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康乾盛世
第三章康乾盛世(本章免費)
不多時,一個三十上下的壯漢扶著一位五十少許的老人走進房來,身後還跟著那個女子,臉上紅暈依舊未消。雖然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可看到那漢子腦後拖著一條粗亮的辮子,梁明依舊禁不住一呆。不過轉眼間就已回過神來,他心知那壯漢定是他的救命恩人,那老婦人絕對是壯漢的娘,而後面的女子應該是他妹妹了。
在社會的大染缸中浸個透徹的梁明很會來事,竭盡全身氣力掙扎著坐了起來,俯首拜道:「小子梁明,拜謝恩人。」
那娘倆都是敦厚人,老婦人搭扶在兒子胳膊上的手一松,雙手虛抬說道:「這是應該的,世上那有見死不救的道理,小哥千萬不要客氣。」
說話間,那壯漢已經攙起了梁明,小心的讓他需靠在床頭,說道:「那來的這些虛禮,你身子還帶著傷呢?可要好好將養著。」
待梁明靠好后,那女子已經搬來了一個凳子小心的扶著老婦人坐下,看來這個可親的老人家身子骨不是多好啊!
「老身姓朱,夫家姓王,這是你大哥,單名一個石字。她本家姓柴,是你大哥媳婦兒的妹子,平日里在這照顧老身,喚作璐娘。你就在這裡安心將養,有事待全好了再說。」說著讓王石從牆角拿來一個竹籃,放在了梁明的床頭,「這是你的東西,自己看看啊」。
梁明早就看個清楚,裡面就一樣——指南針,準確的說是他動手改裝過的指南針購的一個軍用防水的指南針,他又在背面按了一個測風儀,表面是錳鋼的,很結實的。出事時梁明記的是掛在腰間的,看來被雷劈過後就只剩這一件東西了。
梁明自然不會這個時候拿來看,他也顧不得這個指南針,了解當今的實況才是他的頭等大事。在他的優秀演技下,滿口謝意的梁明很快就贏得了王家的好感,而他也套出了自己想要的。
時間——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初九。
地點——山東登州府榮成縣威山鎮最東面的一個村子——成山莊。
應該說這是一場非常成功的談話,但梁明總感到王朱氏有些話要說,但像是有什麼顧慮。臨近結束時,王朱氏再出露出了欲言又止的神情。
梁明也是不解,雖然自己腦袋只有幾根發茬,可也沒什麼奇怪的。在清朝,光頭的可不止和尚,尋常百姓也有禿著腦瓜的,雖然大多是些問題人物。難道,王朱氏懷疑自己是……
這個結可結不得,現在的情況決不能讓他們誤會,梁明轉瞬間就做出了決定。
「大娘,你有什麼話儘管問,我還會滿你們不成?」梁明還特意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樣子,顯得很是坦然。
王朱氏聞話神色一松,口中語氣卻很是嚴厲:「你小小年紀怎麼幹上了那不要命的買賣!那海上還真有金山銀山等你們搶不成?這次好了后可不能再下海了,要是老家回不了,就落戶在這裡。有人問起便說是老婆子的娘家侄子。」
梁明聽的又是好笑又是感激,不過這難不倒他,就在談話當中他已經編好了一套說辭。不過讓他想不到的是王石的態度,只見他很不在乎的向梁明擺了擺手,說道:「這小兄弟聽口音是河南人吧?」根本不用梁明回答,他接著說:「現在這年月,能活下的誰會做那不要命的買賣。三十二年,河南大旱,這個小兄弟該是那是逃難來的,都是為了活命,跟孩兒倒弄私鹽一個樣子。」
梁明聽的是目瞪口呆,販私鹽,這可是絕對的死罪啊,怎麼說的如此輕率。但不管腦子怎樣轉不過圈,梁明還是要「澄清」事實的。
「大娘,王大哥,你們誤會了,梁明絕非海匪啊!」做出一副吃驚至極的模樣,梁明大聲叫道,緊接著道出了一番讓人落淚心酸的說辭。
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梁明是河南陳州府人,兩年前河南大旱,但他家中本就窮困正處於生死之間時,他的一個堂院叔叔來到他家裡,和他父親談了一夜。第二天,他們就隨著他叔趕了幾千里到了東北,由吉林進了朝鮮。安住於漢陽,也就是朝鮮的首都漢城。
緊接著他就隨著他叔干起了販貨的買賣,從吉林進貨經朝鮮轉運至倭國。之所以變成了這樣是因為他家運氣較好,幾次往返都沒出岔子,盈利頗盛。結果先前買通的一個朝鮮官員紅了眼,想從中加上一份,被拒絕後便暗中下了狠手,不但父母命喪異鄉,掙下的家財也被貪墨,就連他跟他叔也被追捕。只得乘船橫渡,卻在途中遇到了暴風雨,船被天雷擊中,他叔叔命喪當場,他也是命大這才逃過一劫。
這番說辭若是放在21世紀,不要說眼淚屁都不會有人放一聲,可在這個年月卻是很能打動人的。這不,王朱氏和柴璐娘眼睛都紅了,王石也是連連安慰,卻不知梁明傷心欲絕的外表下正在奇怪,什麼時候自己的演技這麼棒了,當年沒報北影真是虧了,就憑著演技不拿個小金人還真是遺憾!
經這麼一來,梁明可以感受到雙方的情意更厚實了,王朱氏已經發下了話,梁明就是他的親侄子,那是準備給他落戶了。
王石也沒別的話說,權當是多了個兄弟了。他是獨苗一根,老兩口就他一個孩子,如今算是冒不禁的多了個義弟,雖有些突然卻也高興。當即叫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四歲大,名字叫王虎;女孩三歲,沒大名,就叫個妮子。給梁明磕了三個頭,這算是定下了情分,往後說出去梁明就是自家人了。他也算是人生不順了,父親死的早,母親體弱多病,老婆在生女兒后落下了病根,前年走的。
當晚,王石將幾個親近叫了過來,有他的一個堂弟,王東;妻弟,柴坤;過命的兄弟,陳興。
梁明雖身受重傷,依舊敬了四人一杯,五人湊在一起一直鬧到了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