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小規模量產
葉然這種好奇心,絕不適合去工廠當工人。
因為容易出工傷。
就像上個月電機廠這邊有新工人好奇心重,老聽老師傅說那個封裝電機主板用的樹脂膠水特別熱,千萬不要用手去摸。
然後那個工人心想再熱又能熱到哪裡去,不就是把樹脂膠水加熱變成液體嘛。
我伸手輕輕碰一下再縮回來。
結果好奇一碰,手指上粘了一大塊樹脂膠水,甩都甩不掉,直接燙去了醫院。
好在葉然知道這種電機只是單純的高頻震動,這種震動對固體傷害很大,但對柔軟皮膚不會有什麼傷害能力。
不過電機表面非常燙手。
12v工作電壓,是電機所能承受的最大電壓。但在這個電壓下,電機外殼會非常燙,除非配備降溫系統,否則只能工作兩分鐘就會燒毀。
震動持續了接近三分鐘,然後電機啪嗒一聲冒出一股白煙后,沒了動靜。
一旁的技術人員絲毫不心疼,很快又換上一塊新的磁懸浮線性電機進行測試。
後面要測試電機在電壓波動,或是電壓下降的情況下工作狀態。
葉然沒有繼續觀看後面測試,而是和宋玉還有廠長陸城宇來到了生產車間。
為了能夠量產磁懸浮線性電機,電機工廠不僅專門騰出一片區域做為這款電機的專用生產車間,還特意訂購了多台可以用於生產這款電機的設備。
不過這些設備要麼是用來生產磁懸浮電機,要麼是線性電機,想要讓它們合二為一,必須對設備進行調整和改進。
經過一段時間攻關,現在技術人員已經可以小批量生產磁懸浮線性電機,但距離大規模量產,還有一段距離。
在生產車間內,廠長陸城宇給葉然介紹了一下現在的技術進展,還有所遇到的技術難關。
葉然提供全套的磁懸浮線性電機技術資料,資料上詳盡到電機內部的每個獨立加速線圈繞線方式,繞線允許的精度誤差範圍,動子與導軌之間間隔距離,動子磁力範圍,還有軸承與外殼c加工圖紙等等。
就連它在運行時,加速線圈的磁場分部,以及動子做功時,產生的氣墊和磁墊效應,都做了詳細說明。
但在工業製造領域裡,還有一種情況:
給你圖紙,你都造不出來。
這話原來很多「牧羊人」喜歡當口頭禪,以此來奚落本土製造業。
但現在電機廠遇到的情況,就和這差不多。
經過這段時間技術攻關,他們已經可以利用c數控加工中心,和手工裝配,小批量生產這款電機。
但在量產這邊,目前只解決了高速繞線,動子加工,還有外殼加工工藝。
光柵感測器,以及非常重要的磁懸浮軸承量產加工,還沒有解決。
三人走到一台高速繞線機前,廠長陸城宇介紹道這種繞線設備,是他們採購線性電機繞線設備后,專門做了技術改進。
現在他們一共有六台專用高速繞機,總部技術人員為了實現速度最大化,還專門研究出了一種流水線繞線方式。
現在繞線機沒有開機,廠長陸城宇給葉然看了之前拍攝的開機繞線視頻。
視頻里,這六台高速繞線機長的張牙舞爪,每台設備都有兩米高,下面是櫃式結構,上面是又像八爪魚又像蜘蛛腿般的銀白色細長繞線機械臂。
這些繞線機械臂只有快子粗細,顯得非常細長,上面還纏繞著一根根極細的銅絲,和透明管路。
當它開始工作時,六台繞線機連成一排,它們中間只有三厘米寬的白色特氟龍塗層軌道開始移動,把一根具備自粘效果的線圈膠帶緩緩傳送過來。
接著六台繞高速繞線機上面的繞線機械臂,開始「整齊畫一」。
它們以肉眼不可見速度,在線圈膠帶上空噴吐銅絲,這些銅絲被另外一根高速運動的細長機械臂牽動,把它們按照橢圓形特定結構,牢牢貼到膠帶上。
有些像蜘蛛在織網的感覺。
視頻鏡頭開始放大,原本只有一粒小點的銅絲加速線圈,被放大到整個屏幕。
只見繞線機械臂在膠帶上饒了一層銅絲后,另一根機械臂又加入進來,迅速在第一層銅絲上面噴塗一層澹黃色特殊膠水。
膠水剛剛噴塗完畢,繞線機又開始繞線工序,迅速在膠水上再繞一層線圈。
接著是第二層,第三層……
加速線圈一共有十六層。
六台高速繞線機一起在膠帶上繞線,當一個加速線圈繞好后,特氟龍塗層軌道會立刻移動幾毫米距離,讓繞線機械臂在線圈旁邊的空位處,繼續繞線。
廠長陸城宇介紹說這六台繞線機一旦開始工作,就會不停的在膠帶上繞線。
這樣它就可以繞出一條長長的,可以長到沒有盡頭,上面粘滿了加速線圈的膠帶。需要時,直接裁剪膠帶,就可以拿去貼在電機上下外殼上。
因為是全自動繞線設備,在不出現故障情況下,它們一天可以繞出五萬套磁懸浮線性電機所需的線圈。
接下來是外殼加工工藝。
電機外殼採用鋁錳合金材料,這種合金也被很多鋰電池廠商,用來充電當鋁電池保護外殼。
它在具備鋁合金一系列的優點同時,還有著比鋁合金更高的耐熱,和更高的延展性,和抗氧化性。
它不會像鋁合金那樣容易斷裂,即使是遭遇外力,也只會像鋼鐵那樣發生形變。
電機外殼當然是c加工工藝,電機廠從金屬加工廠那邊訂購專門厚度的鋁錳合金板材,接著把鋁錳合金板材切割成一條一條特定尺寸。
加工中心可以在這些特定尺寸的板材上,加工出電機的上下外殼。
理論上來說,只要是數控加工中心,都可以加工這種外殼。
但它的效率太低。
因為加工中心在做不同加工工序時,需要更換不同刀具,同時主軸來回運動,極為耽擱時間。
為了達到大規模量產目地,電機工廠把電機外殼加工工序里,那些耗時的加工工序單獨拿了出來,用專用設備加工。
比如開槽。
電機的尺寸厚度為一點八厘米,外殼厚度是一點五毫米。
所以需要在板材上開出7.5毫米深的凹槽,用來容納磁軌和動子。
如果是c加工中心來開槽,它要換刀,然後來回移動,用銑刀一點點把槽開出來。
這很浪費時間。
現在用專用設備來開槽,直接用直徑21毫米的銑刀,一刀銑出7.4毫米深凹槽。
它只有一個功能,就是銑槽,別的幹不了。
加工中心要十分鐘加工時間,那它只要十秒。
銑刀會預留0.1毫米加工余量,給加工中心精加工用。
銑槽如此,外殼加工也是如此。
切割設備在切割板材時精度很差,如果用c加工中心來對外殼精加工,同樣很消耗時間。
工廠這邊準備了高精度自動銑平設備,板材切割完畢后,直接用設備銑出外殼所需要精度。
幾米長板材,一刀銑下去,搞定。
剩下那些鑽孔,內部固定槽的精加工,再留給c加工中心去做。
外殼如此加工,內部動子也是如此。
但剩下的磁懸浮軸承加工,和光柵感測器,電機廠這邊就有些抓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