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必須精兵簡政
()史進回到河東路太原府時,已是六月下旬,河東路轟轟烈烈的征糧修路運動,剛進入高chao的後期,一百二十萬石糧食把太原府的周邊的幾個大糧庫堆的滿滿當當,河東路的糧價在外地糧食的不斷流入衝擊下,緩緩的回落到了征糧前的價格,2oo文/石的樣子,各州府道路整修的工作也比原來的計劃提前了兩個多月,差不多進入了收尾的階段。
這廝掰著指頭一算,若歷史沒有出現大的偏差,遼國東京道混同江流域的完顏部,應該開始向寧江州附近調動集結,當然這一切都是史進的猜測,短短几個月的功夫,施恩的錦衣衛雖然在遼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對東京道卻是鞭長莫及,雖派了幾個小規模的商隊混著往黃龍府混,消息卻一直沒有傳回來。
在東京道的遼陽府算是安插了眼線,但也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情報送回來。畢竟這個時代交通素為不便,史進離開東京時已吩咐石秀尋找善養鴿子的人才,到了太原府更是第一時間吩咐施恩去尋這等人才,在太原府倒也真尋到了不少民間養鴿的人家,重金禮聘為己所用。
須知這鴿子雖然可以自己飛了歸來,但總要有人先帶著去才行,尤其是錦衣衛的一切都是初創,民間散養的鴿子雖繁殖不難,要訓練培養成信鴿,卻素為不易,飛幾十里路歸巢不難,飛幾百上千里數千里,歸巢的概率則大為降低。
三四個月的時間,東京和太原府的飛鴿傳書算是初步建立起來了,史進出訪西夏時一路上帶的幾十隻鴿子,在出河東路之前實驗放飛的歸巢率有七成,等到了永興軍路,放出去的鴿子只回來了一半不到,至於帶到興慶府後放飛的那幾隻,真正飛回來太原府的只有一隻。
好在史進把種鴿留了幾對給察哥,並兩個養鴿人一起,這興慶府的鴿子早晚總能訓練出來,定邊軍那裡,史進一樣留下了種鴿,只是要等鴿群孵化訓練出來,非半年一年不成。
史進心裡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完顏部叛遼的消息幾時能確認,因此一直催著施恩把情報網優先延伸到寧江州,但史進並不著急介入完顏阿骨打和遼國之間的戰事,他的戰略目標在於遼國的西京道,河東路正對著的東勝州、朔州和應州,最後則是遼國的西京大同府!
至於東京道,是他留給完顏部立國的本錢,完顏部不建國壯大,遼國就不會征七十萬大軍去攻打,遼國大軍若不去東邊對付金國,自家這一個河東路如何圖謀西京道?又如何正面對抗整個契丹?即使加上西夏的力量也顯不足!
何況察哥還未必能說動國主乾順叛遼聯宋!那個成安妃可是遼國的宗室公主,西夏和大遼的聯姻遠比自己和乾珠的聯姻來的堅固和可靠。
河東路屯起了糧食,整修了道路,隨著糧價的平抑,老百姓的生活也回歸了正常的軌道,冬小麥的收割牽扯了從修路工地折返回來的農民們大量的時間和jīng力,雖然由於後期疏於管理全民在炒糧價,今年河東路的糧食產量比去年有所下降,但是各地前期蜂擁而入的糧食足矣彌補這點糧食缺口,因此民間並不缺糧。
史進離開東京時,蔡京和童貫都拍著胸脯保證,整個河東路駐軍的糧餉軍械全部足額按時放,黃河水運的便利,加上河東路的道路被修整一新,使得後勤保障工作順暢無比。
在繼續關注北方大遼和完顏部動靜的同時,史進在河東路的下一個動作便是整軍!
這河東路十七州府六個軍州,和西夏遼國接壤的第一線,從西到東,依次是晉寧軍、麟州、豐州、府州、火山軍、岢嵐軍、代州,兵力主要集中在以上七個州府,駐軍多的近萬,少的七八千,最少的五千餘眾,其餘二線和後方州府,不過駐軍一千到三千之間。
整個河東路的大宋軍力,不算勝捷軍一萬八千人的話,正式的禁軍編製約莫有十萬人左右,此外還有約十五萬人的廂軍編製。
河東路的人口總數不過是四十萬戶,約兩百萬人左右,這兩百萬人口中,婦孺老弱至少七成,若算jīng壯的話頂多五六十萬人口,長遠看,若養十萬禁軍加十五萬廂軍,顯然老百姓的負擔比例太重。
雖然現在是靠著大宋朝廷輸送的糧餉在過rì子,但不是長久之際,若哪天道君皇帝要卸磨殺驢斷了糧餉,河東路靠自己養活這麼多人可不是好耍的!必須整軍,必須裁軍,當然,朝廷供養的糧餉一分不能少,還得想著法子能多撈就多撈!
再說這師傅王進一到太原府,便跟到了自己家一樣,林沖徐寧都是禁軍教頭中後學晚輩,在東京時便素來敬王進的武藝本事和為人,彼此相見好不歡喜,得知王進師傅新收了乾珠等為徒,俱都與他作賀!
王進這廝論年紀不過三十五六,比林沖徐寧大的有限,但為人素來老成,自前年攜母逃離東京以來,久未嘗到被人眾星捧月的滋味,心中也頗感慨,天幸得遇史家大郎,才有我王進今rì。
這rì史進便召集勝捷軍眾將評定,林沖徐寧董平張清前後左右四軍統領使俱到堂前分坐兩旁,施恩剛從遼國趕回來,加上6謙一併參加,韓世忠和劉光世也都有資格參加,此外就是剛被史進保薦為勝捷軍中軍統領使的王進,當然還有乾珠,韓世忠劉光世一千蕃騎依舊歸這公主統領。
史進與眾將分析了河東路目前的狀況,提出下一階段的重點是整軍,這邊張清xìng子急,當先跳出來道,
「這有何難,大郎一聲令下,便命各州府軍編選jīng壯,淘汰老弱,須臾可成!」
王進林沖徐寧只是一味沉吟,卻不說話,心道整軍若如此簡單,相公何須召集我等開會!
這邊劉光世新來乍道想要表現一二,便大著膽子搶著道,「可沒張清兄弟想的那麼簡單,河東路久未經戰事,不比秦風路和永興軍路,沿邊諸軍只怕老朽空額非少,說是全路加起來有十萬禁軍,十五萬廂軍,只怕真要點驗,實際人數連七成都未必夠,若說jīng壯,半數都未必可得!」
劉光世的武藝本事雖然不如韓世忠等諸將,但頭腦還算是比較清醒,又久在定邊軍跟著自家老子混,因此對軍中的弊端心知肚明,就是當初他在定邊城手下那三千多jīng銳,要照花名冊的話其實是領著四千人的編製和糧餉,這還算是好的!其他各路軍州,只怕虛浮的更加厲害。
這邊6謙管著太原府和整個河東路的軍事後勤,在史進的示意下,這廝攤開賬簿掰著指頭算賬給大家聽:
我大宋朝的禁軍士兵的月俸從一貫到三百錢,分為五等,廂軍士兵的月俸從五百到三百錢,分為三等,最低級的廂軍則只給醬菜錢或者食鹽。
此外禁軍士兵在net冬兩季,還衣紬、絹六匹,綿一十二兩,隨衣錢三千。除了月俸和net冬季的衣絹和補貼,還給月良,比如廂軍士兵最低也有月糧六斗到二石,禁軍的士兵則二石到五石都有。
當然,以上只是士兵的糧餉,軍官就更多,比如林沖哥哥這樣的領軍統領使又遙領某州團練使的,月俸高達五十貫,月糧三十石,net冬季衣捐、絹三十匹,韓世忠劉光世現在是領軍副統領使,月俸也有三十貫,月糧十五石,以及net冬衣、絹十五匹及相應的衣物補助費五十貫。
十萬禁軍的軍餉加起來每月至少十萬貫,月糧至少在三十萬石以上,廂軍雖然待遇標準低,但十五萬廂軍的每月軍餉開銷,也得六七萬貫不止,月糧則差不多至少二十萬石。
史進尋思,不是不算賬,一算嚇一跳,大宋朝養這河東路編製內的二十五萬軍兵,每個月的花銷就在十六七萬貫,每年算下來就得近二百萬貫,口糧則六百萬石以上!其他衣、絹無數。
眾將聽了6謙這麼一算,俱都嚇了一跳,可真沒想到養兵的代價這麼高!比起來相公剛上任時勸捐的五十萬貫可也算不得什麼了,怪不得募集敢戰士時有十貫賞錢這幫傢伙這麼起勁的往太原府趕!抵十個月軍餉呢!
區區河東路怎麼花得起這個錢?這時代的粟麥畝產不過二到三石之間,若沒有朝廷從江南漕運調集糧草支吾,光靠黃河流域的糧食產量如何養得起這些邊軍!
史進下定決心,就算未雨綢繆,也必須jīng兵簡政!
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何整軍點驗?
史進雖領著眾人來此河東路坐鎮,仗著朝中有皇帝和二相撐腰,河東路的這些州府地方官員和軍頭們輕易不敢調皮搗蛋,征糧和修路的兩件事也被他稀里糊塗居然搞成了,可若是觸犯了這些邊軍軍頭的底線,動了人家的蛋糕,只怕事情不會像征糧和修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