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煉獄的開始

第二十七章 煉獄的開始

(十分辛苦的和尚求推薦票,求鼓勵……)

見陳希亮為了說服自己讀書,連真宗皇帝的廣告詞都拿出來了,陳恪不禁暗暗偷笑……他上輩子好歹也是二三十歲的人了,怎麼會連簡單的道理都不懂?誰不知道大宋朝有兩個階級——君與士大夫是一層,其餘人等是另一層。

當大宋朝的官,不僅有地位、有尊嚴、有經濟收入,而且相當於拿到一面免死金牌——這是個不殺士大夫的國家啊,就算犯了法,頂多就是罷官、流放,不抄家、不株連,更不用擔心哪天會被自殺。要不後世讀書人,怎會那麼神往大宋呢?

不說別的,皇帝親自作廣告的工作,那肯定是有政策傾斜的。除非實在不是那塊料,否則不讀書求出仕的話,絕對是腦袋被門夾了。

但是做慣買賣的人,一要察言觀色,二要藏住心裡的想法。陳希亮的心意自然沒什麼好猜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只盼嬌兒好讀書。從根本上,兩人並沒有衝突,然而陳恪的性子,帶著前世的烙印,最不願受人管束。他不奢望無拘無束,但要爭取儘可能多的自由,便裝出一副無心向學的樣子,等著陳希亮給出優厚的條件。

這個分寸要拿捏好,不然把陳希亮惹毛了,可就得雞飛蛋打了。

正所謂『君子可以欺之方』,不欺白不欺啊……

果然,陳希亮率先出價了:「只要能完成每天的功課,其餘時間你可以自由支配!」

「每天都要應付功課的話,時間太瑣碎。」陳恪還價道:「不如一段時間檢查一次,這樣你好我也好。」

「你要那麼多時間作甚?」在陳希亮印象中,這麼大孩子,不就是玩么,還用拿出整日的時間來玩耍?

「不瞞爹爹說……」陳恪便道出,自己這幾日的去向。

陳希亮起先氣不打一處來,直想揍這個膽大包天的小子,但當聽他說到,陳恪決定將炒菜技術傳授給那蔡傳富,使其有能力養活老娘時,陳希亮又感動了:「那蔡老闆的確是孝子,你能幫他的話,實在是一樁積善積德事。」說著拍拍他的頭道:「原來汝等昨日,是做此勾當去了,直說不就完了?何必瞞著我,白吃一頓板子不說,還關了一宿的禁閉。」

「……」陳恪輕輕一記馬屁奉上道:「哪想到你這麼……開明。」

「某本就個開明的老子。」陳希亮果然受用,呵呵笑道:「你可以去教他廚藝,不過入股之事,就免了。君子不趁人之危,我們只要回賬來就是了。」

「……」陳恪心說,真是個敗家老子,便堅持道:「我們家將來也需要個進項,總不能光指著爹爹下力氣,收回來款子后,還是在他店裡入點乾股,橫豎不欺他就是了。」

「這樣,等他生意好起來再說,」陳希亮不是那種古板之人,想想也是個理,萬一自己長病生災,孩子們總不至於餓死,便叮囑道:「到時候人家有能力還債,還願讓我們入股,就不算我們趁人之危了。」

「是。」陳恪點見敷衍過去,便很痛快道:「全聽爹爹的。」

「那就五天檢查一次功課。」陳希亮也不知道這樣對不對,但他願意試試。因為他從陳恪的身上,感到了無窮的活力。不免生出一份期待,想看他能折騰出一番什麼樣的新天地!

「還是十天……」

「嗯……」陳希亮鼻音濃重。

「五天就五天……」陳恪果斷接受,不敢再還價。

~~~~~~~~~~~~~~~~~~~~~~~~~~~~

陳恪還是小看了陳希亮,君子雖然可欺,但智商一點不低,陳希亮在父子之約里,還是留了後門的——父子只約定五天一查,但課業量多少,卻掌握在老子手裡。

古人學問無遺力,豈能讓頑劣兒討清閑?

而且老陳是鉚足了勁兒,想讓自家三郎和蘇家二郎比一比,倒要看看誰家兒郎更優秀!

經過深思熟慮后,他決定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陳恪,在具體制定課程之前,陳希亮先對陳恪進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考試。結果發現他的大學知識要遠好於預期,但小學知識卻一塌糊塗。

這年代,以經學為大學,稱語言文字之學為小學。比起宋人來,陳恪有超時代的知識積累,分析問題更加全面,思考角度更加新穎,加之他自幼熟讀儒家典籍,對一些微言大義的解釋與闡發,自然遠超同齡人,甚至比陳希亮也不遑多讓。

但陳恪的知識支離破碎,不成體系。對一些經義理解的很深刻,對一些經義又曲解的很厲害,對一些經義更是一竅不通……不過在陳希亮看來,這很正常,因為自己從沒對他講解過經義,只要他反覆背誦。

這倒不是陳希亮偷懶,而是因為此時教學方法如此。一者,是為後續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二來,是這些聖人之言都有深刻的哲理和內涵,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講了也未必明白。需要學生自己體悟,然後等到進入高一層學習時,由學問深厚的宿儒,來傳道授業解惑的。

無論如何,陳希亮認定陳恪的悟性極高、思考能力極強。在沒有老師講授的情況下,就能自己想到這麼多東西……簡直是大儒的胚子啊!

『孔夫子小時候,也不過如此……』做父親的不無意淫的想道。要是他知道,陳恪的那些驚艷之談,都是從後世的書籍、網路上看來的,不知該有多失望。

但在小學方面,陳恪的表現就慘不忍睹了。

所謂小學,就是要求學生對字詞辨形體、通音韻、明訓詁。

首先是辨形體,陳恪雖幾乎無字不識,可一筆字寫得太丑……這倒不是大問題,因為古人並不是從幼年開始習字,他們認為幼時『骨軟易傷』,所以要等到孩子長大些。才開始教其提筆練字。大約就是從十歲開始,而三郎還不到十歲呢。

真正的麻煩在『通音韻』和『明訓詁』方面。所謂音韻,就是文字的讀音,所謂訓詁,就是對字詞的解釋。前者是後者的基礎,不通音韻,就無法真正訓詁。

陳恪的麻煩就在這裡,由於時代的古今遷移,地域的南北阻隔,彼此的語音差異是十分明顯的。所以他在陳希亮面前,才盡量少說話,就是怕被識破露餡。

但你要讀書識字,押韻做對,就必須掌握今人的聲韻調。更恐怖的是,除了掌握宋代人的聲韻外,還得掌握古人的……唐代人有唐人的音韻,漢代人有漢人的音韻,先秦人有先秦的音韻,掌握不好那時代的聲韻調,就無法真正理解那個時代的文字……因為訓釋詞義,往往需要通過語音來說明問題。

其實,宋代人自己都不怎麼治小學,不去深究經文的含義,也不去探索古人的聲韻,但那只是說一般的士子。凡是有成就的大學問家,無一不精通音韻學和訓詁學,因為小學是大學的基礎。基礎打不好,上層建築自然談不上多牢固。

陳希亮就堅持認為,不通文字、聲韻、訓詁、天文、曆法、數術,不能讀古書,只能人云亦云,不能發前人所未發!

他這是把自家三郎,照著大儒的方向培養啊!

~~~~~~~~~~~~~~~~~~~~~~~~~~~~~~~~~

找出問題來,自然要對症下藥,陳希亮開出了第一份作業——臨《廣韻》正文一遍。

所謂《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共五卷,是開國時官修的一部韻書,也是歷代韻書集大成者。全書收字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個,注文共十九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字,基本上是誰看誰吐,望之尚且生畏,哪裡提得起學習的興緻?

這當然不符合宋朝,將科舉做成最廣泛事業的目標,所以真宗年間,為了便於士子記誦和掌握,降低應試難度。禮部又頒行了較為簡略的《韻略》,只收字九千五百九十個,較《廣韻》少了許多。

但陳希亮對三郎高標準,嚴要求,自然跳過《韻略》,直接奔《廣韻》去了。

三郎看到這五本韻書,算算時間,一天抄一本,還得用正書,一字不得潦草!不禁心中狂叫:『你妹啊,還讓我干別的不?』

他提出抗議,但陳希亮掀起溫情的面紗,露出了嚴酷本相,面無表情道:「按照約定,只要你一次沒完成功課,特權就要取消!」說著冷冷笑道:「與其在這裡哀嘆,不如趕緊提筆寫字!」

「啊……」三郎慘叫一聲,倒在床上。原本還對他爭取到自由,無限羨慕兄弟們,全都只剩下深深的同情。

----------------------------------------------分割-----------------------------------

新章節寫得不易啊,查了不知道多少資料。同志們,需要票票勉勵一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品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一品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煉獄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