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大明不會亡
京師的空氣令人窒息。
其實朱佑阮的支持者依舊不少,至少在這京師里,仍有人奉他為神明。
只是當一隊隊的軍馬上了街,各處的要害城門和街道被人控制,整個京師全部戒嚴,可是依舊,有人在焦灼的等待消息。
對於那些塞入門縫的報紙,有不在少數的人表示出了不屑於顧,是非曲直,還不是報紙想說什麼就是什麼。
可是……當那火銃聲傳出,卻是澆滅了這些人一切的希望。
是火銃的聲音,只有新軍,才能如此整齊的發出如此整齊的火銃,新軍動手了。
新軍是對誰動了手,莫非是有軍馬勤王?又或者是,這些新軍膽大包天,竟是對攝政王動了手嗎?
柳乘風當真是喪心病狂,居然……居然……
坐立不安的人依舊只能等待消息,他們心裡還存著希望,柳乘風定是要謀反了,要謀反了,他怎麼敢。
國朝百二十年,國朝百二十年哪,大明朝不會亡,不會亡的。
這些人心思複雜,心思複雜到了極點。
緊接著,令人窒息的消息傳出來。
攝政王朱佑阮如野狗一般,被人當街打死,與他共同殉難的,還有三十一名朝廷大臣,上到戶部左侍郎,下到吏部給事中,其中還有個順天府的小小推官。
可是……內閣大學士楊廷和呢?內閣大學士李東陽呢?
絕望的人不可置信,為什麼名單里沒有這兩個人物,難道不是他們力保攝政王,難道他們跑了?
這些雖然困在家裡的人,哪一個都有自己的耳目,所以雖是戒嚴,仍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雖然未必能保證消息的準確性,可是像楊廷和、李東陽這樣的大人物。不可能出差錯。
誤國,真是誤國啊,楊介夫、李賓之該死!
更加令人絕望的消息是,京師里數十萬的武裝,居然一點動靜都沒有,所有人都成了看客,有人蠢蠢欲動,可是居然沒有一個人有死國的勇氣。
大家都在乾等。都在期望著奇迹出現,當然,他們所期待的,都是別人給出的奇迹,至於自己……那還是留待有用之身,至於這有用之身留來何用?卻都各有打算。
接下來的消息又傳了出來。以英國公張侖為首的一批公侯,已經入宮覲見了太后,到底這些人談了什麼,誰也不知道,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這些人定是支持柳乘風的。
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一批人里,還有張家兄弟,還有成國公的世子。這些人都是和柳乘風穿一條褲子的。
『仁人志士』們又憤怒了,該死,這些人統統該死,因為一點蠅頭小利,居然連社稷都不顧了。
仁人志士們絕望了,為什麼只有這麼些人死國,為什麼?人心不古哪。
顯然,武官們比文人清醒的多,或許會有人心裡傾向攝政王。可是一旦答案揭曉。這些人就沒有再說什麼了,楚王其實也不錯。楚王殿下改制,給了武人不少好處,而且這些年,東征西討,也確實令人敬佩,那麼接下來他們要考慮的問題,無非就是如何巴結的問題了。
千萬別以為武人就是大老粗,其實理論上來說,武人比文人更懂得變通,武人雖然沒有花花腸子,卻也沒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規矩束縛,他們信奉強者,現在的強者擺明了楚王。
大明門的血還沒有擦拭乾凈,這裡已經成了禁地,仍然還有軍隊在這裡巡邏,京師也沒有解除戒嚴,到處都是緝事、都是廠衛。
無論是新軍還是廠衛,亦或者是經常出入聚寶樓的商賈,柳乘風的果斷無疑是給了他們一針強心劑,他們跟著柳乘風,已經沒有了退路,與柳乘風共榮共恥,若是柳乘風稍有遲疑,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好事。
安陸王畢竟是名正言順,畢竟是鳳子龍孫,將這個人留著,遲早會是個隱患,與其如此,倒還不如來個痛快。
坤寧宮裡。
張太后已經見過了英國公為首的王公,她的表現很鎮定,完全沒有其他人所想象中的脆弱,甚至她的思路也極為清晰,倒不像是王公們安撫她,最後卻是她來安撫大家。
緊接著,三個內閣大學士覲見。
除了焦芳,楊廷和和李東陽都是面無血色。二人木然坐著,總是走神。
這是一種畏懼和羞恥夾雜在一起的複雜心情,他們彷彿像被抽空了一樣,時而感到畏懼,時而感到羞恥,時而恨自己當時沒有死國難的勇氣,時而又木然不動,似乎認為自己沒有死的必要。
唯一神色如常的,只剩下了焦芳。
焦芳將外頭的情形簡略的介紹了一遍,當然,這一遍介紹自然都是傾向於楚王的,無非就是朱佑阮圖謀不軌,無非是楚王在勸說無效之後下令進擊。
殺人……似乎有極為正當的理由,至於張太后信不信,那麼就是另一回事了。
張太后臉色平靜,側耳傾聽,並沒有顯出憤怒,有的只是平靜,一種令人窒息的平靜。
她沉默片刻,隨即道:「哀家召朱佑阮入京,本意是希望他能暫攝朝政,可是不成想,他還未入宮,就已是膽大妄為,只是現在鬧出這麼一樁醜聞,實在可嘆。畢竟是先帝的兄弟,給予厚葬,仍舊以親王之禮下葬,不可簡慢。」
張太后一席話,焦芳的眼珠子卻是轉了轉,隨即道:「太后,不可。」
張太后慢悠悠的道:「焦卿這是何意?」
焦芳欠身道:「凡事必須名正才能言順,若是准以厚葬,豈不是告訴天下人,安陸王無罪?若是無罪,那麼豈不是說這平叛有誤?若是朝廷不能果決,只怕人心浮動,有人會有非分之想。」
狠,夠狠,人都已經死了還不肯放過。
楊廷和又憤怒了,只是這憤怒來的快去的也快,現在,他還有憤怒的資格嗎?
張太后踟躇,語氣平淡的道:「那麼焦卿以為如何?」
焦芳正色道:「立即傳召天下,伸張朱佑阮的罪行,既是圖謀不軌,窺竊神器,就當與寧王罪同。應削了王爵,派錦衣衛立即前往安陸,捉拿其家小親眷,至京師治罪,只不過……」焦芳在這裡頓了一下:「只不過將來太后如何處置,是否念在宗室份上斟免一些處罰,卻又是另一回事。」
張太后似乎也被說動,她嘆了口氣,道:「好端端的親戚,鬧成這個樣子。」隨即道:「內閣來擬旨,一切就按你說的辦,不過押解到京時,不要怠慢了,定罪是定罪,可是哀家將來還要酌情斟免的。」
焦芳忙道:「微臣遵旨。」
焦芳見張太后不說話,又道:「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現在安陸王既然已經死了,是不是該另委他人,代君攝政?」
焦芳突然提出,讓楊廷和和李東陽都不禁抬眸看他,現在剛剛弄死了一個藩王,這傢伙居然還好意思提出這個事,莫不是這人就是楚王的說客,這楚王想來做攝政王了?
想到這裡,楊廷和和李東陽都是鄙視的看了焦芳一眼,做人走狗做到這個地步,還真是大開眼界,外頭的血都還沒洗刷乾淨呢,現在就已經急不可耐了。
張太后顯得心煩意亂,卻還是順著焦芳的話道:「那麼你有什麼意見?」
焦芳正色道:「眼下正是多事之秋,若是無人主持大局,大大不妥,微臣以社稷江山計,竊以為應當再擇選宗室入京師攝政。」
楊廷和和李東陽聽到宗室二字,也是覺得奇怪,原以為焦芳會直接提出讓楚王攝政,若當真如此,二人已經做了準備,便是拼了命不要也要反對了,可是焦芳居然說了宗室二字,倒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了,這焦芳,到底想搞什麼鬼?
張太后顯然也是贊同,情理上,她是不願意再鬧這攝政的,可是現在剛剛殺了個宗室藩王,若是不表示一下只怕宗室相疑,於是點頭道:「誰來攝政為好?」
焦芳道:「德王有一子,名朱佑榕,禮賢下士,為人庄正,又是近親宗室,或可入京主持大局。」
眼下成化皇帝這一脈除了皇上外,已經再無人選了,那麼近親來說,就只有成成化皇帝的兄弟德王最為尊貴,德王本來受封於德州,後來嫌那裡不好,隨即又遷往濟南,與先帝同一輩分的是王世子朱佑榕,此人有些倒霉,他的爹活的時間太長,現在都已經年過七十,仍然身體康健無比,所以現在年界五旬,仍然還只是個世子的身份,焦芳提出他來,倒算是頗能夠讓各方面都覺得滿意。
楊廷和原本準備好的說辭一下子全部吞回了肚子里,顯然對於這個德王世子,他是無話可說的,按禮儀來說也確實沒有錯,幾乎挑不出任何毛病。楊廷和甚至在幻想,那柳乘風和這焦芳是不是也覺得自己做的太過份,所以才提請出這個人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