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真相一
承天殿中,龍椅上的景樂帝神色懨懨,文武百官靜立不言。
依照往日慣例,待丞相和太師向景樂帝述完重要朝事,便會宣布退朝。
大昭朝紀年以開國之君武帝李和昭正式稱帝開始記起,景樂帝為武帝稱帝后唯一留下的兒子,登基後為表孝心,不改年號。
二十六年前,先朝天子昏庸無能,各地藩王揭竿而起,都想角逐天下,致使天下大亂,內憂外患,百姓苦不堪言。
武帝當年作為朝廷一名小將,斬藩王,驅外寇,一路收整河山,歷經七載征戰生涯。稱帝后案牘勞形,一年後便駕崩了。
武帝將天下平定,花費一年時間讓新朝入了正軌,留下了五十萬軍隊,把這四平八穩的江山留給了自己唯一的兒子。
景樂帝早年跟著四處征戰,吃夠了苦,登基后很是奢靡無度,沉迷酒色,常年無心朝事。朝堂上之事一應交由太師龐先與丞相韓盛處理。
百官皆知曉彙報事情得找太師和丞相,朝堂上幾乎無人發言。
但今日不同,自皇帝賜死顧池風后一直稱病在家的御史大夫趙修安上了朝。他雖才年過五十,但因常年抱恙,瞧起來像是花甲老人。
趙修安從御史台官員首位顫悠悠地走出,走到空曠的大殿中央,向皇帝行了跪拜大禮。
大昭朝跪禮不盛行,只有祭拜天地,高堂離世,皇帝登基等十分重要的場合才會行跪禮。平日眾臣參拜皇帝也只需躬身問安即可。
趙修安這一跪,眾臣開始騷動起來。
景樂帝立時坐直身,一雙黃濁的眼直直看著趙修安,「老師這是何意?有話直言即可,不必行如此大禮。」
趙修安是先帝給景樂帝欽定的太傅,景樂帝一向稱他為老師。
「啟奏陛下,臣獲知顧府滅門慘案乃未經調令的赤龍軍偷潛入京而為。滅門行徑惡劣至極,發生此等慘事,京都百姓人心惶惶。滋事體大,望陛下明查」趙修安又是一拜。
滿朝嘩然。
眾臣皆知顧池風是因為在皇帝召見之時惹怒了皇帝被賜死。但當日並非在朝堂之上,不知內情者眾。
只知那日皇帝發了很大的脾氣,不但當場將顧池風賜死,下令收其家產,還不許任何人求情陳表。
後來為顧府求情的官員除了趙修安暈倒后被送到了家中休養外,別的全數下了獄,至今未放出來。
到後來顧府滅門案傳上來,景樂帝也只是淡淡的讓大理寺卿前去解決。此後朝堂之上就無人再提顧池風相關之事。
今日趙修安上來便提顧府滅門案,更是言明兇手是赤龍軍。雖說御史台可風聞奏事,可誰都太師最為倚重的便是赤龍軍。
太師不止掌軍事,更是皇帝的親舅父,深得皇帝信重。即便上奏之人是趙修安,若沒有真憑實據,恐怕也要犯牢獄之災。
龐太師雖已是花甲之年鬢髮斑白,但精神矍鑠,十分康健。他站在武官之首巋然不動,神色如常,御史大夫的話對他好像完全沒有影響。
高座上的景樂帝自聽了趙修安的話便一言不發,一雙眼中滿是陰鷙,死死的看著趙修安。
神仙打架,凡人自不敢參與。承天殿中靜得只剩下呼吸聲,膽小的官員已經不敢再看向任何地方,低著頭努力降低存在感。
韓相常年代天子處理朝政,見皇帝不語,太師不動,下首趙修安依舊跪著,只得出列。
「啟奏陛下,非京畿護城軍無調令擅自回京乃是重罪,若無確鑿證據,恐無法令人信服。」
龍椅上的景樂帝終於動了,他看了一眼韓相,又在文武百官中巡視一遍,最終將目光停在了龐太師身上。
兵符全數是一分為二,皇帝和執掌軍隊的將領各持一面。但現在顧池風死了不過月余,若龐太師手下的赤龍軍沒有天子調令便敢入京都殺人…
皇帝眯著眼問:「龐愛卿,趙卿所言之事你可知曉?」
景樂帝沒叫龐太師為舅父,聰明些的官員便知道了皇帝這是起了疑心。
景樂帝登基十多年,向來耽於享樂,長年累月的沉迷酒色使他身體虧空,近年來越發力不從心,他不允許有任何人影響到他的皇位。外將入京都,軍隊不可隨著回京,他殺顧池風時龐太師便是他的倚仗。
龐太師觀景樂帝神色,瞬間就變了個樣子,他一躬身,低頭切聲道:「臣未曾聽過此言,此等誅心之論,恐是有人趁軍中大權交替之時想要攪渾池水,挑撥離間啊陛下!」
果然,他話一出口,高台上的景樂帝頓時怒氣叢生。
顧池風手握三十萬邊軍乃是先帝所定。如今他被賜死,朝廷為了減少軍用,這三十萬兵散一半,剩下一半一分為二。這便避免了再出現景樂帝擔心的兵權一家獨大之事。
這顧池風剛死不久,便又牽扯到赤龍軍,是成心讓他睡不安穩嗎?
景樂帝一拍龍椅扶手,氣急道:「御史大夫,你把此事給朕說個清楚明白,若有弄虛作假,朕便將傳播言論之人全數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