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又來了

第139章 又來了

歷史上,利瑪竇在廣東一帶傳教妥妥受挫。為了打開局面,他先是脫下歐洲傳教士的服裝穿上袈裟,以西僧的形象示人試圖拉近自己與中國人的距離,發現沒什麼卵用后又扔掉了袈裟,改穿儒服,並且潛心苦讀四書五經,用文言文學作,以秀才的身份跟中國人打交道……為了傳教,他真的犧牲了太多。

結果還是沒啥卵用。

後來,他深深的感覺想要將中國底層那些目不識丁,終日只知道為三餐一宿奔忙的平民發展成信徒實在太難了,所以果斷改走上層路線。他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進入北京,與北京城裡那些高官大儒交往,努力傳教。他發現這些飽學之士對天文、地理、數學、幾何等等方面的知識比較感興趣,於是便在傳教的時候時不時抖一點這方面的知識,以此作為誘餌。還別說,這招真管用,立馬就有許多大儒甚至官員被這些知識吸引,跑過來受洗了,他的業績那是蹭蹭地往上漲啊!

可好景不長,當他專心傳教,不再抖科學知識的時候,信徒立馬就跑了一大半……一天到晚哈里路亞的,有什麼意思,不聽了不聽了!利瑪竇沒轍,只能繼續擠牙膏似的一點點地往外面擠自己所儲備的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

於是,那些信徒又回來了。

幾個回合下來,利瑪竇算是看明白了,這幫貨真正對天主教感興趣的就沒幾個,對自然科學知識感興趣的倒是一抓一大把。但即便是這樣,也已經是他在中國傳教二十年以來最好的局面了。再說了,甭管人家是真正虔誠的信徒還是只想跟著他學點自然科學知識的偽信徒,人數就擺在這裡,這些妥妥的都是業績啊,報上去有面子啊!難不成教皇還能親自跑到北京來一個個的檢查他的信徒的成色不成?所以他也認命了,平日里傳教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講這些歐洲花費了一千多年時間積累起來的自然科學知識,真正關於宗教的內容少得可憐……信徒聽進去多少聖經的內容不重要,主要是kpi不能掉啊。

他還與徐光啟、李之藻等學者合作翻譯了《同文算指》、《測量法義》、《圜容較義》等等西方數學、幾何、水利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莫過於《幾何原本》,這一著作的問世是中國數學史上的一件大事,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原有的數學學習和研究的習慣,改變了中國數學發展的方向。可惜的是只譯了前六卷他便去世了,沒譯完。徐光啟自然不甘心就這樣半途而廢,主動跟澳門那邊的葡萄牙人聯繫,讓他們回去通知教皇,請教皇再派幾個精通這方面的傳教士過來幫自己譯完這部著作。

教皇也真派人來了,不過派來的不是利瑪竇這種懂得變通、博學多才的人,而是一個將宗教當成自己生命全部,不允許有一絲忤逆的死古板,指望這種人幫忙翻譯著作?做夢去吧。幾個回合下來,徐光啟受不了了,叫這貨滾蛋,讓教皇換別個來。

教皇說我派傳教士過來是為了讓你們回歸主的懷抱,向我獻上真金白銀,可不是為了給你們傳播我們西方最先進的科學知識的,就這種人,你愛要要,不要拉倒。

徐光啟表示這種除了聖經啥都不懂的貨我們要來何用?滾蛋!

教皇大罵中國這邊的信徒全他娘的是偽信徒,一氣之下將大批博學的神父全部撤出了中國大陸,不給中國打工了。徐光啟氣得破口大罵:

什麼鳥人嘛!!!

不光是利瑪竇,在鴉片戰爭之前,絕大多數傳教士都是靠傳授自然科學知識開路,得到中國高層的欣賞,才在中國站穩腳跟的。比如是南懷仁,他就是靠著在數學領域的高深造詣教會了那個一天到晚射兔子的傢伙計算微積分,一路高升做到了欽天監,那叫一個風光。由此也證明,用傳播自然科學知識開路這一策略是非常奏效的,龍岩峰實在不忍心看著利瑪竇這麼博學的一個人四處碰壁,浪費大把時間,果斷給他指了條明路……

至於是為了讓他順順利利地傳教還是為了讓他當免費的打工仔,就只有龍岩峰自己才知道了。

當然,對於有真才實料的人,龍岩峰還是很慷慨的,給利瑪竇指了條明路之後,又給了他五十兩銀子,並開具了一份文書,告訴灤州大小官員:這個洋鬼子我罩著,你們別找他麻煩!做完這些后,他便安排兩個人護送這個洋和尚前往灤州,自己則一頭扎入到繁重的春耕工作中去……

種穀子這種事對於永平府百姓來說並不陌生,幾千年來,穀子一直是他們的主食。當然,後來也加入了小麥,不過小麥的產量有點拿不出手,他們吃得最多的還是穀子。皇莊莊戶早在去年就開始翻地了,天剛剛暖和起來便開始整地,龍岩峰從京城那邊調來的種子一到,立馬就開始播種。龍岩峰基本照搬了大興皇莊的經驗,能用機械解決的就絕對不上人力。冀東這邊沒有大興皇莊那麼充足的畜力,他就早早的讓木匠做了幾千台獨輪手扶版的穀子播種機,由人手扶著在整好的田地間走過,種子悉悉落下,其效率是手工播種的十倍。

就是不可避免的會浪費一點種子。

龍岩峰對此並不是很在乎,在他看來,只要效率能上去,浪費一點種子也是值得的。

這個季節皇莊要播種超過一百萬畝穀子,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一年,粟飯都將是永平府百姓的主食。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像大興皇莊那邊那樣獲得大豐收?

所有莊戶都對此充滿了期待。

讓我們先把目光從冀東這片粗獷的土地上移開,投向遼東。

此時,遼東長城外,草原已經長出了茵茵綠草,但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寒風依舊冷得刺骨,據守各城沿途各墩堡的明軍裹緊那破破爛爛的衣物,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這些士兵一個個面有菜色,身體瘦弱,幹什麼都是有氣無力的,很難想象,在遼東這麼個軍事重鎮,鎮守長城的居然是這麼一群士兵。

其實也沒什麼出奇的,這都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傑作。

提起李成梁,大家都得豎起一根大拇指,誇一句「這傢伙真能打」,一年到頭不是在打犯邊的韃靼人,就是在揍女真大小部落,每一次都能斬獲大批首級,簡直是割頭狂魔一般的存在。在軍功衰微的明朝中後期,這位一仗就能砍回來數百首級的悍將簡直是戰神一般的存在。但提起他喝兵血的本事,估計大家也得豎起一根大拇指,誇一句「這傢伙真他媽能貪」!

貪到什麼地步?

在後期,這傢伙連家丁的糧餉都貪。

明朝中後期將領主要就是靠家丁打仗了,李成梁自然也不例外。他就是靠著剋扣衛所軍的軍餉,養了一批武藝高強的家丁,然後帶著這些武藝高強的家丁猛涮那些弱小的女真部落,割了那些女真人的腦袋拿去換賞銀,然後養更多家丁,涮更大的女真部落,割更多人頭,換更多賞銀……都玩起可持續發展了。在他極盛的時候,他的家丁多達七千人,放眼天下,沒有哪一個明軍將領能擁有這麼多家丁。仗著有這批家丁,他在遼東完全是橫著走。

但是……

不好意思,那七千家丁里真正能打的估計連兩千都不到,剩下五千完全是湊數的。明朝是按照戰兵的標準給將領的家丁發放薪水的,養多少家丁上頭就發多少薪水,而李成梁估計是撈錢撈上頭了,居然連家丁的軍餉都剋扣。朝廷給他錢讓他養家丁,他就整來一大堆騎不得烈馬掄不動大刀的廢物,每天給一口飯當吉祥物養著,而原本應該用來養這些家丁的錢,全讓他塞進了自己的口袋。

連家丁的餉都能貪,就更別提這些駐守邊境長城的炮灰了。這些士兵已經被拖欠了好幾個月的餉,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一個個餓得前胸貼後背,還得晝夜警戒,提防來自草原的韃靼騎兵,就別指望他們能有多高的士氣了,還願意出來站崗都算是對得起皇帝啦!

一名鬍子花白了的老兵拿出一塊樹皮,用刀子削掉表面那層硬皮,只剩下那層白色的嫩皮。削完了,他將刀子插入刀鞘,然後將樹皮塞進嘴裡,嚼了起來。

樹皮的纖維極多,他牙又不大好,得嚼很久才能嚼爛。不過他不急,對於他們這些完全被朝廷無視的邊軍而言,時間是唯一有富餘的東西,慢慢嚼就是了。

然而,就在這時,地平線後面出現的一道黑線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眯起眼睛,用手擋在眉毛之上遮住刺眼的陽光,極目遠望……

隨即,他噎住了,面色變得煞白,渾身發抖,發出一聲嘶啞的吼聲:

「韃子!韃子來了!」

大草原上,萬餘韃靼騎兵騎著戰馬,潮水般漫過草原。領頭千餘人人馬俱披明軍制式的重甲,一看就知道是從明軍手中繳獲的,後面則是身穿皮甲或者鏈甲的士兵,絕大多數人則連皮甲都沒有,只是穿著一身破破爛爛的、臭哄哄的皮衣,腰間佩著彎刀,手執騎弓,背掛箭袋,沉默的朝著長城逼近。

土蠻汗又帶人來遼東打卡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朝大禍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明朝大禍害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9章 又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