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天下多事風雨來
不久之後,一份奏表傳到了玉京。
彼時李聞成還本限制在御書房中,朝堂上主持朝政的,已經是義忠親王了。
當然他此時不能坐在龍椅上,李聞成尚未傳位,義忠親王也要做足樣子,還是站在台階下面,百官之上,代行國是。
朝中大臣,已經被清洗一空,明裡暗裡支持李聞成的,都已經被或免官去職,或被關押問罪,或稱病不上朝。
現在朝堂上的,都是義忠親王黨羽,絕大部分都是文官,少部分是些武將。
此時正在上奏表的,就是兵部大司馬賈雨村。
眾人看著賈雨村,有的嫉妒,有的羨慕。
這人本來是李聞成身邊紅人,卻有能攀上義忠親王關係,鑽營能做到這一步,也算是個人才了。
然而此時賈雨村的奏表,卻讓眾人一下子炸了鍋。
這奏表是五湖侯魯智深直接寫給兵部的。
言說自己因為最近心情不佳,泛舟出海散心,卻被夷洲兩位偽王派出來的海盜將船扣了,還將自己抓住,綁到兩位偽王面前。
兩位偽王不顧魯智深是大離御封侯爺,不僅覬覦他的家卷,還想要殺害於他。
魯智深被逼無奈,只得稍作反抗,但是卻在推搡爭吵中,不小心將兩位弱不禁風的偽王推倒。
兩位偽王體弱,竟然就這樣跌死了。
餘下外邦武士見自家藩王身死,紛紛自殺謝罪,竟然一個不剩。
現在夷洲倭國浮國兩邦無人,五湖侯奏請朝廷,一面請罪,一面問詢大離朝廷,接下來該如何處置夷洲一事。
一眾大臣聽了這封顯然沒有一句實話的奏表,紛紛翻起了白眼,這是奏表?
你哄三歲小孩玩呢?
不過夷洲這個消息,帶給他們更多的是震動。
倭國浮國,絕對沒有那麼容易對付,南安郡王年輕時也曾是勐將,他帶著數千兵士駐守夷洲,尚且被輕易擊敗俘虜,可見那兩個外邦虎狼之國實力之強!
然而就這麼被悄無聲息擊敗了?
眾臣一時間無法接受,然而這消息卻是可靠無比,因為這封奏表,就是被俘的南安郡王,被魯智深從牢獄中救出來后,被其命令帶著來玉京的。
南安郡王雖然得救,但是也無比憋屈,因為魯智深這麼做,顯然就是讓他從自己的封地夷洲滾蛋,不要再摻和這裡面的事情。
這等於說,魯智深已經實際控制了夷洲,開始那這個要挾大離朝廷!
群臣之中,已經有人開始反應過來,跳出來道:「五湖侯這是要造反!」
群臣紛紛側目,心道這話總算有愣頭青說出來了。
那人又道:「微臣請求朝廷下表,申飭魯侯!」
「一則破壞友邦之和平,二則私占夷洲,心懷不軌,三則擅動刀兵,生靈塗炭!」
「而且大離現在不可一日無君,軍國大事不容一日只之耽擱,還請廢帝及早退位,明君早日即位!」
群臣心道原來這是早有準備,借題發揮啊!
但他們早就全歸附了義忠親王,只要有人開了頭,自然群起響應,紛紛開始諂媚附和,阿諛奉承起來。
義忠親王一方面做痛心疾首狀,一方面心裡暗罵,這傳位不能做的太過明顯,總要三下表三辭拒,李聞成那邊拖拖拉拉,明顯是要噁心自己。
他心中冷笑,等李聞成退了位,老子有幾百種方法,到時候讓你悄無聲息地死去,簡直是易如反掌!
然而現在宮內事情未定,五湖侯魯智深搞出來的事情,才真正讓他頭大。
夷洲那塊荒蠻地方,丟了的就丟了,也不是太重要。
但兩個友邦倭國浮國,這次吃了大虧,怕是關係很難修復,現在義忠親王為了青史留名,正在爭取北莽倭國浮國等外邦的和平條約,一旦簽訂,他就至少能過十幾年安穩日子。
至於讓渡出來的條件,對他來說不痛不癢,雖然會產生一些暫時解決不了的麻煩,留給後來的子孫好了,關他何事。
但是魯智深突然坐大,讓義忠親王警醒起來,想到當年數次對付魯智深都沒有成功,如今卻讓他成長起來,這不是個好兆頭!
這人太過危險,夷洲已經是極限了,再讓他得了氣候,遲早會變成心腹大患!
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扼殺掉,不能再等了!
想到這裡,義忠親王站了出來,說道:「魯侯擅離封地,顯然有不臣之心。」
「又擅殺外邦友人,損我大離顏面,其心可誅。」
他這調子定下,等於是宣告了魯智深意圖謀反了。
群臣一聽,登時紛紛出列附和,更有武將站出來,申請為馬前卒,討伐魯逆。
朝堂一番討論之後,終於得出了結果。
七天之後,李聞成傳位。
魯侯謀逆,朝廷派人剿滅。
令戚繼光派兵北上,去圍剿梁山泊。
俞大猷水師盡起東南之兵,剿滅夷洲反逆魯侯。
平定夷洲后,再度奉迎兩邦藩王,入住夷洲。
同時敕令在大同駐守的李如松,對魯侯離去知情不報,讓其回京請罪。
群臣一眼看出,這等於把一座空虛的大同城池,放到了北莽面前!
此時魯智深在夷洲帶兵割據,肯定不會回大同,李如松再離開,大同無人統領,面對北莽大軍,怎麼能首得住?
大同一丟,現在因李士傑反亂,仍然人心不穩的太原,也危險了!
這是義忠親王和北莽私下早就有了商量?
群臣都是些人精,自然心裡透亮,但他們即使猜到了,也不會說。
義忠親王即位,已經會承諾給他們陞官加爵,這就夠了。
丟幾座城,和在玉京的他們有什麼干係?
尤其是文官,最近對魯智深李如松這些武將頗為忌憚,要是他們真的打下了北莽,會有一大批人受封,從而大大加強武將體系。
隨時而來的後果,就是大離朝堂一段時期之內,武官會壓倒文官,這也是滅朝換代的徵兆!
所以此時義忠親王代替了一意孤行的廢帝李聞成,消弭了這潑天大禍,簡直是可喜可賀。
於是朝會在文官們一片歌功頌德的馬屁話中結束了。
在場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場波動天下的風雨雷暴之秋,才剛剛在雲中顯露出了之鱗片爪。
於誠在御書房中放下了筆,對李聞成說道:「陛下,第三道退位詔書寫好了。」
「這應該也是最後一道了。」
他站起身,看了看窗外,太監們站的都很遠。
於誠轉過身,壓低聲音,寒聲道:「陛下,你並沒有打算用這第三道詔書,是不是?」
李聞成端起茶碗,發現裡面茶水都涼了,現在宮內的人都是勢利眼,自從章公公受了重傷,汪直帶著剩下的內衛離開,這宮裡的真正屬於李聞成的人都走了。
剩下的人,戴權,夏守忠,這些人都是太上皇一系。
於誠常說李聞成還是心軟,按道理說,這些不忠心的太監,早就該讓他們回家種田去了。
李聞成聽了,只是搖頭笑笑。
如今李聞成面對於誠的質問,露出了在於誠看來極為可惡的笑容。
「於愛卿,咱們認識二十多年,還是你了解我。」
「七日後的傳位大典,你還是不要來了。」
於誠從中聽到了一絲極為不想的味道,沉聲道:「陛下曾經說過,咱們兩人君臣相知,當同生共死。」
「如今陛下自蹈險地,微臣豈可苟且偷生?」
李聞成哂道:「得了吧,你死了我,誰給我收屍?」
於誠肅然道:「全天下有良知之人,皆可為陛下善後。」
李聞成沉默不語。
良久之後,他開口道:「隨你。」
義忠親王府中,李春秋急匆匆走入義忠親王屋裡,低頭道:「父王,我總覺得,李聞成那人很不老實,只怕傳位大典會橫生枝節。」
義忠親王冷笑道:「無妨,他現在還能蹦躂起什麼水花?」
「何況他還不知道,我已經抓住了他的軟肋!」
李春秋心頭一跳,看向義忠親王,又連忙低下頭去。
義忠親王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你過你也說的很有道理。」
「你帶兵進宮,仔細搜查禪位大典所在,要是發現有什麼端倪,即刻回稟於我。」
李春秋聽了,趕緊領命出去了。
義忠親王看著他的背影,露出了一絲冷笑。
大同城中,已經是喊殺震天。
北莽攻城!
此時玉京群臣朝堂上討論剛過不到兩天,北莽便已經得到了魯智深不在太原城中的消息,悍然引軍來攻!
李如松站在城牆上,臉色陰沉,死死咬住牙齒,讓部下不要命地發射著火炮。
倒不是這太原城守不住,按李如松估計,雖然對方大舉來攻,但是自己守十天半月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問題處在昭陽公主身上!
就在昨天夜裡,昭陽公主下榻的地方,遭到數十名北莽高手突襲。
昭陽身邊的護衛拚死抵抗,但無奈對方武功太高,全部戰死。
那邊北莽高手也傷亡過半,但李如松帶兵趕來時,他們已經成功挾持了昭陽。
李如松投鼠忌器,只得讓他們離去。
他死死咬住牙關,昭陽雖然是公主,但自己也要為這一城之人負責!
他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內衛司的人傳信給魯智深,讓他尋找昭陽的下落。
至於魯智深幾時能夠收到傳信,又能做到什麼地步,只有聽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