮邪的,一個是給寶釵養身。
有「長命百歲」宮緞四匹,「麒麟獻瑞」宮綢四匹,就是字面意思。
最後還有金錁十錠,銀錁十錠,象徵的是十全十美。
寶釵朝孟姨點點頭,叮囑道:
「馮家得沐天恩,實乃三生之幸,可惜我這副模樣,實在不便,還請孟姨代我好好感謝一下天使。」
孟姨笑了笑,回道:
「夫人放心就是,爺都已經打點妥當了!」
這種事自然不用寶釵煩心。
傳旨的太監被馮一博留下,和帶來的宮人一起被安排在別苑之中,免得賓客們不自在。
該有的打賞也早就給到位了。
見寶釵點頭,孟姨又稟道:
「另外,老太太還讓我來請諸位姑娘入席,那邊戲班已經快要開唱了,讓姑娘們也都過去點戲呢。」
眾女聞言,頓時紛紛露出為難的神情。
黛玉到底有幾分主人的氣勢,便笑著道:
「今兒個來了這麼多貴人,哪輪得到我們點戲,孟姨先讓人回了老太太吧,說我們稍後就過去,陪長輩們聽戲。」
寶釵聞言,朝孟姨點點頭。
孟姨這才帶人過去回話。
眾女隨後也離開西院,到了正堂這邊。
此時,伶人已經開始獻唱了。
戲台上,芳官正戴鳳冠、流蘇,穿著宮裝,唱著《紅鬃烈馬》的頭一折《彩樓配》。
眾女見此,都不免有些奇怪。
《紅鬃烈馬》就是王寶釵和薛平貴的故事,一般堂會多點《別窯投軍》、《探寒窯》、《武家坡》幾折,點第一折的倒是不多。
等過去見禮之後,眾女入座。
一問馮府的下人才知道。
原來是今天貴人太多,你推我讓的,最後無法,只能李孟氏做主,先讓伶人們唱著,這邊有點的再換就是。
眾女剛了解了原委,又趕上轉場的間隙,就聽主座上有人道:
「既然諸位都不點戲,我便點一出吧。」
眾女尋聲望去,只見一位滿身華服的年輕婦人,正拿著點戲的摺子坐在上座。
緊挨著她的,就是湘雲的嬸娘衛夫人。
能讓侯府夫人坐下首,這位婦人身份定然尊貴非常。
聽到她要點戲,李孟氏滿面笑容的道:
「合該如此!王妃不點,哪有別人點的份?」
原來,這年輕婦人正是北靜王妃甄氏。
只論身份,在場屬她最高。
雖然馮一博沒有邀請北靜王,但來者是客,李孟氏自然按照身份將她讓到了主桌。
聽到李孟氏的話,她笑著將點戲的摺子往托盤上一扔,隨口道:
「就點一出男祭吧。」
《荊釵記》中《男祭》這一出,也稱《祭江》。
講的是女主角錢玉蓮抗拒改嫁,投江自盡,又為人所救。
男主王十朋以為她已葬身水底,故在清明時節,備禮祭奠。
雖然這齣戲歌頌的是義夫節婦,但這一出祭江的戲在滿月唱,終究不適合。
聽到對方要點這一齣戲,李孟氏先是微微皺眉,隨即又露出笑臉道:
「倒是讓王妃見笑,您點這齣戲,她們還沒排好,不如換一出她們拿手的如何?」
李守中和馮一博面對北靜郡王絲毫不遜,李孟氏自然也不懼對方!
可畢竟是馮府大喜的日子,自然還是以和為貴。
她想通過忍讓,讓對方適可而止。
「是嗎?真是遺憾呢!」
可惜,北靜王妃笑了笑,又意有所指的道
「堂堂楚國侯府的戲班,竟然連《荊釵記》都沒學,這些伶人真是該敲打敲打了呢!」
這話一出,李孟氏緩緩收斂了笑容,冷道:
「王妃,還請按戲單上點吧,馮家小門小戶的,戲班子不會唱那麼多哭喪的戲。」
朝中爭鬥,向來是斗中有和,和中有斗。
斗而不破,和而不同,才是朝堂的規則。
她雖然從不參與朝堂中的事,但也明白這個道理。
可今日北靜王妃顯然來者不善,咄咄逼人,接二連三的挑事,竟似要撕破臉皮。
那麼寶釵此時不在,她身為馮府長輩,為馮一博主持后宅,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可北靜王妃碰了個釘子,卻依舊不肯罷休,又繼續道:
「是嗎?我本來還想點一出《趙氏孤兒》呢,看來也沒戲了?」
人家滿月,你點個「孤兒」?
本來還想讓對方適可而止的李孟氏,聽到這裡不由眼睛微眯,沉聲道:
「既然王妃不知道點什麼,不如我為王妃點一出《火焰駒》的第一折吧。」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
李家書香門第,李孟氏自然不能失禮。
這《火焰駒》的第一折,名為《抄家》。
北靜王妃出身江南甄家,點這齣戲就是在往她心裡插刀了。
眼見兩邊刀光劍影,北靜王妃就要拍桉而起,衛夫人這時笑著道:
「今天這樣的日子,合該聽個猴戲,我看先來一出《孫行者大鬧天宮》,大家熱鬧熱鬧吧。」
李孟氏朝她笑了笑,又看向甄氏,問道:
「這個提議不錯,王妃可要看看猴子鬧一下?」
北靜王妃聞言,大有深意的看了衛夫人一眼,才搖頭道:
「不了,本宮有些乏了,今日就到這裡吧。」
說著,她緩緩起身,讓丫鬟為她披上斗篷,又轉頭道:
「衛夫人,可要一起?」
衛夫人起身,歉意一笑,又看向姑娘們那一桌,才回道:
「我侄女和薛夫人相熟,怕是一會兒還要道別才能走。」
聽到對方的婉拒,北靜王妃點點頭,也沒再多言,轉而朝李孟氏微微點頭,道:
「今日身子不爽利,就不多打擾,先告辭了。」
很顯然,她今天不是來慶賀的,也不是真的來鬧事的。
而是,代表北靜郡王來表態的。
這種事,水溶不好親自出馬。
不然就撕破臉皮,沒了一點轉圜的餘地。
由她這個王妃表達一下不滿,就足以讓很多人明白開國一脈的意思。
同時,又留下了一些斡旋的空間。
見對方適可而止,李孟氏自然不能失了禮數。
「恭送王妃!」
當即,她便帶著一眾人,將北靜王妃送出二門。
這邊北靜王妃走後不久,不少開國一脈的,還有一些不明所以騎牆派家卷,也都心事重重的陸續告辭了。
李孟氏也不挽留,直接讓李紈和李嬸娘幾人幫忙送客。
等這些湊數的都走了,馮府才重新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