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請纓

第四百一十章 請纓

「……輔國將軍霍之燃,粵海將軍鄔君澤,擅啟邊釁,私自與滄瀾國締結盟約,輕信他國,致交趾駐軍全軍覆沒,丟城失地……霍家和鄔家男丁去爵流放,以儆效尤!」

朝會上,侍班官員正在宣讀旨意。

南安王府全軍覆沒,交趾那邊的霍家人被殺的被殺,被俘的被俘。

好在都中還有一支霍家的人,算是留了一線香火。

不過聖旨一下,他們也都跟著吃了瓜烙。

丟城失地的重罪,沒人敢為他們求情。

當然,元春和內閣溝通之後也不給別人求情的機會,直接在朝會上公布了處置的結果。

旨意宣讀完畢,滿朝文武鴉雀無聲。

開國一脈更是一個個如喪考批。

就連北靜郡王都一臉的絕望之色,只是這絕望之中還閃爍幾分別樣意味。

朝廷如此處置就是殺雞儆猴之意,這讓馮一博著實也是無奈。

有了這個先例,王子騰那邊若是失利,他也沒法再保對方。

若是勝了還好,若是敗了也一樣跑不了抄家流放的結局。

「唉!」

元春看著滿朝文武的反應不由輕嘆一聲,又冷冷的道:

「大魏百年未曾有過此等大敗,如今北征還未結束,南面若是再陷入泥潭,恐對朝廷十分不利,況且若是不能奪回交趾,南面諸國怕也要被激起野心,甚至南面土司都可能離心!諸位還是說說吧,此事到底該如何處置?」

大魏太祖鼎定天下自不必說。

天泰帝早年也算銳意進取,不斷將防線外拓展鞏固,才形成了現在的九邊。

就連景順帝雖然有被韃靼兵臨城下,圍了都中的事,好歹也沒丟過地盤。

況且韃靼搶掠為主,掠去浮財和人口都是可再生。

地盤卻是死的!

再加上有東海郡歸附的事,也算是開疆拓土了,勉強也給景順帝遮了羞。

可現在宣治帝才剛剛改元不到半年,就丟了偌大一省之地。

這讓身為太后,代小宣治垂簾聽政的元春如何能不惱火?

若非有所顧忌,多多少少還要給南安王府留一絲體面,就算是給對方來個抄家滅族也不為過。

「啟稟陛下和太后,當務之急是讓廣東和雲貴那邊做好準備,再由朝廷派人過去主持大局……」

交趾臨近的雲貴本就是半羈縻狀態,流官和土官並存。

一個弄不好,那些土司就有可能藉機脫離大魏。

若是如此,大魏南疆必然糜爛,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恢復如初。

正是知道後果嚴重,滿朝文武尤其是開國一脈才會噤若寒蟬。

眼見沒有人出聲,賈雨村作為執掌兵事的閣臣,這個時候便當仁不讓的上前一拜。

說到此處,他還不由看了馮一博一眼,才繼續道:

「同時,最好讓東海郡協同,多方施壓下讓占婆和滄瀾兩國自己退兵,以快速結束此事,避免南北兩線陷入長期消耗。」

眾所周知,東海郡那邊只有馮一博能說上話。

而賈雨村說是多方施壓,實際上卻是想白嫖東海郡的兵力。

雲貴自不必說,能壓住當地土司就不錯了。

廣東那邊的粵海將軍鄔君澤,灰熘熘的逃回來,其手下的軍隊戰鬥力可見一斑。

在內閣看來,最惠而不費的辦法,就是徵調東海郡。

之前倭國的事已有先例,如今南洋出事自然第一個聯想到東海郡。

而且,讓東海郡派兵過去,占婆和滄瀾國退兵最好。

即使不退兵,兩邊打個兩敗俱傷,對大魏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現在還是速戰速決最符合大魏的利益。

珠簾后的元春心中早已有數,此時就直接問道:

「此事當派誰去?」

除非能有人到那邊整軍,協調三省嚴防死守。

再由東海郡協同,從海上跑過去,給對方一個千年殺。

如此一來,占婆國內不穩,自然要回兵防守。

滄瀾國獨木難支,也支撐不了太久。

內閣和兵部商議良久,都覺得這樣最有希望讓兩國儘快退兵。

說來說去,最合適的人選當然就是馮一博。

可內閣之中誰都沒開這個口,元春也是一樣絕口不提。

最後才拖到朝會上來商議。

沒辦法,馬上就要徵收夏糧了。

陳勤之還指望馮一博在背後出謀劃策,好順利推行新政。

李守中則不舍徒弟再去冒險。

如今徒弟位極人臣,這樣的功勞可有可無。

只要老老實實熬一熬,內閣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而不論是出海還是戰爭,其中風險都不言而喻。

趙舜君倒是無所謂,卻也不想做這個出頭鳥。

更何況,兵事也不歸他管。

同樣的,賈雨村明白馮一博在元春這邊的地位,還要在他之上,自然不會觸這個眉頭。

可沒辦法,他掌管兵事。

滿朝文武都不說話,最後也只能由他起頭。

元春也不想馮一博去,所以早就和他通過氣。

可惜時間緊迫,她給馮一博傳遞了消息,卻還沒收到回應就到了朝會的日子。

此時她自然是揣著明白裝湖塗,想要讓人舉薦人選,只要差不多就順水推舟了。

正在這時,北靜郡王忽地上前一步,朝丹陛一拜,朗聲道:

「臣舉薦京營節度使劉昭前往,劉大人此前在泉州衛,對東海郡和南洋諸國都相對熟悉一些,必然能協調南疆,一舉奪回交趾!」

放在平時,沒有實職的勛貴不怎麼參加朝會。

可如今南疆失守,這些勛貴都是帶兵的後備役,自然都要出席。

只是沒想到,北靜郡王不舉薦開國一脈,卻舉薦起劉昭來。

兵部侍郎白家錦眉頭一皺,連忙上前朝丹陛一拜,斜睨著北靜郡王,沉聲道:

「北靜郡王此言差矣,劉大人還需坐鎮都中,京營負責拱衛都中,保護陛下安全,節度使豈能輕離?」

新貴如今大多投到馮一博門下,京營之中的新貴已然以劉昭為首。

再加上拉攏的無門無派的中層,好不容易控制了大半京營。

若是劉昭被調走,南面能不能順利解決不好說。

可是京營群龍無首,恐怕開國一脈就要渾水摸魚。

等劉昭回來,大概率又要重新開始。

甚至,在此期間會不會發生什麼?

也許能不能回來都在兩可之間!

馮一博手下能信得過的人很多,卻多在東海郡。

而朝廷之中能信得過的,大多還都是文官。

劉昭這根獨苗自然不能輕動。

可問題是,北靜郡王說的也有道理。

南面除了粵、雲、貴,就屬閩地最近。

劉昭又有馮一博的關係,同東海郡交好。

不派他去,還能派誰?

「南疆告急,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也唯有劉大人這樣的帥才走一遭才能最快解決此事,除了劉大人,本王實在想不出其他合適的人選,若是不能儘快解決,拖的久了雲貴不穩。」

說到這裡,他不由頓了頓,才道:

「若是劉大人不如,那除非……」

北靜郡王這番話,顯然意有所指。

不等他再繼續,馮一博便上前一步,朝丹陛一拜,笑著道:

「劉大人坐鎮京營,不能輕離,東海郡那邊別人也說不上話,所以,還是臣去一趟吧。」

「這……」

北靜郡王聞言都愣了一下。

實在是馮一博主動請纓出乎他的意料。

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頓時笑出聲道:

「若是楚國侯出馬,想必占婆和滄瀾一定望風而降!」

一眾閣臣這時也都詫異的看著馮一博。

在他們看來,馮一博主動請纓殊為不智。

舉薦劉昭,顯然是開國一脈調虎離山的陽謀。

但思來想去,其實也是最優解了。

劉昭暫時離開京營,可以讓新貴暫代節度使之職,等他回來再接手就好。

畢竟,京營節度使的任命權在皇家,也就是元春手裡,那還不是說回來就回來?

最多是回來再麻煩一番,重新整治一遍京營。

相比之下,馮一博可就重要多了。

且不說新政有他在背後推動,只說他走了劉昭就沒了靠山,京營一樣不穩。

更何況,海上風浪無算,戰爭刀槍無眼,萬一再出點意外,這可比劉昭走了還要麻煩百倍。

「不行!」

第一個反對的不是別人,正是元春。

她在珠簾后微微顫抖,好不容易壓下心中的焦急,強自道:

「殺雞焉用牛刀?占婆、滄瀾不過撮爾小國,只需派人持聖旨調集大軍,天兵一到,兩國自然望風而降,楚國侯還是就在都中,主持禮部事宜,不必!以身犯險!」

正所謂關心則亂,元春這番話說的前後矛盾。

又說對方不堪一擊,又說去了是以身犯險。

這讓丹陛之下的馮一博有些啼笑皆非,忙整容道:

「陛下和太后不必掛懷,臣對兵事也算熟稔,自然不會打沒把握的仗。」

說道此處,他微微抬頭,朝元春微笑,又道:

「只是當務之急是儘快解決南疆事宜,此去必須速戰速決,因此臣還有個不情之請。」

元春想也不想,直接拒絕道:

「不必說了!本宮不同意!」

她實在不能讓馮一博輕易涉險!

更何況,她們孤兒寡母現在地位勉強穩固下來,可若是馮一博不在,她心裡實在沒底。

任憑元春拒絕,馮一博卻自顧自的繼續道:

「此去必然要以東海郡為主,因此還請太后在奪回交趾后,將鎮守南疆之責交給東海郡。」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面面相覷。

北靜郡王滿臉不解,喃喃道:「這楚國侯莫非是瘋了?」

馮一博就在他身邊自然是聽到了,卻依舊繼續道:

「東海郡為大魏戍守海疆忠心耿耿,此次出兵必然也是以東海郡為主,若是只讓出兵,並無好處,恐無法對東海郡將士交代,讓他們對朝廷寒心啊!」

一個開國一脈的將領忍不住跳出來,朝丹陛一拜,叱道:

「啟稟陛下和太后,朝廷自有法度,打勝了也自有封賞,按楚國侯所言,東海郡王顯然覬覦交趾,楚國侯就是他的先鋒,這是裡通外國,想要賣了大魏啊!」

馮一博見有人配合,當即微微一笑,搖頭道:

「此言大謬!」

他回頭掃視百官,笑道:

「東海郡王獻土歸附已經封了世襲罔替的郡王爵位,上次擊敗倭國尚且沒有封賞,如今若是再立功,難道要封親王不成?」

攻打倭國的獎勵都在議和條款之中,不僅有金錢上的利益,還有胖子島等土地。

但,這都是東海郡從倭國奪來的,還分給了朝廷大半。

而大魏確實沒有其他賞賜給到東海郡,更不論加官進爵了。

當然,世襲罔替的郡王已經封無可封,親王必須有皇族血脈才行。

「更何況,整個東海郡都是東海郡王一兵一卒打下來的,郡王之位也是獻土歸附后先帝冊封的,大人卻說東海郡是外國,這話傳過去恐東海郡百萬軍民都要離心了!」

這個大帽子扣下來,把那人嚇了一跳,忙道:

「不管怎麼說,大魏不是狼煙四起的西周,豈能誰打下來就是誰的,長此以往,豈非如隋之門閥,唐之節度,從此天下亂矣!」

聽到這樣危言聳聽的話,馮一博卻忽地道:

「如此說來,那占婆和滄瀾若打下來呢?」

那人一愣,有些不知該如何回應。

半晌,才悶悶的道:

「兩國若是打下來與大魏無關,但交趾乃是我大魏國土,自然不行!」

馮一博滿意的點點頭,又朝丹陛拜道:

「陛下和太后的意思呢?」

這番操作下來,明眼人都知道馮一博是以退為進,為東海郡爭取交趾是假,意在占婆和滄瀾才是真。

那反對之人此時也回過味兒來,剛要開口,卻聽珠簾后的元春沉聲道:

「若是東海郡能解南疆之急,除了交趾,打下的地盤自然歸東海郡統領。」

元春自然也已經聽出馮一博的意思,當即便順水推舟的應了下來。

但緊接著,卻又聽她補充道:

「但,你不能去!」

馮一博頓時苦笑一下,嘆道:

「若非臣親自走一趟,恐怕東海郡不會出兵。」

說道此處,他又是一拜,高聲道:

「南疆事急,實在拖不得,還請太後下旨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回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回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章 請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