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154章
雖然得到回信,宋南樓依舊有些不安。
如今年關將近,前營邊上已經看到不少流民,朝廷當日其實也給了北地早稻良種,然而一是因為氣溫不夠,二是因為此地世族豪強太多,整片北地被劃分成了一塊一塊的小勢力,朝廷的政令並不通常,許多官吏接到命令后,即使不肯明著違背,也一定陽奉陰違。
——隨著[數據投放]模塊的開啟,本來就不算溫和的關係愈發雪上加霜,幾乎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雖然當地大族總是不配合宋南樓工作,但受到雙方綜合實力以及天子態度偏向的影響,一直沒怎麼佔到上風,而且宋南樓事後回思,覺得那些人用心固然不善,但後果也沒有多糟糕,當初那些人若是早早選擇配合,前營周圍那些城池,多半只是夯土為牆,等池常侍把水泥帶過來后,則從土牆變作了石城,有效提升了前營的防禦力。
縱然不日便要前往東地,宋南樓也沒有放鬆對前營的管束,還勒令周邊大族出力安置流民,免得引起動亂。
副將勸了幾句:「若是將軍態度過分強橫的話,那些人恐怕又要參將軍越權。」
宋南樓並不在乎:「我馬上便要去東地,隨他們參就是。」
副將知道上官心意已定,便不再多言,好在雙方雖然有些摩擦,當地大族都按耐住了沒有動手——副將想一想也明白了,反正宋南樓很快就要換個崗位折騰,本地人與其跟他接著斗下去,還不如暫時安分守己,儘早送他走人。
一名親兵過來主營中稟報:「師將軍的信已經送來。」
宋南樓跟師諸和兩人在未出仕前就有交情,出仕后也保持著書信往來,一月之前,宋南樓跟師諸和談及北地之事,雙方的想法都十分一致。
地方糧食不足,就一定會死人,對那些邊地少民而言,若是連活都活不下去,那還不若放手一搏,烏流部今年存在著大量的糧食缺口,他們的動亂之心已經熾烈到一定程度,絕非閻氏想法子給點安撫就能摁住。
親兵眼見上官坐在那邊看信,好半天不出聲,主動開口問道:「不知將軍還有什麼吩咐?」
宋南樓忽然笑了下:「沒什麼事了,你們先去收拾整備,等年一過便出發。」又道,「讓長史寫一些帖子,請本地大族來赴宴,我在此為官數載,既然要走,總得跟人好好打個招呼,也算善始善終。」
親兵雖然覺得那些大族未必想跟自家將軍善始善終,還是盡責地把宋南樓的命令轉達給了軍中長史。
宋南樓沒有虛言哄騙旁人,昭明五年一月末,他就帶著人馬,轉去右營赴任,而宋南樓的接任者,傳言也正在往此地趕的路上。
人都是善忘的,北地大族直面宋南樓的這些年,便慢慢遺忘了師諸和當年飄忽不定的行事作風——師諸和打仗時總是多出奇兵,雖然也算是平定東部的主力,然而他為人謙遜,喜歡將功勞退讓給旁人,又一直掩藏在主將的光輝之下,名聲便始終不顯。
離前營一千里之外的地方,定義郡的邊軍竟然在閻氏將領的帶領下,離開了原本駐紮的地方,往中原一帶行去。
按理來說,邊營兵卒不能擅離職守,尤其是不能隨意往內地走,一位年輕的閻氏族人在剛知道這個消息時,很有些膽戰心驚,然而一路行到此處,都沒有被人阻攔,內心很有些不可思議。
閻氏將軍給晚輩答疑解惑:「阻擋烏流賊進來劫掠,本就是咱們的分內之事,如今情況危急,少不得從權行事,我已經給京中遞了奏報,請皇帝寬宥,不過當日溫循能以拉練的借口跑到北地,我們如何就不能追索烏流來此?」又道,「其實北地大族早已對朝廷離心,我們若能起事,這些人縱然不敢明著襄助,私下裡也會放任一二。」
當然,閻氏所謂的遞奏摺請皇帝寬宥云云,其實只是場面話而已,不管實際情況怎樣,他們都需要有一個表面上能圓得過去的借口,讓人覺得閻氏不是亂臣賊子,只是事急從權,才做了出格之事,而北地的官吏們也需要一個理由,讓他們可以對閻氏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烏流部繞開防守進入中原,閻氏不得已帶兵追擊」便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由頭。
其實按照閻氏本來的意思,讓董復做這個名義上的大軍首領最好——當日因為玄陽子的事情,本該回京中為官的董復又被扔回了定義這個苦寒之地,他乃是定義郡守,閻氏理論上的上官,雙方此前其實一直相處融洽,然而在閻氏帶兵前往中原時,董復卻無論如何不肯配合,閻氏族人無奈,只能將人暫且捆了關押起來。
「叔父,前營兵卒眾多,便是把咱們的人馬都聚集起來,恐怕也難以攻下。」
閻氏將軍頷首:「你說的不錯,只是宋南樓已經離開,前營無人主事,這樣的好機會,萬一錯過,恐怕再難遇上,我打算施計把此地騙到手中。」搖了搖頭,「大周五處大營將領任免時,通常都是等新主將抵達后,舊將才能走,如此一來,營地兵卒便不至於失控,然而小皇帝做事任性,居然直接給這二人換了位子,才露出了些破綻,只要奪下前營,北地從此便得聽咱們的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