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四章:金頂浮屠
民國詭聞實錄第一千零九十四章:金頂浮屠前面說到,沙海王城的城牆四角,有四座金頂白塔的寺院,在外城,每個百姓聚居街巷,也有小型的白塔寺院,前後兩層的金頂白塔,塑造出盛開的曼陀羅造型。
這兩層金塔的圓心彙集到內城中心,可見一座高度更高,面積更大的塔,完全矗立在內層圓心,成為整個曼陀羅花的中心點。
內城,完全是這些貴族和官僚居住的區域,這種位於中心點的建築與外城的寺廟相比,往往承擔的是主要祭祀場所的功能,在面積和高度上當然也是最高級別,他們不再猶豫,穿過街道走進內城,來到貴族宅邸簇擁的浮屠寺院。
整座寺院的佔地面積,大概有五六座四合院,算起來至少也得在千平米上下,整體造型呈現出回字形布局,中心有一座高達二三十米的金頂白塔。
這白塔由塔基、塔腳、塔身、塔頂、金頂五個部分組成,從下到上逐漸尖銳,就好像是朝上矗立的高大竹筍,在節塔身的關節連接點上,有略微收縮圓潤的結構,就好像是給塔身五個部分連上了大小各異的黃金箍圈。
塔身為雪白素凈的漢白玉壘砌雕刻,從塔腳到塔身絕無任何開口,到了塔頂的部分,才開始出現九層嵌套的金色塔檐,每一層塔檐下都有漆色裝飾的窗欞走廊,看起來很是華麗。
整體造型和吐蕃浮屠很像,只是比吐蕃的浮屠明顯要華麗很多,假如把吐蕃白塔比作素白神聖的話,這些白塔還要再加上珠光寶氣、神彩濃郁,若從高空看向城池,立馬就能分辨城中寺廟的高低貴賤,主次君臣。
這座金頂主塔只是寺廟的中心白塔,在主塔周圍,還有幾座七八米高的小型白塔,它們的造型就逐漸歸於平常,和他們一路走過來的居民區白塔沒有什麼區別,建立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與中心的巨大塔樓共用同塔基,形成較為華麗的白塔建築群。
在這些白塔建築群之外,形成了回字形的白色寶樓。
這些寶樓的形態,就已經跟城市中的方形寶樓差不多,金白主色、窗欞華麗、圓頂金盔、莊嚴肅穆,三層樓的高度正好與塔基完全持平,樓閣之中也有橋樑可以通向塔基,四個方向的橋樑形成了四面包抄的欄杆,保護著中心白塔建築群的安全。
按照建築風格來說,這種浮屠屬於西域的佛塔風格,多是南北朝時期,經由佛教傳入中原,是最早的佛塔形式,後世進出自由的木結構寶塔,要到唐朝中期乃至於宋朝才開始出現。
在此之前,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佛塔多是石頭材質、無法進出,這樣的佛塔到了當今的時代已經不多見了,唯有在雪域高原的某些寺廟中,還能見到殘留有西域佛塔風格的吐蕃式佛塔或者喇嘛塔。
這種塔樓如果過大的話,往往是石頭累積而成,再外面澆築泥沙漿形成穩定結構,然後再裝飾上漢白玉石頭或者是白色石膏,呈現出白塔的質地,如果只是一人高的小型浮屠,就沒有那麼麻煩了,只需要找到一塊巨大石頭,雕刻成浮屠樣式,再塗抹白石膏或者裝飾漢白玉就可以。
石頭材質的東西,天然就比木構建造的東西要困難,與後世的木結構寶塔相比,擁有極為明顯的缺點!
由於塔樓的主材質為石頭,天然就要比木材重很多倍,再加上雕刻石料不比雕刻木材容易,在製作塔樓的零部件時也顯得困難很多,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影響塔身的穩定性、塔基的承重能力。
為了兼顧石頭塔樓的地基承載力,塔樓往往修建得不會特別高,同時也為了塔身能夠更加穩定堅固,也會犧牲塔內的空間,以完全實心澆築的塔樓來換取整個塔身穩定,免得因為塔身空心影響了堅固。
這兩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的話,建再高的塔樓,也可能在頃刻間倒下。
為了避免石結構塔樓的
缺點,後世的匠人將石結構塔樓改良,形成了木結構寶塔,這種木結構寶塔可以通過各種橫樑、斗拱、枋木、棟柱、卯榫等木構件的組合,來加強塔身的穩定堅固,同時,利用石頭地基和木結構,將塔身的承重壓力全部轉移到塔基,只要能保證地基穩定,就可以隨意添加塔樓層數,最高可以建成百米上下的高塔。
唐朝開元年間,將作監的匠人為唐玄宗修建的燈樓,高達三四百米,登樓遠眺可以俯瞰整個長安城,若點上花燈的話,就好像是從天空中墜落人間的金宮瓊樓,蔚為壯觀,美不勝收。
從這一點也可以表明,木結構的塔樓無論是在穩定性還是在可塑性上,都是優於這些石構塔樓。
也許正是看到了石構塔樓的弊端,從南北朝時期直到唐朝中期,塔樓開始從石質朝著木質轉變,二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混合出現,直到宋朝時石質塔樓才完全消失。
此後的寶塔或者浮屠,沒有了石頭束縛,塔身也就變得越來越輕盈、寬大、穩定,裝飾性上也多了很多選擇,後世的寶塔越來越華麗精美,石塔樓逐漸被淘汰掉,消失在歷史建築中。
若再有出現的話,那就是出現在某些寺廟的後院禪院,規格也僅僅是一人多高,不具備任何製作難度。
話不多說,言歸正傳,他們走到寺廟附近觀察了塔樓,也沒發現有什麼問題。
岳觀潮好奇問道:「剛才你看到了什麼?」
娜依的眼神奇怪起來:「剛才我看到這座塔樓頂部,在微微泛著光,就好像有什麼燭火在上面被點亮,我們湊近來看,那個光芒卻又消失不見了,我也在奇怪,是不是看花了眼。」
眾人看向塔頂的窗檯附近,九層金頂沒有任何被點亮的感覺,當下的情況也就詭異起來。
宋思媛觀察了一下中心的塔頂說道:「上面的金頂經歷將近兩千年,都還沒有腐蝕也沒有產生任何銹跡,很可能是外面貼了金、刷了金漆或者來說乾脆就是純金打造的。」
「剛才我們舉著火把的時候,很容易將火光照上去,那就好像是塔身屋檐在慢慢被點亮,我看屋檐之下有窗戶和走廊,這座中心的白塔是可以登到頂部的,我們可以去上面去看看,看看到底是我們看走了眼,還是說有什麼燈火在上面?」
既然有此一問,那還是打消心中的懷疑比較好,免得在心裡多想幾次,後背發毛,他們繞過寶樓進入塔基附近,在偏東的方向,塔基上確實有一道門。
這道門洞橢圓開闊,連帶著屋檐一起壘砌在塔基底部,除此以外,地基之上就再也沒有任何進入塔內的通道。
岳觀潮他們臨近這道塔基上的門,拱門已經被鎖鏈給鎖住,鏈條的鐵環出現了拉伸變形,估計是千年前古城下沉時,產生的力道讓鎖鏈產生了部分形變,在千年的腐蝕下,已經完全沒了禁錮門板的力氣,他們拿起獵槍把子,輕而易舉炸開鎖鏈,拉動門板朝外打開。
他們站在門外觀察了片刻,確定裡面沒有什麼活物或者來說野獸之後,帶著眾人走入其中。
徐俠客說道:「宋千金,你不是說這樣的塔樓不可以進人嗎?」
宋思媛看了一下周圍的情況,解釋道:「塔內儘管可以進出自由,能供給人活動的空間並不算大,空間長寬也不過七八米,這將近幾十平的空間相對於整個塔身的寬度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正面印證了我說的話,這種塔身為了兼顧穩定性,不可能完全將塔內鑿空,哪怕是鑿空了一部分,寬度也有限,不可能像木結構塔樓一樣,可以擺下一整個宮殿。」
宋思媛走動時又說道:「如果是體積較小的話,這種金頂白塔是完全不可能容納人進出,但是這座高塔已經超出了二十米,屬於石構建巨塔,完全可以靠自身的重力保持穩
定,也全靠這座主塔面積較大,才能夠在這種漢白玉的空間之內,留出能夠供人上下的空間。」
「但也僅僅是能夠供人上下而已,放了樓梯之後也就沒多大的空間了,實際上還是屬於沒有空間,相對於佔地面積來說。」
他們走動時,沿著狹窄階梯已經來到塔頂的位置,仔細觀察也明白了塔頂的結構到底是什麼樣的。
白塔的塔頂大概有七八米那麼高,中心有個石柱支撐起整個塔頂,沿著石柱可以看到無數木構件朝外不斷發散,和中心石柱一起牢牢支撐起堅如竹筍的塔頂空間。
他們所見到的九層塔檐,全部都層疊分佈在整個塔頂外牆,各處窗欞門洞可以通往外界走到欄杆附近。
走上塔頂之後,塔中心的石柱也到了盡頭,石柱的頂端出現一個巨大平台,這平台已經是塔頂最高處,距離塔尖只剩下四五米高度,平台空間有限,面積當然也不大,總共算起來也就五十平大小,周圍有欄杆固定平台,五根華麗木柱束縛住這些欄杆,從平台的位置一路固定到塔尖頂端。
眾人腳踩平台,把視角轉移到平台中心,這裡有個他們完全認不出的器具物件。
這個東西有點像八卦羅盤之上擺了一個觀象儀,主要有底座,撐桿,成托盤,觀象圈,水晶球組成。
底座是一個長寬三米、高半米的巨型圓盤,圓盤被從外到里完全分為九個同心圓環,每個同心圓環之間有一定縫隙,看上去又是一個整體,環體上鐫刻著很多粟特文寫的文字元號。
在這些同心圓環的中心,也就是圓盤的中心點,有一根水桶粗的柱子,大概半米高,表面攀附著龍鳳造型,柱子表面做了很多既像海浪又如魚鱗狀的紋路,這個東西就是撐桿。
這根撐桿和頂端的托盤完全固定在一起!
所謂托盤,其實就是類似於仰面躺倒、固定在撐桿頂端的大型如意,材質接近於黃銅,造型和撐桿很像,都是游龍附鳳、雕刻鱗片,就好像是一個比水缸還略大一點的如意,以撐桿為中心,分為兩端支撐起觀象圈。
最頂端的觀象圈,就是觀象儀的最重要的構件,這個構件構造很是複雜,由三個碗口粗的巨型金屬環構成。
這三個金屬環以不同的角度互相套合在一起,中間用一根手腕粗的支撐桿,串起金屬環,固定在托盤上。
在這些金屬環中間,另有一顆比水缸略大的水晶球,也被固定在金屬圈之間,三個金屬圈互相錯開,就好像是組成了一個米字型金屬籠子,固定住中間的水晶球。
重頭戲,就是金屬圈籠中的水晶球,這水晶球比金屬圈小了一點,大小有點接近燒大鍋飯的鍋蓋,表面被打磨得很是圓潤光滑,看著比他們見到的玉川山石還要清澈透亮,中心被金屬圈的支柱刺穿,和金屬圈固定在一起,若是往水晶球的深層次去看,就能看到水晶球的深層有著很多被刻意篆刻出來的星宿圖,就好像是在水晶球中繪製了宇宙星辰,很是精巧。
眾人對這個結構不是很了解,更不知道水晶球做什麼用,觀察了好一會兒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
「這是什麼玩意兒?有點像個大煤油燈。」
岳二炮拍了下儀器,振蕩起金屬顫音。
「別動,萬一有機關就麻煩了。」
宋思媛仔細觀察后,解釋道:「有點像天體觀象儀,通過這些儀器可以觀察經、緯、日、月的相對位置,還能用來觀測天氣,是古代司天儀器,只是,從來也沒見司天儀器里有水晶球,我們更不知道水晶球是做什麼用的。」
古姮熙走上前,眼前一亮:「我倒是知道一個東西,就是不知道自己猜得對不對。」
宋思媛說道:「古姑娘,你可以儘管說,集思廣益總
比我們想破頭強多了。」
「幻術師所用的幻讖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