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煮鹽

第五章 煮鹽

第五章煮鹽(本章免費)

成山莊距海邊約有個兩三里,向東出了莊子就可以看到一片小樹林,裡面三三五五的立著二三來個棚子。這些棚子很簡陋,四根細杆子撐著一扇木排,棚頂用稀泥糊上一些茅草,反正不塌下就成了。這裡就是成山莊庄民熬鹽的地方。

梁明推著一個獨輪車,上面堆滿了乾柴,七八天下來他已經很熟練了。將柴火卸下,梁明甩著手巾打了打身上,少許幾根雜草悠蕩盪的落了下來。走到草棚邊的樹墩,端起一碗涼茶「咕咚咚」的灌下肚子,一股涼意瞬間穿透了心房。

「爽」,心中暗叫一聲,梁明抹了下嘴邊的水痕,一頭扎進了草棚。頭上烈日炎炎,棚中熱氣逼人,雖不時的刮過一陣陣微帶腥氣的海風,又怎能濟事,不多時梁明已經汗流浹背了。

撈過肩頭的手巾,抹了一把汗,梁明再次抱起一捆乾柴撂進灶中,快已熬乾的鍋中,濃濃的滷水「咕咕」的冒著黃白色的氣泡。

「好了,這把火燒完了就能起鍋了。」眼看海水就要幹了,王石厚實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喜色,「走,出去涼快涼快!」

兩人剛出樹林,一陣陣清涼的海風吹至,這滋味——真是舒服。到了海邊,已經習慣了的梁明也不再挽褲腿了,貼拉著破舊的布鞋直接趟進了海水中,海水漫過腳面打濕了褲腿,一陣陣冷涼從腳下傳來。不過是走了短短數百米的工夫,滿身的汗水已經不見了,濕透了的衣衫披在身上感覺涼涼的。

兩人閑聊了一陣,也就兩袋煙的工夫,再轉回去台灶已經滅了,鍋中的水分已盡只剩下灰白的干鹽貼在鍋底。

王石從拿出一把小鏟子,「嚓嚓嚓」的將鍋底的干鹽鏟進了一個瓦罐中,灰白的干鹽在翻轉中不時的露出青黑的小石子,響起刺耳的摩擦聲。

這種鹽是名副其實的粗鹽,顆粒大、雜質多,色澤不好且口味有苦澀。這樣的鹽是成山莊的主要產出,每月約有一千二三百斤,都是賣給前來收取的灶丁或是灘戶。像成山莊這樣的私灶,一是技術不行,二是沒傢伙,產出的粗鹽被收購時價錢極為便宜。連王石、陳興他們都不要的,他們所販的私鹽是較之更上一層的末鹽,這種鹽的價錢要高於粗鹽,每擔在六七錢銀子左右,而賣給鹽商的價錢更是在一兩二三。

所謂的末鹽就是雜質較少的海鹽。

成山莊終年煮海製鹽,所需的海水頗多,他們就修了個道渠,直通到樹林中。每當大海漲潮時,海水順著渠道流入樹林中的沉坑中,儲蓄的海水足夠他們一天所用的。這樣雖然節省了人力,可坑中的海水雜質很多,不但細沙較多便是一些小石子也屢見不鮮。就是經過了水坑沉澱后依舊不理想。

於是,他們就在自家的灶棚中放置一個半腰高的陶缸,特意用來乘海水。經過了一天的沉澱,海水中的雜質就少了很多。再煮出的鹽,色澤黃白,粒小味淡,口味好了一些,雜質也少了,品質已經能比的上官家鹽場所出的官鹽了。這樣的鹽才是那些鹽商所求的,但這樣的末鹽私鹽產量不大。像成山莊一個月多則兩擔有餘,少則一擔五六,所以鹽商私下收取的份量還是鹽場佔了大數。

在整個成山莊,參與販私鹽的也就是王石、陳興二人,周邊的兩個莊子也是他倆個的收購範圍。三個村莊一個月能出四五擔的私鹽,每到月底就由他倆肩挑車推的趕到販鹽隊的集結地。每月一趟,一個人多的時候能撈個一兩左右,少的時候也有五六錢。

看著瓦罐中灰白相間的粗鹽,梁明思量了一陣,反覆推敲覺得沒什麼失敗的可能,終於開口道:「大哥,我有個法子,能直接燒出末鹽。」這事梁明已經想了好幾天了,實在是失敗的可能。當然,他之所以說出來也是為了更好的融入王家,錢財無論在那裡都是離不了的。

梁明的法子很簡單,21世紀的小學生都知道,過濾,就是過濾。只要能將海水中的泥沙濾除,那煮出來的就絕對是末鹽。

過濾器很簡單,還記得小時候撲蝴蝶、撈青蛙的舀子嗎?就是根據它改進的。先是做好一個大於陶缸口徑的竹圈,用紗布蒙上縫結實,不要登的太緊,要能自然下垂三寸左右。然後再用粗布依樣再套上一層,下垂再一尺左右。如此這樣,海水中的石子細沙大都能被濾除,效果要比再陶缸中沉澱還好。

梁明解釋的很清楚,但王石依舊似懂非懂,不過這不耽誤事情的實施。雖然不是很清楚,王石卻很相信梁明,在他想來,梁明一是他的義弟,不會欺騙與他。二是,梁明見多識廣。三是,不成了也不耽擱大事,成了卻是造福全村。所以事情就這罩自然由王朱氏、柴璐娘來做。

梁明當然知道「曬鹽」,他早前到過長蘆鹽場,裡面的程序雖然有很多現代化工序,可攤場曬鹽還是能用到的。成山莊東面那麼大的海灘,找幾塊鹽田還是可以的,但若是那樣就涉及到官府了。

在現在的山東,私鹽的存在眾所周知,官府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但凡事都要有個度,你自家私下裡煮鹽是可以,但你要是公開的開了幾塊鹽田,那就是甩官府的耳光了。這就像是21世紀的高中會考,監考、學生心裡都清楚,可老師下來巡場時你依舊要遮一遮,蓋一蓋,雙方都留個面子。所以,梁明只能做到這樣,再向前就要挨刀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煮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