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小節 遊學三載(下)
韓信的同學的確沒有幾個,而且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還要去到其他學館修習縱橫之學、儒學、道學、墨學等等,尤其還要學習刑名、法家之學,誰讓那是整個秦王朝的御國之術呢,自然要下自成蹊了。
韓信和幾位同學就租住在先生家附近,雖然他也禁不住好奇去到其他學館聽幾天講,可是他畢竟志不在此,不甚用心,實在空閑的時候他寧願四處遊逛或者冒險去一窺某個近處秦軍的營地。可是在先生跟他們仔細講過了名將吳起的生平事迹之後,韓信才對於出將入相有了一種深深的嚮往,他覺得那才是一個大丈夫應該孜孜以求的。
「吳起者,衛國人也,好用兵」,那一天的午後天色突然顯得陰霾,而先生的興緻卻很高,他一邊漫不經心地翻著簡冊,而一邊在向學生們用心地細述著他所衷心崇拜的那個吳起:「其先師乃隱居衛國一絕世高人,熟諳孫子十三篇與姜太公兵法。吳子年二十始慕其名而從其學,又六年成,乃拜別其恩師下山欲干諸侯。然不見用,吳子無奈之下方投充於孔門高徒曾參,事魯君……」
「先生,學生有一事不明,當吳子之時魯國國力何如?」這時一位學生髮問打斷了先生。
「問得好!當吳子之時魯強亦弱,魯強在禮儀之邦、仁義之師,疆域尚遼闊,帶甲數十萬;然魯政出多門,季氏專權,人心不齊,其勢又可謂弱也。是故吳子願傾力輔弼魯君以創強魯之業……小子,明白否?」
「學生明白!」
於是先生就又接著剛才的話講了下去:「不數年,齊人攻魯,魯君臣皆已知吳子賢,欲立吳子為魯軍主將以拒齊軍;然吳子有妻乃齊女也,是以魯人又皆疑吳子親齊,不敢見用也。吳子已知魯人意,然成功之機亦殊為難得,揚名諸侯,在此一朝,吳子乃忍心殺其妻以明己志也……」
學生們聽到這裡大多唏噓不已,成功真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韓信也不禁心中猛地一顫,他在思忖:究竟何為「大丈夫」?先生先前也說過,大丈夫成事當不拘小節,然果如是也?
而先生卻未有片刻的遲疑:「魯終以吳子為將,而吳子已不負魯君望,一戰而大破齊軍。然福禍相倚,其時乃有惡吳子為人者言於魯君曰:『吳起之為人,多疑而殘忍也。其年少之時,家累千金,然其游仕多方而不得遂願,終破其家,鄉人笑之,而吳起憤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臨行之時,與其母訣別,更咬破手臂向其母盟誓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來我魯地隨事曾子。居有數載,其母死,而吳起竟不歸葬其母,豈不悖乎人情!曾子亦鄙薄之,乃與吳起絕。今者吳起又殺其妻,豈偶然也?且夫我魯實我小國,而有戰勝之名,諸侯疑懼,必群起而圖謀消弱。又魯衛兩國實為兄弟之國也,而國君任用吳起,則是為背棄衛國也。望國君三思。』……」
講到這裡,先生竟倏地坐起,學生們也很是吃了一驚,但無一人多言語。沉默了半晌的先生最後方感嘆道:「水流濕,火就燥,風從虎,雲從龍,君臣相得,琴瑟合鳴,亦可遇而不可求也……」說完,先生的老淚彷彿都要流出來了。
後來,先生穩定了一番情緒才得以繼續剛才的話題。原來是先生又禁不住在感懷吳起的不得善終的可悲遭際:耳根子極軟的魯君最後果真把吳起打發出了魯國。
而接下去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後來吳起聽說當時的魏文侯有賢名,想要去投奔。而魏文侯既知吳起之名,於是便向他的臣下李克詢問吳起的為人,李克道:「吳起貪婪而好色,然用兵如神,雖前代名將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好在這魏文侯重才甚於重德,於是他便起用吳起為將,一戰就擊敗了秦國,並奪取了秦國五座城池。吳起帶兵很得人心,尤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幾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士卒中有病疽者,吳起親為吮之。是以得士卒死力。
魏文侯非常賞識吳起之才,專令他在形勢險峻的黃河以西防備秦國、韓國,而吳起不負所望,更為魏國訓練出了一支威震敵國的精銳之師——魏武卒。後來,魏文侯死了,其子魏武侯當政,吳起更伺機向新君建言:人君當不獨恃山河之固,而重在修德以立身立國。魏武侯深以為然。然而後來吳起因為名高而再次受人讒害,不得已去魏而亡楚。
楚悼王也一向非常欣賞吳起,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用為相,接著楚國便在吳起的主持下開始了一番變法圖強,明法審令,裁撤冗官,取消一些遠支公族的特權及其福利待遇,以撫養戰鬥之士。不久楚國便初步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力挫三晉,西伐秦,一時間楚國竟成為了諸侯們的心頭大患。可是好景不長,不久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得罪過很多人的吳起因此被殺。
「吳起說魏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縱觀吳起行事,以刻暴少恩而亡其軀,可不謂悲夫!然吳起在魯則魯勝,在魏則魏強,在楚則楚霸,出將入相,實百世之真人物也!當為爾輩不二之楷模……」先生這樣為學生們總結道。
而也就是從這天起,韓信的人生目標似乎更明確了,而他鑽研兵學也更為用心和自覺了,尤其他還多為涉獵,以廣己才。在那幾個年頭,翩翩少年幾成一個書痴。
只是無奈後來一場劇烈的政治風暴來臨,竟使得韓信從此無書可讀了。
韓信的同學的確沒有幾個,而且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還要去到其他學館修習縱橫之學、儒學、道學、墨學等等,尤其還要學習刑名、法家之學,誰讓那是整個秦王朝的御國之術呢,自然要下自成蹊了。
韓信和幾位同學就租住在先生家附近,雖然他也禁不住好奇去到其他學館聽幾天講,可是他畢竟志不在此,不甚用心,實在空閑的時候他寧願四處遊逛或者冒險去一窺某個近處秦軍的營地。可是在先生跟他們仔細講過了名將吳起的生平事迹之後,韓信才對於出將入相有了一種深深的嚮往,他覺得那才是一個大丈夫應該孜孜以求的。
「吳起者,衛國人也,好用兵」,那一天的午後天色突然顯得陰霾,而先生的興緻卻很高,他一邊漫不經心地翻著簡冊,而一邊在向學生們用心地細述著他所衷心崇拜的那個吳起:「其先師乃隱居衛國一絕世高人,熟諳孫子十三篇與姜太公兵法。吳子年二十始慕其名而從其學,又六年成,乃拜別其恩師下山欲干諸侯。然不見用,吳子無奈之下方投充於孔門高徒曾參,事魯君……」
「先生,學生有一事不明,當吳子之時魯國國力何如?」這時一位學生髮問打斷了先生。
「問得好!當吳子之時魯強亦弱,魯強在禮儀之邦、仁義之師,疆域尚遼闊,帶甲數十萬;然魯政出多門,季氏專權,人心不齊,其勢又可謂弱也。是故吳子願傾力輔弼魯君以創強魯之業……小子,明白否?」
「學生明白!」
於是先生就又接著剛才的話講了下去:「不數年,齊人攻魯,魯君臣皆已知吳子賢,欲立吳子為魯軍主將以拒齊軍;然吳子有妻乃齊女也,是以魯人又皆疑吳子親齊,不敢見用也。吳子已知魯人意,然成功之機亦殊為難得,揚名諸侯,在此一朝,吳子乃忍心殺其妻以明己志也……」
學生們聽到這裡大多唏噓不已,成功真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韓信也不禁心中猛地一顫,他在思忖:究竟何為「大丈夫」?先生先前也說過,大丈夫成事當不拘小節,然果如是也?
而先生卻未有片刻的遲疑:「魯終以吳子為將,而吳子已不負魯君望,一戰而大破齊軍。然福禍相倚,其時乃有惡吳子為人者言於魯君曰:『吳起之為人,多疑而殘忍也。其年少之時,家累千金,然其游仕多方而不得遂願,終破其家,鄉人笑之,而吳起憤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臨行之時,與其母訣別,更咬破手臂向其母盟誓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來我魯地隨事曾子。居有數載,其母死,而吳起竟不歸葬其母,豈不悖乎人情!曾子亦鄙薄之,乃與吳起絕。今者吳起又殺其妻,豈偶然也?且夫我魯實我小國,而有戰勝之名,諸侯疑懼,必群起而圖謀消弱。又魯衛兩國實為兄弟之國也,而國君任用吳起,則是為背棄衛國也。望國君三思。』……」
講到這裡,先生竟倏地坐起,學生們也很是吃了一驚,但無一人多言語。沉默了半晌的先生最後方感嘆道:「水流濕,火就燥,風從虎,雲從龍,君臣相得,琴瑟合鳴,亦可遇而不可求也……」說完,先生的老淚彷彿都要流出來了。
後來,先生穩定了一番情緒才得以繼續剛才的話題。原來是先生又禁不住在感懷吳起的不得善終的可悲遭際:耳根子極軟的魯君最後果真把吳起打發出了魯國。
而接下去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後來吳起聽說當時的魏文侯有賢名,想要去投奔。而魏文侯既知吳起之名,於是便向他的臣下李克詢問吳起的為人,李克道:「吳起貪婪而好色,然用兵如神,雖前代名將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好在這魏文侯重才甚於重德,於是他便起用吳起為將,一戰就擊敗了秦國,並奪取了秦國五座城池。吳起帶兵很得人心,尤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幾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士卒中有病疽者,吳起親為吮之。是以得士卒死力。
魏文侯非常賞識吳起之才,專令他在形勢險峻的黃河以西防備秦國、韓國,而吳起不負所望,更為魏國訓練出了一支威震敵國的精銳之師——魏武卒。後來,魏文侯死了,其子魏武侯當政,吳起更伺機向新君建言:人君當不獨恃山河之固,而重在修德以立身立國。魏武侯深以為然。然而後來吳起因為名高而再次受人讒害,不得已去魏而亡楚。
楚悼王也一向非常欣賞吳起,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用為相,接著楚國便在吳起的主持下開始了一番變法圖強,明法審令,裁撤冗官,取消一些遠支公族的特權及其福利待遇,以撫養戰鬥之士。不久楚國便初步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力挫三晉,西伐秦,一時間楚國竟成為了諸侯們的心頭大患。可是好景不長,不久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得罪過很多人的吳起因此被殺。
「吳起說魏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縱觀吳起行事,以刻暴少恩而亡其軀,可不謂悲夫!然吳起在魯則魯勝,在魏則魏強,在楚則楚霸,出將入相,實百世之真人物也!當為爾輩不二之楷模……」先生這樣為學生們總結道。
而也就是從這天起,韓信的人生目標似乎更明確了,而他鑽研兵學也更為用心和自覺了,尤其他還多為涉獵,以廣己才。在那幾個年頭,翩翩少年幾成一個書痴。
只是無奈後來一場劇烈的政治風暴來臨,竟使得韓信從此無書可讀了。
韓信的同學的確沒有幾個,而且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還要去到其他學館修習縱橫之學、儒學、道學、墨學等等,尤其還要學習刑名、法家之學,誰讓那是整個秦王朝的御國之術呢,自然要下自成蹊了。
韓信和幾位同學就租住在先生家附近,雖然他也禁不住好奇去到其他學館聽幾天講,可是他畢竟志不在此,不甚用心,實在空閑的時候他寧願四處遊逛或者冒險去一窺某個近處秦軍的營地。可是在先生跟他們仔細講過了名將吳起的生平事迹之後,韓信才對於出將入相有了一種深深的嚮往,他覺得那才是一個大丈夫應該孜孜以求的。
「吳起者,衛國人也,好用兵」,那一天的午後天色突然顯得陰霾,而先生的興緻卻很高,他一邊漫不經心地翻著簡冊,而一邊在向學生們用心地細述著他所衷心崇拜的那個吳起:「其先師乃隱居衛國一絕世高人,熟諳孫子十三篇與姜太公兵法。吳子年二十始慕其名而從其學,又六年成,乃拜別其恩師下山欲干諸侯。然不見用,吳子無奈之下方投充於孔門高徒曾參,事魯君……」
「先生,學生有一事不明,當吳子之時魯國國力何如?」這時一位學生髮問打斷了先生。
「問得好!當吳子之時魯強亦弱,魯強在禮儀之邦、仁義之師,疆域尚遼闊,帶甲數十萬;然魯政出多門,季氏專權,人心不齊,其勢又可謂弱也。是故吳子願傾力輔弼魯君以創強魯之業……小子,明白否?」
「學生明白!」
於是先生就又接著剛才的話講了下去:「不數年,齊人攻魯,魯君臣皆已知吳子賢,欲立吳子為魯軍主將以拒齊軍;然吳子有妻乃齊女也,是以魯人又皆疑吳子親齊,不敢見用也。吳子已知魯人意,然成功之機亦殊為難得,揚名諸侯,在此一朝,吳子乃忍心殺其妻以明己志也……」
學生們聽到這裡大多唏噓不已,成功真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韓信也不禁心中猛地一顫,他在思忖:究竟何為「大丈夫」?先生先前也說過,大丈夫成事當不拘小節,然果如是也?
而先生卻未有片刻的遲疑:「魯終以吳子為將,而吳子已不負魯君望,一戰而大破齊軍。然福禍相倚,其時乃有惡吳子為人者言於魯君曰:『吳起之為人,多疑而殘忍也。其年少之時,家累千金,然其游仕多方而不得遂願,終破其家,鄉人笑之,而吳起憤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臨行之時,與其母訣別,更咬破手臂向其母盟誓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來我魯地隨事曾子。居有數載,其母死,而吳起竟不歸葬其母,豈不悖乎人情!曾子亦鄙薄之,乃與吳起絕。今者吳起又殺其妻,豈偶然也?且夫我魯實我小國,而有戰勝之名,諸侯疑懼,必群起而圖謀消弱。又魯衛兩國實為兄弟之國也,而國君任用吳起,則是為背棄衛國也。望國君三思。』……」
講到這裡,先生竟倏地坐起,學生們也很是吃了一驚,但無一人多言語。沉默了半晌的先生最後方感嘆道:「水流濕,火就燥,風從虎,雲從龍,君臣相得,琴瑟合鳴,亦可遇而不可求也……」說完,先生的老淚彷彿都要流出來了。
後來,先生穩定了一番情緒才得以繼續剛才的話題。原來是先生又禁不住在感懷吳起的不得善終的可悲遭際:耳根子極軟的魯君最後果真把吳起打發出了魯國。
而接下去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後來吳起聽說當時的魏文侯有賢名,想要去投奔。而魏文侯既知吳起之名,於是便向他的臣下李克詢問吳起的為人,李克道:「吳起貪婪而好色,然用兵如神,雖前代名將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好在這魏文侯重才甚於重德,於是他便起用吳起為將,一戰就擊敗了秦國,並奪取了秦國五座城池。吳起帶兵很得人心,尤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幾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士卒中有病疽者,吳起親為吮之。是以得士卒死力。
魏文侯非常賞識吳起之才,專令他在形勢險峻的黃河以西防備秦國、韓國,而吳起不負所望,更為魏國訓練出了一支威震敵國的精銳之師——魏武卒。後來,魏文侯死了,其子魏武侯當政,吳起更伺機向新君建言:人君當不獨恃山河之固,而重在修德以立身立國。魏武侯深以為然。然而後來吳起因為名高而再次受人讒害,不得已去魏而亡楚。
楚悼王也一向非常欣賞吳起,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用為相,接著楚國便在吳起的主持下開始了一番變法圖強,明法審令,裁撤冗官,取消一些遠支公族的特權及其福利待遇,以撫養戰鬥之士。不久楚國便初步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力挫三晉,西伐秦,一時間楚國竟成為了諸侯們的心頭大患。可是好景不長,不久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得罪過很多人的吳起因此被殺。
「吳起說魏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縱觀吳起行事,以刻暴少恩而亡其軀,可不謂悲夫!然吳起在魯則魯勝,在魏則魏強,在楚則楚霸,出將入相,實百世之真人物也!當為爾輩不二之楷模……」先生這樣為學生們總結道。
而也就是從這天起,韓信的人生目標似乎更明確了,而他鑽研兵學也更為用心和自覺了,尤其他還多為涉獵,以廣己才。在那幾個年頭,翩翩少年幾成一個書痴。
只是無奈後來一場劇烈的政治風暴來臨,竟使得韓信從此無書可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