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這是戰艦

第八章 這是戰艦

乾隆三十九年,夏初。

大秋島所有的戰船都已回港,正如梵偉等人預料的那樣,梁明手下已經擁有了大小戰船三十四艘。其中雙篷?船七艘,?繒船二十艘(十噸位的),大型?繒船五艘(200噸位左右),大型海船兩艘(200噸位)。至於小型的哨船、腳船則不多,十三艘,都是跟隨大隊行走通報的。梁明和柳風倒弄出的旗語太差勁,幾年來旗手也就只能打出一些簡單信語,很多情況下只能靠這些個小船穿梭於隊中來回通報。

這些年來梁明做事很小心,不但在同岸上聯繫時小心,就是老巢也是防的嚴嚴實實。每次大隊出海都要留下幾艘戰船護家,特別是最近,他手頭寬裕后留下的就更多了,就像這次梵偉看到的。

梁明做事小心,這在說明他為人緊細的同時也證明了他很怕死,所以在王倫起義不久將要爆發時他出手了。再也不顧及是否會暴漏行跡,梁明下令讓張建科、賴金明帶隊前往東北大量收購松木等適合建造海船的木料,他要建造自己的戰船。

梁明心裡很清楚,想要在南洋混海上實力一定要過硬,可僅僅靠自己的這三十來艘蝦米級的戰船是根本抖不起來的。或許到了南洋后再建造戰艦更方便省事,但其間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思前想後,梁明決定還是先造好了安心,於是二十多艘戰船穿行於東北、朝鮮和大秋島之間。截止現在木料終於湊齊了。

對於風帆戰艦梁明並不陌生,就在穿越前半年他還「造」了一艘以歷史上最著名的木質風帆戰列艦――英國的「勝利」號為原本的一艘工藝品。

想起那個大傢伙梁明就心思不定,歐洲十七世紀中葉以後戰船也就越造越大,起初排水量約為1500噸,到1750年2000噸的船隻已很普通,而到1800年更有超過2500噸的。

從十七世紀起,英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更是開始按配備的火炮數目將戰船分為六級,超過100門的為第一級,80~100門的為第二級,60~80門的為第三級,以此類推。

火炮數目如此之多,是因為受到現在的技術限制還都造得不大,每發一炮之後裝填彈藥都要費很多時間。用於海戰的主要是火炮60門以上的一、二、三級戰船,間或也有用四級船的,它們被統稱為「shipsoftheline」(戰列艦)。火炮少於40門和20門的五、六級小型戰船通常只用於護航和偵察,有「frigate」、「brig」、「sloop」等名稱,分別指三帆快速戰船、雙桅橫帆戰船和單桅縱帆戰船。

但自己這邊最大的七艘戰船每艘上面也只是安裝了24門火炮。雖然自己的火藥可能會比歐洲的好上一些,而整裝彈、高低架、退復進器(注1)也能讓自己的火炮性能勝過歐洲同行不少,但考慮到海戰素質的差異梁明心中實在沒底。只能將希望寄託於這艘正在建造的戰艦了。

這艘已被梁明任命為「中華號」的戰艦是以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為原型,長大約有十五丈,寬有四丈余,立6桅,造好后的排水量應該會超過八百噸。

這已經是大秋島最高的造船水平了,梁明這幾年來穿梭於大清的各家水勢除了收買戰船外,另一個目的就是打探各地的船工能手。這些年來陸陸續續的或請或綁,反正是弄了四五十號高手,當然他們的家屬也一併到了大秋島。如今的大秋島三千餘人,真正的能戰之兵也不過是六七成,剩下的全是家屬。主要的就是各地的船工、京師炮場的師傅和教書先生的,當然也少不了崔源他們這樣的郎中家的。

不管怎麼說船廠已經建起來了,看向正乾的熱火朝天的工地,梁明心中實在沒底,但到了這個份上也只能盡全力幫忙了。

梁明對於現在的造船是幫不上什麼忙,可他畢竟干過這一行,知道一些這裡的知識,所以不管有用沒用全到了出來。這倒是讓張建科驚詫不已,他這人水平在這四五十個大工師傅里中等都排不上,可他畢竟是行當出身眼光還是有的。拿著梁明寫下的資料,張建科表現出了很高的管理水平,五天的工夫就將能用得上的技術全補上了。

最為重要的就是龍骨,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橫斷面為v形,尖底船下設置貫通首尾的龍骨,用來支撐船身,使船隻更堅固,同時吃水深,抗禦風浪能力十分強。歐洲船隻於十九世紀初才開始採用這種龍骨結構,比中國晚了數百年。

龍骨作為船體的基底中央連接船首柱和船尾柱的一個縱向構件,它主要承受船體的縱向彎曲力矩,製作艦船模型時要選擇木紋挺直、沒有節子的長方形截面松木條製作。

而在這樣接起的木龍骨完成之後,一條條一丈長的鋼筋(應該算是最爛的了)首尾相接的扎付於龍骨之上,這樣一來不禁增強了支撐船身的硬度,還保證了戰艦的抗風浪的性能。

同樣旁龍骨、肋骨、龍筋、舭龍骨(2)也都附上了鋼筋。總的來說戰艦在海上的生存係數增強了不少。

至於戰艦的船舶動力,梁明對於自己本土的風帆技術――橫帆一直很有信心,根本不用藉助西方的縱帆技術。

而其餘的像水密隔艙、穩定性什麼的張建科他們足以解決,事實上大秋島的這批船工已經是大清水平最高的一批了,他們不少人都參與過大型福船、沙船的建造,建造七八百噸位的船隻還是一定經驗的。

所以,時間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了。除了清水教有幾次差人前來外,大秋島「中華號」的建造並沒有絲毫的不妥,在大秋島全島之力的協助下至七月底「中華號」終於建成了,經過試航完全沒問題。(從夏初到七月底,三四個月的時間不算誇張吧!)

站在高高的船樓上,手按著最新鑄造的火炮,梁明俯視波浪翻湧的海面,他終於安下心來等候自己在大清的第一戰,也是今後十年在大清的最後一戰。

十年,自己足以在南洋立足了,那時再看分曉。

艷陽高照,海風滄瀾,星屑碎島,浮光飛掠,鷂鷹雲集,魚龍飛游,海上景色之美更盛別時。

「中華號」――排水量八百五十噸,火炮四十八門,全員二百人。

ps:(1)整裝彈:也就是把和發射藥包裝在葯莢(彈殼)中,和彈頭直接在一起。發射后葯莢可以回收使用(待其冷卻后回收,清理,換底板,再裝填)。彈殼本身可以起一定氣密效果。整裝彈的發射葯爆發后,彈殼會強迫氣體只能朝前方滲出,推進彈頭后,沿彈殼外壁與火炮內壁后滲。最後遇上比彈殼直徑稍大的彈底板,又會被強迫往上下轉向,遇上炮膛內壁后再奘向後方,然後遇上炮拴強迫再轉向幾次(視設計而定)。因此整裝彈可以簡單提高氣密性。上面這兩項同時適用於後裝槍。另外,整裝彈提高氣密將提高火藥效率,使射程增加,同時增加安全性,降低膛炸的機會。這一點火炮和火槍都一樣。

3.制退復進機:這是快速射擊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若要設計軍艦用的小型迴轉炮塔/要塞也需要這個。

4.高低架:這不用說了。快速調整射程用。

(2)旁龍骨旁龍骨是在龍骨兩側的縱向構件。它承受部分縱向彎曲力矩,並且提高船體承受外力的強度。艦船的旁龍骨常用長方形截面松木條製作。

肋骨肋骨是船體內的橫向構件。它承受橫向水壓力,保持船體的幾何形狀。艦船模型的肋骨常用三合板製作。

龍筋龍筋是船體兩側的縱向構件。狀結構,以便固定船側板,並能增大船體的結構強度。艦船模型的龍筋通常也由長方形的松木條製作。

舭龍骨有些船體還裝有舭龍骨,它是裝在船側和船底交界的一種縱向構件。它能減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時的搖擺現象。艦船模型的舭龍骨可以用厚0.5~1毫米的銅片或鐵片製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這是戰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