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不腐女屍
除了諸侯夫人的屍體不腐以外,在她的屍體周圍,還堆滿著許許多多琳琅滿目的陪葬品。
入眼可觀的就有成套的五鼎四簋,分別井然有序的排列在諸侯夫人屍骨的頭部旁邊。
除此之外,在棺槨的內部棺液中,還漂浮著精美的絲綢紡織物。
無數奢華的陪葬品,也在諸侯夫人的棺槨里陸陸續續的出土。
有金器,玉器,小件的有玉小飾物,更為難得的是,還有價值連城的漆木盒和漆木器,出土於棺內諸侯夫人的屍骨周圍。
如此之多的奢華漆木器,作為陪葬品,跟隨墓主人埋葬在棺內上千年。依舊沒有腐爛,出土時還散發出極其富有色彩的光芒。
要知道,漆木器是木質材料,極其難以保存下來,尤其是放置在潮濕的棺材里,更容易腐爛。
更別說歷經兩千多年依舊不腐,這實在是不可思議!
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卻發生在這具諸侯夫人的棺槨里!
這具諸侯夫人棺內出土的漆木器,不僅數量多,而且保存完好,出土時,色彩奪目,猶如剛剛下葬一般。
密密麻麻的擱淺在淤泥之中,散落在諸侯夫人的屍體周圍,本來這具漢白玉棺槨就十分龐大,能夠容納很多上等的漆木器擺放。
其中出現的就有耳杯,盒,盂,扁壺,樽,璧,漆木甬等。
如此之多的漆木器出現在諸侯夫人的棺槨里,祖父不難看出,這位諸侯夫人在生前的地位非常高。
有可能要比他的丈夫還要尊貴。
要不然的話,她棺內出土的陪葬品不可能可以跟他的丈夫媲美。
已知青銅棺,原本屬於諸侯王隨葬器物就如此奢華,而且祖父之前也看過諸侯王棺內出土的陪葬品。
雖然青銅器,金玉器物出土很多,但是卻沒有一件漆木器。
而原本屬於諸侯夫人的漢白玉棺槨內,不僅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金器,玉器。
甚至要比青銅器還要珍貴的漆木器都出土了很多件。
從已知出土的這些漆木器的珍貴程度來看,毫無疑問,諸侯夫人的身份,應該要比諸侯王還要尊貴。
要不然的話,諸侯夫人的棺槨里出土的器物,是沒有諸侯王棺槨里出土的器物那樣珍貴的。
很顯然,這位了不起的諸侯夫人在生前的地位非同凡響。
祖父當時沒有猜錯的話,這位諸侯夫人在生前的地位應該是王室家族的子女。
為了確認這兩位諸侯夫婦的身份,祖父在兩具棺內的淤泥中,找到了墓主人生前下葬的墓誌。
通過墓誌上面記載的信息,祖父最終的猜測果然沒有錯。
這兩位墓主人在生前果然是一對諸侯夫婦。
其中諸侯王本人是曾國的一位國君,而且還是西周晚期,第十一代周王,即周宣王冊封在北方的一個姬姓封國。
這位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諸侯王名叫曾文公,是曾國第二代君主。
生前共計在位有二十八年,從公元前八百二十年繼位,到公元前七百九十二年病死,終年四十八歲。
他的夫人,即諸侯夫人之所以能夠在死後享有比他更奢華的陪葬品,那是因為他的夫人在生前是周天子的女兒。
即王室的公主。
正因為諸侯夫人在生前是王室的公主,所以這位名義上是王室的公主,在死後,自然沾了王室家族的榮光。
死後享有的陪葬品,比自己的丈夫,即諸侯王本人還要奢華。
因此,這位諸侯夫人死後,棺內的隨葬品自然而然會比她的丈夫還要多。
據出土的墓志銘上面的信息記載,公元前八百二十年,執掌八年的第一代開國君主曾武公病死。
曾國在這一年發生了內亂,以諸侯下移至的公卿大夫荀子等惡勢力集團,趁機發動叛亂,想要奪取政權。
曾國的一幫老臣,為了扶持政權不被公卿大夫荀子奪取,於是在烏煙瘴氣的朝廷之中誅殺荀子,最終荀子一死,曾國的**徹底停止了。
但隨著曾武公死後,曾武公在死前並沒有交代遺囑,由哪位子嗣來繼承曾國國君寶座的事宜。
當時這一年,即公元前八百二十年,曾武公因為聽信小人讒言,肆意殘害忠良,對曾國的百姓十分苛刻,為了一己自私,他對外橫徵暴斂,迫使百姓怨聲載道。
怨民四起,臣下進諫,卻遭到武公的肆意殺戮。
由於武公的做法,致使曾國內部矛盾重重。
武公晚年,即公元前八百二十年,武公八年,他日益獨斷行,不納忠諫,一意孤行。
對自己的兒子,猜疑心比較重。
認為自己的兒子,唯恐自己在晚年,篡奪自己的君位。於是他聽信小人的讒言,對自己的兒子展開殺戮之心。
最終,由於武公的這種喪盡天良的做法,導致了他的兒子們,為了躲避他的殘害,輾轉在外流亡。
武公為了徹底斬草除根,以絕後患,自己的兒子們在外流亡,還不惜派刺客追殺。
曾文公是他的第七個兒子,從小機警睿智,但不幸也成為了這場鬧劇的逮捕對象。
曾文公為了躲避父親派來的刺客追殺,他先後輾轉多個國家,最後在江國[即今天的河南省一帶]自己母親的父親江國國君庇護下,這才苟延殘喘的活了下來。
武公死後,曾國的叛亂主導者荀子被老臣們誅殺。
由於武公在生前沒有立下遺囑,故此曾國沒有繼承君位者。
為了找到一個賢明的君主繼承國君之位,曾國的一幫老臣貴族,把目光放到了曾武公第七子文公的身上。
當時文公和他的母親為了躲避父親的追殺,逃到了江國的國土上避難。
而江國的國君江公是母親的父親,文公憑藉外甥的這個身份,得到了江國國君的庇護。
他和母親在江國才得已母憑子貴。
在江國國君的阻攔之下,才沒有被父親派來的刺客暗殺。
武公曾國的一幫老臣和貴族,都知道文公年輕有為,又是武公的嫡七子,是繼承君位的不二人選。
本來按照周朝的宗法禮制,國君死後,君位只能由國君的嫡長子來繼承。
嫡七子是沒有這個權利繼承的。
但是由於武公晚年昏庸無道,殘暴不仁,聽信小人的讒言,猜忌自己的兒子們會在他晚年篡奪君位。
不惜骨肉之情,派兵對自己的兒子們展開殺戮。
為此,他的兒子們為了躲避他的殺戮,輾轉在外流亡。
武公並不死心,又派刺客誅殺逃亡的兒子們。
武公的嫡長子,前嫡六子們全部受到武公的殘害,最後嫡七子幸免於難。
而嫡七子文公是武公所有兒子中,才能最高的一位。
因此,武公死後,曾國因為內亂一直沒有繼承君位者。
曾國的一幫老臣為了曾國社稷,不得已將流亡在外的嫡七子文公從江國迎來。
就這樣,文公在眾多曾國的大臣和貴族一致擁戴之下,登上了曾國國君的寶座,成為了曾國的第二代君主,史稱曾文公。
曾文公在位時長二十八年,由於他在少年時,經歷過戰爭的動亂,和流亡時積累了一定的執政經驗。
在他登上曾國國君的寶座以後,決心要以自己父親在位時的下場為戒。
即位后,他虛心謹慎,勤理國政!
對內修明政治,富國強兵,對外又遵從王室,這使得曾國在內亂后的短短几年。
國力突飛猛進,一躍成為當時北方一帶首屈一指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