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變革
嬴政繼續對李斯說道:「李愛卿,朕還準備科舉制,通過科舉的方式,來選拔官員。」
大秦建國,不過區區十載時間。
這十年時間之中,他們一直想要找到一個完善的,可有平衡各個階層的官員選拔制度。
然而他們一直都沒找到最為合適的方式方法。
從夏商周開始,實行的都是層層舉薦,然後進行考試選拔的制度。
然而這種制度,缺陷多多。
舉薦制,基本都是人為操縱。
地方官員舉薦的,不是自己家族之人,便是地方望族。
普通百姓,或者是哪些真正的有才能之士,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晉陞的機會。
這樣選拔上來的,基本都是士族之人。
這種情況,一直到漢朝乃至以後的晉朝,都是如此。
甚至到晉朝之後達到了頂點。
晉朝已經達到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地步。
士族完全掌控了晉陞的階梯,普通寒門,根本就沒有絲毫進入朝堂改變命運的機會。
而這裡的寒門,並不是指普通百姓。
這裡的寒門,其實是哪些小貴族。
普通百姓,因為士族文化封鎖的緣故,他們根本就不識字,也接觸不到書籍。
普通百姓根本連識字都做不到,更不要說入朝為官了。
始皇嬴政還有丞相李斯,都看出了舉薦制的局限性。
他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替代之法。
然而一直以來,他們都沒有找到。
現在,李斯的眼睛不由一亮。
他心裡有種預感,陛下怕是找到了更加合適的官員選拔制度。
想到這裡,李斯不由興奮地問道:「陛下,不知科舉制,是如何選拔官員的?」
嬴政解釋道:「科舉制,是通過統一的考試,來選拔人才。」
「科舉制,實行從縣到郡然後到京城的三級考試製度,層層選拔。」
「最終脫穎而出者,便可以做官。」
「科舉制,不限出身,任何人都可以報考。」.
聽到這裡,李斯的眼睛,頓時明亮起來。
他忍不住拍手道:「妙!妙極!這科舉制,實在是妙不可言啊!」
「科舉制,可謂是官員選拔制度,最偉大的變革。」
「科舉制一出,一舉打破士族壟斷朝堂的格局,給了寒門子弟進入朝堂的機會。」
「而陛下能夠想到科舉制這樣的選拔制度,真真是功蓋三皇,智勝五帝,真乃千古一帝也!」
聽著李斯的馬屁,嬴政縱聲長笑,十分受用。
尤其是,他能夠聽出,李斯並非一味拍馬屁,而是真的感覺,科舉制實在是太偉大,太了不起了。
科舉制,的確是一次偉大的,了不起的官員選拔制度。
科舉制始於隋唐,一直影響到後世一千多年的歷史。
甚至於一直到了後代,採用的,仍然是科舉制。
李斯的反應,完全在嬴政的預料之中。
因為嬴政第一次聽到科舉制的時候,也是和李斯差不多的反應。
這也讓嬴政,越發的感覺到,蘇仙人從天而降來到咸陽宮,真的是上天對他的恩賜。
接下來,嬴政和李斯,就科舉制的各種細節,進行討論。
其實,蘇長生已經將十分完善的科舉制度,提供給了嬴政。
李斯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貼合秦朝的實際情況,如何儘快的實行下去。
目前來說,科舉制不論出身,不問門第,只要是讀書人,人人都可參與。
其實就是一句空話。
因為目前來說,大秦的普通百姓,基本無人識字。
連字都不認識,拿什麼來參加科舉考試?拿什麼勝出呢?
想要真正讓寒門子弟可以參加科舉制,首先要讓窮人有讀書的機會。
這就需要在大秦各處,建立官學,讓所有寒門子弟,都可以入內讀書。
而這,需要一筆龐大的資金。
目前的大秦,暫時還拿不出這麼一大筆錢來。
想讓大秦的寒門子弟,都能讀的起書,能讓他們能夠參加科舉考試。
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過,李斯同樣也相信。
只需要科舉制正式啟用,只要讓哪些百姓知道,他們也有參加考試的機會,他們也能夠通過科舉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只是給予他們這個希望,便是足夠了。
人最怕的,是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只要能讓他們看到希望,便能讓他們,生起無窮的動力。
李斯和嬴政,足足商談了一上午的時間,才初步確定了科舉制的大體框架。
而接下來,這件事情,還需要在朝堂上拿出來,和其他大臣們討論。
共同制定出詳細流程,然後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實施。
想要真正意義上展開,至少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不過,嬴政決定,在今年秋天,開一次恩科。
這一次恩科,可以略過前面的兩級考試。
他們可以直接到都城咸陽來參與考試。
這一次,由陛下親自出題。
只要被錄取,便會成為天子門生。
下午,嬴政召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九卿朝會。
在朝會之上,嬴政提出這兩項國策。
這兩項國策一經提出,便驚呆了眾人。
第一項廢除嚴苛的律法,也就罷了。
雖然也有爭議,但是不至於過於強烈。
但是第二項,則是引起強烈的爭議。
所謂屁股決定思維。
因為在座的所有官員,除了丞相李斯之外——
其實丞相李斯,位高權重,自己一人,便稱的上是貴族豪門。
其餘之人,幾乎全都出自世家貴族。
而科舉制的目的,就是唯才是舉,提拔有才能之士,給寒門子弟晉陞階梯。
通過寒門子弟來制約和削弱世家豪門。
因此,這第二項國策,明明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
然而卻是遭受絕大多數人的反對。
而這,也正是嬴政提前和李斯見面商議的原因。
在陛下和丞相都同意的情況之下,其他官員反對,完全是螳臂當車,莫可抵擋。
這兩項國策,最終確定下來,由眾官員,商議具體的實施細節,並且儘快的在全國範圍之內,推廣執行。
當日,這兩項國策,便在整座咸陽城中,流傳開去,並且引起軒然大波。
第一項,廢除苛刻律法的國策,幾乎受到所有人的歡迎。