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漢帝崩,吳魏動
第九十四回漢帝崩,吳魏動
時正三更。漢帝嘆道:「朕不久於人世矣!」遂遣使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來永安宮,聽受遺命。孔明等與漢帝太子劉禪,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來永安宮見漢帝。
且說當孔明到永安宮,漢帝如迴光返照一般,居然看起來清明了許多,慌忙拜伏於龍榻之下。漢帝傳旨,請孔明坐於龍榻之側。撫其背道:「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而今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說罷淚流滿面看向太子劉禪,劉禪惶恐拜跪於漢帝面前,痛苦流淚。孔明亦哭道:「願陛下善保龍體,天下未統辟邪怎肯輕易離了我等!」漢帝不語,似是想到了什麼一般。以目遍視,只見馬良之弟馬謖在傍,漢帝令且退。謖退出,漢帝謂孔明道:「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道:「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漢帝道:「不然。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吩咐完孔明,便傳旨召諸臣入殿,取紙筆口諭黃門代寫了遺詔,遞與孔明而嘆道:「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吳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禪,令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孔明等泣拜於地道:「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漢帝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道:「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道:「有何聖諭!」漢帝泣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道:「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漢帝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太子劉禪、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道:「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你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
三人拜畢,孔明道:「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漢帝謂眾官道:「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又囑趙雲道:「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道:「臣敢不效犬馬之勞!」
漢帝又對著孔明說道:「未曾想孟起,子寒不在身側,朕心實在是不願。奈何各司其職專為我大漢,朕不怪此二人。想二人助朕,朕還未來得及與二人共富貴就散手人寰,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朕遺命:朕死之後,加薛冰為太子太傅荊州牧。加馬為太子太傅涼州牧。」
漢帝又謂眾官道:「卿等眾官,朕不能一一分囑,願皆自愛。」言畢,駕崩,壽六十五歲。時章武五年夏四月二十四rì也。
漢帝駕崩,文武百官,無不哀痛。孔明率眾官奉梓宮還長安。太子劉禪一路隨著靈柩直到長安,安於正殿之內。舉哀行禮畢,開讀遺詔。詔道:「朕初得疾,但下耳;後轉生雜病,殆不自濟。朕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聞達。至囑!至囑!」群臣讀詔已畢。
孔明道:「國不可一rì無君,請立嗣君,以承漢統。」乃立太子禪即皇帝位,改元建興。加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葬漢帝於惠陵,謚道昭烈皇帝。尊皇后甘夫人為皇太后,糜夫人追謚為皇后(糜夫人先於漢帝死)。升賞群臣,大赦天下。早有魏軍探知此事,報入洛陽。
近臣奏知魏主。魏帝大喜道:「前rì關公死,今rì劉備又亡,朕無憂矣。何不乘其國中無主,起兵伐之?」賈詡諫道:「劉備雖亡,必託孤於諸葛亮。亮感備知遇之恩,必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可倉卒伐之。」
正言間,忽一人從班部中奮然而出道:「不乘此時進兵,更待何時?」眾視之,乃司馬司馬懿也。魏帝看著司馬司馬懿問計於司馬懿。司馬懿道:「若只起大魏之兵,急難取勝。須用五路大軍,四面夾攻,令諸葛亮尾不能救應,然後可圖。」丕問何五路,司馬懿道:「可遞國書一封,差使往遼東鮮卑國,見國王軻比能,賂以金帛,令起遼西羌兵十萬,先從旱路取西平關:此一路也。再修書遣使齎官誥賞賜,直入南蠻,見蠻王孟獲,令起兵十萬,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以擊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吳修好,許以割地,令孫權起兵十萬,攻荊州,取荊州此三路也。又可差并州訓新兵張遼處,起新兵五萬,西攻長安:此四路也。然後命大將軍曹真為大都督,提兵五萬,由宛城徑出取樊城;此五路也。共大兵四十萬,五路並進,諸葛亮便有呂望之才,安能當此乎?」
魏帝聞言大喜,隨即密遣能言官三員為使前去;又命曹真為大都督,領兵五萬萬,徑取樊城。此時張遼在并州練新兵,如今已有兩年余,得到魏帝詔令,騎兵五萬新兵準備渡黃河直接攻馮翊。
卻說蜀漢後主劉禪,自即位以來,舊臣多有病亡者,不能細說。凡一應朝廷選法,錢糧、詞訟等事,皆聽諸葛丞相裁處。時後主未立皇后,孔明與群臣上言道:「漢車騎大將軍西鄉鄉侯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為正宮皇后。」後主即納之。
建興元年秋八月。
忽有邊報說:「魏調五路大兵,來攻漢地;第一路,曹真為大都督,起兵五萬,取樊城;第二路,張遼新軍五萬,過河取馮翊;第三路,乃東吳周瑜,起jīng兵十萬,來范荊州;第四路,乃蠻王孟獲,起蠻兵十萬,犯益州四郡;第五路,乃番王軻比能,起羌兵十萬,犯西平關。」
漢帝聽聞戰報對著諸官問道:「魏帝如此,是準備欺我國喪,此仇深似海,諸官可以對策?」漢帝繼位以來幾乎事聽孔明,今rì上朝看似詢問諸官,可是還是主要詢問孔明。孔明思定一會對著漢帝回道:「陛下,臣以為這五路兵只有一路為慮,其他四路臣已有對策。」
「相父先說說這哪四路可以退?」漢帝急切,聽聞孔明有對策,趕緊出言問道,這劉禪也真是的,既然孔明已有對策,那該問的可是沒有對策的那一路,如今這麼一問,不知道孔明心裏面該是怎麼樣的想。孔明看著漢帝,出口說道:「陛下,臣只有一路尚無應對之法,還請諸位大臣一起商議。」
漢帝看到孔明如此不給自己面子,心裏面感覺到了一絲的不快,不過如今以為帝王,看著自己口中的相父,漢帝卻是不會太過計較,出口對著孔明說道:「對,相父說的對,是朕忽視了相父所言。主要是朕聽見相父說五路敵軍可以退掉四路,心裡高興就忘乎所以然,以為相父必定能夠相處對應的計策來。」漢帝的解釋,孔明深深的對著漢帝點了下頭,表示理解了漢帝的剛才的急切。
這時候孔明出班,對著漢帝稟報道:「陛下,臣所對四路乃是曹真軍,有徵東大將軍高陵亭侯趙雲可退。東吳周瑜那路可以由征魏大將軍漢興亭侯荊州牧薛冰可退。至於那蠻王孟獲,臣以為其念昔rì臣七擒七縱之恩定不會出兵,不出旬rì便可得到蠻王的信使,這路兵已退。還有一路就是那番王軻比能他起羌兵敢來犯,就派鎮西大將軍武都亭侯涼州牧馬領西涼羌兵去,敵知馬勇及馬在羌兵中的地位定會退兵。
這五路來范之敵臣已退四路,唯有那張遼新兵,雖然只有五萬,可是敵攻馮翊,我軍新兵北方只有三萬餘,更無大將差遣。故需要諸位大臣出良謀以退敵。」孔明說完,退回。其他大臣此刻已經沒有初聽來范五路人馬時的驚慌,聽到孔明輕鬆退敵四路,心裏面安定不少。這時候站在一邊的大司馬德陽亭侯龐統出班奏道:「臣有一人可堪此大任。」
漢帝聽聞龐統有人推薦,趕緊問道:「卿所薦何人?」
「車騎大將軍西鄉鄉侯張飛。」龐統說完就是退回,漢帝聽到張飛名號,心裏面突然想到自己的三叔,此刻應該還在皇陵陪父皇和二叔吧!本來應該守孝三年的,可是漢帝為帝,為國之重,只能讓至親之人代孝。可是張飛念及兄弟情深,不讓諸位子侄守孝,自己一個守著自己的大哥,二哥。如今龐統提出讓張飛去馮翊對抗張遼新軍,這這的於情於理很難讓漢帝開口。
就在漢帝左右不知道該如何去做的時候,忽然有黃門上千拜道:「啟稟陛下,車騎大將軍西鄉鄉侯張飛求見。」漢帝聞言,趕緊走下龍床,來到殿前親自迎張飛。遠遠的看見張飛憔悴的神sè漢帝心中不忍,出口問道:「三叔勞苦!」
張飛看見漢帝親迎,趕緊半跪見禮。這是先帝給關公張飛的優待,可以就愛你帝半跪。漢帝趕緊上前口中說了句無須多禮,早有眼快手快之刃,扶起張飛,同入得殿來。只見漢帝坐會龍床,便命人去取張矮几來,這個可是薛冰造就的福利,因為自學兵使用這種可以坐不用跪坐的矮几后,風行了整個漢地,所以漢帝才命人給把矮几讓張飛坐,其他人則是只有站著的份。
「陛下!臣聽聞那曹丕居然命人派遣五路大軍來攻我大漢,臣雖老邁可是還希望為陛下為我大漢上戰場去。」張飛坐好,便是對著漢帝毛遂自薦,漢帝聽聞張飛前來是請求出戰的,趕緊出口回道:「三叔,剛才相父已經退了四路兵了。」
「還有一路呢?」張飛老是老,卻是聰慧了許多,聽到漢帝說退了四路兵,也不問具體如何,只是問那一路孔明還沒有想到退兵之路。漢帝聽到張飛如此問,心裏面搞下立盼,自己還真是有點太嫩,看看三叔的老辣,只問問題關鍵,自己以後可要多向三叔學習。漢帝繼續回道:「那一路乃是那張遼新軍,新練之兵如我漢軍一般,雖有五萬,但是犯的卻是馮翊,馮翊與長安不遠,而馮翊附近守軍只有三萬餘,暫時無大將可以統兵。」
這時一旁的龐統出言道:「剛才統向陛下進言,推薦翼德前去退兵。」張飛聞言對著龐統點頭,只見張飛站起對著漢帝說道:「就請陛下准許了大司馬所薦!」漢帝看著張飛,知道張飛要鐵定的出戰,於是口上問道:「三叔既然要去,誰可為輔?」
「統願往!」一旁的龐統趕緊自薦道。
「大司馬願往,朕就放心了!」漢帝對著龐統說道。
「既然三叔與大司馬一同去馮翊,那麼真就明rì為你們二人踐行,祝三叔旗開得勝,勝利班朝!」漢帝此刻心裏面高興啊,那魏國居然敢在先帝奔喪之時出兵,如今丞相略施計策就獨退四路兵馬,如今剩下最有威脅的一路自己的三叔親自去,那還有什麼不放心的,舉國安心自己這個做皇帝的心裏面也就安心了好多。
張飛龐統領了帝令,自去準備。漢帝下令讓孔明一切安排,孔明也是自去準備。
話說那吳帝聽到魏帝國書,具言yù起五路兵馬合兵四十萬去攻漢,吳帝召集諸位大臣議事。只見當先一人乃輔國大將軍周瑜,率先對著吳帝說道:「陛下,如今那漢帝死,新帝才登,舉國生亂之時。如今魏帝來了國書起了四路人馬,如今只要我國人馬出,就有可能攻下荊州。到時候我國地方擴大,又可以打壓漢國。臣願督兵前往,為我大吳開疆擴土。」
周瑜是個不怕事的人,如今吳兵彙集於夏口,巴陵,巴邱,長沙一帶,本是防備漢軍。如今正好可以出兵荊州,吳帝聽了周瑜所說,轉頭看向其他人,這時候丞相顧雍出班奏道:「陛下,都督之言雖然有理,可是荊州有漢將薛子寒,乃當世虎將有萬夫不當之勇,更兼荊州城固,我軍難道要強攻不成?」
「丞相所言極是,都督對於丞相所說可有對策?」吳帝本想出兵的,這是個好機會,可是丞相的話不得不聽,好的建議還是一個有志成為明君的吳帝來說還是會去用的,吳帝問向周瑜,就是看周瑜怎麼回答自己。「臣以為所戰不為敵怯,如今我軍未出就怯,如后誰人還敢再戰?」周瑜看著那班文臣謀士,知道他們也是有所考略,只是還沒有看清楚這其中的利益。於是,兩種看法糾結,吳帝早不能下決斷,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人想個折中的法子,不然討論個一天一夜也是解決不了的。
「陛下,臣有個提議!」就在眾臣討論之時,闞澤站出來對著吳帝拜道。
「卿有何法?說來讓朕聽聽!」吳帝看到闞澤說話,心裡便是有了主意。只見闞澤繼續說道:「今魏國遞來國書,聯合我吳國同出兵。只看其一路曹真出兵樊城,而又讓我吳國出兵荊州,這兩路人馬都在荊州相隔不遠。到時候只要一方破,剩下都是孤城,到時候才可有所舉動。」闞澤沒有明說完,只是提了一點,在殿的都是聰明的人,都是明白了闞澤的意思,個個都是點頭贊同。
「好!朕這就命人送國書於魏帝,准了他的請求,到時候我吳兵兵臨荊州,就看他曹真有什麼能耐是我吳兵前進了。」吳帝說完哈哈大笑,殿中諸位大臣領了帝命各去安排。
這回借用了演義裡面的一些,這以後將是個新的故事,第三卷:三國戰,將會持續更新!希望大家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