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刺刀

第115章 刺刀

三千多名新兵沒有一個吱聲的。他們當中或許有人是練武的奇材,能在單打獨鬥中打贏浙軍老兵,但是經歷了剛才那場慘敗,他們自己也清楚,這種單打獨鬥毫無意義,因為敵軍是絕對不會跟他們單打獨鬥的!武藝再精湛又如何?真在戰場上碰到浙軍這樣的對手,還不是一個死字!

算了,還是老老實實操練吧,煩是煩了點,但總比在戰場上丟掉小命強。

這一頓毒打算是將這些新兵給徹底打服氣了,他們不再作怪,老老實實的訓練,老老實實的背各種條令和紀律,努力搞清楚什麼是能幹的,什麼是不能幹的。浙軍老兵也沒有藏私,一名老兵帶三十幾名新兵,將自己多年軍旅生涯中學到的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有空的時候還會給他們講自己跟著戚大帥打倭寇的故事,聽得這幫新兵眉飛色舞,只恨自己投胎投錯了地方……如果他們生在浙江,肯定能追隨這位戰神狠狠地削那幫倭寇的!

龍岩峰也下足了功夫,找來工匠整出了一堆諸如單杠、雙杠、平衡木、繩網之類的東西,手把手的教士兵們怎麼練。於是這幫新兵在閑得無聊的時候會跑到這些器材前來一場緊張刺激的比賽,比比誰做引體向上做得多,或者誰爬繩網爬得更快,倒也不失為枯燥的軍旅生涯的一種調劑。

狠狠地操練了大概兩個星期的隊列和內務之後,新兵開始進行體能訓練。而體能訓練最簡單而有效的方式就是跑,一開始是一里地,很快就變成了四里地,最後變成了二十里地,跑到他們口吐白沫,哀聲一片。但是看著那些跑了二十里依舊一臉輕鬆的浙軍老兵,他們想罵娘都不敢罵:憑什麼人家能做到,你卻做不到?莫非你比人家少了條腿?

龍岩峰還很喜歡抓前三名和最後十名。他要求新兵在跑步的時候必須維持隊形,三十五人一隊,三十五個人一起出去,三十五個人一起回來。前三名,有獎,加菜!后十名就對不起了,得罰,多跑幾圈!至於那些亂了隊形的,回到出發點后發現自家的隊伍少了幾個人或者多了幾個人的……那你就準備跑上一整天吧!這一招當真把這些新兵給整得叫苦連天!

在狠抓體能的同時,駱尚志也教新兵們實用的軍事技能,比如說長矛刺殺術、火繩槍射擊技術以及炮術等等。這些都是浙軍在過去二十多年的征戰生涯中摸索出來的寶貴經驗,非常珍貴的。在那些老兵手把手的教導之下,新兵們才知道原來這裡頭有這麼多門道!

比如說組成長矛方陣的時候一定要隊列整齊,所有人的目光只能盯著前面,絕對不能東張西望,有東張西望的,馬上砍了;

比如說接敵前一定要平端長矛緩步推進,不能沖,一衝隊形就亂,隊形一亂就只能吃敗仗了;

比如說面對騎兵衝鋒的時候長矛手應該將長矛尾部的尾釘插入地面,將矛頭對準敵軍的戰馬等著它撞上來,而不是對準馬背上的騎兵;

比如說長矛方陣中一定要組織一批體魄健壯的士兵,手持大棒,看到撞入方陣中的騎兵便用大棒照著馬腿掄過去;

比如說火銃最好使用小粒火藥,而且最好用防水油紙按著每一次發射所需的量包著,防止受潮,而且裝填的時候也更加方便;

比如說火銃手在射擊的時候應該分成幾隊,輪番射擊,千萬別一窩蜂的開火……

這些都是很細緻也很基本的東西,是需要在一場場血戰中一點點地摸索出來的,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正是由這些細緻的東西一點點地堆積起來的。這幫新兵挺幸運,在上戰場之前碰到了這麼一群身經百戰的老兵,不必流血就獲得了大量保貴的經驗。

駱尚志基本照搬了浙軍的訓練模式,而龍岩峰也全盤接受,不打任何折扣。不過他也作了一定改進,比如說對火槍手三排輪射作了一定改進,浙軍的三排輪射是槍動人不動,前排打完了將槍往後排一遞,接過後面遞過來的裝好彈的火銃就開火,打完了再往後面一遞,再接過裝好彈的槍,再射。他則改成了人動槍也動,第一排射完,退到最後裝彈,第二排上前一步射擊,射完後退到後面,第三排上前一步射擊……如果敵軍沖得足夠近了,便三排同時開火。他要求火槍手苦練裝填本領,務必要做到每人每分鐘能打發射兩發子彈。

這並不容易,火繩槍的裝填、發射過程真的是太煩瑣了,再加上在戰場上大家都緊張得不行,效率就更低了,一分鐘能開上一槍就算不錯啦,「臨敵不過三矢」就是這麼來的。龍岩峰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要求大家苦練裝填基本功,務必提高手速。

同時他還增加了刺刀格鬥訓練。

是的,這傢伙配發給士兵們的火繩槍都裝有刺刀。

刺刀這玩意兒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早就被發明出來了。明軍有種火器名為「快槍」,也就是一根長長的、筆直的木棍前端套著一根粗而短的槍管,裝好子彈后將它對準敵人然後點火,子彈就會射出去……說白了就是三眼銃的前身。明軍覺得讓這些士兵只放一槍就退回軍陣中摸魚未免太浪費了,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他們整出了一種類似短劍那樣的東東,放完槍后往槍口一插,「快槍」就變成了長矛,可以愉快的用它捅人了。到十六世紀末,明軍更是開始嘗試著給鳥銃加裝一把一尺三寸長的短劍,讓火槍手哪怕脫離了長矛兵的保護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這種短劍劍柄很細,插入槍口一擰就能擰緊,然後就能用它進行廝殺了。而在歐亞大陸的盡頭,法國人也在差不多的時間段里進行著同樣的嘗試,試圖通過給火繩槍加裝刺刀,讓火槍手具備近戰能力……說真的,明軍在軍事技術上真沒落後西方多少,奈何整個軍工體系乃至整個軍事體系都爛了,很多富有前瞻性的發明都沒能激起任何水花!

真是莫大的遺憾。

龍岩峰給火槍手裝備的也是短劍式刺刀。這種刺刀全長四十五厘米,有著厚實的劍脊,劍刃開鋒角度較大,切割能力比較差,但劍尖角度很小,捅刺起來威力巨大。一米五長的火繩槍加上四十五厘米長的刺刀,整支火繩槍長度接近兩米,拿著都能當短矛使了。在這幫桀驁不馴的士兵面前屢屢吃癟的龍岩峰這回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在傳授士兵們刺刀格殺技術的時候經常用木槍跟士兵單挑,把他們捅得嗷嗷直叫。那幫新兵極其鬱悶地發現,這貨使用任何一件冷兵器都不是自己的對手,可當是用刺刀對刺的話自己卻只有被當成靶子的份,甭管怎麼招架、格擋,都免不了要被捅得哭爹喊娘!

駱尚志也對刺刀產生了興趣,跟著龍岩峰一招一式的練了好幾天,最後得出結論:「有了它,火銃手也有近戰能力了。不過這並不是一件理想的武器,遇到使用長刀長矛的對手,怕是占不到優勢。」

龍岩峰說:「是啊,碰到長刀倒還好對付,碰到長矛可就被動了。」

————很多網路小說都把刺刀的威力神化了,以為火繩槍或者燧發槍加裝了刺刀,再加上嚴明的紀律和高昂的士氣,白刃衝鋒便可以輕鬆吊打一切。其實並非如此,刺刀並不是一件理想的白刃戰武器,它的功能太過單一,攻擊距離和範圍都有限,攻擊方式也有限,必須是在受過嚴格訓練的老兵手中才能發揮出最強大的威力。英國詹姆斯黨人起義的時候,全面裝備燧發槍並且配備了刺刀的英軍面對蘇格蘭劍盾兵那風暴一般的衝鋒,經常連吃敗仗,最慘的一次被蘇格蘭劍盾兵砍翻了兩個營,用血的事實證明,刺刀並不是萬能的。哪怕是到了抗戰時期,拼刺技術精湛的日軍在面對拿長矛參戰的八路軍民兵的時候也經常被捅得哇哇大叫,沒轍啊,一寸長一寸強,加裝刺刀后全長才一米五的步槍對上三米長的長矛,真不是一般的吃虧!

刺刀最大的意義就是讓火槍手也具備了白刃戰的能力,不必再依賴長矛手了。有了它,軍隊可以愉快地給所有步兵裝備火槍,不必再像以前那樣維持一定數量的長矛手,從而使得部隊瞬間火力投射能力增強了好幾倍,這殺傷效率,可不是白刃戰能比的。它的出現意味著白刃戰變成了次要的殺敵手段,不再像以前那樣佔據主流了。

龍岩峰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讓他的火槍手跟長矛手維持一比一的比例,而不是給所有士兵都裝備火槍。步兵全面火器化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哪怕是是到了十七世紀後期的歐洲,燧發槍已經大規模應用了,歐洲軍隊也沒有全面淘汰長矛兵————當時的燧發槍可是都配刺刀了的。一直到十八世紀初,長矛兵這一古老的兵種才算徹底從歐洲戰場消失,而那時距離刺刀被發明出來,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了。

領先時代半步是神人,領先時代一步會死很多人,龍岩峰表示他領先半步就可以了,因為他不想變成死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朝大禍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明朝大禍害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5章 刺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