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
新書已經上傳,希望大家繼續支持
出了養心殿,梁晉內心好似裝了只活蹦亂跳的兔子,踹踹不定。「父皇是什麼意思?要自己同首輔商量,那樣一來自己不就可以把手伸進陸軍了……?」似乎是觸碰到了禁忌,潮水般的思緒頓時間靜止,白凈的面孔也禁不住一抽。但轉念一想,他又思道:「假若這是父皇的心意呢?」
「這是父皇允許的,是父皇讓我這麼做的。」好似魔咒一般,下一刻梁晉的腦海里就僅剩了這一句。這一刻,以行舉沉穩大雅聞名朝野的太子梁晉,其內心也不禁蠢蠢欲動,陣陣難言的激動湧上心頭。在外人看來,這位天底下第二尊貴的主,臉上先是一陣僵白,繼而轉為潮紅,陣陣心血的上涌讓他整個人看起來是紅光滿面。
身為一國儲君,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梁晉此刻的表現似乎有點上不得檯面。但這不代表著他經不起事,只是因為期盼已久的喜事來得太過突然了。
作為一國儲君,手中沒有幾塊重份量的籌碼是玩不轉的,而且不能單單是些文官,軍隊也是必不可少的。沒有軍方的支持,太子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儲君,或者說很難成為一個地位牢靠的儲君。梁晉的兩支臂膀,一支就是他老子十六年來給他細心挑選的兩任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以及一群的太子詹事、舍人及,這些人是梁晉在朝堂上的話筒,也是他自己的嫡系小班底。而相對的他另一支臂膀就是純屬天然了。
海軍,作為一支未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軍種(水師不算),在中華朝的興起發展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海陸兩軍並駕齊驅他的影響早已就滲入了中華朝野官員百姓的內心,每人會認為他們比陸軍地上一等。
中華帝國的皇后,太子的親是第一任海軍總長柴坤的妹妹,親妹妹,這就是一根扯都扯不斷的絲線將兩者無形間綁在了一起。在南洋立國之初,海陸兩軍為了爭奪有限的經費、兵員少不了要扯皮,那時候柴坤「仗勢欺人」為海軍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再加上其先後執掌早期的第一艦隊和後來三支艦隊中實力最為雄厚的北洋艦隊,又兩任海軍總長長達十五年之久,可以說已經是海軍中絕對強勢的第一巨頭,影響力肯定是要勝過執掌南洋艦隊和西洋艦隊的王權、黃勛二人。
海軍和柴家者間的關係可以說是互幫互助的軍的強盛抵消了周青竹等人的壯大,間接地幫助了柴璐娘鞏固了自己的后位;而依靠柴家外戚的身份,海軍在初期同陸軍的資源爭奪戰爭佔據了上風,從而一舉奠定了如今同陸軍並駕齊驅的基礎。兩者之間的關係扯都扯不斷梁晉成年之後,海軍自然而然的也成了他在軍中的主要甚至說是全部助力。因為對於陸軍明向來是不容他人染指的。
就像前面說的那樣,海戰略的,陸軍是決定的。
在明看來,讓出一部分海軍主導權給太子並不挨什麼大事。海軍再強盛,軍艦也開不到陸地上不是?相反,這還可以利於他穩定朝局。但陸軍就不一樣了是可以威脅到他安全的力量,必須把緊關。
總攬梁明地宮開始地一個人發展壯大到今天。總地來講是和諧穩定地出過什麼亂七八糟地事。若果說最大地一次危機。那應該算是在入主紫禁城之後地第二年。
元武二年下大勢在於中華。江南、湖廣一帶盡復。西北三省(甘肅、山西、寧夏——將軍轄區)地爭奪戰也以中華朝地勝利而告終。
可以說。中原腹地已經告別了戰事。正逐步步入安定時節。
此時地中華朝同滿清之間唯一尚未決出勝負地就是正統大意。
按理說。中華朝應是驅除韃虜。復漢家山河。很明了清楚。但在一些來確實不一樣地。滿清一百四十年地統治不是瞎過地。而且還有一個憂慮就是。若是他們立馬認同了中華朝為正統。那之前入朝為官、考取功名地他們豈不是在……這可是有辱名節地大問題。
中華朝戰事上節節勝利。用不著梁明多廢話。再過個兩三年天下地讀書人自己就會把念頭扭過來。而且還說不定能找出什麼恰當地理由來。可就偏偏在這個時候。幾個投機取巧地官員為了巴結一人之下萬人之
輔大臣周青竹,在一次聚宴上大放厥詞,拿柴家的:|又有意的抬高周家和李家書香世家(皇貴妃李氏,周青竹的外甥女)的身份。雖然很快這幾個人就被下了大獄,可他們引起的波瀾卻沒有消停。
無論是對於天下的讀書人,還是遍地都是的降臣,相對於毫無瓜葛的柴氏一家,同樣出仕過滿清的周李兩家更容易讓他們接受。同樣進而延伸到了儲君身上,李氏所產的皇子同樣也比梁晉更被他們所接受。
一股動流晃然而起,繼而使得後宮也有了震動。面對此種情形,梁明是勃然大怒,連殺帶貶了七八十人,以雷霆手段遏制了事態的發展蔓延。同時也是在這個時候,梁明深切的意識到了一個儲君的艱難,第一任太子三師和東宮屬官就是在那之後被選出的。到了梁晉十八歲之時入御書房隨習,這才有了同海軍的初步接觸。(之前的僅僅是柴坤個人)
歲,男子的弱冠之年。梁晉在這一年大婚,同時也正式得到了海軍的支持。一直到現在,八年過去了,梁晉手中依舊是沒有一丁點的陸軍軍權,身邊可支配的武裝力量只會按規矩辦事的三百多東宮侍衛。
軍權,對於一個儲君來說這是個敏感的話題。沒有軍權,自己的位子可能就不穩當,但有了軍權就可能會遭到自己老子的忌諱。那樣的話,除非你手中的軍權比你老子大(就像是楊廣、李世民),不然的話你的位子就更不穩當。
梁晉是一個很趣的人,對於自己渴望的軍權,也只有在得到自己老子的允許之後才敢觸及,否則的話他是碰都不去碰的。
作為一個開國君主的接人,梁晉在進入御書房洗鍊之前都得出了一個結論,一定要老實老實再老實,低調低調再低調。
熟悉歷史的小心肝已經被嚇得蹦蹦亂跳。
縱覽中華兩千年封建,凡是一統天下的開國王朝(漢),其開國帝王所立第一任太子除了西漢漢惠帝劉盈、東漢王朝光武帝劉秀的長子也是廢太子劉疆之外那是鮮有能活的下來的,糟糕的還會殃及母親、兄弟(一個娘)。
秦朝的公子扶蘇雖有點牽強卻也是掛了的,接下的西晉就不提了,白痴一個。隋朝的楊勇、唐朝的李建成、李承乾(這個手裡有兵權,老丈人是侯君集。之所以說上他,那是因為大唐的開國之君與其說是李淵還不如說是李世民),宋朝的趙匡胤自己死的不明不白,二兒子趙德昭被逼自殺,年滿30歲;四子趙德芳像老爹一樣,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年僅歲。到了明朝,雖然朱元璋對太子朱標很滿意,可就是這個滿意壓的朱標早早的翹了辨。
前面不好的子實在太多了,對於梁晉來說還是老老實實的好。
但這也不他沒有一點的渴望,手掌天下的滋味他從心底渴望自己能夠親身體驗一下。但是前覺條件是他能活到那一天。
在表現自己才華穩重的同時,盡量的避開軍權這個敏感的區域,而經過一段磨練。他又學會了在梁明的允許範圍內盡量的結好大臣,積累自己的人脈。就好比這一次,賣軍部特別是陸軍一個好,同時也顯示一下自己的份量,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但梁晉絕對沒有去插一腳的打算,陸軍可以算得上是他的禁區。既然老子明顯反感自己去碰這個,那自己幹嘛還要往上撞,又沒什麼好處。
可是這一次似乎有了變化,那位竟然允許自己參與安撫軍部,這可就寬泛了。雖然更多的看來,自己僅僅是作為一座溝通內閣和軍部的橋樑,可在雙方的談扯之中自己必然會同陸軍來個「緊密接觸」。如此一來,自己的影響力自然而然的就觸及到了陸軍,比之以前的絕緣體可是好累千百倍。
對於梁晉來說,這無是一個良好的開頭。有了美妙的開局和那位的允許,相信在一兩年內自己門下的一些人就可以滲入到陸軍體系之中,而南洋等地的一些守備部隊對中原的安全似乎也沒什麼影響。就像是十年前同海軍的接觸一樣,雖然少了一個重要的媒介,卻是同樣的開局。
梁晉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這應該不是父皇的試探。畢竟他已經年過六旬了,而陸軍部的勢力又太過強大,若是自己不早些接上頭,到了他駑龍歸天的時候,自己再料理陸軍可就有些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