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

第18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

大明邊軍苦,而當墩軍和夜不收最苦。

墩軍和夜不收其實都是呆在邊牆外的墩台里,嚴格的說他們都屬於墩軍。

那麼,墩軍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呢?

咱們先說夜不收。

前面說過,夜不收相當於現在的偵察兵,他們都是墩軍中最具膽量、武藝也比較高強的精英,擁有較好的裝備和待遇。平日里他們呆在墩台里,一旦有令便離開墩台,潛入到韃靼人的牧區去放火焚燒草場、焚燒牧人準備應對寒冬的乾草、給大軍探路,甚至直接襲擊一些小部落,總之就是要把整個草原攪得雞犬不寧。相對應的,他們也成了韃靼人最為痛恨的一群人。他們襲擊小部落砍幾個人頭啥的倒還好,韃靼人不會很在意,可放火燒草場這個給韃靼人造成的損失就太大了,所以他們是韃靼人第一優先打擊、消滅的目標,每年被擒被殺的夜不收不知道多少,每次出塞都很可能是最後一次,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說夜不收還有一點悲情英雄的色彩的話,那麼墩軍,那純粹就是為活著而活著,麻木地活著了。

在大明的邊牆之外林立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墩台,這些墩台相當於邊境線的哨所,像一雙雙警惕的眼睛,時刻盯著大草原的風吹草動。這些墩台大的可以容納十幾名墩軍,小的只能容納五六人,這巴掌大的一塊地方,幾乎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了。他們是不敢輕易出門的,因為周圍都是韃靼人的活動範圍,一旦離開了墩台,很可能就會成為韃靼人的刀下亡魂。不想死的話最好老老實實呆在墩台里,哪都別去。

畫地為牢,大概就是這麼回事了。

但不出門還不行。因為墩台往往都建在高處,取水是很困難的,而韃靼人往往會想辦法破壞離墩台近的水源,迫使墩軍離開墩台到遠處挑水,然後在半路伏擊將其擒殺。對於墩軍來說,去挑水不是什麼苦差事,而是要命的活,每挑一次水都要冒一次生命危險,這種終日被死亡籠罩的恐懼,簡直能把人活活逼瘋。

除了韃靼人,老天爺也看這些可憐人不順眼。墩台都盡量建在高處,而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在雷雨天,高處的建築物最容易招雷劈了……所以幾乎每年都有墩台遭到雷擊,墩軍被雷劈死。可以說,即便大明與韃靼維持和平,這些駐守在邊牆外的墩軍也每天都在流血犧牲。

大明一大特色就是喜歡白嫖。這套制度是朱元璋創立的,他白嫖官員,只給官員最基本的工資卻要官員像老牛一樣勤勤懇懇的給他工作;他白嫖匠戶,讓匠戶倒貼工錢給國家幹活;他白嫖馬戶,讓馬戶倒貼錢給國家養軍馬;他白嫖軍戶,讓軍戶自帶軍糧替國家打仗……反正在老朱的計劃中,國家是不需要出一分錢就能正常運轉的,他和他的子孫後代壓根就用不著為錢糧開支而傷腦筋,只管收稅和砍貪官就行了。這套政策被貫徹得很好,從大明開國到現在已經兩百年了,官員倒是通過種種灰色收入擺脫了被白嫖的命運,可匠戶、馬戶、軍戶卻依舊在被白嫖。墩軍無疑就是被白嫖得最厲害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待遇本就十分微薄,而咱大明連這麼微薄的一點點爭糧也捨不得給他們,能拖就拖,能欠就欠,偶爾有錢糧發下去,也會被層層剋扣,最終落到墩軍手中的就沒幾個錢了。拜他們所賜,墩軍的生活極其困苦,一位巡視過大同邊牆的官員在給朝廷上書中寫道:

「軍士奔走於風霜之中,面色慘黧,甲衣無褐。其妻子所居,泥屋一間,半無煙火。七八歲男女,猶有祼而向日者。」

————墩軍們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和鞋子在冰天雪地中奔走,面色青黑,他們的老婆孩子蝸居於泥屋之中,在寒冬中沒有半點煙火取暖,七八歲大的孩子甚至連一件蔽體的衣服都沒有。

第一次抗倭援朝之役結束后,朝廷不僅要賴掉本應發給浙軍的賞銀和軍餉,還要將大批富有作戰經驗的老兵和軍官調去當墩軍和夜不收,浙軍暴怒,一千多人群起反抗,扣押了總兵王保,逼王保許諾發放餉銀和賞銀,撤銷將他們調去當墩軍的命令,最終被朝廷以鎮壓兵變的名義鎮壓,一千多名老兵被無情屠戮,剩餘兩千多人被盡數遣散,回家種田了。能逼得敬畏軍紀甚於死亡的浙軍扣押總兵逼他撤銷這道命令,不難想象墩軍過的是什麼日子。

簡單的說,墩軍活著就是純遭罪。不光是自己遭罪,按照大明的優秀制度,他的兒子、孫子在他死後也會繼續當墩軍,繼續遭這份罪。

由於活得實在太艱難了,九邊地區的墩軍逃亡現象極為嚴重。朝廷不得不將衛所兵一批批的往墩台里填,填過去一批,沒幾年又跑清光了,還得繼續填。薊鎮墩軍託了戚繼光的福,過去十幾年日子過得還湊合,戚繼光不怎麼剋扣他們的軍餉,同時從朝廷弄來大筆工程款修繕薊鎮長城,工程結束后還有剩餘,便當成福利分發給薊鎮官兵,墩軍多少也能分到一些。而且戚繼光對韃靼人也是恩威並施,幾個回合下來將在大寧游牧的韃靼人收拾得服服貼貼,以前鬧得很兇的烏梁海部都跑去砍木頭拉到喜峰口換錢了,沒空打仗,十幾年下來邊境一直太平無事,墩軍自然也沒有生命之虞。但打從周詠來了之後,就再也沒有這種好事了,這傢伙不光剋扣軍餉,還四處挑事,讓原本關係已經大大緩和了的薊鎮和烏梁海部、敖漢部、翁牛特部等部落再度刀兵相見,薊鎮頻頻去打草谷,韃靼人也頻繁犯邊襲擊墩台、營寨,整個薊鎮烽煙四起,墩軍苦不堪言。

做人最怕有比較。以前整個永平府除開少數商人、地主之外,大家都很苦,所以墩軍也不覺得有什麼。但打從龍岩峰大力整頓永平皇莊,尤其是這一戰每個皇莊民兵都獲得了一兩白銀的獎勵后,墩軍的心理一下子變得極度不平衡了。媽蛋,那些民兵不過是拿起弓弩長矛守衛一下皇莊,連韃靼人的影子都沒見著就得到了這麼多賞銀,我們呢?幾代十幾代人一直守在邊塞,日夜提心弔膽地警戒著,不知道跟韃靼人打過多少惡仗,死了多少人,卻連點銀屑都見不著,這公平嗎?

不公平!

於是,墩軍們紛紛卷包裹跑路,跑到永平府加入皇莊了。他們好歹也是有武藝在身的,不怕皇莊不收。而鎮守邊牆的邊軍不僅不阻攔,還跟他們一起跑……拜大明那不把軍人當人的優良傳統所賜,這些鎮守邊牆的邊軍日子也沒比墩軍好到哪,難得有這樣的好機會,此時不跑更待何時?

張佳胤對此十分憂慮:「薊鎮本來兵力就緊張,現在逃兵情況又越來越嚴重……好死不死的還剛剛跟韃靼人大戰了一場,消滅了他們好幾千人,韃靼人勢必要報復的!這可如何是好!」

他看著楊四畏:「能否讓軍官採取強硬一點的手段,嚴懲一批逃跑的邊軍,以儆效尤?」

楊四畏苦笑:「軍官都帶頭跑了……」

張佳胤:「……」

軍官都帶頭跑了,那還玩個毛線啊!

楊四畏哀求:「大人,你去跟那位龍內侍商量一下,讓他趕緊收了神通吧,再這樣下去,薊鎮就真的無兵可用了!」

張佳胤打心裡不願意思宦官打交道。明朝的文人都挺傲的,打心裡看不起宦官,認為宦官都是些不學無術、只會禍國殃民的禍胎,跟宦官打交道對自己的名聲不好。可現在的情況已經容不得他驕傲了,再不採取一點措施,薊鎮邊軍真的能跑清光的!

他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說:「讓人拿上老夫的名貼,去請龍內侍過來一敘。」

下人趕緊去了。

一天後,下人回來,一臉鬱悶地說:「龍內侍說了,他現在很忙,十天半個月內都脫不了身!」

張佳胤有點惱怒:「他在忙什麼?這分明是在給老夫擺架子!」

那下人說:「他還真的很忙……」

龍岩峰確實很忙,忙得都快沒時間吃飯了。

永平府原本是典型的窮山惡水,向來只有人口往外逃的份,極少有人願意到這裡來定居。但是打從他來了之後,就有大批大批的流民、棚戶源源不斷地涌過來,要加入皇莊當莊戶了。冷口寨一戰,他麾下這支成軍不到一年的延綏兵名揚天下,萬曆大喜之下親自賜名為「神武軍」,先不管這個名字有多中二吧,至少整個北直隸的人都知道了,這裡有一支非常能打的軍隊,一戰砍了兩千四百多顆韃子的腦袋,生俘兩千三百多人,有他們在,韃子看著邊牆都瑟瑟發抖。於是,更多的流民甚至缺少土地的農民蜂擁而來,往日人煙稀少的永平府現在居然有點人滿為患了!

這可把龍岩峰給忙壞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朝大禍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明朝大禍害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