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字

湊字

唐太宗李世民妻妾子女表

•1

•下一篇文章

【家庭】

妻妾

長孫皇后

韋貴妃

徐賢妃

楊妃(隋煬帝女)

陰妃

燕妃

楊妃

王氏

楊氏(李元吉之妻)

武才人

【子女】

皇太子李承乾(母長孫皇后)

楚王李寬(母不詳,早薨)

吳王李恪(母隋煬帝女楊妃,文武兼備,唐太宗一度考慮立李恪為太子,但遭長孫無忌反對。唐高宗即位后,長孫無忌為專權,對李恪和其同母弟李?展開迫害,兩人被控謀逆,雙雙被害)

魏王李泰(母長孫皇后)

齊王李?(母陰妃,后廢為庶人)

蜀王李?(母隋煬帝女楊妃)

蔣王李惲(母王氏)

越王李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

紀王李慎(母韋妃)

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趙王李福(母楊妃)

曹王李明(母楊氏)

襄城公主汝南公主

南平公主遂安公主

長樂公主(母長孫皇后)

豫章公主比景公主

普安公主東陽公主(母長孫皇后)

臨川公主(母韋貴妃)

清河公主李敬蘭陵公主李淑

晉安公主安康公主

新興公主城陽公主

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晉陽公主李明達(母長孫皇后)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

皇太子李承乾(母長孫皇后,太宗皇子中最為彪悍聰穎,因謀反被廢)

楚王李寬(母不詳,早薨)

吳王李恪(有文武才,母隋煬帝之女)

魏王李泰(母長孫皇后,太宗皇子中最為博學,最受寵愛,因爭皇位被貶,高宗年間備受尊崇)

齊王李佑(母陰妃,后廢為庶人)

蜀王李?(母隋煬帝女楊妃,李恪同母弟,李世民稱其不如禽獸。李恪被害,徙居巴州。)

蔣王李惲(母王氏)

越王李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

紀王李慎(母韋妃)

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趙王李福(母楊妃)

曹王李明(母楊氏)

薛婕妤早年跟著父親,耳濡目染,學養深厚,滿腹經綸。唐高祖死後,她雖然沒有子女,但是因為飽讀詩書,被唐太宗留下來,讓她繼續留在宮裡任職,教育自己的兒子。她教的這個學生是誰呢?就是後來的大唐高宗李治

。傳說著名術士袁天罡曾經給襁褓中著男裝的武則天相過面,預言她若為女子,必將為天下主。武則天的父親因此牢記在心,鐵了心要把女兒送到宮裡去「為天下主」。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天下道林張本之地」。

說經台主要殿堂有四,即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靈官殿。配殿有二,即太白殿和四聖殿。山門兩側有鍾、鼓二樓,對峙相望。山門前,有石階盤道,蜿蜒而至台頂。山門西側不遠處有一石砌泉池,名為上善池,內有一石雕龍頭終年吐水不斷。相傳元至元二年(1283年),周至地區生瘟疫,無葯可醫,死無數。當時樓觀台的監院張志堅,晚上作了個夢,夢見太上老君告訴他說:「山門前有塊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內有吾煉就之丹藥,可治民疫。」張監院醒來后覺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門前尋找,果然在西邊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張監院忙令人取水給患時疫的道士飲用,兩個時辰后疫病神奇地痊癒了。消息傳出后,遠近百姓都來取水治病,時疫遂退。三年後翰林學士趙孟?來此遊覽,聞聽此事十分驚奇,遂索紙筆大書「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經》「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廟會,香客仍爭飲此水以祛病延年。

終南山峻拔秀麗,如錦繡畫屏、聳立在西安市之西南。翠華山距西安市30公里,以奇峰異洞、清池古廟著稱。因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曾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稱大乙山。主要景點有太乙池、風洞、冰洞、翠華廟等。

太乙池為山間湖泊,傳為唐天寶年間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環列,池面碧波蕩漾,山光水影,風景十分優美,如泛舟湖上,可穿行於峰巔之間,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情趣,其樂無窮。太乙池之西的風洞,高15米,深40米,由兩大花崗岩夾峙而成。洞內清風習習,涼氣颼颼,故稱風洞。風洞之北的冰洞,雖盛夏亦有堅冰,寒氣逼人。現在,山中有一正岔水庫,瀉水時飛瀑傾流。由山下望去,素練懸空,氣勢磅礴,亦成一景。每年農曆六月初一至初三,翠華廟前皆有廟會。這時,遊人如潮,十分熱鬧。

圭峰山俗稱尖山,包括紫閣、大頂、凌雲、羅漢諸峰,峭麗挺拔,形如圭玉,故稱圭峰山。主要景點為高冠瀑布。瀑布位於圭峰山北坡,落差超過20米,急流飛濺,直下深潭,響聲如雷。唐岑參有詩云:「岸口懸飛瀑,半空白皚皚。噴壁四時雨,傍村終日雷。」這是高冠瀑布真實而形象的寫照。瀑布上游巨石突兀,環繞而成一潭,稱車廂潭。潭清見底,細石如鱗,歷歷可數,為尋幽探奇之佳地。瀑布下游流勢平緩,形成一湖。水面波平如鏡,湖周青山似屏,為嬉戲野營之佳地。

終南山位於長安城的南部,唐初詩人王維曾有「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一詩。

終南山千峰疊翠,景色優美,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美稱。同時,終南山也是道教的源地,據傳,周康王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谷關關令,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傳說今天樓觀台的說經台就是當年老子講經之處。道教產生后,尊老子為道祖,尹喜為文始真人,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於是樓觀成了「天下道林張本之地」。

這一天,終南山散人觀中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眾道士在江湖中素有『小散人』之稱的觀主大衍真人的吩咐下,緊張的忙碌了起來,因為據說是某位王子前來。忙碌著的小道士們不禁心中嘀咕:不知這位王子來到這中窮鄉僻壤的道觀來做什麼?難道是

朝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時代,作為統治著唐朝的帝王,宮廷苑囿當然也是輝煌的。

唐代在長安有三個宮殿區,即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這三個宮城不是同時建造的,也不是同時作為帝王生活的中心。

太極宮興建於隋代,當時稱為大興宮。唐初的兩位皇帝主要居住在太極宮。大明宮原是一座避署用的宮殿,唐高宗中年因患風痹病害怕潮濕,便移住到涼爽乾燥的大明宮內,擴建后的大明宮從此成為唐帝王的主要居處。興慶宮的前身是唐玄宗即位以前的邸宅,唐玄宗即位后,將此地擴建,形成又一個宮殿區。興慶宮的規模不及太極宮、大明宮,但裝修極為華麗。玄宗時成為皇帝聽政與生活的中心。

安史之亂中,興慶宮遭到嚴重破壞。唐代后朝皇帝一般不居住在這裡。

太極宮興建最早,被認定為正式的宮城。太極宮的正門為承天門,太極宮的前殿為太極殿。每逢元旦、冬至、大赦天下等重大節慶日及外國使臣來會,皇帝便登承天門主持盛典,其間設宴奏樂。太極殿是皇帝朝見群臣、處理政務的地方。

太極殿北門叫玄武門。玄武代表北方,按星象來說,玄武是由北方七個星宿組成的星象。在神話中,玄神是北方之神,是一種龜蛇合體的水神。唐代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李世民奪嫡事件――玄武門事變,就生在這裡。

在唐代,皇宮的內外朝有了明確的區分。太極殿以北、包括兩儀殿在內的數十座宮殿構成內朝,是皇帝、太子、后妃們生活的地方。內朝又分為東西兩路,東路稱為東宮,是太子居住和讀書的地方。西路為掖庭宮,是皇帝與后妃們的居住處所。兩儀殿是內朝的主殿,居中軸線上,皇帝日常聽政也常在這裡進行,唐中葉以後,多在這裡舉辦帝、后的喪事。兩儀殿之北的甘露殿、神龍殿,是唐中期皇帝常住的宮殿。唐代皇帝的寢殿都叫做長生殿,取其吉祥意義。《長恨歌》中「七月七日長生殿」,是皇帝在華清宮的寢殿。

太極宮內有三泓水池,即東海池、北海池、南海池,為帝王、后妃們泛舟之所。據史書上說,玄武門事件生時,唐高祖李淵正在池中泛舟。可見唐太極宮的規模很大,在宮北部的海池內,竟然聽不到玄武門的動靜。

大明宮在太極宮之東,所以又叫東內。大明宮原是太極宮后苑,靠近龍山,較太極宮地勢為高。龍山在渭水之濱折向東,山頭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漢代未央宮踞龍山折東高處,故未央宮高於長安城。唐大明宮又在未央宮之東,地基更高。

大明宮擴建后比太極宮規制更大,又依山而建,雄偉壯麗。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座落在三米高的台基上,整個殿高於平地四丈。遠遠望去,含元殿背倚藍天,高大雄渾,懾人心魄。皇帝在含元殿聽政,可俯視腳下的長安城。殿前有三條「龍尾道」,是地面升入大殿的階梯。龍尾道分為三層,兩旁有青石扶欄,上層扶欄鏤刻螭頭圖案,中下層扶欄鏤刻蓮花圖案,這兩個水的象徵物是用來祛火的。

含元殿前有翔鸞、棲鳳二閣,閣前有鐘樓、鼓樓。每當朝會之時,上朝的百官在監察御史的監審下,立於鐘鼓樓下等候進入朝堂。朝會進行之際,監察御史和諫議大夫立於龍尾道上層扶欄兩側。

大明宮與其地基龍山似乎構成一幅龍圖,龍山為頭,含元殿座鎮尾腹,駕馭著巨龍,殿前的龍尾道,階梯麟麟,形似龍尾。

含元殿後的宣政殿,是皇帝日常朝見群臣、聽政的地方。宣政殿東西兩廊有門,東為日華門,西為月華門,門外是政府辦公機關和史館、書院。含元殿之後的紫宸殿,是皇帝的便殿。皇帝可以在便殿接見重要或親近的臣屬,辦理政務。在便殿辦公可以免去在宣政殿辦公的很多禮節。紫宸殿之後,為大片散落的宮殿群,皇帝可以隨意遊玩、居住。

大明宮中規模最大的宮殿是麟德殿,它由前、中、后三座殿宇組成,當時又稱為「三殿」,面積相當於北京故宮太和殿的三倍。宮中盛大的宴會,多在麟德殿舉行。

大明宮內,中軸繞北部為太液池的所在。唐太液池與漢太液池同名,但一個在宮內,一個在城外。唐太液池供帝后蕩舟、賞月。池中有涼亭,池的周圍建有迴廊、殿宇,皇帝也經常在太液池大宴群臣。

唐朝三座宮城之外,又有三座大型苑囿,分別為西內苑、東內苑、禁苑。

西內苑在太極宮之北,苑內有宮殿若干,其中弘義官是李世民為秦王時居住的地方,即位后改名為大安宮。貞觀四年,退居太上皇的高祖李淵搬遷到大安宮,貞觀九年,李淵病逝於大安宮之垂拱殿。東內苑在大明宮的東南角上。

苑內殿有承暉殿、龍殿,看樂殿、?場亭子殿;院有靈符應聖院,唐僖宗崩於此處;池有龍池,引龍渠水注入,后又將池填平,改建為鞠場。坊有小兒坊、內教坊、御馬坊。

三苑之中,禁苑的規模最大。東、西兩苑只有方圓一兩里,而禁苑地處唐都長安西北部的大片地區,北枕渭水,向西包攬了漢長安城,南接宮城,周?一百二十里。禁苑中有柳園、桃園、葡萄園、梨園,充滿生機。數十座閑雅的小亭散佈於苑中,在各個景點附近建有宮殿,供帝后們設宴觀景並休息之用。在漢宮闕的遺址上,重建了著名的未央宮和數座亭台。禁苑中還飼養著多種禽獸,

夏天;初夏是令人嚮往的。人們在度過令人畏懼的漫長冬天以後,對冬天已經厭倦了,春天雖然繁花似錦,畢竟較為短暫。而初夏,人們終於可以脫下包裹在身上的雜七雜八的衣服,女士們可以穿起飄逸的連衣裙,露出雪白的肌膚,苗條的身材;先生們西褲T恤,一身輕鬆。初夏,吃冰琪琳、睡涼席、蓋薄被,大開門窗,真是最舒服、痛快的;高興時去游泳池龍騰虎躍一番,如魚得水,不亦樂乎。長年冰天雪地的北方,初夏是個黃金季節。那時,鄉村的原野是活躍而美麗的。天上白雲緩緩地飄著,廣闊的大地上農民辛勤地勞動著。柔嫩的柳絲低垂在靜謐的小河邊上。河水終於解凍了,有了活力,小魚兒、小泥鰍、小青蛙都歡蹦活跳,河邊的頑童,更是樂不可支,打破了原野的寧靜:「看呀!快來看呀!」「泥鰍,這是條小泥鰍!」叫聲、笑聲飄散在鮮花盛開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夏天的歡樂。

盛夏的天氣,下午二三點鐘,更是一天里最難耐的時候,馬路上焦干、滾燙,腳踏下去柏油路都軟綿綿的了,處處在化開。空氣又熱又悶,像划根火柴就能點著了似的。整個世界刺眼的亮,令人口焦舌干,頭昏眼花。處在這「磚窯」中的人似乎也成了燒燙的火磚,任你用涼水澆下去,總澆不滅這團火,剛澆下去的涼水立即就化成汗珠,蒸掉了。那時,人們的行為、脾氣也變得古怪易怒了。尤其是上海,擁擠的住房簡直成了「蒸籠」,人快蒸成人肉包子了。傍晚,太陽剛剛打道回府,成排的躺椅,摺疊床,小圓桌都從「蒸籠」里搬了出來,男士和男孩都赤膊吃飯,在路燈下打牌、看電視,消磨時間;即使平時溫爾文雅的先生們,這時也靜不下心來在他的象牙塔里鑽研深奧的學問,終於顧不上斯文,也赤腳、短褲、背心,上街找風去了。許多人甚至通宵睡在露天下。上海盛夏乘涼的這種盛況大概可算全國之冠了。

秋天;絢麗四季秋景最美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是大自然賜予人間最美麗的景色。春日花兒香,夏日陽兒亮,秋日葉兒光,冬日雪兒霜;春天繁盛,夏天蔥籠,秋天斑斕,冬天純凈;春的蓬勃,夏的喧鬧,秋的高遠,冬的寧靜;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描繪四季的美文名句,就象變化著的四季,各有美感,魅力無窮。前人之述備矣。我心以為,絢麗四季,秋景最美。

萬物靜觀皆自得。所謂詩情畫意,無非是春夏秋冬,自然美景。只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處。秋景是最富有詩情畫意的。蔥蘢的樹木,繽飛的花朵,茂密的草叢。繁茂的植物,絢麗的美景,乃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世界。實在是令人陶醉其中,讓人流連忘返。林間的小鳥,花叢的蝶蜂,草上的蜻蜓,代表著生命的歡歌。林中聽蟬鳴,池畔賞荷色,湖上泛輕舟,是最美好的享受。迎面吹來一陣涼爽的秋風,那感覺是多麼的愜意,多麼的神奇。秋夜繁星點點,明月高照,燦爛星空,微風佛過,帶給人多少思緒,多少幻想,不由得叫人觸景生情,讓人感慨萬千。吸引著眾多丹青妙手繪出多少美麗的畫卷,更多文人騷客寫出多少動人的詩篇。真可謂美景如詩如畫,令人如痴如醉。

秋景是美麗迷人的,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帶給人豐收的喜悅。萬物成熟,累累碩果,喜上眉梢,樂在心頭。橘紅滾圓的柿子,掛在樹上;金黃碩大的梨果,結滿枝頭。雪白的棉花像雲海,黃色的玉米堆滿院,鮮紅的辣椒掛窗前,青脆的紅棗綴滿樹。陽煦的陽光,涼爽的清風,滿山層林盡染,大地一派秋景。如此美麗的秋天能不美麗嗎?秋景的美妙之處,不僅可以用眼欣賞,用耳聆聽;還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要不然人們都說「春花秋實」呢?

秋景的美是一種凄涼的美。秋天是秋風蕭瑟,千樹落葉,萬花凋謝的季節。「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秋」字加上「心」,就成了「愁」。所以秋天總是讓人懷舊,總是充滿愁悵。唐代大文豪劉禹錫有詩曰:「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古典名著《紅樓夢》里也有「己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凄涼」。果實經歷了風雨,彰顯出本色,完成了使命,帶給人喜悅,卻奉獻了自己。樹葉黃了,楓葉紅了,煞是好看,但秋風微吹,落葉成堆,化作肥料,滋潤樹根;花兒也在最後的瞬間綻放著燦爛,釋放著美麗。等待它的也是一同枯萎,一起凋謝。對於花兒來說,只要能綻放,那怕是短暫的一瞬,也便不負此生了。其實,人的一生不也如此嗎?

世界本不是完美的。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果,秋之實,冬之草。它們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但他們都努力過,奮鬥過,堅持過,燦爛過。雖有凄涼,但卻美麗。我一直很喜歡泰戈爾的那句詩,「願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更欣賞這樣一段話,「即便是黃昏的最後一縷殘陽也要出奇燦無比的光芒,那是不甘心隕落與沉淪的最後一次拚搏,也是對至高生命積極熱愛的一種追求,它毫不在意自已終究要被青山遮檔,也許這就是大自然要告訴給人們的生命真諦」。

絢麗四季,秋景最美。它不僅帶給人們美麗的享受,而更多的是帶給人們美妙的感受。朋友,你說對嗎?

秋,永遠的菊

文/紅月亮

習習秋風,吹起秋的美麗,少年心事,遺落在了野菊花飄香的季節……

――題記

秋風欲濃,吹落柔情一地;

秋雨纏綿,帶來相思滿懷。

已經是秋天了,風中綴滿點點星寒。推開窗戶會感覺涼意,會感覺到秋風秋雨,凄凄迷迷。「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當第一片樹葉飄零的時候,才知道秋悄悄地來了。於是,換上那件乳白色溫暖的羊絨衫,呵護起這個感傷的季節。乳白色是他喜歡的顏色,他說過我穿上乳白色的衣,就更象洋娃娃了。

當淡淡的菊香開始瀰漫的時候,總想起記憶深處那個開滿野菊花的小城,我知道我有心事,如蔓蔓青草在春天的呼喚下不可遏制地生長。我的心事是樓前草地上的野菊花。我的心事是故鄉小城土坡上的野菊花。

記憶里的小城在這樣的季節應該也被滿地的野菊花綴滿詩意了吧?小土坡上曾與我一同品菊的你是否依然從人比黃花瘦的嘆息里扼腕深深的相思衷情?

土坡上那艷色豐潤的菊自甘於一種素清的境地,不期不懼。它有淡泊的神情,如水;它歷過風霜的摧折,似劍。寂寂地訴說著秋的故事,些些許許……

參考資料:

冬天;[散文]雪之遐想

西伯利亞的風

送來小雨開花的季節

在這北國的冬天

我在雪面上

躑躅獨行

灰暗的日子

掠過傷心的空間

又走向季節的

最後一個輪迴

今天,小城終於等來了祈盼已久的又一場落雪。

蝴蝶一般的雪花輕輕地飛舞著,帶來了這個季節特有的風景。她邁著輕盈的舞步走來,她踏著舒緩的節奏走來,她披著素潔的紗衣走來。這位冬之精靈,來給我們的世界梳妝打扮來了。沒有雪的冬天難道還能叫冬天嗎?

她的裙袂所到之處,雪原靜若處子,雪峰冷峻而挺拔,玉樹瓊花怒放,而空氣卻顯得特別的溫柔。在她溫柔的撫慰下,所有的躁動都開始安靜下來了,大地靜謐而安祥,就像一個在母親懷裡睡熟的嬰兒。在這個銀妝素裹的世界里,這片耀眼的潔白使天空也黯然失色。在這片寧靜的潔白里,我們還能有什麼浮躁的心事放不下呢?

當我們躁動的心平靜下來,就能感到這落雪是那樣的多姿多彩。世間有哪一種花能像雪花一樣如此的大氣呢?又有那一種花能像雪花一樣的瀟洒呢?「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雪的燦爛;「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是雪的壯觀;「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雪的綺麗;「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是雪的浪漫;「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是雪的孤寂隱逸。其實最喜歡的,還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樣的意境。兩個老朋友,在暮靄四合、陰雲低垂的茅舍里,圍坐在赤紅的小火爐旁,那樣關切的低聲探問,是多麼充滿溫情啊。只是在現今的社會裡,酒雖然很多,小火爐卻很少,知音更是難求,要再享受這樣的意境,怕是很難的了。

獨自來到郊外,置身於茫茫雪原,把自己還原成蒼茫天地間的一個小黑點,靜靜地停在這裡。如果把這片雪原看作個一個世界,那我們就是上帝撒下的無數雪花。我們如落雪一樣被命運的風送到這個世界,回來路,卻無跡可巡。我們躺在我們落下的位置,等待著命運的風再次將我們送到另一個地方,或等著另一片飛來的雪花,然後悄悄融化於無形。正如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雪花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那麼,與我們相知而心意相通的另一片雪花在那裡呢?

茫然四顧,比初冬的天氣更冷的是孤獨,它從四周逼過來,寒透我的心髓。在這片冰冷的寂靜里,一個暖暖的聲音漸漸從心底升起:

你那裡下雪了嗎

面對寒冷你怕不怕

可有爐火溫暖你的手

可有微笑填滿你的家

你那裡下雪了嗎

面對孤獨你怕不怕

想不想聽我說句貼心話

要不要我為你留下一片雪花

踏雪尋梅

已成我夢中的童話

花瓣紛飛

飄灑著我的長

摘一朵留下我永遠的牽挂

最寒冷的日子裡伴我走天涯

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歌了,它包含著多少濃烈的情感啊,對愛人的思念、牽挂、擔憂、希冀,盡在其中了。伴隨著歌聲升起來的,還有一種悵然的情愫。今生今世,我能找到我的另一片雪花嗎?我還能相互執手,把這歌唱給她嗎?又有誰,能夠在「最寒冷的日子裡伴我走天涯」呢?

看著蝴蝶一樣紛紛飄舞的雪花,忽然心中湧出無限的傷感。就如蝴蝶破繭一樣,一滴水要經過多麼慘烈的痛苦才能凝結並裂變成美麗的雪花呢?人生要經過多少痛苦的磨難才能更加練達而燦爛呢?

秋天到了,菊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紫的,還有白的,美麗極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黃澄澄的是梨,紅通通的是蘋果,亮晶晶的是葡萄。一陣涼風吹來,果兒點頭,散出誘人的香味兒。

好段:

1、秋天到了

秋天到了,秋風吹來讓人覺得有些涼。小紅把窗戶關上,穿上秋裝跑到院子里玩。也看見蘋果樹上掛滿了紅通通的大蘋果,幾片黃葉隨風飄落,像蝴蝶在飛舞。草地像鋪上了金黃的地毯。菊花開放了,黃的、白的,像一隻只絨球,真好看!兩隻燕子從屋裡飛出來,對小紅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小主人,我們要去南方過冬,明年春天再見!」

秋天真是個快樂的季節!

2、秋葉

秋風颯颯,滿院子飄飛著金黃色的蝴蝶。

金色的蝴蝶呀!你是在為誰而翩翩起舞呢?花兒沒有了笑容,青草失去了光澤。哦,我明白了,你是在為園子里那眨著眼睛的小雛菊。

不知什麼時候,你輕輕地落在我鮮紅的毛衣上,你把我也當成一朵花了嗎?

你悄悄地告訴我,人是由綠色的蝴蝶變來的。春天和夏天人們成群地落在樹椏上。春天給人新綠,夏天給人蔭涼,秋天一到,你們換上了金黃色的衣裳,就滿天飛著去找自己心愛的朋友了。

金色的蝴蝶,你願意和我交朋友嗎?來吧!飛進我的課本,伴著我走進明亮的教室。

3、秋天

秋天到了,菊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紫的,還有白的,美麗極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黃澄澄的是梨,紅通通的是萍果,亮晶晶的是葡萄。一陣涼風吹來,果兒點頭,散出誘人的香味兒。

故都的秋

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象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沈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象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樣。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曲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么?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象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象橄欖又象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頌讚秋的文字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於秋的歌頌與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沈,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係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象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絢麗四季秋景最美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是大自然賜予人間最美麗的景色。春日花兒香,夏日陽兒亮,秋日葉兒光,冬日雪兒霜;春天繁盛,夏天蔥籠,秋天斑斕,冬天純凈;春的蓬勃,夏的喧鬧,秋的高遠,冬的寧靜;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描繪四季的美文名句,就象變化著的四季,各有美感,魅力無窮。前人之述備矣。我心以為,絢麗四季,秋景最美。

萬物靜觀皆自得。所謂詩情畫意,無非是春夏秋冬,自然美景。只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處。秋景是最富有詩情畫意的。蔥蘢的樹木,繽飛的花朵,茂密的草叢。繁茂的植物,絢麗的美景,乃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世界。實在是令人陶醉其中,讓人流連忘返。林間的小鳥,花叢的蝶蜂,草上的蜻蜓,代表著生命的歡歌。林中聽蟬鳴,池畔賞荷色,湖上泛輕舟,是最美好的享受。迎面吹來一陣涼爽的秋風,那感覺是多麼的愜意,多麼的神奇。秋夜繁星點點,明月高照,燦爛星空,微風佛過,帶給人多少思緒,多少幻想,不由得叫人觸景生情,讓人感慨萬千。吸引著眾多丹青妙手繪出多少美麗的畫卷,更多文人騷客寫出多少動人的詩篇。真可謂美景如詩如畫,令人如痴如醉。

秋景是美麗迷人的,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帶給人豐收的喜悅。萬物成熟,累累碩果,喜上眉梢,樂在心頭。橘紅滾圓的柿子,掛在樹上;金黃碩大的梨果,結滿枝頭。雪白的棉花像雲海,黃色的玉米堆滿院,鮮紅的辣椒掛窗前,青脆的紅棗綴滿樹。陽煦的陽光,涼爽的清風,滿山層林盡染,大地一派秋景。如此美麗的秋天能不美麗嗎?秋景的美妙之處,不僅可以用眼欣賞,用耳聆聽;還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要不然人們都說「春花秋實」呢?

秋景的美是一種凄涼的美。秋天是秋風蕭瑟,千樹落葉,萬花凋謝的季節。「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秋」字加上「心」,就成了「愁」。所以秋天總是讓人懷舊,總是充滿愁悵。唐代大文豪劉禹錫有詩曰:「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古典名著《紅樓夢》里也有「己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凄涼」。果實經歷了風雨,彰顯出本色,完成了使命,帶給人喜悅,卻奉獻了自己。樹葉黃了,楓葉紅了,煞是好看,但秋風微吹,落葉成堆,化作肥料,滋潤樹根;花兒也在最後的瞬間綻放著燦爛,釋放著美麗。等待它的也是一同枯萎,一起凋謝。對於花兒來說,只要能綻放,那怕是短暫的一瞬,也便不負此生了。其實,人的一生不也如此嗎?

世界本不是完美的。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果,秋之實,冬之草。它們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但他們都努力過,奮鬥過,堅持過,燦爛過。雖有凄涼,但卻美麗。我一直很喜歡泰戈爾的那句詩,「願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更欣賞這樣一段話,「即便是黃昏的最後一縷殘陽也要出奇燦無比的光芒,那是不甘心隕落與沉淪的最後一次拚搏,也是對至高生命積極熱愛的一種追求,它毫不在意自已終究要被青山遮檔,也許這就是大自然要告訴給人們的生命真諦」。

絢麗四季,秋景最美。它不僅帶給人們美麗的享受,而更多的是帶給人們美妙的感受。朋友,你說對嗎?

秋,永遠的菊

文/紅月亮

習習秋風,吹起秋的美麗,少年心事,遺落在了野菊花飄香的季節……

――題記

秋風欲濃,吹落柔情一地;

秋雨纏綿,帶來相思滿懷。

已經是秋天了,風中綴滿點點星寒。推開窗戶會感覺涼意,會感覺到秋風秋雨,凄凄迷迷。「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當第一片樹葉飄零的時候,才知道秋悄悄地來了。於是,換上那件乳白色溫暖的羊絨衫,呵護起這個感傷的季節。乳白色是他喜歡的顏色,他說過我穿上乳白色的衣,就更象洋娃娃了。

當淡淡的菊香開始瀰漫的時候,總想起記憶深處那個開滿野菊花的小城,我知道我有心事,如蔓蔓青草在春天的呼喚下不可遏制地生長。我的心事是樓前草地上的野菊花。我的心事是故鄉小城土坡上的野菊花。

記憶里的小城在這樣的季節應該也被滿地的野菊花綴滿詩意了吧?小土坡上曾與我一同品菊的你是否依然從人比黃花瘦的嘆息里扼腕深深的相思衷情?

土坡上那艷色豐潤的菊自甘於一種素清的境地,不期不懼。它有淡泊的神情,如水;它歷過風霜的摧折,似劍。寂寂地訴說著秋的故事,些些許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武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