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特邀讀者
李宏的新作《那時我們還年輕》在電子文學平台發表了。
作品描寫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對年輕人稚嫩苦澀的戀情及其後續遭遇,提醒人們「花開當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書成誰閱?自有天南海北的知音聞風而來,得失自有評說。當然,這一盛況李宏自己是看不到的,因為他至今尚未與平台簽約,故不能享受與讀者交流的喜悅和樂趣。但這又如何?對李宏來說,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雖然如此,李宏還是希望有一個人能夠看到它,理解它,從而更深層次地了解那一段經歷不但給女主人公造成了傷害,也給男主人公留下了終身難以彌合的創傷,所謂創深痛巨是也!雖然這傷口已無法彌合,但能在有生之年相互理解,相互慰藉,也是平生之幸。
同上次「徵求意見」一樣,李宏這次作出這樣的決定也是經過一番心靈的搏鬥和努力的,因為這需要定力,更需要勇氣。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因為年輕氣盛,因為傳統的「薰陶」,曾經的他是多麼的傲岸,多麼的不近情理,只有在不會喝酒又強喝了之後,才能夠放蕩不羈,想平時之不敢想,做平日不敢做之事。他就曾在這樣的狀態之下給已經「分手」的周靜蘭打過兩回電話,還冒昧地去過一趟她的「新家」。對李宏這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探訪,靜蘭表現的很熱情,也忙壞了他的夫婿和妹婿。李宏頗有些過意不去,尤其是那雙臨時拼湊的不同款式的鞋墊更令他感到難為情,不知為他提鞋進屋的周靜蘭會作何感想?但從她之後主動為李宏辦理書店購書優惠卡的舉動來看,她並不介意,而且在短暫的接觸中也交談甚歡,當然所談也僅限於書店的同事、往事而已,並未越「雷池」一步。
靜蘭問李宏:「你怎麼總是在喝酒之後來找我?」
對於這個問題,李宏自己不懂,周靜蘭就更是如入五里霧中了。
在兩人共事期間,李宏也曾在一次與鄰縣同仁聯歡的酒宴后邀約過靜蘭,當即就遭其拒絕。可見,她不是天生厭酒就是對喝酒的人懷有高度的自衛警覺。在李宏看來,後者的可能性大,而前者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據李宏觀察,靜蘭的酒量並不在自己之下,只是她在酒桌上的表現更藝術些——勸人喝的多,自己喝的少。那麼,既然如此,李宏又為何偏要在自己喝酒的情況下去找她呢?
現在的他總算明白了,是自己的性格特點使然。
在戒酒多年後的今天,他還能透過微信探訪靜蘭,說明了他漸趨成熟的心智和對於故舊知交的深厚情誼。
對於《那時我們還年輕》這本書,李宏除了在網上發表外,沒有私下發給任何一個朋友,因為他覺得這完全是自己的心聲,不適合也沒必要與任何不相干的人分享,除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原型外皆屬多餘。
今人較之於古人,最優越之處,就在於通訊手段多樣、信息傳輸快捷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只要你想說、敢說,就不會留下什麼遺憾。這就是李宏之所以要將自己的新作介紹給靜蘭的基本動機。至於靜蘭會怎麼想,怎麼看,持何種因應態度,就不是李宏能夠預知,也沒必要預測的事了,因為雙方至今除了曾經留下的淡淡歲月之痕外,已無任何瓜葛。所謂愛恨情仇,早已沒入塵世的茫茫煙海之中,無人提及,非夢喚醒,便蕩然無存了。
李宏知道這枚小「石子」不會激起什麼漣漪,至多僅能冒個小「泡泡」,並且還極有可能是微弱到不關痛癢的那種,因為雙方對彼此都太了解了,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是也。故,李宏對這次「薦書」之舉壓根也沒抱什麼希望。對他而言,此舉只是了卻一樁長久的心愿而已!
李宏給靜蘭發微信那天正好是重陽節,就以祝賀節日引入正題:
「靜蘭:節日快樂!
這是一本現代版的『活書』,可以隨時修改更新。如有興趣,可以登錄這一平台(『閱文集團』旗下的『』)一展胸臆或權作練筆。請多多指教!」
微信是當晚23點20分發出的,信后還附帶了幾朵玫瑰——這較之李宏當年可謂是極為「奢侈」了。
次日午時,李宏又補了一句:「書中有諸多虛構的成分,不必當真。」
直到下午十三時許,周靜蘭才回了一個微笑的圖標,僅此而已,早在李宏的預料之中。
李宏明白,兩人的關係至此算是畫上了一個名符其實的休止符——對方的微笑圖標便是一個放大了的句號,彬彬有禮地提醒你:伊人心已寒,從此不復也不必再言矣!
儘管如此,翌日,當李宏在看到微信群里有一個以粉紅色花形飄帶與桃心組成的精美祝福圖標時,還是忍不住轉給了靜蘭。這個與眾不同的圖標,在飄帶疊成的花瓣和桃心上分別書寫了這樣的字句:「祝你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平安」、「幸福」。最後,在花瓣舒展的間隙處呈現「早上好」三個字。桃心左下方是一條小龍,右下方是數個精緻的禮盒,周遭還環繞著無數的煙花和紅心。李宏覺得這圖標實在是太棒了,彷彿就是給自己定製的,完全符合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也算是對這段情緣最好的總結和饋贈!
往事既渺,使命已達,思辨留與讀者,臧否自有評說。
書寫了,該還的人情債也算勉強還了,至於對方領不領情、認不認帳已經無關緊要,因為雙方早已沒有任何瓜葛,分別行走於沒有任何交集的人生道上,多幾行文字少幾行文字根本就不關痛癢。但人不管是思想還是行動,總是停不下來的。就李宏而言,剛結束這段心路歷程,又同朋友們開啟了另一人生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